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离职江湖:华为系创业版图中崛起的30位门徒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花瓣与花朵

在深圳南山区采访李斌时,他动情地用过一个比喻——“当花瓣离开花朵”。起初不甚明白,后来才意识到,华为的Logo正似一朵花,8片火红的花瓣由中心向外绽放,这既是华为“以客户为中心”的聚焦,也是华为人对公司的眷恋。

这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李斌说,离开华为后,他才发现更需要华为文化的滋养,任老板当初讲的话,如今感同身受,句句金玉良言。

很多创业公司依然保持着华为的印记,招兵买马也不由自主地向华为人倾斜,他们说:“价值观相近,容易沟通。”后来被华为出售的华三通信,如今就依然保持华为的基因:每一名新员工,都能收到公司发的睡垫;员工升迁考评遵循严格的技术导向;每过一段时间,公司都会组织员工开展民主生活会……甚至是华三创始人郑树生对媒体的低调,也与任正非毫无二致。

也因为华为,华友们也特别容易聚在一起。有段时间,有关华为裁员的传闻甚嚣尘上,北京华友会会长陈国龙坐不住了:“我很想告诉那些34岁以上、可能被华为清理的老员工,还有我在义务地服务你们,别担心,天地宽广!来跟我一起组织好北京华友会,抱团取暖,助人助己。”

华友会也是个颇有趣的组织,它和腾讯、阿里等离职员工组织不同,如果说这些离职员工组织更像是个资源互通的平台,华友会则多了些同学会的味道。虽然也经常搞行业分享会,但是并不热衷于融资,“我们就是一个公益的非营利组织,实行AA制,如有剩余,就捐给前华为人慈善基金。”华友会会长俞渭华说。

虽说原先大家未必相互认识,如今也在各自忙碌,可华友会的感情依然深厚,维系这份感情的纽带,不是利益,而是对华为的关注、对华友的亲切。陈国龙说,有华友兄弟告诉他,平时见外人,要琢磨一下该说什么话,但和华友就不用——都是自己人。

陈国龙也曾参加过几次华友聚会。有一次,俞渭华来上海,30个华友发起一次聚会,席间大家最热衷聊的就是任正非致歉一名离职员工的新闻。当时,这则新闻还未成为“热搜”,这些离开华为好些年的人第一时间在“心声社区”读到后,纷纷感叹,又不免猜测:“任老板为什么这么说,他在想什么呢?”

任正非在想什么呢?这些离开花朵的花瓣,依然时时在意着老东家的一举一动,翻看他们的微信朋友圈,毫不意外会发现不少华为的影子。曾空降华为4年的追梦者基金创始人朱波,说起身边的华友,有点恨铁不成钢:“几个华为人坐在一起,我就知道他们在聊什么,聊的就是那‘一亩三分地’。”

但也别小看了这“一亩三分地”,这是这帮华友的“前半生”,也有可能还是“未完待续”。有人现在成了华为文化的践行者,有人成了华为的客户,还有人则对华为有些新的期待。李斌说:“你知道吗?我们在等待更大的江湖,哪一天,华为真正发自内心开放了,成为更伟大的公司,也许就不仅‘能上能下’,而且还‘能进能出’。”

花瓣依然想着回归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