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房地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中国香港为何深陷高房价困境

本章作者:夏磊、郑南宏、陈雨田

香港模式是内地房地产市场的启蒙。近年来,在内地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有些城市也面临着同样的高房价困境。追本溯源,深入研究香港住房制度,对反思内地住房制度、解决高房价难题有积极意义。

香港自开埠以后,经济快速发展,成功跻身“亚洲四小龙”,2017年人均GDP高达5.77万美元,是全球最富裕的地区之一。香港经济高度繁荣,住房却面临困境。香港房价持续多年上涨,1980—2017年名义房价上涨近16倍,年均增长8%,2018年房价收入比接近48倍,位居世界主要城市前列。受高房价等影响,香港人均住房面积仅为16平方米。

由于鸦片战争后被英国殖民,香港长期实行土地批租制度,并逐渐形成以土地、金融、税收和保障为支柱的住房制度体系。土地制度方面,香港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批租后使用权可自由转让,但土地供给数量受重视生态环保等影响而长期不足,人均住宅用地仅10平方米。金融制度方面,香港实行联系汇率制,市场利率低且货币超发严重,叠加按揭业务灵活多样,刺激居民加杠杆购房,房地产市场过度金融化。税收制度方面,香港对交易环节征收重税,炒房成本高昂,但保有环节税负低。保障制度方面,政府兴建公营房屋对外低价出租或出售,保障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但公营房屋条件偏差,并且近年来供应严重不足。

从房地产业贡献上看,房地产在香港经济中占比较高,相关行业占GDP比重一度超过30%,2006年以来保持在20%~25%,同时,2016年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合计占政府财政收入的32%。从房价上涨原因看,在人口持续增长的背景下,香港土地供给过少,尤其是2001—2010年年均出让住宅用地仅5公顷,叠加金融环境过度宽松,推动香港房价持续上涨。从住房保障上看,由于2002年以后居屋供给大幅减少,中产置业缺乏支持,住房条件难以有效改善。近期,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房屋政策上提出,在加大土地供给的同时,将公营房屋供应比例从六成提高至七成,重点资助中低收入群体购房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