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场面上要说场面话
会说话的人,一句话可以成事;不会说话的人,一句话却可以败事。办事的关键就是“会说话”、“说好话”。良好的谈吐,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可以把彼此之间的距离缩短。办事的时候懂得用语言感动人、说服人、感染人,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更容易把事情办好。
说好场面话是一门艺术
场面话是日常交往中常用的语言,人在社会上生存,打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离不开场面话的铺陈和辅助。场面话说得好,你和别人都有面子,关系也会更进一步,场面话说得不好,你和别人的关系从一开始就会僵下来,更别提关系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可以说,场面话在人际关系和应酬场合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人都要学会说场面话,都要习惯于去说场面话。
古代有一位皇帝,晚上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满口的牙齿掉的只剩下了一颗,早晨醒来甚是不悦,传下谕旨,找两个术士上朝解梦。第一个术士上朝来,皇帝就把昨晚做的梦给术士叙说了一遍,让术士来解,术士说:“皇上,此梦解来不难,这个梦的意思是说你们家族的其他人,全部死完时,你还不会死。”皇帝一听感到非常晦气,大怒,这一定是个不学无术的人,梦解的不对,命令拉出去斩首,以免再误解他人之梦。宣第二个术士上朝,第二个术士听了皇帝的梦之后,大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皇帝说:“喜从何来?”术士说:“依圣上昨晚之梦,你将是你们皇族之中,最长寿之人,有您这样的明君长期当政,岂不是百姓之大幸?”皇帝一听,龙颜大悦,吩咐赏术士黄金五十两。
同是寿命长短之意,因话的说法有别,却产生了两种背离千里的结果。
场面话是人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话的本意不变,不同的说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这样的解围之语:“他这个人其实心不坏,就是不会说话。”不恰当的语言表达,有理解者解围是一件幸事,但也还会留下阴影,如果没有解围者也许会产生终生的误会。
在社交应酬中,常会发生诸如遇到意外情况或事件必须当场回答或交谈中突然有人发出质问、挑剔、讥讽、挑衅的话语等情形。如何针对具体情况据理回复,做到圆满周到而无遗漏,恰到好处而无破绽呢?具体有以下几种技巧:
1.运用话题转移法
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使用语言的内涵和外延都应尽量确定,要符合逻辑的同一规律,不能任意改变概念的范围。然而,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人们又可以利用言语本身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来“偷换概念”,使对话双方话题中的某些概念的本质含义不尽相同,以达到特殊的应酬效果。
当然,我们在运用这种“话题转移术”时应该注意,转移了的话题与原话题有一定的联系。比如面对谈判僵局,通过巧妙地变换话题,可以改变紧张的谈判氛围,消除谈判双方沟通的障碍,使双方在和谐的谈判气氛中重新讨论有争议的问题,以便达成谈判的目标。
2.随机应变
记得一位幽默大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懂得幽默,能说幽默话语的男人是佳男人,长得丑一些是无所谓的。”幽默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表现,一个人内在气质的美,胜过外表的美。无论何人,只要充分运用自己的睿智,随机应变,用幽默言辞来缓和窘境,就是一种成功。它能化冲突为喜悦,变危机为幸运;在充满火药味的场合,也可以成为最佳的消化剂,帮助你摆脱困境。
诚然,并不是所有的幽默都可以起到解围的作用,因为在窘境中人们的自尊心极易受到损害,若幽默不当,则不仅不能解围,反而会使人更加受窘。能用幽默解围,其成功的关键在于理解别人的心情,维护别人的尊严。必须使处于窘境中的各方都能够接受,既能迁就别人,又无损于自己。
3.设身处地,角色认同
设身处地,角色认同,实际上是应酬中经常运用的攻心战术,既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又使对方迅速进入角色。有人说,世界上最难走的路,是心与心之间的路。其间布满坑坑洼洼,甚至诸多的陷阱。然而,只要用真诚来铺设,这条路将会与柏油路一样,平坦光滑,畅通无阻。
在窘境中,应不卑不亢,设身处地,与对方取得“角色认同”,从而摆脱窘境。善于运用此类攻心战术,往往能赢得款款温情、融融暖意。
4.佯装不懂,顾左右而言他
如他人之语使你处于不利地位,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佯装不懂,顾左右而言他。比如别人给你暗示,将你推入两难之境,对你的工作和社交活动产生不良影响,此时你最好佯装听不懂,或岔开话题。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有些人用暗示的方法跟你过不去,甚至指鸡骂狗。假如这时候你表现得冰雪聪明,一点就透,势必造成针锋相对的局面,挑起事端,后果实在难以设想。如果你对这种暗示佯装听不懂,那些人就无所施其技了。
5.以柔克刚,曲径通幽
“锣不打不响,理不辩不明”,这是一句流行甚广的俗语,但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有时,无谓的辩解和争吵,不仅不能解决矛盾,而且可能导致两败俱伤的恶果,这样,倒不如以柔克刚,从而达到友好相处的目的。
但是,身处逆境、以柔克刚也要注意对某些情况有所估计:看对方的要求是否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不能牺牲太多去博取对方的欢心。
想说场面话先要学客套
客套是语言艺术中的一种,规范的解释是“礼貌用语”。我们往往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会说“见了大人要打招呼,借了同学的橡皮要说谢谢,不小心碰倒了人家要说对不起”等等,这就是最基础的礼貌教育。如果连一个小孩子都能够做得到,作为大人的我们若做不到难道不会脸红吗?
客套的书面文字是那么的枯涩、乏味,没有一点华丽和修饰,但是变成语言之后,却是那么的悦耳动听。
一次,李女士去看重病中的好朋友,她看到对方非常痛苦的样子,没有说一句话,她之所以没有说话是因当时有许多的顾虑:说客套话吧,不能表达自己的心情;不说话吧,又被认为冷眼旁观。这就是因为她太内向了。
这种“内向”要比虚情假意和口蜜腹剑的做法诚实得多。但是,由于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内心,在他人看来一切都等于零。
一个人如果连一句最普通的客套话都不会说,探望病人的时候,连一句“没事吧?”都说不出口,那么可想而知,此人的处世能力是需要改进的。在他人看来,这样的人就难免被误认为冷酷。
所以,生活中要学会说客套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比如“没事吧?”这句话,你并不是只把字面的含义说给对方,这里面,你可以加进去自己的真实感情,比如“有什么我能帮你的?”“我看到你难受的样子非常难过!”“没事吧?好了之后,我们一起去打保龄球。”对于双方来说,更有益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有的人会问什么是客套,客套就是客气的套语。客套不是低声下气,是尊重;客套不是虚伪,是礼貌。
生活、工作,哪一样都需要语言作为纽带。人要衣装,佛要金装,语言也要靠包装。语言的魅力,在于使人心悦诚服,语言的运用在于修养气度。
有时,会客套的人,犹如鱼儿在水里游刃有余,并不时地泛起漂亮的水花,叫人喜欢听、愿意听,别人也会欣然接受;不会客套的人,常常面临许多尴尬,造成许多误解,出现人际关系的障碍,导致自己的人脉越来越窄。没有人喜欢被唤来呼去,颐指气使,那就是人缘之敌。即使别人嘴没有说出来,时间一长,结痂越厚,积怨越深,你们之间就会变得彼此陌生,甚至变成敌人。
有的人说,客套多,朋友多;朋友多,好事多。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因为客套和寒暄可以帮助你认识很多朋友,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从而促成两人的交往。
在生活当中,我们往往会听到如“谢谢您”“多谢关照”“劳驾”“拜托”之类的客套话。这样的客套话可以向别人表示感谢,能沟通人与人的心灵,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在求人做事以后,应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如果你不说一声“谢谢”,只把感激之情埋在心底,对方会有一种不快的感觉,他的劳动没有得到肯定,或认为你不懂礼貌,今后也不会再帮助你。同样,在打搅别人,给别人添麻烦时能真诚地说一声“对不起”,对方的气就会削弱一半。所以,在人际交往、求人办事的过程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客套的作用。
许多时候,客套就是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礼节和谦虚,比如有人作报告或讲话,总要借助这样的客套话:“我资质不高,研究不够,恐怕讲不好”,或者是“我讲得不好,请大家批评指正”。诸如此类的客套话,看起来随口而出,是习惯用语,实际上起着表达讲话者谦恭的作用。
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少不了客套,客套会使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要把“谢谢”“对不起”“请”常挂嘴上。以下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客套话: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请人评论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
求人帮忙说“劳驾”,求给方便说“借光”。
麻烦别人说“打扰”,向人祝贺说“恭喜”。
请人改稿称“斧正”,请人指点用“赐教”。
求人解答用“请问”,赞人见解用“高见”。
看望别人用“拜访”,拖人办事用“拜托”。
宾客来到用“光临”,送客出门称“慢走”。
招待远客称“洗尘”,陪伴朋友用“奉陪”。
请人勿送用“留步”,欢迎购买叫“光顾”。
与客作别称“再见”,归还原物叫“奉还”。
对方来信叫“惠书”,老人年龄叫“高寿”。
人类是一种感情动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人际关系网正是出于人类感情交流的需要。客套是温暖的,能加深对对方的了解、亲切关系,增加友谊,彼此之间的关系因为客套而发生变化,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了,感情就有了呼应和共鸣。对方在兴奋欢悦之余会使你得到更大的收获。
在人际交往中,要想使别人怎么对你,你首先就要学会如何对待别人。客套一下,看似平常,可它却能引起人际间的良性互动,成为交际办事成功的促进剂。
看准场合会说场面话
在交际场合说点场面话是非常必要的。恰到好处的场面话,可以赢得他人的欢心,从而增加彼此的感情。但是,场面话并不是说得越多越好,有时候说场面话也得注意场合。如果不分场合地说场面话,很可能给别人留下轻浮与虚伪的印象。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与人之间相处交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特别是一踏入社会,应酬的机会就多了,这些应酬包括去别人家里做客、赴宴、参加会议及其他聚会等。不管你对某一次应酬满不满意,“场面话”一定要讲。
既然说是“场面话”,可想而知就是在某个“场面”才讲的话,这种话不一定代表你内心的真实想法,也不一定合乎事实,但讲出来之后,就算主人明知你“言不由衷”,也会感到高兴。
“场面话”是日常交际中常见的现象之一,而说场面话也是一种应酬的技巧和生存智慧,生存在世间的人都要懂得去说,甚至习惯于说。从日常社交来看,你至少需要学会以下几种场面话:
当面赞扬他人的话。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称赞孩子自然能得到他人的欢心。这个时候,你可以称赞他人的孩子聪明可爱,称赞他人的衣服大方漂亮,称赞他人教子有方等等。这种场面话所说的有的是实情,有的则与事实存在相当的差距,有时正好相反,而且这种话说起来只要不太离谱,听的人十有八九都感到高兴,而且旁人越多他越高兴。
当面答应他人的话,如“我会全力帮忙的”“这事包在我身上”“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等。说这种话有时是不说不行,因为对方运用人情压力,当面拒绝,场面会很难堪,而且当场会得罪人;对方缠着不肯走,那更是麻烦。可以用场面话先打发一下,能帮忙就帮忙,帮不上忙或不愿意帮忙再找理由,总之,有缓兵之计的作用。
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场面话我们不想说还不行,因为不说,会对你的人际关系造成影响。
到他人家做客时,一定要感谢主人的邀请,并盛赞菜的精美丰盛可口,并看实际情况,称赞主人的室内布置,小孩的乖巧聪明;
赴宴时,要称赞主人选择的餐厅和菜色,当然感谢主人的邀请这一点绝不能免;
参加酒会,要称赞酒会的成功,以及你如何有“宾至如归”的感受;
参加会议,如有机会发言,要称赞会议准备得周详;
参加婚礼,除了菜色之外,一定要记得称赞新郎新娘的“郎才女貌”;
……
生活中的“场面”当然不只以上几种,不过一般离不了这些场面。至于“场面话”的说法,也没有一定的标准,要看当时的情况决定。不过切忌讲得太多,要点到为止最好,太多了就显得虚伪而且令人肉麻,这样就让人看出我们的真面目了。
总而言之,“场面话”就是感谢加称赞,如果你能学会讲“场面话”,对你的人际关系必有很大的帮助,你也会成为受欢迎的人。
场面话该说时还要说
会说场面话并不是为人狡诈的象征,而是疏通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场面话说得到位不到位,直接影响着你人脉网的广与狭。但是,听场面话时,必须要动动脑子,认真辨别真伪后再确定信还是不信,否则吃亏上当的还是你自己。
李强在一个单位埋头苦干了许多年,一直都没有升迁,为此他很苦恼。有一天,李强的一个朋友告诉他,另一个单位的营销部有一个空缺,李强便通过朋友牵线搭桥,拜访了那家单位人事部的一位主管,希望能走走他的后门,把自己调到那个单位去。
当时,那位主管热情地招待了李强和他的朋友,对李强的请求拍着胸脯说:“绝对没有问题,你就回去等待佳音吧!”李强得到了该主管的承诺后,兴高采烈地回家等消息。可谁知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办调动的事一点消息也没有,李强给朋友打电话,想知道到底出了什么情况,朋友却告诉他,那个位子已经被人抢先占了。他气得顿时火冒三丈问朋友:“既然答应我了,而且还拍胸脯说没有问题,为什么现在会出现这种状况?”他的朋友对李强的质问也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其实,那位主管拍着胸脯承诺李强的话,不过只是场面话而已,可李强却没有认真辨别他的场面话的可信度,就信以为真了,所以才吃了个哑巴亏。
说场面话是现实社会不可避免的,是待人处事中不可缺少的生存智慧。
场面话可分为两种:
1.实话
现实生活中,你肯定接受过他人的赞赏,如夸赞你长得多么漂亮、可爱,赞扬你如何会打扮,穿着有多么的时尚合体等等,这些都可以说成是场面话,当然也是实情。
有些场面话属于那种应酬话,不可轻易相信,因为它与事实有相当大的差距,虽然说得有些不太切合实际,但只要差得不太远,听的人还是会感到高兴,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说场面话,更能收拢人心。
2.承诺别人的场面话
与人交际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类的场面话,如“你的事情包在我身上”“我全力帮忙”“有什么问题尽管来找我”。像这一类型的场面话,有时不说真的行不通,因为对方运用压力求你,如果你当面回绝了对方,势必会将场面弄得很尴尬,得罪人是在所难免的。另外,如果你碰上的是那种难缠的人,为了让你帮忙,他死缠着你不肯离开,那将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这时,只能用场面话先打发掉,他所托你办的事情,能办到的尽力办,不能办到的日后再说。
总而言之,在待人处事中,场面话该说还要说,有时候,不说场面话真的很难脱身,而且还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场面话的重要作用。
说好场面话获得好人缘
美国前驻法国大使富兰克林是当时巴黎最受欢迎的人士,后来他返回了美国,由杰弗逊接替他的职务。法国的沃格涅斯伯爵向杰弗逊表示祝贺,他说:“听说由你取代了富兰克林?”
杰弗逊这位在欧洲所有宫廷都赢得人们尊敬的美国人,自然措辞非常得体地回答道:“我只是接替他的职务,取代他——没有任何人可以做到。”
德国人有一句俗话:“最纯粹的快乐,是我们从别人的困境中所得到的快乐。”是的,你的有些朋友,可能从你的困境中比从你的胜利中得到的满意更多。所以不要时时向他人夸大自己的成就,我们要谦逊,努力让别人表现得比我们更优越,这样永远能使人喜欢。
美国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白手起家,既无资本,又没有钢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却成为举世闻名的钢铁巨子,这当中充满着神奇的色彩,使许多人迷惑不解。有一位记者好不容易才令卡内基接受采访,他迫不及待地劈头就问:“您的钢铁事业成就是公认的,您一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炼钢专家吧?”
卡内基哈哈大笑地回答:“记者先生,您错了,炼钢学识比我强的,光是我们公司,就有200多位呢!”
记者诧异道:“那为什么您是钢铁大王?您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卡内基说:“因为我知道如何鼓励他们,使他们能发挥所长为公司效力。”
确实,卡内基创办的钢铁业绩是靠其一套有效地发挥员工所长的办法取得发展的:曾经卡内基的钢铁厂因产量上不去,效益甚差。卡内基果断地以100万美元的年薪,聘请查理·斯瓦伯为其钢铁厂的总裁。斯瓦伯走马上任以后,鼓励日、夜班工人进行竞赛,这座工厂的生产情况迅速得到了改善,产量大大提高,卡内基也从此逐步走向了钢铁大王的宝座。可见,卡内基是十分聪明的,如果他自命是最伟大的炼钢专家,那么,至少会导致一些水平与其不相上下的专家不肯为其效力,人们也不会如此敬仰卡内基了。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因为当我们的朋友表现得比我们优越,他们就有了一种重要人物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还优越,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造成羡慕和嫉妒。
苏格拉底也在雅典一地告诫他的门徒:“你只知道一件事,就是你一无所知。”
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有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他非但不会改变自己的看法,还要进行反击。因为你否定了他的智慧和判断力,打击了他的荣耀和自尊心,同时还伤害了他的感情。
有一位年轻的纽约律师,他参加了一个重要案子的辩论;这个案子牵涉到一大笔钱和一项重要的法律问题。在辩论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对年轻的律师说:“海事法追诉期限是6年,对吗?”
律师愣了一下,看看法官,然后率直地说:“不,庭长,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这位律师后来说:“当时,法庭内立刻静默下来。似乎连气温也降到了冰点。虽然我是对的,他错了,我也如实地指了出来,但他却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脸色铁青,令人望而生畏。尽管法律站在我这边,但我却铸成了一个大错,居然当众指出一位声望卓著、学识丰富的人的错误。”
这位律师确实犯了一个“比别人正确的错误”。在指出别人错了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做得更高明一些呢?因此,我们对于自己的成就要轻描淡写。我们要谦虚,这样的话,永远会受到欢迎。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聪明。
先作准备再说话
说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想说就说,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这样,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因此,说话之前还是要有所准备,根据说话的对象以及他的阅历、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他的爱好、生活习性等,都要进行一些基本的了解,才能开始进行对话和交流,也只有这样,交流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历史上的很多名人之所以是名人,就是因为他们深深懂得说话前作好准备的重要性。清朝的大臣盛宣怀就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盛宣怀是晚清的一位大臣,他刚上任在拜见陌生的上级时,就非常注意了解对方的有关情况,一直在准备着和这个上级的对话。有一次,机会终于来了。在李莲英的保荐下,他的陌生的上级醇亲王终于决定接见他,并且还特地在宣武门内太平湖的府邸专门设宴接见他,顺便向他垂询有关电报的事宜。盛宣怀虽然以前从来没有见过醇亲王,但与醇亲王的门客“张师爷”却过从甚密,平常盛宣怀就从他那里了解到关于醇亲王的两方面的情况:第一个就是醇亲王跟恭亲王不同,当时正是西洋学在中国开始盛行的时候,恭亲王认为中国必须要跟西洋学习才能壮大自己的实力,可是醇亲王则不同,他不认为中国人就比洋人差,因此在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上,醇亲王就是一个十足的保守派;第二就是醇亲王虽然好武,但自认为书读得不少,也颇具文采,经常在很多场合炫耀他的文采。盛宣怀了解了这些情况之后,就迅速到身为帝师的工部尚书翁同龢那里抄了一些醇亲王的诗稿,念熟了其中比较好的几首,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还不够,为了能让醇亲王第一次接见就在他心目中留下自己的好印象,盛宣怀还作了很多准备。比如说盛宣怀还从醇亲王的诗中悟出了些醇亲王的心思,俗话说“文如其人”,这在和醇亲王的对话中将会有着很大的用处,以防自己说了对方不爱听的话,那前面的所有努力也就白费了。在准备好这些之后,盛宣怀就胸有成竹地前来谒见他那未见面的上级醇亲王。一切都很顺利,盛宣怀对醇亲王的话基本上是有问必答,并且句句说到了他的心坎上,当他们谈到电报这一名词的时候,醇亲王假装问盛宣怀:“那电报到底是怎么回事?”
盛宣怀对此早有准备,他从容不迫地回答道:“回王爷的话。电报本身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全靠活用,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此而已。”
醇亲王听他竟然还能引用岳武穆的话,立刻就来了兴趣,同时对他这个下级也不免另眼相看,便问到:“你也读过兵书?”盛宣怀并没有因为上级的这种问话而变得骄纵起来,他还是那种谦虚的态度:“在王爷面前,怎么敢说读过兵书?英法内犯,文宗显皇帝西守狩,忧国忧民,竟至于驾崩。那时如果不是王爷神武,力擒三凶,大局也就真的不堪设想了。”盛宣怀在自谦的时候也不忘夸奖上级一番,这种时机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盛宣怀略停了一下又说:“那时有血气的人,谁不想洗雪国耻,宣怀也就是在那时候,自不量力,看过一两部兵书。”
盛宣怀真是三句话不离醇亲王的“本行”,这也看出他在和醇亲王对话之前确实花了一点工夫的,也是着实作了一番的准备。
醇亲王是盛宣怀的上级,无疑他的接见直接会关系到盛宣怀的前途与命运,因此,盛宣怀能花不少工夫来打探醇亲王的情况,甚至在还没见面之前就对他的喜好、性格了解得一清二楚,这无疑中为自己增添了不少信心。拜谒之时,盛宣怀句句话说在醇亲王的心坎儿上,使他觉得这个人很合自己的胃口,于是很快对他委以重任,最终盛宣怀的未雨绸缪帮了自己的忙。
盛宣怀是一个聪明的人,他的聪明不仅仅表现在他会溜须拍马上面,更重要的是他知道怎么样拍马既能得到自己的好处,又不至于把马给惊了,要做到这样,就得对这匹马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就是准备。
那么,到底如何来准备这些事情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了解情况也就是了解对方的一些生活经历和生活状况,以便在说话交流中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去。
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每个人也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愿望和生活观点,交谈能否融洽则在于你话题的选择,对什么样的人就得选择什么样的话题。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对于一个基本生活都有困难的人,如果你在那里大吹特吹打高尔夫球或是环球旅游的乐趣,那他肯定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甚至是厌恶这个话题,转而开始厌恶你这个人;但是相反,如果你告诉他一条快速致富的门路,不用你说下去,他也会提问的,因为这正是他所关心的。也就是说在交流时要关注对方所关注的话题,而不是你所关注的话题。
(2)积累经验了解完了一个人并不是就完成了准备工作,其实还差得很远。一般人都知道在谈话中,经验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那些应酬的话题和场面,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应酬经验,否则就会出现冷场或者很尴尬的局面。那么这些经验是怎么有的呢?那就得靠积累。在和对方交谈的时候,你就得刻意地去观察对方是怎样将这些话题连成一串的,不至于出现冷场或者是尴尬的局面,这个时候你就得学习积累,以便在自己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能轻松应对。
(3)最后一点就是对不同的人要进行区别对待,所谓不同的人就是不同性格的人,和不同性格的人交流你就得有不同的态度和表现。因此,在和对方交谈之前就应清楚对方的身份和性格特征。比如说对方是一个性格外向的人,那么他们就易于“喜形于色”,你就能很清楚地从他们的脸上判断出他们的心理,根据这些你再进行话题的调整或者是语气的调整,就能和他轻松地交流,侃侃而谈;而如果对方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那就是相反了,因为性格内向的人一般都“沉默寡言”,对于这样的人就必须用另外一种态度了,比如说循循善诱,另外还要注意委言婉语,不能像和外向的人一样说大话、开一些不入流的玩笑。
从对方得意的事情说起
从对方得意的事情说起,简而言之,就是他想听什么你就说什么。每一个人都有自认为得意的事情,这事情的本身,究竟有多大价值,是另一问题,而在他本人看来,却认为是一件值得终身纪念的事。你如果能预先打听清楚,在有意无意之间,很自然地讲到他得意的事情,只要他对你没有厌恶的情绪,只要他目前没有其他不如意的刺激,在情绪正常的情况下,他一定高兴听你说。
某中学校长无钱修缮校舍,多次循规蹈矩,层层请示,却毫无实效,不得已之下,决定向本市玻璃制品商场经理求援。校长之所以打算找该经理,是因为这位经理重视教育,曾捐款一万元发起成立“奖教基金会”。遗憾的是听说近两年商场的经营一直不理想,校长深感希望渺茫,但是想到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只好“背水一战”了。
校长:曹经理,久闻大名。我近日在省城开会再一次听到教育界同仁对您的称赞,实是钦佩!今日散会返校,途经贵府,特来拜访。
经理:不敢当!不敢当!
校长:经理您真是远见卓识,首创奖教基金会。不但在本市能实实在在地支持教育事业,更重要的是,你的思想影响深远。奖教基金会由您始创,如今已由点到面,由本市到外市,甚至发展到全国许多地区,真可谓香飘万里,名扬四海啊!
校长紧紧围绕经理颇感得意之处,从思想影响到实际作用等方面予以充分肯定,谈得曹经理满心欢喜,神采飞扬。
正当此时,校长自悲地诉说自己的“无能”和悔恨:“身为校长,明知校舍摇摇欲坠,时刻困扰学生的学习,日夜危及着师生的生命安全,却毫无良策排忧解难。要是教育界领导都能像曹经理这样,真心实意爱惜人才,支援教育,只要拨一万元钱就能释下我心头的重石,可是至今申报不下10次,仍不见分文。”
听到这里,经理立即起身拍拍胸脯,慷慨地说:“校长,既然如此,你就不必再打报告求三拜四了,一万元钱我捐献给你们。”校长紧紧握住经理的手,表示由衷的感谢。
这位校长可谓十分精明,他在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仍然采用美誉推崇的方式获得了募捐的成功。首先,他对商场经理远见卓识,首创奖教基金会的行为,从思想影响到实际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恰当的赞扬,光辉业绩的称颂产生了极大的激励作用;其次,悲诉自己的“无能”和悔恨,让对方给予极大的同情,从而深深地打动了对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你在说对方最得意的事时要讲究技巧,表示敬佩,但不要过分赞赏,否则他会认为你是阿谀奉承。把握住事情的关键,要慎重提出,加以正反两方面的阐述,使得他认为你是他的知己。到了这种境地,他自会格外高兴,你一面听,一面说几句表示赞美的话,如此一来,即使他是个冷静的人,也会变得和蔼可亲,容易接近。你再利用这个机会,稍稍表达你的意思,为试探,进行第二次交谈。这不是你的失败,而是你的初步成功,对于涉世之初的人,有此成绩,已是相当不错的,你若想一举成功,除非对方与你素有交情,又正逢高兴的时候,而且你的谈吐又是很容易令人接受的,否则千万不要存此奢望。
不过,对方得意的事情要从何处去探听,那仍然要另谋途径,试就你的朋友之中,有无与对方有交往的人,如果有的话,向他探听当然是最容易的。你如果能留心报纸上的新闻,或其他刊物,平日关注对方得意的事情,到时便可以应用。另外随时留心交际场中的谈话,像这些时候谈到对方得意的事情,也是很平常的事。但是必须注意,对方先前得意的事情,现在是否已经不再对之感兴趣,如有这种情形,你不要贸然提起,以免引起对方不悦,反而对你不利。因为对方在高兴的时候,你的请求,易于接受,对方不高兴的时候,虽是极平常的请求,也会遭到拒绝。比方他新近刚升了级,你去称赞他德才兼备,引得他手舞足蹈,乘机略表来意,也是好机会。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你如果细心留意就会把握住机会。
在社会交往过程中,抓住时机,适时切入对方爱听的、喜欢听的话,就会赢得他的敬佩。
学会判断场面话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既要运用场面话,又要正确地对待场面话。既不因为拒绝场面话而让自己棱角分明,失去圆润,又不因为相信场面话,而对他人的场面话寄予过高的期望。正确地理解了场面话,运用场面话,就可以让自己的话说得很合时宜,进而建立更好的人脉关系。
要听懂场面话,就要把他人说的正式承诺和场面话区分开来。分清他人说的是不是场面话,你才好具体应对,不至于因为场面话耽误了正事。
其实,要判断对方说的是不是场面话并不难。如果你在他说完之后还多次去找他,他表现得言辞闪烁,或者总是找一些借口来解释,或者不谈及主题,那么他说的就是场面话。如果他向你询问进一步的细节,并为你分析其中的形势,那么他就是真心话了。
一个法资公司的大老板每年环球巡游一次,听各国CEO述职。当然,也顺便见一下各国雇员。只是全球数万张面孔,哪儿记得过来?于是他每年都问同样的三个问题: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学的是什么专业?何时来到我们公司的?除了CEO之外,公司其余的人每年要回答一次。
大多数员工对待这三个问题就像对待元首阅兵一样,把答案像口令一样喊出来而已,从不奢望自己能被大老板记住,除了一个IT工程师。他每次回答完“我的专业是建筑设计”之后,都会解释一下为何从原来的建筑设计师转行到IT领域。这是个漫长的故事。但大老板老是记不住,于是他连续讲了三年。第四年,当他又开始讲第四次的时候,大老板制止了他:“好像有个挺长的故事是吗?无论如何,我代表公司感谢你的努力工作。”可怜的人只好把他那感人的奋斗史收了起来。
老板只是在客套一下,谁知他竟当了真。
坐上大老板的位置后,也许不用再花心思设计机灵的场面话;但下属就不同了,场面上反应机敏与否,直接关系到将来的前程。
一次会议的中场休息之后,许多人迟到。大老板面露愠色。大部分人默默地进来,默默地入座,空气十分凝重。只有一个中层女经理人未到,话先到:“哎呀呀,卫生间的队好长啊。老板,你怎么雇了这么多女人啊!”一句话把大老板逗乐了。
有人号称,最讨厌别人在分手时说“什么时候一起喝茶吧”,并称之为“最虚伪的话语”。其实这只是中国式的友好告别语而已,最多相当于英文中的“See you”。至于能不能“See you”,没人关心,只不过现在要好聚好散了;至于下次是否一起喝茶,下次再说喽,反正又没定下时间与地点。
那是一个鸡尾酒会。有个商人模样的老外过来打招呼,琳达马上放下冰橙汁,与他握手。他笑问琳达:“为什么你的手冰冰冷呀?”她忙着解释,朝那杯冰橙汁乱指。他马上摇头:“不不不,你只需要说‘但我的心是热的’就行了。”一句话提醒了琳达。
其实他并不关心为何琳达的手是冷的,而琳达也并无义务解释为何自己的手是冷的。不过是两个陌生人找个话题混个脸熟而已,什么话开心,什么话可以博个笑脸,就讲什么话。
场面话人人都在说,但究竟所说的场面话哪些是真的,哪些只是基于社交的礼节虚言的应付,我们的心中要有个数,这样在应对时就不至于因为没有分清对方的场面话而造成尴尬的局面。
投其所好说好场面话
会说话的人都会倾听。学会倾听,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还可以更好地注意到他人的言谈神色,判断出他人的心理活动,说话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对有功之臣论功行赏,在这个时候群臣彼此争功,吵了一年都无法确定。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就封萧何为侯,封地也最多。但是群臣心中不服,议论纷纷。在封赏勉强确定之后,对席位的高低先后又起了争议,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受伤70余处,而且攻城略地,功劳最大,应当排在第一。”刘邦因为在封赏的时候已经委屈了一些功臣,多封了许多给萧何,所以在席位上难以再坚持,但心中还是想将萧何排在首位。这时候关内侯鄂君已经揣摩出刘邦的意图,就挺身上前说道:“群臣的决议都错了!曹参虽然有攻城略地的功劳,但这只是一时之功。皇帝与楚霸王对抗5年,常常丢掉部队四处逃跑。而萧何却源源不断地从关中派兵员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楚、汉在荥阳对抗了好几年,军中缺粮,都靠萧何转运粮食补给关中,粮草才不至于匮乏。再说皇帝有好几次逃到山东,都是靠萧何保全关中,才能接济皇帝,这才是万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100个曹参,对汉朝有什么影响?我们汉朝也不必靠他来保全啊!为什么你们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我主张萧何第一,曹参其次。”刘邦听了,当然说:“好。”于是下令萧何排在第一,可以带剑入殿,上朝时也不必急行。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刘邦偏向萧何,所以安排入朝的席位上,刘邦虽然表面上不再坚持萧何应排在第一,但鄂君早已揣摩出他的心意。于是顺水推舟,专拣好听的话讲,刘邦自然高兴。鄂君也因此多了一些封地,被改封为“安平侯”。对他人的意思细心倾听之后,再投其所好、有所作为。这是一种说话的策略,在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不妨运用一下这种策略,以屈求伸。这与两面三刀是不同的,两面三刀是小人的卑劣行径,而投其所好是智者的智慧。再者,两面三刀是阴险诡秘,为人所不齿,而投其所好是为了保全自己而采取的策略。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写道,宝玉挨打以后,丫环袭人向王夫人提出了一条建议:“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以后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袭人没有想到,这条建议竟然重重地拨动了王夫人的心弦。王夫人不仅对此建议大加赞赏,而且当场暗示,要“提升”袭人。这是为什么呢?王夫人一番感叹透露出个中底细:“我的儿!你竟有这个心胸,想得这样周全,我何曾又不想到这里?只是这几次有事就忘了。你今日这话提醒了我,难为你这样细心。真是好孩子!”原来袭人的话正与王夫人的积虑暗合,引起王夫人内心强烈的共鸣。王夫人于是作出了非同寻常的反应,说:“你如今既说了这样的话,我就把他交给你了……自然不辜负你。”
袭人的话“投其所好”,与王夫人的潜在意念相合,发挥出了极大的言语效益。但是“暗合”并非偶然,只有学会察言观色,通过对方无意中显示出来的态度或姿态了解他的心理,才能捕捉到比语言表露更真实、更微妙的思想。
当然,说话时不能仅仅被动地静观默察,应该主动出击,采用一定的策略,激发对方的情绪,这样才能够迅速、准确地把握对方的思想脉络和动态,从而顺其思路进行引导,寻找到最适合的言词。
用场面话弥补语言上的失误
“人有失足,马有漏蹄。”在人们的交际过程中,无论凡人、名人,都免不了发生言语失误。虽然其中原因有别,但它造成的后果却是相似的,或贻笑大方,或纠纷四起,有时甚至不可收拾。
作为空姐,朱莉小姐常常接受严格的语言训练。尽管这样,她有时还是不免失言。
那次航线上,她和往常一样本着顾客至上的服务精神,热情地询问一对年轻的外籍夫妇,是否需要为他们的幼儿预备点早餐。那位男顾客出人意料地用中国话答道:“不用了,孩子吃的是母乳。”
没有仔细听这位先生的后半句话,为进一步表示诚意,朱莉小姐毫不犹豫地说:“如果您孩子需要用餐,请随时通知我好了。”
他先是一愣,随即大笑起来。朱莉小姐这才如梦初醒,羞红了脸,为自己的失言窘得不知如何是好。
每个人都会有失言的时候,失言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有时候,面对失言的场景我们表现得不知所措。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静下心来坦然面对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毕竟,失言是可以得到及时补救的。具体有以下几种技巧:
1.及时改口
历史上和现实中许多能说会道的名人在发现自己失言时决不强词夺理,他们或点头微笑,或轻轻鼓掌。如此一来,观众或听众弄不清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有的从某一方面理解,认为这是他们服从真理的良好风范;有的从另一方面理解,又以为这是他们的豁达胸怀。而究竟他们认输与否尚是个未知的谜,这样的人即使要说也能说得很巧妙。
一次,美国前总统里根访问巴西,由于旅途疲乏,加之年事已高,在欢迎宴会上,他脱口说道:“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为能访问玻利维亚而感到非常高兴。”有人低声提醒他说溜了嘴,里根忙改口道:“很抱歉,我们不久前访问过玻利维亚。”
尽管他并非刚刚访问过玻利维亚,当那些不明就里的人还来不及反应时,他的口误已经淹没在后来滔滔的宏论之中了。这种将说错地点、时间加以掩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面丢丑,不失为补救的有效手段。只是,这里需要的是发现及时、改口巧妙的语言技巧,否则要想化解难堪也是困难的。
在实践中,遇到这种情况时,有3个补救办法可供参考:
(1)移植法,就是把错话移植到他人头上。比如说:“这是某些人的观点,我认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就把自己已出口的某句错误纠正过来了。即使对方有所察觉,但是无法认定是你说错了。
(2)引伸法,迅速将错误言词引开,避免在错中纠缠。就是接着那句话之后说:“然而正确的说法应是……”或者说:“我刚才那句话还应作如下补充……”这样就可将错话抹掉。
(3)改义法,巧改错误的意义。当意识到自己讲了错话时,干脆重复肯定,将错就错,然后巧妙地改变错话的含义,将明显的错误变成正确的说法。
2.巧用场面话化敌为友
有人曾经说过:“假如你做自己的工作,不去理你的仇敌,有一天会有别人来替你对付他的。你向仇敌找麻烦,会浪费你许多时间和精力。不过,你不理会他,不等于他也不理会你。如果你的仇敌偏偏要来惹你,那该怎么办呢?
有这样一位农人,新买了一处农庄。这一天,他正沿着农庄的边界走着,遇到了邻居。
邻居说道:“在你买进这块地时,你同时买进了我对你的起诉。你的篱笆越过了我的界限3米多”。
新主人微笑着说:“我本以为可以在这里找到些和气的邻居,我也希望自己是个和气的邻居,你可要帮我的忙,将篱笆移到你指定的地点,费用由我来付。你会满意,我也快乐。”3米的距离微不足道,邻居嫌麻烦,并未按新主人说的那样去做。
那道篱笆始终不曾移动过,很可能成为仇敌的人也改变了,这位挑衅者成了一位友善的好邻居。
看来,好的语言比好的篱笆更有力量。
有位园丁曾在给美国农业部的信中写道:“以我所懂得的一切,加上从书本上看到的,连同你们那些小册子在内,所有关于如何除去蒲公英的方法我都试过了——可是,我在我的园子里总是没有办法消除它们。”
他得到了这样的答复:“亲爱的先生,假如你试了一切的方法而园子里仍然有蒲公英,你只有一个办法:学习去爱它们。”
场面话也需慎说
说话最忌讳的就是不加思考,脱口而出。
几位年轻的领导干部去慰问一位退休老工人,见面以后问道:“您老身子真够硬朗,今年高寿?”
老工人回答说:“79岁啦。”
“人生七十古来稀,厂里数您最长寿了吧?”
“哪里,某某活到了84岁呢!”
“那您老也称得上长寿将军啊!”
“不过,某某去年归天了。”
“那这回可轮到您了。”
谈兴正浓的老工人听到这句话,脸色陡变。
毛病就出在那句“这回可轮到您了”。前面老人刚说完“归天”的事,他们却接下去说“轮到您了”,这无疑会让老人产生误会。如果这几位年轻干部能控制好前后话语,把话说成“这回长寿冠军可轮到您了”,也就不会出现不快了。
讲究说话的艺术对于迅速、有效地传递信息,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果只贪图一时痛快而无所顾忌地说了不该说的话,则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乱开玩笑也会惹麻烦。开玩笑本来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最常见的一种取乐方式,可以活跃气氛,调节情绪,营造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使你的语言更具魅力。
有位钢琴家在某地一家歌舞剧院演奏贝多芬的名曲时,因为天气寒冷,进场的听众不多,剧场内有一半的座位空着,一些来听钢琴演奏的人左顾右盼,心里似乎很不安。这有点出乎钢琴家的意料。为了改变尴尬的局面,这位钢琴家开了一个十分幽默的玩笑,他说:“朋友们,我发现一个奇怪的事情,这个城市里的人都很有钱,因为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的票。”听众一听,顿时开心地大笑起来。
由于这位钢琴家的一个玩笑,人们立即活跃起来,使尴尬的局面在哄堂大笑中顿时化解。接着,大家便聚精会神地听他演奏了。
但是,开玩笑必须把握分寸,如果笑料过于庸俗,或开过了头,伤害了人家的自尊和感情,则适得其反。
有一次,美国前总统里根到国会参加一个会议。开会前,为了试一试麦克风是否已接通,便信口开了一个玩笑,他说:“先生们请注意,5分钟后,我将对苏联进行轰炸。”全场立刻哗然。后来,苏联针对此事提出了强烈抗议,搞得里根很狼狈。由此可见,玩笑过度,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当然,上面的例子只是使有些人难堪罢了,有的时候一句不应该的玩笑话能引出大麻烦。所以场面话也要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