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发展蓝皮书(2018-2019)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中国宏观环境和石油流通产业政策分析与展望

(一)2018年中国宏观环境及其对石油流通行业影响

1.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目标,增速连续16个季度运行在6.4%~7.0%区间,经济运行的稳定性和韧性明显增强。经济增速位居世界前五大经济体之首,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30%,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有七个方面:第一,名义消费回温上涨,实际消费继续下滑,投资增速下滑,贸易顺差有所下降,劳动力市场需求改善;第二,价格总体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稳中有升,核心CPI和生产价格指数(PPI)稳中有降;第三,货币供应与社会融资总量增速双双下滑;第四,企业贷款需求疲软,融资缺口略有收窄;第五,人民币汇率波动有所回稳,但贬值压力仍不可忽视;第六,财政收入增速平稳,支出明显下降,结构有所改善;第七,房地产调控力度不减,楼市量价承压趋稳。

(1)投资持续保持回升态势。

2018年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5636亿元,比2017年增长5.9%,比2017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为1995年有历史数据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民间投资394051亿元,增长8.7%,比2017年提高2.7个百分点。我国宏观政策方面已经有很好的定位和必要的调整,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货币政策在稳健的框架下更强调松紧适度等。进一步以投资来实现扩大内需,必要性是非常明显的,空间也很大。

(2)消费保持整体平稳走势。

2018年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生产者价格涨幅回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处于温和上涨区间,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2.1%。

CPI方面,CPI月度同比虽有波动,但总体温和上涨。2018年,CPI比上年上涨2.1%,涨幅比上年扩大0.5个百分点,延续了2012年以来的温和上涨态势。分月来看,同比涨幅在1.5%~2.9%之间波动。1月受春节“错月”影响,对比基数较高,CPI同比上涨1.5%,涨幅为年内最低;2月受春节和大范围降温、雨雪天气影响,鲜菜价格大幅度上涨推动CPI环比上涨1.2%,同比上涨2.9%,涨幅为全年最高;3月后随着天气转暖,食品价格持续下降,CPI同比涨幅有所回落;4月和5月均为1.8%,为年内次低;之后,受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推动,CPI涨幅逐月扩大,在9月、10月达到年内次高点2.5%;年末随着能源价格下降,CPI涨幅有所回落。全年各月同比涨幅呈不对称“M”型走势。

PPI方面,PPI月度同比涨幅呈前高后低走势。2018年,PPI比上年上涨3.5%,涨幅比上年回落2.8个百分点。分月来看,受翘尾因素影响,年初PPI同比涨幅较高,1月上涨4.3%。2—4月,受PPI环比下降影响,同比涨幅有所回落。5月之后,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等因素影响,PPI涨幅有所扩大,6月上涨至4.7%,为全年涨幅高点。下半年,随着翘尾因素逐月减少,加之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度回调影响,同比涨幅快速下滑至12月的0.9%,为2016年10月以来同比涨幅最低点。全年各月同比涨幅呈倒“N”型走势,大体上前高后低。

(3)外贸形势延续向好态势。

2018年,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0.51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9.7%。其中,出口16.42万亿元,增长7.1%;进口14.09万亿元,增长12.9%。贸易顺差2.33万亿元,收窄18.3%。按美元计价,201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4.62万亿美元,增长12.6%。其中,出口2.48万亿美元,增长9.9%;进口2.14万亿美元,增长15.8%。贸易顺差3517.6亿美元,收窄16.2%。2018年,中国积极贯彻落实一系列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有效应对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对外贸易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有望继续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4)居民收入增速扭转近年回落态势,城乡居民间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居民收入增速扭转近年回落态势。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7.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快于城镇居民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倍差进一步缩小。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69,比上年缩小0.02。

(5)货币政策维持稳健中性,财政政策持续发力。

2018年度央行货币政策保持了稳健中性的基调。宏观经济运行平稳,但下行压力上升。2018年,去杠杆、治乱象取得一系列成绩,这使得货币政策趋紧的必要性不再那么强烈,而国际贸易摩擦、国内经济增速的下滑则需要偏松些的货币政策,为此国内实施了稳健偏松、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

2. 中国能源行业状况

(1)化石能源消费量低速增长。

2018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2018年中国能源消费延续消费结构清洁化、高效化趋势,消费总量呈低速增长46.2亿吨标准煤,较2017年的44.9亿吨增长2.9%,增速持平。其中,非化石能源占比14.3%,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仍是拉动能源消费增长的主导力量,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继续提高,天然气消费量约2640亿立方米;煤炭消费量将略有减少,约为38.5亿吨,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9%;石油消费量约6亿吨,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保持稳定。从生产端来看,2018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约36.7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36.6亿吨、石油1.91亿吨、天然气1560亿立方米、一次电力2.1万亿千瓦时。

(2)化石能源结构持续优化。

随着能源消费革命不断深化,国家治理大气环境、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等措施的进一步落实,能源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经济运行延续稳中向好态势,叠加天气因素,全国能源消费持续增长,生产平稳,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重点区域继续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首次低于60%,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气消费量明显提升。各地积极推动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全国依法淘汰每小时10蒸吨以下小锅炉3万余台。重点区域加快淘汰每小时35蒸吨以下燃煤锅炉,积极推行每小时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

(3)能源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入。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能源供给质量有所改善。2018年公布的环保政策将采暖季前后空气质量下降的目标从“双15%”下降为“双3%”,并明确禁止“一刀切”式的限产。2018年7月,钢铁、煤炭分别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的90%、60%以上,未来去产能力度预计继续减弱。供给侧改革以来,钢铁、煤炭等供改行业的生产和产能受到抑制,与非供改行业发生明显偏离,二者工业增加值之间的缺口大小可近似表征供给侧约束的强弱。事实上,2018以来该缺口正在逐步收窄,供给侧约束边际减弱。

(4)化石能源消费稳定增长,清洁能源加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国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在各项能源转型变革政策措施的大力推动下,我国能源消费整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品种结构持续优化改善,用能条件和水平不断提高。201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46.2亿吨标准煤,较2017年的44.9亿吨增长2.9%,增速持平。

2018年,全国风、光、水、核四种清洁能源总发电装机达到7.49亿千瓦,总发电量累计2.08万亿千瓦时,其中,风电利用率92.8%,弃风率7.2%,同比下降4.9个百分点;光伏利用率97.0%,弃光率3.0%,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水能利用率95.0%以上;核电运行平稳,利用率保持较高水平。整体而言,清洁能源消纳的形势持续向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风电利用率90%,光伏发电利用率95%)。

3. 中国宏观环境对石油流通行业影响

(1)成品油消费仍整体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成品油消费与经济增长有着紧密的关联,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成品油需求增长也随之放缓。总体来讲,中国成品油市场处于供大于求阶段,汽、柴、煤油供需情况较为宽松。虽然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对汽油消费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保量的总量增加依然能够使成品油消费仍整体增长。未来新能源对成品油的影响也在逐渐加大。

(2)成品油消费税新政施行,加速炼厂的分化。

2018年3月1日起,成品油消费税新政施行。成品油消费税新政通过完善的增值税报税系统追踪消费税,将有利于净化成品油市场环境,对行业整体有利。对独立炼厂来说,新政短期内会提高炼厂的成本,促使企业转型升级。独立炼厂面对成本增加的压力,或将加大对不开票客户的开发及油品销售。同时也会倒逼炼厂优化产品结构,增大炼化总体毛利,平抑成本的上升。长期来看,规范税收会促进独立炼厂优胜劣汰,这对大型的规范化独立炼厂总体是有利的。新政对主营炼厂总体有利,税收规范化会缩小主营炼厂与独立炼厂的产品成本差距,主营炼厂可以更加贴近市场,优化产品结构。

(3)能源继续向绿色化、低碳化方向发展,加速油品质量升级。

能源继续向绿色化、低碳化方向发展,加快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既有利于改善环境、治理雾霾、促进绿色发展。2018年6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蓝天保卫战3年行动计划,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其中,谈到车用国Ⅵ燃油供应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对国Ⅵ燃油供应时间提出明确要求:2019年1月1日起,全国实施国Ⅵ车用柴油标准、国Ⅵ车用汽油a阶段标准。

(4)成品油下游市场全面升级。

对于成品油零售来说,传统的加油站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消费需求,智慧型油站将成为未来加油站发展的风向标。2018年7月,中国石化在湖南推出“综合智慧服务加油站”试点站,这座新型油站以加油服务为入口,引进无感支付、人脸识别、智能引导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将加油站改造成集品牌、产品、营销、支付、设备、数据、服务于一体的智慧油站,实现了加油站从油品及非油品的单一销售模式到综合型人、车、生活服务资源整合的演变。以油经营为主的加油站发展模式将被彻底颠覆,综合型一体化的服务型平台将成为众多消费者的新选择。

(5)中国炼厂积极拓展国外市场,中国成品油出口量增加。

中国自身成品油消费疲软,利润下滑,中国炼厂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出口成了化解国内成品油市场的主要途径。2018年中国共出口石油原油262.7万吨,出口总金额84.1亿元;中国出口的成品油达到5863.5万吨,出口总额为2362.8亿元。随着未来大炼化项目的接连开工,中国成品油过剩的格局肯定会越来越严重,中国成品油出口量会大大增加。

(二)2018年中国石油流通产业政策

1. 加强成品油消费税征收管理

2018年1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出2018年1号公告《关于成品油消费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加强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石脑油、溶剂油、润滑油、燃料油等成品油消费税的征收管理,维护公平的税收秩序,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实施生产、批发、零售的全流程税收监控管理。随着中国市场成品油产品过剩这一现象的不断加剧以及众多地炼企业规模和社会加油站的不断发展壮大,《公告》会对于中国成品油市场合规管理、公平竞争发挥至关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中国成品油市场的健康发展。

2. 明确要求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

2018年2月,国家能源局印发《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2018年能源工作主要目标。在能源消费方面,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5.5亿吨标准煤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4.3%左右,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7.5%左右,煤炭消费比重下降到59%左右;在能源供应方面,全国能源生产总量36.6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产量37亿吨左右,原油产量1.9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1600亿立方米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达到7.4亿千瓦左右、发电量达到2万亿千瓦时左右;在能源效率方面,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以上,燃煤电厂平均供电煤耗同比减少1克/千瓦时左右。全面推进新时代能源高质量发展。国家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发展,更加注重提高能源供给体系质量,更加注重油品质量。

3. 中国成品油终端市场将全面向外资放开

2018年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自2018年7月28日起施行。2017年6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中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同时废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继续执行。发布清单中正式取消同一外国投资者设立超过30家分店、销售来自多个供应商的不同种类和品牌成品油的连锁加油站建设、经营须由中方控股的限制,这意味着届时中国成品油终端市场将全面向外资放开。中国成品油市场总体宽松的背景下,加油站对外资的进一步放开,将加剧成品油终端市场竞争。

4. 原油期货将引入做市商制度

2018年8月,上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上期能源”)根据《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和《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交易规则》,起草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做市商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根据《征求意见稿》,做市商将按品种进行资格管理,并使用专用做市交易编码开展做市业务。上期能源可以对做市商做市情况进行评价和排名,并对相关情况进行公布。做市商享有手续费减收、增加持仓等权利。同时做市商应当履行持续报价、回应报价等协议约定的义务。意味着原油期货将引入做市商制度,会进一步增强市场流动性。

5. 明确盗窃油气、破坏油气设备等犯罪行为

2018年10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关于办理盗窃油气、破坏油气设备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依法惩治盗窃油气、破坏油气设备等犯罪,确保油气管道安全运行,维护公共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

6. 要求能源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

2018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聚焦脱贫攻坚、铁路、公路水运、机场、水利、能源、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短板,加快推进已纳入规划的重大项目。其中明确要求继续推进燃煤机组超低排放与节能改造,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做好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和重点地区应急储气能力建设。积极推进一批油气产能、管网等重点项目。

7. 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进一步扩大

2018年9月29日,商务部制定了《2019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总量、申请条件和申请程序》。2019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为20200万吨,较2018年的14242万吨允许量增加42%,增量近6000万吨。不过,2019年的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增加幅度,显著逊色于2018年,后者的增幅高达55%。

此次原油非国营进口分配原则是分批下达,并根据企业实际进口情况、经营需求和新增符合条件的加工企业申请,适时追加和调整允许量。此次2019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申请条件和申请程序与2018年基本一致。但在2019年要求企业提供的材料中,删去了要求企业所在地海关出具的无走私、违规记录的文件,所在地税务、外汇管理部门出具的无偷逃税、无逃套汇证明材料。

(三)2019年中国石油流通行业展望

1. 宏观经济环境稳中向好,化石能源消费持续回暖

2019年中国的经济增速将与2018年的水平基本相近,为6.6%左右,而增长的动力将会更可持续,经济结构将进一步改善。预测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下行。

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背景下,预期2019年能源形势将呈现向好态势。能源消费将持续回暖,预计2019年能源消费增速从2018年的2.9%上升到3.0%。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四大高耗能行业增速放缓。随着能源战略革命的推进,能源结构优化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2. 燃油替代发展加快,环保压力下油品加快升级

随着环保要求持续升级,国内油品质量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替代燃料短期内对成品油市场的冲击可控,长期可能产生颠覆性影响。天然气仍是规模最大的替代品种,但是,车用燃气较汽柴油的成本优势将稳中有降,替代量趋于稳定。公众对电动汽车接受程度的提高,加速了新能源对汽油的替代。随着新能源汽车性能提升以及充电技术的改善,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冲击将会越来越大。

3. 独立炼化企业继续加快发展,炼化产能过剩形势或将延续

2018年独立炼厂原油配额大幅增长,成品油资源过剩,业内竞争将加剧。商务部已发文,明确2018年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允许量为1.4亿吨,比2017年增长62.6%。同时,以浙江恒力等企业为代表的大炼油项目建成,独立炼厂将实现原油进口、原油加工量、汽柴油产量、市场份额的“六连增”。随着新建成炼厂的先后投产运行,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4. 成品油市场稳步增长,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新能源的开发冲击成品油市场,导致国内成品油市场过剩,独立炼厂低价资源冲击市场,成品油市场竞争激烈。加油站对外资的进一步放开将加剧成品油终端市场竞争。未来石油企业的竞争力将体现在价格、品牌和服务的综合实力上。

5. “互联网+油品”深度融合,消费行为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石油行业在告别粗犷式发展阶段后,对高新科技、新产品的追求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尝试向能源行业引入跨界新科技。“互联网+”飞速发展,商流的扁平化带来物流去程化、零担化、广域化,货物运输周转量降低,车用柴油需求减少。“互联网+油品”深度融合可以使石油石化行业价值链升级,也能够实现生态系统的升级,不仅对整个消费业态及石化产品格局进行重塑,供给侧价值链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6. 原油期货正式推出,交易规模和主体继续增加

2018年2月9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原油期货将要正式挂牌交易,中国原油期货上市计划在逐一攻克了市场时机不成熟、政策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后,终于尘埃落定。2018年3月26日,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这给原油以人民币计价提供市场化平台。它将不断扩大人民币在石油贸易结算中的使用范围,加速“石油人民币”的崛起。2019年中国原油期货交易规模和主体将会继续扩大。

7. 能源市场加大对外开放程度,能源企业加速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对海外油气进口量的不断提高,使得中国能源企业的发展必须转向国际化。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69.8%。因此,加强同海外国家的能源合作对中国石油资源的保障非常重要。为此,不管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在积极布局。2018年,中国正式推出了上海原油期货,以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参与度和抗风险能力。2019年中国能源市场将加大对外开放程度,国内能源企业也会加速拓展海外市场。

8. 石油企业加大控制成本力度,努力实现降本增效

在2018年后期经历了油价暴跌40%后,2019年中国石油企业面临一个严酷现实,石油市场的永久不稳定性注入了结构性变化,使得预测出可靠的价格几乎成为不可能。油价不稳定犹如放大镜,让资产创效能力不强、成本费用刚性增长、投资回报持续下滑等矛盾迅速凸显,中国石油企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19年中国石油企业将会加大控制成本力度,努力降本增效实现经济效益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