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老秦
“老秦同志走了,时间是2018年4月12日。”这是车间原女工委员徐桂兰发来的短信,王强一时悲痛又茫然。
老秦,不知是否走得安详,是否抱着遗憾?是满腹心事,还是心满意足?不知道是否有话想对王强讲?短短一句话,竟能担负起老秦去世这如此大的噩耗?
从1983至2008年,王强整整和老秦共事了二十五年,正是年轻力壮的时期,二人在一起经历了很多的事,大大小小、忽隐忽现,在王强脑海间断闪过。
“这人如何能说没就没了呢?”悲从心来,欲哭无泪。仿佛胸腔里塞进了一块巨大的石头,王强胸中发闷,被压得透不上气来。
王强是1983年到车间工作的,至1995年,王强在车间担任过技术员、技术组长、技术副主任、主任,其间一直与车间工会主席秦元林共事了。秦元林是老秦的大名,“元林”寓意开辟一片新天地。他在王强到车间之前就担任工会主席,搭档过好几位车间主任和车间党支部书记。曾是机械工业部部长的曾宪林同志,就是从这个车间走出去的。
到车间后,他和王强说的第一句话是:“争个什么先进,累死个人呐。”先进车间都是从工会这个口选拔上去的,老秦为车间争荣誉真是煞费苦心。
徐桂兰的通知中,用了“同志”两字,使王强心里“咯噔”一下。她没有使用别的称谓,如先生、工会主席、朋友、同事之类的,而唯独使用“同志”这个有点久违的词语,使王强更感到老秦去世那份沉甸甸的重量。
在王强看来,老秦不能用“好”或“坏”来定义,他是王强心中无法定义又刻骨铭心的人物。
工厂有任务,要撵任务大干。王强烦透了“大干”这个词。当知青的时候,要大干,要“早战”“晚战”,连中午也有“午战”,“战”就是加班的意思。
到了工厂,不但没有摆脱“大干”,反而变本加厉。一季度叫“开门红”,要“大干”;二季度叫“双过半,”要“大干”;三季度叫“战高温,夺高产”,要“大干”;四季度叫“全面完成全年生产任务”,也要“大干”。王强厌恶至极,本来挺正常的工作,上头偏偏要喊“大干”,大概是为了显示抓工作的决心和气魄吧。
车间灯火通明,王强和老秦都在体力较重的研磨班加班,帮助工人刮研零件。老秦是工人出身,车间很多技术活他都懂一点,也给工作带来了便利。
老秦大概是全车间来得最早的人,晚上凡有加班,他都自觉在场陪伴工人。那天,是王强第一次参加“大干”。
头顶吊车隆隆作响,原本是白天能干完的活,刮研工偏要加班干,以赚得加班费。工薪阶层的工人们,在改革开放初期,挣点加班费无可厚非,但白天的活偏要晚上干,这事让王强心里纠结。
干了两个小时,老秦把皮手套甩下来。“走,下馆子去,我请客。”说完还挥了挥手,让吊车女工下来一起去。
王强刚到车间,之前念书时是没有工资的,只有十五元的助学金。如今捉襟见肘,有些犹豫。
老秦大声喊向王强:“臭知识分子,拿什么把。别不好意思,我带着钱!”那时老秦的工资是每月三十八元九角钱,还拿车间的平均奖金,车间的管理人员、辅助人员多,平均下来就十几元的奖金,工资加奖金他都毫不吝啬地花在了请客、吃饭上。
工人出去聚会吃饭是要喝酒的,王强那晚喝了二两白酒,一瓶啤酒。老秦要了六个菜,那是王强几年来第一次如此奢侈地下馆子,总共花了二十多元钱,这是老秦在职工中有好印象、有口碑的原因之一。
王强和老秦关系处得非常好,虽然大都是工作联系。
王强当主任时,比较崇尚和推荐的是人性化管理,中心思想是要帮助工人解决后顾之忧,也让职工全身心投入工作,有点哄人干活的意思。老秦是王强这一策略的积极推广者,并身体力行地在工会主席的位置上帮了王强大忙。
职工的红白喜丧、大事小情,都有老秦的身影。职工或家属去世时,他都是事必躬亲,从头到尾地协助帮忙,连火葬场的火化工都和他混得很熟,很多医院的主任、医生、护士,甚至连医院的清扫工,他都认识。这赢得了职工对单位的好评、对车间的好评,以及对王强的好评,换取了车间的凝聚力和职工的干劲,这些都有老秦的汗马功劳。
王强和老秦一起到职工家走访、到医院看病号,已成为常态,大多是利用下班后或节假日来完成的。王强虽然不管账,但知道看病号、参加婚礼都是要花费的,王强规定此类事情可以报销。四百多人的车间里,像这样需要老秦去帮忙的事,可以用“层出不穷”来形容。
王强和老秦下馆子有定数,老秦通常是一个“小二”(二两小瓶的白酒)、一碗米饭,王强则是一瓶啤酒、一碗米饭,菜是两个人共同点的,一荤一素。老秦工作很有劲头,在不自觉中向王强讲述了很多车间内外的事,也告诉王强一些闲情逸事。他是王强工作上的一只耳朵,可以听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
王强对老秦也很关照,帮他由工人身份转成了干部,这是前几届领导都不屑或不愿办的事,都说他“嘚瑟”,王强却不以为然。
伺候病号十分劳累,这是很多人都有的体验。但老秦伺候住院的职工,从来没有半句怨言,任劳任怨地干着,尽管非亲非故,他却尽心尽力。
王强感到对不住老秦,因为活都是他干的,而名声却是自己的。老秦干了很多事,帮王强在车间得了人心。
职工去世是挺繁杂的事,要面对悲痛,还要安慰家属。老秦要处理这些,还要会说时兴的安慰话。干这事,老秦是得心应手,忙而不乱。
当时,丧葬行业还没有“一条龙”的服务,操持丧事意味着,要给死人化妆、穿寿衣、拉到太平间、销户口,要帮助接待来访的人,还要找大客车,要定告别厅,直到找墓地、挖墓穴、下葬……这些事,都由老秦从头到尾一手操持,也办得认真仔细。
老秦只为职工办实事,王强坚决改正了老秦的工作内容和方法,强调不要重点去搞宣传工作。王强不想当先进,却在回城时拉回来一大箱子奖状,现在看来正是“不要贪图头上的光环,而要走好脚下的路”。
老秦就这样走了。在殡仪馆,王强细细看着,觉得老秦的面容还算安详。
原来四百多人的大车间,受到老秦帮助的应该占大多数,而来给老秦送行的原车间员工仅有王强和女工委员两个人。王强为老秦愤愤不平,虽然老秦听不到,更看不到。
“大部分人都已经老了,不是走了,就是迈不动腿了,有的也联系不上了……”女工委员这样说。
老秦的离开,也好似带走了一段车间的历史,却又勾起了王强对那段时期的回忆。
“老秦同志,一路走好。你永远是我的同志!”
呜呼!哀哉!再也见不到老秦了,再也不能和他对抿小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