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学生阅读推广现状评析
针对我国内地大专院校学生群体课外阅读面窄、量少的现状,各级各类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阅读推广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节从行业组织、书香校园建设品牌、校园阅读推广活动、名著导读课程以及大学生阅读推广研究五个方面加以具体叙述。
一、专业组织
图书馆是全民阅读的主力阵地。2009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将下属的科普与阅读指导专业委员会更名为“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自2014年启动了“阅读推广人”培育行动,2015年负责高校阅读推广的图书馆员们举办了首期“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高级研修班”。
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所设立的15个专业委员会中,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为主要任务的有2个:阅读与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大学生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
阅读与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9年,组织了“图书馆员阅读推广彩云团队”,并每年推出“好书中的好书——精选好书榜”。该组织尤以“推广阅读疗愈”读物及有关活动为特色,组织翻译了美国阅读疗法研究权威罗宾的《阅读疗法:理论与实践指南》(Using Bibliotherapy:A Guide To Theory And Practice),团队成员应全国各地的邀请宣传阅读疗法,王波、宫梅玲先后成功申请到“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调查研究”和“大学生抑郁症阅读疗法中医学配伍书方研究”这两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成立于2016年的大学生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除每年会主办“大学生阅读推广高峰论坛”,还发起了高校大学生经典阅读征文比赛、全国大学生中华经典美文诵读大赛等阅读推广活动。
除中国图书馆学会以外,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在2013年成立了“读者服务创新与推广工作组”,该工作组共由25个高校图书馆组成,工作内容分为馆员培训、案例集编撰、阅读推广、创新服务推广四个部分。该组目前已经举办了两届全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大赛暨研讨会(2015年和2017年),并组织成员馆编写、出版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精编》(陈进、李笑野、郭晶主编,海洋出版社,2017年版)。
此外,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大学生阅读推广委员会、江苏省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等组织了针对学生群体的若干研讨活动。
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又称“中国阅读学研究会”)成立于1991年,是专门从事中外阅读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以及国民阅读促进和指导活动的学术团体。学会倡导的“撒播读书种子,提高阅读能力,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等理念日渐深入人心,组织的“建设书香校园”等活动已经走进全国各地的有关学校,鼓励和引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会进行阅读。自2008年4月在四川泸州召开首次“书香校园”建设研讨会后,学会已授予20余所中小学校以及6所高校“书香校园”的荣誉称号。
二、“书香校园”建设
“书香校园建设”主要面对高等院校,肯定高校在大学生阅读推广方面所取得的示范性、常态性和长效性的工作成果。这些奖项也吸引着业界各单位、团体的关注,成为全国其他高校在阅读推广方面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形成全民阅读的良好风尚。
中国图书馆学会从2005年起每年对在“全民阅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图书馆进行表彰,一开始包含“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以及“全民阅读优秀组织”两种奖项。2008年,又增加了“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奖项,“两次以上(含两次)获得优秀组织奖或先进单位奖的单位,可申请命名‘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称号,该奖项可谓我国图书馆阅读推广界的最高奖励。截至2016年,院校图书馆共有157家获得“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奖,占总数的27.74%;37家被评为“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占总数的23.84%。获奖情况参见表1-1。
表1-1 2004—2018年院校图书馆获“全民阅读”奖项统计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另一项影响较大的书香校园建设品牌,是由“中国阅读学研究会”颁发的“书香校园”称号。2011年,中国阅读学研究会成立20周年之际,首次将“书香校园”荣誉称号授予中原工学院。此后,河北大学(2013年)、无锡科技职业学院(2014年)、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常熟理工学院(2015年)、三明学院(2017年)先后获此殊荣。
不过,一些阅读推广工作比较出色的院校图书馆由于规模较小、消息闭塞、馆际交流较少等原因,在专业协会中的活跃度较低,也没有进行书香校园建设品牌的申报。因此,这些书香校园品牌还不能全面反映我国高校阅读推广工作的真实面貌。规模较小的地方院校、特色院校也应当积极通过书香校园建设品牌宣传其教育特色,提升知名度。
三、校园阅读推广活动
目前,以高校图书馆为主体,联合校内多个组织机构,向大学生开展的各类阅读推广活动都取得了实际成效。常见的活动形式包括:征文比赛、知识竞赛、读书箴言征集、图书漂流、阅读疗愈、阅读书目推荐、主题书展、专家讲座、读者沙龙、真人图书馆、馆刊馆报、书影共赏、走读游学、校园共读、新媒体阅读推广等。
201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大学生阅读推广专业委员会联同阅读与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承办了“高校阅读推广活动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国57所高校图书馆和2个联合组织提交的优秀案例71份。最终,北京大学图书馆《“书读花间人博雅”》、清华大学图书馆《专题书架》、武汉大学图书馆《基于卡通形象“小布”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悦读·行者的故事”》、郑州大学图书馆《微博——@大学生阅读分享平台》、北京建筑大学图书馆《招投标——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河南大学图书馆《晨读经典》、北京科技大学图书馆《“对话-足迹”品牌阅读活动》、中原工学院图书馆《以“阅读学”课程推进阅读文化建设》9个案例荣获一等奖。
2015年,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服务创新与阅读推广工作组”主办了第一届“全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大赛”。活动征集到456个参赛案例,其中38个案例在华中师范大学决赛现场角逐名次,最终四川大学图书馆《光影阅动——微拍电子书》、清华大学图书馆《读有故事的人,阅会行走的书——“学在清华·真人图书馆”交流分享》、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鲜悦(Living Library):以人为书,分享智慧》、北京大学图书馆《“书读花间人博雅”——北京大学图书馆2013年好书榜精选书目/阅读摄影展》、武汉大学图书馆《拯救小布之消失的经典——2015武汉大学读书节经典名著在线游戏》、天津财经大学《“书与剧的碰撞,你与我的思扬”话剧比赛》获得一等奖,其他12个案例获二等奖、17个案例获三等奖。
2017年的第二届“全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大赛”由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管理中心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辽宁大学图书馆共同承办。大赛收到118个阅读推广案例,其中主题活动类77个、读者组织类21个、新媒体推广类11个、出版物类1个、其他类8个,30个案例进入决赛。最终,辽宁大学图书馆《守望经典·深耕心灵——乡邦经典深阅读之“经典里的盛京”》、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用诵读激发情感 用经典润泽心灵——沈阳师范大学“诵读经典”》、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思源悦读——扬帆远航的梦想之舟》、北京大学图书馆《遇见文字与声音之美——北大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清华大学图书馆《在这里,我们“横扫清华图书馆”——寻访、阅读老馆珍贵图书系列活动》5个案例获得一等奖。
这些参赛案例系统总结了所在高校在校园阅读推广中的实践经验,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复制性,也反映了全民阅读蔚然成风、高等院校图书馆广泛参与的现状。获奖案例在形式创新、组织管理、宣传报道和品牌树立上都具有一定的特点,但部分参赛案例存在把校园阅读推广“文娱化”“秀一把”的倾向,也缺少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和比较系统的理论性指导及总结。
四、名著导读课程
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一书中说:“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高等院校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格培养和塑造的重要阶段。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引入名著导读,可以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积极的阅读兴趣,并接受人文情怀的熏陶,让心灵变得更加宽广、丰富。与常见的书目推荐等形式相比,名著导读以大学课程的形式出现,对学生的引导性和激励性更强。而在任课教师专业性、系统性的教授之下,名著所呈现的优势也更加明显。
美国大学是开展经典导读课程的先行者,最早可追溯至1919—1920学年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翰·厄斯金(John Erskine)开设的名著讲读课程“通识荣誉著作”(General Honors Course)。撰写阅读学名著《如何阅读一本书》(How to Read a Book,中译本有商务印书馆2004年1月版等)的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Mortimer J.Adler)和查尔斯·范多伦(Charles Van Doren)正是参与过该课程的学生。在厄斯金教授的启发下,美国高校开始出现各种名著教育项目,并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名著运动”(The Great Books Movement)。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芝加哥大学前校长赫钦斯(Robert M.Hutchins)从1930年开始在芝加哥大学推行的“名著教育计划”。他在1952年还主编了包含443部经典著作的“西方名著丛书”,被誉为“人类心灵的一大成就”。
2000年,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余光教授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中国名著导读”这门通识选修课,系国内首次开设名著导读课程。王余光教授认为:“我们常说的经典,是指那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经久不衰的著作,其内容或被大众普遍接受,或在某专业领域具有典范性与权威性。”他还主编了《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1年)、《塑造中华文明的200本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读者理想藏书》(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等,为大学生阅读经典提供了基本指导书目,也为大学校园开展经典阅读推广指明了方向。
2005年,复旦大学将“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纳入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体系。2009年,中山大学创立博雅学院,引导学生广泛而深入地研读中西方经典著作。2011年,浙江大学面向全校开设通识课“世界文学名著导读”,2013年成为首推的三门在线开放课程之一。
2012年,西南大学开始面向所有新生开设全校性的“名著阅读”选修课。学校组织专家推荐了包含120种经典图书在内的选读书目,分为文学、哲学、历史学、美学、艺术学、伦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法学、科学、人物传记11个大类。每年9月新生要在除本专业外的每个大类任选1—2本选读书目、共计10本进行阅读,并撰写读书笔记。次年5月,学生通过全校统一组织的结业考核后才可获得学分。西南大学图书馆根据已有馆藏,新增采购的复本量为20—100册不等,并在馆内设置了专门的经典著作书架。
2015年,南京大学面向所有新生推出了“悦读经典”计划,该课程是本科生必选的通识课程。该计划首先制定了一份经过学校资深教授推荐、师生评议等环节确定的60本经典基本书目。在此书目的基础上建设研读课程,由名师领衔教学团队,7—8位导师按照知识单元合力打造每一门通识课程,采用“课前主题阅读+课内导师组研讨+学习组讨论”的教学方法,以小班研讨的形式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学生须在导师的引导下进行拓展阅读、线上讨论。同时,学校组织阅读研讨、学长导学、读书沙龙、学长荐书、文化参访等系列活动,图书馆设置专门馆藏和专题书架,营造校园书香氛围,引导学生接触经典、研读经典、好读经典。
2018年,武汉大学提出“博雅弘毅,文明以止,成人成才,四通六识”的通识教育理念,面向全校本科新生开设了两门基础课程:《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和《自然科学经典导引》。课程分为预阅、导读、研讨、书写四个部分,意在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指引新生逐步完成身份转换和自我认同,养成博雅习性和君子人格。
从全国范围看,开设名著导读课程的高校仍然偏少,把名著导读作为通识课或通修课的学校更是凤毛麟角。一方面受师资力量的限制,另一方面受传统教育理念的限制。
五、大学生阅读推广研究
以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库为数据来源,笔者检索到2008—2017年大学生阅读推广相关论文共2105篇,检索表达式为:SU=(‘高校’+‘大学生’+‘大学’+‘高等院校’+‘高职’+‘高专’)*(‘阅读推广’)。论文篇数按年份分布的折线统计图如图1-1所示。
图1-1 大学生阅读推广相关论文篇数按年份分布折线统计图(2008—2017年)
论文数量的年度变化能够反映出我国高校阅读推广研究的总体进展。尽管高校阅读推广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图书馆学、情报学界的热门选题。
反映学界科研方向的另一个风向标是科研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最高等级的基金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的项目有鲜明的目标导向和创新意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国家级高度。近年来已有4项与大学生阅读推广密切相关的项目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的资助,如表1-2所示。
表1-2 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的“大学生阅读推广”项目
研究专著是一段时期内科研成果的系统性总结。教育部高校图工委“读者服务创新与推广工作组”组织编写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精编》(陈进、李笑野、郭晶主编,海洋出版社2017年版)是“新型图书情报人员能力培训丛书”之一,收录了“全国高校阅读推广案例大赛”中具有典型性和特色的49个案例,汇聚了高校图书馆员对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的细致归纳和独特思考。
此外,湖南省高校图工委在总结该省“一校一书”活动的基础上,每两年出版一辑案例汇编,目前已经出版了两部,即《“经典 精读 经世”:湖南省普通高校“一校一书”阅读推广活动集萃》“2013—2014辑”与“2015—2016辑”。
在理论研究方面,陈钰、赵曼娟、毛雁编著了《大学生阅读推广与校园文化建设》,2014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杨庆书编著了《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大学生阅读推广》,2015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王云洪主编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2017年由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湖南省人文科技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刘时容在《且为繁华寄书香——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与实务》(新华出版社2018年版)一书中,将农业推广领域比较成熟的理论、原则、方法、模式引入了阅读推广。
更具系统性和代表性的阅读推广专著有两部。第一部是由王新才、黄鹏、王媛编著的《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朝华出版社2017年版),该书是“阅读推广人系列教材”第二辑中的一本。“阅读推广人系列教材”是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人”培育计划的一部分,由北京大学教授王余光与中国图书馆学会秘书长霍瑞娟主编。《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追溯了理论与实践的源泉,重点阐述了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策划方法、大学校园读书会的培育方法和高校阅读推广活动评价方法,并对北京大学、武汉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的阅读培养案例进行了学理性分析。
另一部是由钱军、蔡思明、张思瑶编著的《书香满园:校园阅读推广》(海天出版社2017年版),该书是由国务院参事王京生先生与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南京大学徐雁教授联合主编的“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中的一本。该书除系统阐述了中外倡导学校阅读的传统思想,还引入了通识教育理论、生命教育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认为“书香校园”不仅仅是一时一地的推广,而是通过阅读推广活动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的现代人,再将这种阅读的爱好和优雅的风气通过血脉流传,真正夯实书香社会的基础。
不过,目前高校阅读推广研究大多以实践案例总结为主,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对高校阅读推广的目标及方式,大学生群体的特点,高校阅读推广的价值及意义,校园阅读推广活动的分类、管理与评价等主题的研究尚不够深入。
综上所述,近年来高等院校的阅读推广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行业组织、书香校园建设品牌、校园阅读推广活动、名著导读课程和大学生阅读推广研究五个方面看,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书旨在以“分校阅读”理论为基础,针对不同类型高校的学校情况和学生阅读状况,基于“校本”及“系本”的理念开展阅读推广工作,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实践,帮助当代大学生提升阅读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