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经营:走进智能互联时代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单件生产

人们用勤劳的汗水,凭着作坊式的手工生产,创造了许多精湛的技艺和产品,奠定了现代工业的根基。

在单件小批生产这种生产方式下,迎合客户进行专门设计和生产是很容易做到的,因为它生产的产品更像一件艺术品——没有两件是一样的。

长久以来,生产都是以手工单件生产为主,这种生产方式现在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还可以找到。它采用的设备、工具都非常简单,并且都是通用设备。比如在传统的铁匠铺,一把斧头、一个砧子就可以闹革命。尽管装备简单,但是铁匠铺里的工匠们拥有非常精湛的技艺,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随意更改。1894年,英国的一位富有的议员伊夫林·亨利·埃利斯购买了一辆轿车,这辆完全是根据他的意愿定制的。在这种生产方式下,迎合客户进行专门设计和生产是很容易做到的,因为它生产的产品更像一件艺术品——没有两件是一样的。但是,这种生产方式效率低下,而且质量没有保障,价格也非常昂贵。这样的产品则完全是富有者的奢侈品,普通百姓是无力承受的。

(单件生产:铁匠铺)

这种生产方式在工业化初期非常盛行,主要因为所需管理简单。那时的工厂大多很小,普遍采用单间生产方式,通常只有几十个人,很多工人本人就是业主,没有明确的分工,生产也很分散,不需要严密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沟通。同时,这种没有多少规范的产品制造也能够较好地迎合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因为单件生产方式下变更产品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一、单件小批生产的历史贡献

单件生产方式在工业化初期,因为其较低的工业化门槛,催生了一大批从手工业转化而来的工厂。这些规模小和数量庞大的工厂在竞争中快速成长,很快培育了一批批适应工业发展的新兴产业,大量产业的聚集和分化,逐步形成工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工业体系。这是单件生产做出的巨大历史贡献。

由于单件生产效率低下的固有弱点,单件生产越来越不适应工业发展的要求。随着市场需求的成长和工业规模的发展,这种高度依赖少数人的工业生产越来越力不从心,必须将工厂从少数人员的协作转变为大量人员的协作,从而满足规模和效率的要求。

从少数人员协作转变为大量人员的协作,依靠增加每个人工作内容和协作方式的复杂性显然不科学,单件生产对个人的要求已经很高。实现大量人员协作的办法就是将复杂的工作进行分解,这就从单件小批生产发展到了专业分工。

分工带来的一个新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协调经分解后的工作使之符合整体的要求。这个新问题实质就是现代企业管理源头,逐渐地,工业生产形成专门的管理队伍,并诞生了新兴的学科——企业管理。

二、单件小批生产的借鉴价值

工业社会发展到今天,原始的单件生产已经基本淘汰。但是,单件小批生产的一些宝贵精神仍然对企业管理具有借鉴价值,最突出的有以下两点:

其一,对机会市场敏锐观察。单件生产企业往往直接诞生于客户需求。在发展前景不明朗的新兴市场,往往是他们用敏锐的眼光发现市场的先机,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创新需求并发展壮大。

其二,充分尊重客户需求,单件生产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条件贴近需求,灵活应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这往往是企业做大后容易丧失的品质。

当代企业当然不能重复当年的单件小批生产,但是单价小批生产的许多特性仍然在工业企业中得到应用。如:在航天工业、装备制造业中,产量小,需求复杂;在桥梁缆索、模具等工程产品中,采用定制化设计制造,每个项目各不相同。这些都包含了单件小批生产灵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