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永远高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大旗(1)
“冷战”结束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世界格局和力量对比朝着多极化方向持续演变,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在曲折中艰难推进。中国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高歌猛进,包括创新能力、国防能力和软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引导世界秩序变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在此背景下,外部世界对全面复兴的中国将会实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中国崛起对周边地区和人类社会意味着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这就是说,中华民族作为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作为重要的和平力量,将永远高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大旗,这是中华民族的神圣使命,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担当,更是被实践反复证明的正确选择。
和平立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政策,即在国际事务中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协调一致,但这并不表明中国的外交依附或听命于苏联。相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即已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阐明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即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自己处理,不容许外来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将同一切对华友好国家,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原则基础上,谈判建立外交关系,并且愿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
在开国大典举行之前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明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与自由”。
正是由于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时,并未关闭与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建交的大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曾指示,如果美英两国能与国民党断绝关系,可以考虑与其建交。可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当时执行的“一边倒”政策是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为前提的。
正是基于这一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但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立即建交,同时还与周边乃至欧洲地区近20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很快建交,并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了贸易关系。
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并不意味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弃以军事手段和战争行动维护安全的权利。1950年当美国将朝鲜战争推到中国家门口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战场,进行了为时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当时不仅控制联合国,同时还控制国际舆论的美国,无限放大所谓来自中国的“红色威胁”,用以恫吓中国周边国家,破坏中国生存发展的外部环境。
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开始就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朝鲜半岛的冲突,并为此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后,毛泽东提出了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防止战争,争取持久和平的重要思想。他不止一次地向外宾表示,中国需要几十年的和平,以便发展国内生产,改善人民生活。毛泽东认为,如果帝国主义发动世界大战,结果对它们不利,他还反复申明,中国不愿打仗,强调各国不应再打世界大战,而应长期和平,共同努力阻止战争爆发。他把自己的这些思想主张归结为一点,即和平为上。
在反对战争、倡导和平的同时,毛泽东还旗帜鲜明地提出争取和平环境、和平时间尽可能长的重要思想。考虑到美国当时是危及和平的主要因素,毛泽东甚至提议,如果美国愿意,中国可以与其签订和平条约,多长时期都可以,五十年不够就一百年。遗憾的是,过去我们对毛泽东“和平立国”“和平为上”“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的思想研究不多,宣传不够,这一历史教训必须吸取。
和平共处:积极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是世界上周边环境最复杂的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当时的外交难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于1953年底向印度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1954年6月,中国、印度、缅甸以共同倡议方式确认了上述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从此成为中国对外处理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一边倒”外交进行了重大调整。争取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成为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核心内容。1954年8月,毛泽东对英国政治家表示,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共处。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封建王国等和平共处。后来他还表示,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2)
中国主张各国以独立自主原则为基础实行和平共处,一是各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中国、苏联、英国等国彼此靠拢,签署各大国共同参加的集体和平公约;二是各国遵循平等互利原则开展务实合作,建立正常的贸易关系;三是各国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相互间的问题。
当时,在所谓社会主义阵营内部,苏联同其他国家的关系很不平等。1956年,苏联与波兰、匈牙利等国关系出现危机,两国发生大规模社会动乱和政治危机。中国对此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社会主义国家也必须遵循和平共处原则,被苏联和各国接受。基于这一认识,尽管中苏两国存在友好同盟关系,但中国同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特别是有损中国主权和安全的无理要求,进行了坚决斗争。
这一时期,中国周边环境和国际总体形势非常复杂,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颇有市场,因而中国执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非一帆风顺。由于非常复杂的原因,中国与某些邻国的关系严重恶化,甚至发生了大规模的边境冲突。但全面地看,毛泽东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的方针”这一战略思想没有动摇。他所提出的各个民族都有特点和长处可以学习、国家不论大小应该一律平等、各国都要自己处理自己的问题、用和平方法解决存在的问题等主张,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回归正轨,某些干扰和平共处政策的做法得到纠正。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建设性作用并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世界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中美两国也开启了相互交往的大门。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处境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
和平发展:走向世界大国的必由之路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后,国际形势呈现许多新的特点和趋势。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纵观世界风云变幻,确认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从此有了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南。
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在这一时期的主要表现是:继续坚持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基本属性,继续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传统立场,同时把全面对外开放,大力吸引境外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广泛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争取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当作外交工作的重要任务,将和平发展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必由之路。
基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中国在外交领域中努力开拓,锐意进取,与美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关系平稳发展,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关系回归正常,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逐步理顺,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中国外交战略依托的基石作用进一步巩固。中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处境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云谲波诡的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国内风波,实行对华孤立、封锁和制裁。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面对这一局面,中国沉着应对,在坚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过程中,卓有成效地实行了韬光养晦的策略方针,即在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冷战”思维,坚持国际公理和正义,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同时,坚持不干涉苏联和东欧各国内政,尊重这些国家选择新的发展道路,在不扛旗、不当头、不结盟,承诺永远不称霸的前提下,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论社会制度异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容地与相关国家发展关系。
在这一特殊时期,围绕打破西方制裁、反对“冷战”思维的斗争,邓小平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做出了新的理论贡献。第一,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民族独立,国家就立不起来。第二,在维护国家安全与主权、反对外部干涉的斗争中,“国权”高于抽象的“人权”,“国格”重于个别人的“人格”。第三,反对强权政治,抵制外来干涉,要始终把国家安全和主权放在第一位,不能拿原则做交易,不能吞下损害国家利益的苦果。第四,考虑国与国关系,应从国家长远的战略利益出发,同时兼顾对方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恩怨。第五,鉴于中美关系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两国不但应和平共处,发展友谊,还可找到共同利益,中美友好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稳定。
中国在国际形势异常复杂的情况下,将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有机结合,不但顶住了苏东剧变的冲击,打破了西方的制裁和围堵,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提升了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中的地位,而且同俄罗斯建立了潜力巨大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与俄罗斯联手中亚国家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此外,同欧盟、东盟等地区组织的关系也有了长足发展。尽管中美关系时有波折,曾经发生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中美南海撞机等重大事件,但中国对美国斗争有理有利有节,两国关系始终保持在斗而不破的轨道之内。中国在成长为世界大国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和平崛起:推动人类进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接近实现全面复兴伟大目标的关键时期,中国已进入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的特殊历史阶段。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联互动关系更加紧密和复杂。如同中国对外部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不断增大一样,外部世界对中国的需求,对中国发展进步的作用也在同步上升。几十年来,中国一以贯之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理念,在国际上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认可和赞同,也给中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
在这一背景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中国式大国外交风生水起,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大国外交,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以中国持续增强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为依托,以“中国梦”焕发出来的巨大爱国主义热情为基石,不仅以捍卫中国发展道路、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体系,以促进和推动中国自身的和平崛起为宗旨,同时还以引领国际关系变革、参与国际秩序重构、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带动共同发展与进步为最高目标。
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本原的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是多领域多层次、各部门各地区广泛参与的立体化、复合型外交。2013年召开的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和2014年举行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对中国现阶段外交工作所做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近几年,中国作为东道国举办的一系列大型国际会议和多边活动,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所阐述的新文明观、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和新合作观,以及他所提出的与周边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共同打造发展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安全共同体、责任共同体,进而形成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影响尤为巨大。
打造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本原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依然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坚持通过对话协商等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坚持世界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而不能由少数几个国家说了算;坚持倡导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伸张正义;尤其要坚持并大力实践合作共赢理念,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把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在外交事务的各个方面。
打造更具有时代特色、更符合时代潮流、更适应自身需要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处理好大国关系、周边关系以及维权与维稳的关系。要继续秉承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坚持不懈地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巩固并不断深化与俄罗斯、欧盟等其他大国和国家集团的关系;要继续实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以亲诚惠容的新理念推进睦邻、安邻、富邻政策的实施,深化并筑牢与周边国家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关系;要在恪守不结盟立场的基础上,构建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和互利合作网;要在维护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和国家统一的斗争中,做好反对域外势力制造紧张地区局势的军事斗争准备,同时努力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做区域合作的倡导者和地区安全维护者。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创新合作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是中国自觉选择和平方式以实现民族复兴、带动南南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人类做出新贡献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今世界最大规模的经济合作与互利共赢计划,因而受到周边国家和整个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推进并实施“一带一路”,必须坚持并努力践行正确的义利观,妥善调整和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面积极因素,做到内外兼顾,义利双收。“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是争取世界各国进一步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梦”,把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紧密结合起来的最好方式。
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紧扣时代脉搏,紧跟历史步伐,循着和平立国、和平共处、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的轨迹一路走来,不断开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新局面,不断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成果。如今,“冷战”结束后开始的全球地缘政治裂变,已由原苏东地区蔓延到中西亚地区,又由中西亚地区蔓延到欧洲地区。我国所在的亚太地区,目前也成为风高浪急的险区之一。随着中国日益走进国际舞台中心并成为世界舆论关注的重点,五花八门的“中国威胁论”沉渣泛起。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宜冷静观察,稳住阵脚,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要不为偶发事件所惑,不为偏激情绪所动。要统揽全局,从长计议,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在坚持开展积极的外交斗争、军事斗争、舆论斗争的同时,妥善制定各种应变预案和防范措施。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对外宣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定不移地高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大旗,努力赋予其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这是中华民族在和平崛起的征程上勇往直前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国人民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贡献的最佳选择。
(1)本文2016年9月5日发表于《参考消息》,作者为于洪君,发表时标题和文字有改动。此为原稿。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第2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