基于文化视野中的休闲体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中西休闲文化溯源

休闲文化是伴随着人们的休闲生活方式而出现的。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以及不同体制之下,古今中外各民族国家、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各不相同,因此相应付出的生产力和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各异,致使人们的相应的休闲时间和休闲方式不一样。随着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生产工具或方式的改变,人们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多、休闲意识不断加强,休闲已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一、远古社会时期的蒙昧休闲

社会生产方式与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文明的进程。远古时期,在极为简陋的原始生产方式下,先民们经历了旧石器与新石器阶段。这一时期,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还难以清楚地意识到休闲与劳动的区别,更谈不上去划分这种区别了。换言之,当时的休闲方式与生产劳动密不可分。先民们通过狩猎动物、采集野果、挖掘植物茎块等获取生活资料,通过自己的肢体来传情达意,开始孕育出具有原始娱乐性的生产舞蹈。生产舞蹈借助肢体语言来表现人们的生活及思想感情,原始的生产舞蹈在内容和形式上多半直接或间接地与劳动相关。譬如,舞蹈可以表现狩猎生活,也可以模拟生产劳动的动作或祈祝劳动丰收等。据《尚书·益稷》的记载,中国古人有“击石拊石,百兽率舞”“鸟兽跄跄”“凤凰来仪”等,相当准确地勾画出原始舞蹈的形态。人们有轻有重地敲打比较薄的石头,合着这种尚未进化成乐器的磐的敲打声,跳起模拟各种鸟兽的舞蹈。这种人人都能参加的自娱性歌舞活动,给人们带来了欢愉,也是原始人劳动与生活的反映。

当然,这一时期由于人们对自然现象认识的局限性,对雷雨闪电、洪水猛兽、天地日月的变化以及生与死等很难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他们认为自然界有超越人类的神秘力量的存在,也就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敬畏、崇拜,原始宗教和巫术祭祀活动由此而产生。在原始祭祀活动中,人们借助身体动作与神灵沟通,以巫舞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种载歌载舞的祭祀过程中,既娱神、也自娱。载歌载舞的方式,其原始的动机是在宣泄人们的感情,也是一种身心的放松方式。

体育活动的出现同样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而逐渐出现的。有些体育形式最初是一种基本的生产活动方式,但最终演化成为一种带有娱乐、游戏乃至竞技性的休闲形式。为了抵御和擒获猛兽,人们必须要借助于工具,还要具有投掷的力量;为了捞取水中的鱼虾,人们必须要学会游泳;为了采摘高树上的果实,人们必须要掌握攀登的技巧。由此可见,最初的体育和劳动技术是相一致的,很难划清两者之间的界限。只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方式逐步改变,人们才将劳动技术和身体锻炼区分开来。还有一部分具有娱乐性的体育活动,则是人类在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生活资料逐步丰富,进而基本生活得到满足之后,为寻求纯休闲的娱乐活动而被创造出来的。据文献记载,远在中国古代的尧时代,人们就创造了一种击壤娱乐游戏。其实,击壤的产生与狩猎有关,击壤也可作为人们用木棒打野兽的练习活动。《艺经》中说:“壤以木为之,前广后锐,长尺四,阔三寸,其形如履。将戏,先侧一壤于地,遥于三四十步以手中壤敲之,中者为上。”谭华.体育史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24.可以说,体育游戏是原始人类精神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可见,远古社会时期已存在休闲行为,只是当时劳动和休闲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工作与休闲娱乐活动融为一体。由于巨大的生存压力,休闲活动仅限于艰苦劳动之后的休息、参与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并且,这些活动的参与者并未把它们当作休闲或闲暇活动,也就不会形成休闲的意识、态度。

二、古代社会时期的休闲

原始社会晚期,由于金属工具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结果必然促使生产方式发生改变,从而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于是出现了商品交换,进而导致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即商人阶层出现。由于生产方式的变革,在公元5000年前的古埃及出现了休闲阶层,这时的古埃及人已经有意识地将体育运动和游戏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其休闲教育主要有摔跤、体操、举重和球类等内容;古埃及人还较为喜爱音乐、戏剧和舞蹈等休闲娱乐活动。

古希腊时期,因为奴隶从事大量的生产劳动,加之商业的兴起,出现了拥有物质基础与闲暇时间的特权阶层和自由公民。这些特权阶层和自由公民们认为休闲是自由的基础,而工作只是实现休闲目的的主要手段而已。他们在休闲活动的体验中获得愉悦,因而古希腊特权阶层和自由公民们十分推崇以休闲活动来度过闲暇时间,这样也就推动了古希腊休闲活动的发展。特权阶层和自由公民们主要从事的休闲活动有思考哲学、嬉戏游戏、欣赏音乐、参与宗教仪式和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等。这一时期,古希腊休闲活动十分盛行,再加之人们崇尚民主与人本主义思想,体育场、露天大剧场等公共休闲空间向自由公民开放,开展形式多样的休闲活动。古希腊人们的休闲生活在丹纳的《艺术哲学》中被描绘为:“晚上,在田园中散步,听着蝉鸣,坐在月下吹笛;或者上山去喝泉水,随身带一块小面包,一条鱼,一瓶酒,一边喝一边唱;家中有喜事的日子,门上挂起一个树叶编成的环,头上戴着花冠;遇到公众的节日,拿着藤萝和树叶编成的棍子整天跳舞,跟驯服的山羊玩耍。这就是希腊人的乐趣。”【法】丹纳.艺术哲学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265.

随着古罗马帝国疆域的扩张以及帝国的强大,加之奴隶制度使城市阶层细化,出现了有闲阶层,即自由民、商人和富有的上流社会阶层。古罗马人主张消费性休闲,这样,古罗马出现了大量公共休闲设施供大众消费;另外,古罗马还盛行畸形、残暴和奢靡的休闲活动。

中世纪时期,天主教和封建制度对休闲的发展影响较大。这时期休闲的发展受到天主教的制约,也就是说,天主教会控制了普通大众的休闲活动。特别是圣·奥古斯汀(St.Agustin)和圣·本尼迪克特(St.Benedict)提倡劳动神圣至上的宗教思想,休闲活动也就被列为世俗生活。当时,教会禁止普通百姓的大部分休闲活动,城市大众休闲活动仅仅局限于宗教节日和仪式;而农民阶层则在民间开展体育活动、投掷、斗鸡等形式的休闲活动来打发农闲时间;领主和骑士阶层以“七技”来作为休闲方式。在中世纪晚期,随着教会限制令的松动,普通大众的休闲娱乐与宗教逐渐结合起来,宗教和世俗内容渐渐融合。

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后,使人们从宗教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人性的本真得以复苏,从而为近代工业革命构筑了思想基础。人们对休闲进行了新认识。16世纪初期,法国教育家拉伯雷强调体育锻炼和游戏对学生身心的重要影响,形式多样的游戏成了年轻人、贵族教育的一部分。

文艺复兴时期,由于生产力的解放,人们在商业贸易以及金融业积累了大量财富,形成了新的中产阶级,他们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充裕的闲暇时间参与休闲活动,从而形成欧洲上流社会的休闲享受之风尚。

三、近代社会时期的休闲

近代工业革命改变了西方国家的生产方式,即机器大工业生产取代了传统农业生产,一方面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城市规模也逐渐扩大,在城市中造就了两个新兴的阶层——产业劳动阶层和拥有财富的有闲阶层。

由于资本家贪得无厌、残酷地掠夺剩余价值,必然要求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势必使工人们要像机器一样高强度和标准化工作,最终导致工人们身心扭曲、疲惫。工业化带给工人身心压抑,而资本家希望能尽快恢复工人的劳动力,所以休闲就成为近代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释放压力的最好选择。机器化大生产带来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也缩短了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时间,工人们对闲暇权利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从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2小时,逐步减少到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7~8小时,这样使人有了充裕的休闲时间。

近代社会经历了工业文明洗礼,社会的生产方式产生巨大变化,这个变化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作为社会个体来说,人们既有一定的休闲时间,也具有一定的经济消费能力,所以,休闲成为社会的需求、个体的身心需要,休闲发展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近代工业社会的商业化发展也带来了社会的消费选择,休闲产业在工业革命后得到巨大发展;人们通过多种形式的休闲消费来获得身心的愉悦。工业革命后,休闲产业形成了市场经济链,休闲出现商业化发展。

工业革命后,休闲的价值功能得以重新定位,休闲作为能够自由选择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改变了认为休闲是世俗生活的观点,休闲给人们带来身心愉悦的价值观取代了统治休闲认知领域长达数百年的观点——工作、劳动至上。

因此,休闲是指人类社会生活的氛围更放松的相关时间和空间,人们在这种时空中能够悠闲自得、身心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