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新技术贸易理论
本节所讨论的新技术贸易理论(trade theory of new technology)是在把技术进步作为一个独立因素来研究其所产生的贸易激励效应(trade incentive effect),并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其所造成的短期的技术垄断优势(the superiority of technique monopoly)方面,这里认为模仿新产品所需要的“时滞”(time lag)并不像完全竞争理论认为的那样短暂,它其实是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dynamic process of evolution)。由于新技术扩散(new technology diffusion)在其演变过程中“时滞”的存在,最终导致了新技术产品贸易(trade of new technology product)的发生和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需要指出的是,下面讨论到的各种有关技术进步的新贸易理论其实并不是单纯的“贸易”理论,而是将国际贸易与跨国公司的对外技术转移和直接投资等综合在一起的“国际投资与贸易”(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trade)理论,但本节我们将把讨论的重点放在其“贸易”理论方面。
一、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贸易理论
率先打破新古典比较成本优势贸易理论框架的是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M. V. Posner,1961),他在所提出的技术差距贸易模型(Trade Model of Technological Gap)中认为,创造新技术产品(new technique product)的国家所拥有的对于新产品的技术垄断优势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生产成本优势的,也可以创造外国进口该产品贸易需求的全新的重要因素,并且因为创新国(innovation country)的企业为研发新技术产品或引进新技术需要承担巨大的前期投资,为此而承担了极大的投资和研发风险(risk of investment and R&D),所以必然要谋取额外的风险报酬——通过享受专利权(patent rights)保护来获得垄断利润(monopoly profit)。这样,创新国在国际贸易中是可以获得比单纯拥有比较成本优势时大得多的额外贸易利益的——创新国可以用含有垄断利润的垄断价格(monopoly price)对外出口其创新产品(innovative product),同时又以较为有利的价格进口传统产品。
但这种技术差距贸易的产生和存续又是以进口国消费者对创新产品产生需求之后其国内生产者对这种技术创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做出反应和进行模仿的时间滞后为条件的,所以这种技术差距贸易(trade of technological gap)又会随着进口国生产者通过各种方式引进新技术进行模仿生产而逐步消失。当然,这又会促使技术领先的国家不断地研发新产品或新技术,创造出一轮又一轮新的技术差距(technological gap)。
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贸易理论(Trade Theory of Technological Gap)首次较为科学地论证了技术差距也是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成因,并且它还会给创新出口国(export state of innovation)带来垄断利润和超额的贸易利益——技术垄断贸易给创新国带来的贸易利益要远远大于传统生产成本差异贸易所能创造的贸易利益。但是波斯纳的理论尚显得过于粗浅,缺乏对技术差距贸易的成因及其动态演变过程的深入分析,所以后人又进行了种种发展和改进,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经济学家弗农(R. Vernon,1966)提出的新技术产品生命周期贸易理论(Trade Theory of Life Cycle of New Technology Product)和赫希(S. Hirsch,1975)提出的新技术产品净出口演变周期贸易理论(Trade Theory of Evolution Cycle of Net Export of New Technology Product)。
二、弗农的新技术产品生命周期贸易理论
弗农在其新技术产品生命周期五阶段贸易模型(Trade Model of 5 Stages of Life Cycle of New Technology Product)中深入分析了产生技术水平差距的原因——特别是技术创新为什么多发生在美国等发达工业国:技术创新需要有大量的研究开发经费(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unds,R&D经费)和高科技人才(high-tech talent),这需要有风险投资(venture investment)和发达的高等教育水平,并且还需要消费者有较高的收入水平从而具有对高价新产品的需求能力;再者,世界各国在这些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从而造成了各国技术水平存在差距。而美国等发达工业国也正是在这些创新资源(innovation resource)的供给和对创新产品的需求方面存在比较优势,所以造就了这些发达国家在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方面的比较优势。
关于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动态演变过程,弗农提出了一个创新国—模仿国(innovation country-imitation country)对于新技术产品的生产—消费—贸易演变周期的五阶段分析模型,见图3·3-1。
图3·3-1 创新国—模仿国新技术产品生产—消费—贸易演变周期的五阶段分析
第一阶段——新技术产品的引入期。在这一阶段,新技术产品刚开始在创新国内小规模生产,但其技术尚不成熟,价格很高。这时该产品只在创新国内生产和销售,尚无国际贸易,更无跨国技术转移。
第二阶段——新技术产品的成长期。在这一阶段,新技术产品开始在创新国内大规模生产,其技术已比较成熟,但价格仍然较高。此时国外已开始对该产品产生需求,从而创新国开始以寡头垄断的高价向其他发达国家少量出口该产品,但尚无跨国技术转移。
第三阶段——新技术产品的成熟和技术扩散期。在这一阶段,新技术产品已经成熟,创新国厂商发现向国外转移新技术已更加有利可图,于是开始向国外转移技术,包括向外国厂商转让专利(patent)和发放生产许可证(production license)。此时模仿国的产量尚不能满足国内需求,但毕竟此时技术垄断优势(superiority of technique monopoly)已开始让位于品牌和规模优势(superiority brand and scale),开始进入垄断竞争时期。在这一阶段创新国仍然可以垄断竞争的价格向模仿国以及其他第三方国家大规模出口该产品,并在该时期内达到生产和出口的最高峰。
第四阶段——新技术产品的标准化技术普及期。在这一阶段,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已经实现标准化,开始进入技术普及时期,比较优势又开始转向劳动成本优势(superiority of labor cost),为此创新国厂商开始向国外大规模转移技术和生产,在国外合资或独资办厂(弗农曾对此分析道,由于国际专利和许可市场是无效率和不完全的,所以一般来说,向外国厂商转让专利和发放生产许可证不如在国外办厂更有利可图,因为后者更有利于创新国厂商通过价格歧视的办法来发挥其技术垄断优势)。此时,该产品的价格已开始大幅下降,创新国的生产和出口也开始下降,而模仿国的生产规模则迅速提升并开始成为向其他第三方国家的主要净出口国。
第五阶段——新技术产品的生命晚期。在这一阶段,该产品的生产技术已经普及,比较优势已主要取决于劳动成本优势,进入了完全竞争时期。此时,该产品的价格逐渐趋于其生产成本,模仿国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张并开始反过来向原创新国低价净出口,而原创新国内的生产则大幅度下降并开始成为净进口国……这一新技术产品在原创新国的生命周期将在本阶段逐渐走到尽头。
其中,前三个阶段为新技术产品在创新国的生产上升阶段,后两个阶段则是该产品在创新国的生产衰退阶段。
三、赫希的新技术产品净出口演变周期贸易理论
在弗农新技术产品生命周期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赫希于1975年又提出了一个创新国—其他发达国家(other developed country)—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y)之间的新技术产品净出口三阶段演变周期模型(trade model of 3 stages of evolution cycle of net export of new technology product),对于净出口演变周期的三个阶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见图3·3-2。
图3·3-2 创新国—其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技术产品净出口演变周期的三阶段分析
第一阶段——创新国新技术产品在技术成长期(growth period of technology)的完全垄断贸易阶段(trade stage of complete monopoly)。
这一阶段又可细分为以下三个时期:创新国引入新技术产品开始在国内生产和销售→创新国开始向其他发达国家出口→创新国又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而达到其净出口的高峰期,并且还开始向其他发达国家转移技术而后者则开始其国内生产并减少进口。
这是新技术产品在成熟之前的技术成长期的完全垄断贸易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的比较优势是创新国国内自身对新技术产品的供需优势,要求该国拥有发达的科技知识、丰裕的研发经费和风险投资、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和具有创新精神(spirit of innovation)的企业家(entrepreneur),等等,并且要求该国有较高的收入水平乃至较大的市场容量,从而对价格昂贵的新技术产品有较大的需求和购买能力。
第二阶段——新技术产品进入技术扩散期(diffusion period of technology)的品牌和规模垄断竞争贸易阶段(trade stage of monopoly competition of brand and scale)。
这一阶段又可细分为以下两个时期:其他发达国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出口而原创新国的净出口则迅速衰减→其他发达国家又开始反过来向原创新国净出口并进入其净出口的高峰期进而成为主要的净出口国,而原创新国则开始转为净进口。
这是新技术产品在成熟之后进入技术扩散期的品牌和规模垄断竞争贸易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新技术产品的品牌和规模经济优势,要求该国拥有丰裕的资本、大量的熟练技工、对成熟产品进行特色和品牌开发的科技人才,以及拥有成熟管理和营销经验的企业家,等等。
第三阶段——新技术产品进入技术普及期(popularizing period of technology)的成本和价格完全竞争贸易阶段(trade stage of perfect competition of cost and price)。
在这一阶段,其他发达国家的净出口也迅速衰减而发展中国家则开始转而成为主要的净出口国……
这是新技术产品在生产标准化以后的技术普及期中成本和价格完全竞争的贸易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的比较优势又转化为产品的生产成本优势,主要要求该国拥有丰裕的廉价劳动力。
一般来说,弗农的新技术产品生命周期贸易理论和赫希的新技术产品净出口演变周期贸易理论都不是单纯的新技术贸易理论,它们其实并没有完全排斥传统的贸易理论,而是把传统的比较生产成本优势(完全竞争)贸易理论跟现代的比较品牌与规模经济优势(垄断竞争)贸易理论和比较技术优势(完全垄断)贸易理论三位一体地融合在了一个综合的动态贸易理论之中,较好地阐释了新技术产品的国际贸易和技术转移生命周期(life cycle of technology transformation)之间的关系。这些工作显然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实际上也确有某些新技术产品国际贸易和技术转移的演变过程基本印证了这些理论,从而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economical globalization)的发展,现在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mpany)的一些新产品开发已经直接起源于外国市场的需求,并且国际贸易、技术转移和投资的情况也已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了,这些新情况的出现已然打破了弗农与赫希等人的理论框架,这意味着还需要再对新技术贸易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