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从文学研究到文化传媒产业实践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李凭箜篌引》中的意象

意象就是“意”与“象”,中国传统“意象说”的基本内涵是以“意”统摄“象”,用“象”表现“意”,因此出现了如“立象尽意”“寻象观意”“得意忘象”等的命题。也就是说,作为审美主体的诗人借助具体、生动、直观的感性画面来表达主体的思想感情。因此,意象的本身就其外观形态来说,就不可能完全等同于纯粹的客观自然之象,而要其闪烁出属于人类的审美创造的光彩,即美学家苏珊·朗格所谓的“人的生命的本质在客观物象上的投影”。(1)不仅如此,康德美学论著《判断力批判》中进一步指出:“审美意象是一种想象力所形成的形象显现。诗人肩负了这样的工作,要把看不见的一些理性观念的东西如天堂、地狱、永恒、创世等翻译成可以感觉到的东西。”(2)

确定上述观点,我们再看《李凭箜篌引》:“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角斜飞湿寒兔。”

整首诗最根本的“意”就是乐声的美妙动听,而用于表现“意”的“象”在整首诗中几乎比比皆是。其中,按其对音乐的感受对象有神仙:江娥(啼)、素女(愁)、(动)紫皇、女娲(炼石)、(教)神妪、吴质(不眠)。自然物:(空)山(凝)云(颓不流)、昆山玉(碎)、(融)冷光、(逗)秋雨、石(破)天(惊)。植物:芙蓉(泣)、香兰(笑)。动物:凤凰(叫)、老鱼(跳)、瘦蛟(舞),(湿)寒兔。真是琳琅满目,珠玉满堂。

审美主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直感、充满想象的优美意象,描绘了音乐的美妙绝伦。李贺笔下的意象已不是自然之象,这些意象真正体现了身美创造的光彩。

昆山重宝,凤凰高飞,芙蓉俏丽,香兰幽美。诗人正是从这些意象展开审美想象的,这些美妙的事物和音乐与人的听觉产生了异曲同工的共鸣。借助想象的帮助,李贺不仅使音乐具象化,而且在具象化中使音乐达到了感性的最高度,显示得那么完美,以致使音乐本身相形见绌。事实上正是在这首诗的境界中,审美意象的能力得到了最大张力的展示。这也正是李贺诗词为后人所称道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