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篇 客户与市场需求
一、2018年中国成品油市场需求分析
2018年国内宏观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和发展质量持续改善。此外,经济下行的压力也有所加大,消费支出意愿下降。纵观成品油市场,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总体继续持稳。供需差缩窄叠加出口规模不减,在保持出口规模的情况下,国内市场供需基本平衡。
(一)成品油市场需求状况及特点
经济发展趋势决定成品油需求增长趋势。在国内宏观经济略有承压,实体经济受到的外部冲击尚未得到缓解的形势下,成品油消费增速逐渐放缓,供过于求的压力逐渐增大。总体来看,生产端的消费需求略有放缓。
1. 国内经济运行“前稳后降”,成品油需求稳中放缓
如图8-1所示,2014—2018年国内GDP一路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由643914亿元增长到900309亿元,2018年全年实际GDP增速为6.6%。宏观经济在上半年平稳运行的同时,下半年还呈现出明显的供给强劲、需求疲软的特征。需求方面,消费、投资与出口均出现疲软迹象,尤其是消费与投资需求较为低迷。由于中国的GDP是以生产法进行核算,所以供给端强劲的生产能够保证GDP的平稳增长。但是,总需求才是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内经济运行的核心要素,需求持续疲软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必然会逐步显现,这也将是导致未来经济会出现下行压力加大的主要隐忧。

图8-1 2014—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8年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3.19亿吨,比2017年增长2.5%。成品油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速逐渐放缓。如图8-2所示,2014—2015年的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速为2%、1.2%。2016—2018年各年的增速为5%、3.2%、2.5%。成品油消费增长动力从生产资料属性的柴油转换至消费属性的汽油和煤油。同时炼油能力不断扩张,成品油供过于求压力逐渐增大,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决定了成品油需求增长将继续放缓。

图8-2 2014—2018年国内成品油消费量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
2. 成品油进口量继续增加,受贸易摩擦影响较小
据统计,2014—2016年进口量呈现下降趋势。从2017年起中国成品油进口量增长,2017年比2016年增长6.4%。2018年中国进口量为3345万吨,比2017年增长12.9%(如图8-3所示)。就2018年各月来看,2—5月进口量呈小幅度增长趋势;6月的进口量有明显下降,下降幅度是上半年的最低值,同比下降5.1%;7—9月进口量逐渐增加;9月同比增长率高达26.8%;10—12月进口量起伏明显,10月再次回落,同比下降23.5%;11月再次增长,同比增长22%左右;12月又比11月下降12%(如图8-4所示)。

图8-3 2014—2018年成品油进口量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图8-4 2018年各月成品油进口量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对国内外贸易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由于国内的成品油进口主要来源于印度、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家,美国的加征关税对我国成品油市场影响较小,基本可以忽略。总体来看,自2016年开始至2018年,国内对于汽油、柴油的进口量相对较少,对煤油进口相对较多,主要受国内航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航空煤油需求不断增加的影响较大。
(二)成品油市场需求结构及特点
成品油消费增长动力已然切换,从工业生产转移到了居民消费。汽油和煤油等消费属性较强的油品保持着平稳的增长,而更具生产资料属性的柴油消费增速放缓。
1. 汽油消费增长继续放缓,柴油消费持续低迷,煤油消费增长显著
对比2017年各类成品油消费占比,2018年消费结构变化不大(如图8-5所示)。其中汽油消费上升2个百分点,主要依靠乘车需求维持着平稳增长的状态;柴油消费下降3个百分点,整体需求上涨速度极慢且缺乏消费增长点;煤油消费增加1个百分点,国内民用航空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带动着航空煤油消费量的不断攀升。

图8-5 2017年与2018年各类成品油消费占比
数据来源:卓创资讯。
(1)汽油消费增长回落明显,但需求还远未饱和。
2018年国内汽油的表观消费量达到1.26亿吨,比2017年增加7.2%。如图8-6所示,2014—2017年,国内汽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率不断下降。2018年汽油表观消费量较2017年相比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月、4月、7月消费量同比下降,这主要是受当月进出口的影响。总体来说,2018年汽油消费量仍然保持增长。但受小排量汽车购置增多以及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影响,汽油增速回落明显。
汽油需求的增长主要与汽车保有量增加以及单车油耗的变化有关。汽车的普及是汽车价格的下降与居民购买力上涨的共同作用,但是目前汽车的增长还远未达到饱和的状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居民对汽车的购买力大大加强,更多居民把购买汽车变为了实际选项。从增长空间来看,2014—2018年国内汽车保有量从1.09亿辆增加到2.4亿辆,汽车驾驶员人数从2.5亿人增加到3.69亿人(如图8-7所示)。此外,据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统计,截至2018年底,中国135辆汽车/千人的水平较全球170辆/千人的水平还有一些距离。若想要达到发达国家400辆/千人的水平,汽车保有量也需再翻两番。从当前汽车销量的增速来看,要实现这一增长大约还需要10~15年的时间。同时,汽车油耗的下降已经进入瓶颈期,为促使车企降耗的双积分制度已经表明传统燃料汽车的降耗空间不大,未来汽车降耗将主要依赖于新能源汽车,但是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还在初级阶段,短时间内无法冲击汽油作为主体燃料的地位。所以,未来10~15年内,汽油的消费需求还会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长力度不会变大。

图8-6 2014—2018年国内汽油表观消费量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卓创资讯。

图8-7 2014-2017年国内汽车保有量与汽车驾驶人数
数据来源:公安部交管局。
(2)柴油继续低速增长模式,需求端持续萎缩。
2018年国内柴油表观消费量1.56亿吨,比2017年下降3.0%。如图8-8所示,2014—2017年以年平均4%的速度下滑。自2016年起,国内柴油消费量不断下降,增速明显放缓,同比增量首次出现负值,随后2017年处于上升阶段。
柴油主要应用于交通运输及工业制造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生产资料属性。工业的活跃度决定着柴油的消费需求走势。工业比重的周期规律显著影响着经济的增长速度,同时也与柴油消费密切相关。根据霍夫曼工业化法则,中国已经比较明显地进入了工业化后期阶段,未来一段时间,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还将进一步下降。此外,2018年7月3日,国务院公开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优化调整货物运输结构,大幅提升铁路货运比例,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建设城市绿色物流体系,支持利用城市现有铁路货场物流货场转型升级为城市配送中心。鼓励发展江海联运、江海直达、滚装运输、甩挂运输等运输组织方式。推进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提前淘汰更新,加快淘汰采用稀薄燃烧技术和“油改气”的老旧燃气车辆。各地制定营运柴油货车和燃气车辆提前淘汰更新目标及实施计划,政策的实施将柴油消费的基本面进一步削弱。

图8-8 2014—2018年国内柴油表观消费量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卓创资讯。
(3)煤油需求动力强劲,将进入高速增长周期。
2018年国内煤油的表观消费量3709.3万吨,比2017年增长12.8%。如图8-9所示,2014—2017年国内煤油表观消费量保持增长趋势,由2335.42万吨增长到3287.7万吨,年平均同比增长率高达10.3%,增长动力强劲。民用航空客运量、旅客周转量、飞机架数以及航空航线数都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如图8-10所示)。

图8-9 2014—2018年国内煤油表观消费量及增长率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卓创资讯。

图8-10 2013—2017年国内民用航空运输指标数据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随着国内航空煤油需求的增长和炼油产能的增加,国内航空煤油产量快速增长,民用航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航空运输周转量、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等重点指标均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2018年11月10日召开了中国航油国际论坛,中国航空油料集团与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联合隆重发布了“中国航空煤油消费指数”,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国内航空煤油消费的竞争力和活跃度。此外,综合考虑国内外政治和经济形势等外部影响,国内航空事业将进一步发展,航空煤油需求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预计年均增幅在10%左右。另一方面,从需求端来看,目前中国25~35岁、50~60岁人群处于人口高峰,乘机意愿最高;从供给端来看,据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分析统计分析,预计到2025年之前,全国将新布局机场130余个,可以覆盖全国近80%左右的人口。综上所述,航空的供需均进入高增长周期,预计煤油的需求将保持以年均8%~10%的速度持续增长。
2. 成品油广泛应用于三大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比最大
成品油是一种与国民经济活动密切绑定的大宗商品,被广泛应用在三大产业中。就汽油、柴油、煤油来说,汽油的消费主体比较单一,多集中于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业,加油站作为输出载体用于车用需求,汽车用油约占整个汽油消费的80%以上;柴油消费主要用于交通仓储、物流以及生活柴油消费,其次为工业制造业以及农林牧副渔等相关行业;煤油消费90%以上用于航空运输业、仓储等行业,国内煤油主要是供应军队及各大航空公司。
(1)汽油在交通运输业消费超半数,生活消费用油紧随其后。
经济增长时期,居民收入水平随之增加,必然会带动乘用车的出行需求,直接拉动了汽油的消费。中国汽油主要应用在交通运输业的乘用车领域,且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自“十二五”以来汽油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十三五”后出现增长放缓趋势。
(2)柴油消费在交通运输业占比最大,但消费增速不断放缓。
在经济保持高速发展的时期,作为大型车辆、铁路机车、船舰等交通工具主要能源的柴油需求稳定提升。自2016年以来,经济增速放缓加之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柴油的需求逐渐呈消退趋势。此外,纵观2018年,工业投资水平下降,制造业PMI也徘徊在荣枯线50%左右,以往以柴油为驱动力的第二产业逐渐被第三产业取代。
(3)航空煤油是煤油消费的主力军,消费量逐年攀升。
航空运输业、仓储仍然是中国煤油消费量占比最大的行业。自“十三五”时期以来,煤油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消费量不断攀升,主要原因有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民用航空市场规模在持续扩大。中国航空煤油消费指数发布会上表示,纵观改革开放的40年间,中国的航空煤油消费量增长了140多倍,如今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煤油消费国。
(三)成品油供需平衡状况及特点
成品油供求平衡就是要根据成品油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结构,在成品油供给量与需求之间出现差额(供过于求或者供不应求)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组织符合客观实际的成品油市场供求平衡。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我国成品油供应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新建炼厂和已有炼厂的扩能改造导致产能过剩;汽油需求在汽车行业的环境下增速放缓;受相关政策和新能源替代的影响,柴油需求下降;煤油需求受益与航空需求强劲而保持高位运行;成品油出口将继续加速。原油进口权的放开和新能源的发展对成品油的影响也正在逐渐加大。较2017年我国成品油供需宽松程度继续扩大。
1. 成品油供大于求,宽松程度继续扩大
2018年成品油产量为36034万吨,较2017年的34791.93万吨同比增加了3.57%;2018年成品油消费量为31909.3万吨,较2017年的31131.02万吨同比增加了2.50%。由此可见,成品油产量的增速大于成品油消费量的增速。从表8-1可以看出,2017年成品油产量增速和成品油消费量增速差为0.41%,2018年增速差为1.07%,明显高于2017年,因此2018年成品油仍然是供不应求,但宽松程度继续扩大(见图8-11)。
表8-1 2014—2018年成品油产量和消费量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快报》。

图8-11 2014—2018年中国成品油供需量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快报》。
成品油宽松程度扩大体现在其供需差量上。从表8-2可以看出,2017年成品油差量为3660.98万吨,2018年成品油差量为4124.70万吨,增加了463.72万吨。同时由图8-12可以看出,成品油供需差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由2015年的2468.90万吨增加至2018年的4124.70万吨。
表8-2 2014—2018年成品油供需差量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快报》。

图8-12 2014—2018年中国成品油供需差量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快报》。
炼油能力的快速增长是导致成品油供大于求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炼油能力由2017年的77000万吨激增至2018年的79800万吨。炼油能力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地方炼油企业加工负荷在快速提高,截至2018年底,独立炼厂炼油总产能已达15496万吨,约占我国炼油能力的52%;二是建设中的炼化项目集中投产,比如恒力炼化一体化项目于2018年7月完成安装,10月正式投料生产。投产后,恒力原油加工能力达到2000万吨/年。
2. 汽柴煤油供需平衡具有不同的格局
从具体油品来看,汽油、煤油、柴油供需平衡有着不同的格局。从图8-13可以看出,汽、柴、煤油供需差量表现不一,但汽、柴油整体趋势是增加的,而煤油处于一种波动的趋势。
根据表8-3我们可以看出,2017年汽油供需差量为951.58万吨,2018年汽油供需差量为1287.70万吨,增加了336.12万吨,总体来看,汽油的供需差量在继续增加,且增加程度继续扩大。从具体的产量和消费量来看,2017年汽油产量为13257.00万吨,2018年汽油产量为13887.70万吨,同比增长8.12%;2017年汽油消费量为12305.42万吨,2018年汽油消费量为12600.00万吨,同比增长7.2%,小于汽油产量的增幅,因此汽油的供需差量继续增加。

图8-13 2014—2018年中国汽柴煤油供需差量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快报》。
表8-3 2014—2018年汽油供需量及差量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快报》。
经过分析,汽油供需差量继续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从供应方面来看,由于2018年中国一些在建的炼化项目集中投产以及独立炼厂的产能优化,导致中国炼油总产能扩大,从而增大汽油的供应;从需求方面来看,目前中国老龄化进度仍在加速,限制了全国乘用车的平均出行率;从能源替代角度看,国家对于环保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大大加强,2018年乙醇汽油推广使用城市和乙醇汽油生产企业数量将继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汽油需求的增长速度。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出,汽油的供需宽松程度将继续扩大。
根据表8-4我们可以看出,2017年柴油供需差量为1519.86万吨,2018年柴油供需差量为1776.00万吨,增加了256.14万吨,总体来看,柴油的供需差量在继续增加,且增加程度继续扩大。从具体的产量和消费量来看,2017年柴油产量为18341.6万吨,2018年柴油产量为17376.00万吨,同比下降1.92%;2017年柴油消费量为16821.74万吨,2018年柴油消费量为15600.00万吨,同比下降3.00%,下降比例超过柴油产量的下降幅度,因此柴油的供需差量继续增加。
表8-4 2014—2018年柴油供需量及差量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快报》。
经过分析,柴油供需差量继续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政府出台系列政策,治理移动源污染排放严重抑制柴油需求增长。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加强机动车尾气处理、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是打好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在重点区域要加快推广国Ⅵ标准的实施”。另一方面,从替代能源角度看,2018年中国替代能源发展迅速,天然气、生物柴油、煤制油等能源替代柴油的程度逐渐增大,导致柴油需求降低。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柴油的供需宽松态势将继续加剧。
根据表8-5我们可以看出,2017年煤油供需差量为943.23万吨,2018年煤油供需差量为1061.00万吨,增加了117.77万吨,总体来看,煤油的供需差量在继续增加,且增加程度继续扩大。从具体的产量和消费量来看,2017年煤油产量为4227.30万吨,2018年煤油产量为4770.30万吨,同比增长12.85%;2017年煤油消费量为3284.07万吨,2018年煤油消费量为3709.30万吨,同比增长12.80%,煤油产量超过煤油消费量的增长幅度,因此煤油的供需差量继续增加。
表8-5 2014—2018年煤油供需量及差量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数据快报》。
经过分析,煤油供需差量继续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中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民航业仍处在大众化和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仍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2017年中国民用飞机量为5593架,2018年中国民用飞机量为6760架,增加了1167架,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煤油的供需宽松态势将继续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