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精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局部福利分析和收入分配分析

本节我们将首先利用局部均衡分析法来分析国际贸易对于贸易国不同利益集团福利的局部影响,其次再依次介绍贸易对于收入分配的长期影响理论(S-S定理和H-O-S定理)和短期影响理论(S-J定理),最后再将贸易对于一国不同利益集团实际收入的影响做一长、短期综合分析。

一、贸易对于贸易国福利的局部影响分析

这里,我们将分别从生产者利益集团和消费者利益集团的不同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在西方经济学中,将经济交易中不同利益集团(生产者利益集团和消费者利益集团)从交易中所得到的超额利益或福利称作经济剩余(economic surplus);其中,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是指一种商品的市场总售价与其生产总成本之间的差额,而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则是指消费者愿意为一种商品支付的心理总价与其市场总售价之间的差额。

人们常利用图2·3-1来对一种商品交易所产生的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做直观分析,横坐标Q表示对商品的供需量,纵坐标P表示对商品的供需价,S曲线代表一种商品的供给曲线,D曲线代表对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则该图中需求曲线D下方和均衡价格线PE上方与纵坐标轴所围三角形区域a的面积代表着商品交易中所产生的消费者剩余;而该图中供给曲线S上方和均衡价格线PE下方与纵坐标轴所围三角形区域b的面积代表着商品交易中所产生的生产者剩余。

图2·3-1 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二)国际贸易对贸易国福利的局部影响分析

为简化问题,我们这里把供需曲线都简化成直线,并假定一种商品贸易前在A国(出口国)和B国(进口国)内的均衡价格分别为PAPBPA<PB),而贸易后的国际均衡价格为PwPA<Pw<PB),见图2·3-2。

图2·3-2 国际贸易对两贸易国福利的局部影响分析

1.贸易对出口国(A国)福利的局部影响分析

见图(a),由于A国的均衡价格线PA在贸易后上升到了Pw,所以在贸易后:

(1)A国(出口国)的消费者剩余从原aA+bA下降到aA,减少了bA

(2)A国(出口国)的生产者剩余则从原cA上升到bA+cA+dA,增加了bA+dA

(3)A国社会总体单纯从出口贸易中得到的局部净福利为(bA+dA)-bA=dA

2.贸易对进口国(B国)福利的局部影响分析

见图(b),由于B国的均衡价格线PB在贸易后下降到了Pw,所以在贸易后:

(1)B国(进口国)的消费者剩余从原aB上升到aB+bB+dB,增加了bB+dB

(2)B国(进口国)的生产者剩余则从原bB+cB下降到cB,减少了bB

(3)B国社会总体单纯从进口贸易中得到的局部净福利为(bB+dB)-bB=dB

3.贸易对两贸易国总体福利的局部影响分析

见图(c),Sx曲线为A国的出口供给曲线[可由(a)图推出],Dm曲线为B国的进口需求曲线[可由(b)图推出],当两国的生产—消费—贸易达到一般均衡时,应有

从而有

,为A国从出口X产品中得到的局部净福利。

,为B国从进口X产品中得到的局部净福利。

而A、B两国从进出口X产品中合计得到的局部净福利则为PA)。

二、贸易对于收入分配的长期影响——S-S定理和H-O-S定理

这里有两个重要的定理,一个是要素实际报酬趋近定理(Theorem of Factor Actual Reward Approaching,又称斯托尔普-萨缪尔森定理,简称S-S定理);另一个是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Theorem of Factor Price Equalization,又称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简称H-O-S定理)。

(一)S-S定理——要素实际报酬趋近定理

此定理由斯托尔普和萨缪尔森(W. Stolper,P. A. Samuelson,1941)共同提出,分析了国际分工贸易对一国收入分配的长期影响,可以简单表述如下:

在H-O理论的前提假设下,国际贸易一般会提高贸易国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可出口品的相对价格,从而长期来看,国际贸易最终将会提高贸易国相对丰裕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而降低其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由此可知,各贸易国内不同的利益集团(如劳动者集团和资本家集团)可能会对自由贸易持不同的态度:劳动相对丰裕国的劳动者集团一般会对自由贸易持欢迎态度,而其资本家集团则会持反对态度;而资本相对丰裕国的劳动者集团一般会对自由贸易持反对态度,而其资本家集团则会持欢迎态度。

关于S-S定理的论证:

考虑到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当一国的两个商品市场和两个要素市场达到一致均衡(consistent equilibrium)时,会有统一的劳动报酬(labour reward,这里设工资率为W)和资本报酬(capital reward,这里设利息率为R),并且

其中,PxPy分别代表X产品和Y产品的价格,MPLxMPLy分别代表X部门和Y部门劳动投入的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MPKxMPKy分别代表X部门和Y部门资本投入的边际产量,从而各要素报酬(factor reward)的实际购买力(real purchasing power)如表2·3-1所示。

表2·3-1 要素报酬的实际购买力

①对于劳动丰裕国来说(注意到X、Y分别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在贸易后,该国会增加X产品的生产和减少Y产品的生产,从而引起该国的生产要素从Y部门流出,而向X部门流入,但由于X部门是劳动密集型,而Y部门是资本密集型,所以当达到新的长期一致均衡时,结果会形成X、Y两个生产部门的资本密集度在贸易后都较贸易前有所上升:这会使该国两个生产部门劳动的边际产量MPLxMPLy在贸易后都有所上升——这意味着劳动的实际报酬在贸易后将会有所上升(还意味着如果贸易使得Px上升,则W的上涨幅度将会大于Px的上升幅度);与此同时,该国两个生产部门资本的边际产量MPKxMPKy在贸易后则都会有所下降——这又意味着资本的实际报酬在贸易后将会有所下降(还意味着如果贸易使得Py下降,则R的下跌幅度将会大于Py的下降幅度)。

②对于资本丰裕国来说,论证与上类似,请读者自己思考。

后来,美国经济学家琼斯又曾提出S-S定理的一个等价命题[参见本章第四节二(二)]。长期来看,如果国际贸易引起一国丰裕(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上涨(下跌),则该国丰裕(稀缺)要素的价格也将上涨(下跌),而且后者上涨(下跌)的幅度还将大于前者。后一命题被琼斯称为产品价格变动引起要素价格变动的“放大效应”(Magnification Effect)。

(二)H-O-S定理——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该定理由萨缪尔森(1948,1949)在前述H-O定理的基础上推导而来,所以称为H-O-S定理,可以简单表述如下:

在H-O理论的前提假设下,长期来看,国际贸易最终会使两贸易国同质要素的相对价格和实际报酬趋于均等化。

此定理告诉我们,如果两个国家除存在要素禀赋差异以外其他所有条件都相同的话,则无须生产要素的直接跨国流动,而只需通过分工贸易(在不存在任何贸易壁垒并且不考虑任何贸易费用的情况下)也可间接实现要素资源在国际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这是关于两国生产要素相对价格趋于均等化的一个简要论证:

我们仍然用ω=W/R代表劳动对于资本的相对价格(其中,W代表劳动的工资率,R代表资本的利润率),并假定A国为劳动丰裕国,B国为资本丰裕国(即有ωA=WA/RA<WB/RB=ωB),又假定X为劳动密集型产品,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即又有kx<ky)。由H-O定理可知,此时必有pA<pB(此时A国生产X产品具有比较优势,B国生产Y产品具有比较优势)。

下面,我们利用图2·3-3来对两国生产要素相对价格趋于均等化的过程做一直观论证。横坐标ω代表劳动的相对价格,纵坐标p代表X产品的相对价格;AωApA)点代表A国在贸易前的要素——商品市场相对价格均衡点(其中ωApA分别代表A国在封闭经济下劳动的均衡相对价格和X产品的均衡相对价格),BωBpB)点代表B国在贸易前的要素——商品市场相对价格均衡点(其中ωBpB分别代表B国在封闭经济下劳动的均衡相对价格和X产品的均衡相对价格)。注意到ωA<ωBpA<pB,这意味着A点应位于B点的左下方。

图2·3-3 两国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均等化

贸易后,假定pEpA<pE<pB)为X产品的均衡贸易条件,则对于A国来说,一方面,其国内X产品的相对价格会由于国际贸易而趋于上升,直到达到等于国际均衡的贸易条件pE为止;另一方面,由于A国为进行互惠贸易而增加劳动密集型X产品的生产和减少资本密集型Y产品的生产,这又会引起其国内对劳动需求的增加和对资本需求的减少,从而间接导致其国内劳动要素相对价格的相应上升直至达到等于国际均衡的劳动相对价格ωE为止。与此同时,对于B国来说,一方面,其国内X产品的相对价格也会由于国际贸易而趋于下降,直到达到等于国际均衡的贸易条件pE为止;另一方面,由于B国为进行互惠贸易而减少劳动密集型X产品的生产和增加资本密集型Y产品的生产,这也会引起其国内对劳动需求的减少和对资本需求的增加,从而间接导致其国内劳动要素相对价格的相应下降直至达到等于国际均衡的劳动相对价格ωE为止。而且,这里显然有ωA<ωE<ωB

也就是说,贸易后,A国国内要素市场上劳动要素的相对价格会随着其商品市场上X产品相对价格的上升而相应上升,B国国内要素市场上劳动要素的相对价格则会随着其商品市场上X产品相对价格的下降而相应下降——直至最终,A国国内商品市场上X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到国际均衡的pE时,A国国内要素市场上劳动要素的相对价格也会相应上升到国际均衡的ωE;与此同时,B国国内商品市场上X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到国际均衡的pE时,B国国内要素市场上劳动要素的相对价格也会相应下降到国际均衡的ωE

关于两国同质生产要素实际报酬趋于均等化的数理论证可参见附录2·3。

三、贸易对收入分配的短期影响——S-J定理(1)

所谓S-J定理,是指特定要素贸易定理(Trade Theorem of Specific Factor,S-J定理),分别由萨缪尔森(1972)和琼斯(R. Jones,1971)各自独立提出。该理论把生产要素分为两大类:一类要素可以在不同生产部门间自由流动(通常指劳动),称为流动要素(mobile factor)或共同要素(common factor);另一类要素在短期内是被固定在生产部门中不能流动的(通常指资本和土地),称为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

(一)特定要素的概念

人们把短期内难以实现跨生产部门流动的生产要素称为特定要素。通常把资本和土地视作固定在生产部门中不能流动的特定要素,而把不同生产部门中的劳动看作同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流动要素或共同要素。但实际上,只要时间充分长,任何要素其实都是可以通过折旧或转卖等办法转化成货币资本,从而流出原生产部门并流向其他生产部门的。

(二)S-J特定要素贸易理论

1. S-J特定要素贸易理论前提假设

①假定有可出口品(can export of product)和可进口替代品(can import-substitution of product)两种产品,一种共同要素劳动和一种特定要素资本,以及一个规模既定的国家;

②每个部门里的特定要素资本都能在其部门内得到充分利用但不能跨部门流动;

③两种产品生产的规模报酬均固定不变,其产品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④劳动是同质的可以在生产部门间自由流动的共同要素并得到充分就业,但所有生产要素都不能跨国流动;

⑤国内外同类商品具有同质性,可以自由贸易完全竞争(不考虑运输成本等任何贸易费用);

⑥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在国内外不同。

在S-J特定要素贸易模型下一国的生产函数及其约束条件为(它们共同决定着该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

其中,分别为该国X部门和Y部门的固定资本投入量,为该国的劳动总供给量,LxLy分别为该国X部门和Y部门对共同要素劳动的投入量。

2. S-J定理——贸易对一国要素实际收入的短期影响定理

S-J定理可以简述如下,在S-J特定要素贸易理论的前提假设下,自由贸易将会使一国出口产品(X)的相对价格(px=Px/Py)有所上升,从而短期来看:

①国际贸易会提高(或降低)一国出口部门(或进口替代部门)里特定要素资本的实际报酬;

②国际贸易对一国可流动要素劳动的实际报酬的影响方向具有某种不确定性——自由贸易会使劳动者工资对于可出口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而对于可进口替代品的实际购买力上升,因而劳动者工资的实际购买力最终究竟是上升还是下降还与劳动者各自对两类产品的不同消费偏好有关。

在以下对该定理的论证中,我们假定代表一国可出口部门(X部门)特定要素资本的投入量,代表可进口替代部门(Y部门)特定要素资本的投入量,代表可以在两部门间自由流动的共同要素劳动的总投入量。

(1)贸易对一国特定要素资本的实际报酬的影响分析

①贸易对一国可出口部门(X部门)特定要素资本的实际报酬的影响

见图2·3-4,贸易前,当一国的商品和要素市场达到一致均衡后,其X部门特定要素资本的名义报酬(名义利息率)Rx对于X、Y产品的实际购买力分别为

图2·3-4 特定要素模型下贸易对可出口部门特定要素实际报酬的影响

而在贸易后,假定使该国内X产品的相对价格px上升到,则在(a)图中的MPKx曲线将会上移到的位置,从而新的均衡点会垂直上移到E′点;而(b)图中的MPKx·px曲线则更会上移到的位置,从而新的均衡点更会垂直上移到E′点。这是因为,px的上升将引起该国增加X产品生产和减少Y产品生产,劳动从Y部门流向X部门,但两个生产部门中特定要素资本的投入量均固定不变,所以贸易后该国X部门的特定要素资本密集度将会有所下降,这意味着其X部门特定要素资本的边际产出将会由MPKx上升到,由此可知,贸易后该国X部门特定要素资本的报酬Rx对X、Y产品的实际购买力都会有所上升,即贸易后A国可出口部门(X部门)特定要素资本的实际报酬将会有所上升。

②贸易对一国可进口替代部门(Y部门)特定要素资本的实际报酬的影响

见图2·3-5,贸易前,当一国的商品和要素市场达到一致均衡后,其Y部门特定要素资本的名义报酬(名义利息率)Ry对于Y、X产品的实际购买力分别为

图2·3-5 特定要素模型下贸易对可进口替代部门特定要素实际报酬的影响

同样,在贸易后,假定使该国内X产品的相对价格px上升到,则在(a)图中的MPKy曲线将会下移到的位置,从而新的均衡点会垂直下移到E′点;而(b)图中的MPKy/px曲线则更会下移到的位置,从而新的均衡点更会垂直下移到E′点。这是因为,px的上升将引起该国增加X产品生产和减少Y产品生产,劳动从Y部门流向X部门,但两生产部门中特定要素资本的投入量均固定不变,所以贸易后该国Y部门的特定要素资本密集度将会有所上升,这意味着其Y部门特定要素资本的边际产出将会由MPKy下降到,由此可知,贸易后该国Y部门特定要素资本的报酬Ry对Y、X产品的实际购买力都会有所下降,亦即贸易后A国可进口替代部门(Y部门)特定要素资本的实际报酬将会有所下降。

(2)贸易对一国流动要素劳动的实际报酬的影响分析

见图2·3-6,贸易前,当一国的商品和要素市场达到一致均衡后,其两生产部门均衡的名义劳动报酬(名义工资率)统一为W,图中纵坐标W/Px(=wx)代表劳动报酬对X产品的实际购买力,W/Py(=wy)代表劳动报酬对Y产品的实际购买力,横坐标LE则分别代表X部门和Y部门的劳动投入量。在完全竞争情况下,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条件是:劳动工资率=劳动的边际产值。于是,当该国的商品和要素市场达到一致均衡后,有

图2·3-6 特定要素模型下贸易对一国均衡劳动报酬实际购买力的影响

从而均衡劳动报酬W对X、Y产品的实际购买力分别为

而在贸易后,假定使该国内X产品的相对价格px上升到,则在(a)图中的MPLy/px曲线将会下移到的位置,从而新的均衡点会右下移到E′点;而(b)图中的MPLx·px曲线将会上移到的位置,从而新的均衡点会右上移到E′点。这是因为,px上升会引起该国增加X产品的生产和减少Y产品的生产,劳动从Y部门流向X部门,但两生产部门中的特定要素投入量则均是固定不变的外生变量,所以贸易后该国X部门的资本密集度将会有所下降,而Y部门的资本密集度则会有所上升,从而其X部门劳动的边际产出将会由MPLxLE)下降到,而Y部门劳动的边际产出则会由上升到,于是贸易后该国劳动报酬W对于X产品的实际购买力将会有所下降,而其对于Y产品的实际购买力则会有所上升。综合起来看,该国流动要素劳动的实际报酬在贸易后究竟是上升还是下降则具有某种不确定性——自由贸易会使劳动者工资对于可出口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而对于可进口替代品的实际购买力上升,因而劳动者工资的实际购买力最终究竟是上升还是下降还与劳动者各自对两类产品的不同消费偏好有关。

四、贸易对一国不同利益集团实际收入影响的长短期综合分析

(一)贸易对劳动者集团实际收入影响的长短期综合分析

(1)短期来看,在存在特定要素资本的情况下,自由贸易对两贸易国国内劳动者集团实际收入的影响方向都具有某种不确定性——自由贸易会使劳动者工资对于可出口品的实际购买力下降,而对于可进口品的实际购买力上升,因而劳动者工资的实际购买力最终究竟是上升还是下降还与劳动者各自对两类产品的不同消费偏好有关。

(2)长期来看,其实所有要素都可以在国内实现充分流动,自由贸易最终将会提高劳动丰裕国国内劳动者集团的实际收入,降低资本丰裕国国内劳动者集团的实际收入。

(二)贸易对资本家集团实际收入影响的长短期综合分析

(1)短期来看,在存在特定要素资本的情况下,自由贸易将会提高两贸易国各自出口部门资本家集团的实际收入,降低两贸易国各自进口替代部门资本家集团的实际收入。

(2)长期来看,其实所有要素都可以在国内实现充分流动,自由贸易最终将会降低劳动丰裕国国内所有资本家集团的实际收入,提高资本丰裕国国内所有资本家集团的实际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