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投资制胜之道:抓住牛市,跨越熊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持有十年格力电器与初级投资体系的形成

我在开篇谈到国内的大多数投资者的投资体系其实都不是原创的,主要因为我国证券市场的成立时间很短,而目前具备长期优秀公开业绩的专业机构投资者极少,我们都是在寻找“如何做应用题”这道题的答案。我相信未来50年内,会出现一批中国的成功投资人。他们具备30年以上的持续战胜市场的纪录,具备完整的投资体系。

而我写这本书的初衷一是为了总结自己;二是希望摸索出来的经验对于条件和我相当(初始资金只有几万元)的读者有借鉴作用,可以少走些弯路。最重要的是,最终能够在资本市场达到稳健复利的效果,提高未来的投资收益率,走向财富自由。

我并非科班出身,一系列的投资模式都是通过阅读前辈们的经典的书籍、自己的实践不断地思考摸索出来的。既然是摸索出来的,那么除去体系的一些基础性的东西,体系就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读者朋友们可以看到我是如何在实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改进投资体系的。

2008年我进入市场之时,本金一共加起来只有10万元左右(2008年不到2万,2009年通过卖掉原来50平方米的老房子,家庭的支持给本金增加至10万)。2009年我辞掉工作专注职业投资,在2017年的时候,净资产最高积累到千万左右的级别。在此期间,净资产的逐渐积累基本都是靠着资本市场所得,没有其他外来的收入。所以,我的经验可能对于像我这样一开始本金较小的散户朋友们有着很大的可借鉴性。

我有工学的基础,而工学讲究严谨、数据与逻辑,这恰恰让我在做投资决策时不做“拍脑袋”的推理。凡事最好有理有据,有数据和逻辑的支撑。而在大三开始之后,我便开始对软学科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基本上业余时间都泡在图书馆,大量地阅读经济学、企业家传记、管理学、投资学等相关书籍。回头看,这些因为兴趣而产生的知识为未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008年6月我入职之后,正值金融危机呈逐级蔓延之势。我的同事是一位老股民,账面浮亏严重,却经常讨论股票。我也顺势关注了起来,跌下来是否有机会?但是我个人的性格比较谨慎,必须先有准备,才会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于是乎,我找来了大量的书进行阅读。最开始给我带来最多灵感的就是彼得·林奇(Peter Lynch)。现在回头看,林奇的书中也有不少不严谨的地方,但他的文字却有一定的煽动性,鼓励了我的“赚钱效应”。看完之后,似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就能够发现一只十倍股。这对于一个新入市的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激励,如果一开始就让我抱着《证券分析》看,那么热情可能就要大打折扣。那时候在彼得·林奇的启发下,再加上2008年急剧下跌导致的历史级别的低估值,我发掘了一大批的优秀公司的投资机会,最终虽然我只抓到了其中的一部分,却对于我决心踏入这个行业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08—2009年我便实现了几乎300%的收益率。如果一开始我就亏钱,那可能就打消了我继续做下去决心。

全职投资期间,我给自己布置了很多的阅读和学习任务,除了关注持仓、市场之外,要阅读更多的书籍、更多不同类型的公司和行业的报表报告,不断地摸索学习更多新的商业模式,几乎每天都要阅读一堆的报纸和商业期刊。我会记录大量的阅读笔记以及投资日志,记录下当时买卖的逻辑,同时记录下市场对于此标的物的涨跌逻辑、估值变化,当然,也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关于市场、企业、商业、心理学等领域的模型,渐渐的,我的整个决策体系开始丰满起来,当要用到某块东西的时候,有些东西可能就会自动蹦出来辅助我做出理性合理的决策。

从这章开始,以下大多数的论述,都是基于以上我所做的工作展开,即都是我在当时的情境下的投资笔记、投资思路、数据、逻辑、研究的回溯等,以便让读者能够站在当时的角度与我一起回溯当时的整个决策过程,从而得到启发,并且每一章的末尾都会有总结,记录下那时候投资决策的疏漏以及结果。

自觉探询历史才会真正懂得未来。

这里,先从我人生中的第一只十倍股—格力电器谈起,也是对于我初级投资体系的形成有着最重要促进作用的一笔投资。不知不觉,我持有格力电器已经11年有余,最初的基础性底仓一直未动,算上分红再投入,11年下来收益率在25倍左右。并且,格力电器带给我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从2008年第一笔买入至今(2019年5月),估值仅仅提升了20%左右,在持有期间,其最高估值也未超过23倍市盈率。当然这也是能够长期充满信心坚定持有的原因之一,所获取的收益几乎全部来源于内在价值的提升。这也对我今后的投资生涯有一个重要的警诫作用:如果你的投资收益大多来源于短期内受益于估值剧烈提升而非内在价值提升的标的物,那么很可能只是收益率短期内的波动,而非你自己的理性判断。所以,格力电器不仅仅让我见识到了在合理估值下长期持有所带来的超额收益,也让我有了将内在价值波动和估值波动隔离开看的视角。说白了,短期内估值的快速提升很容易让人将运气当作实力,而格力电器让我从职业生涯开始就没有被估值波动迷惑,知道了利润来源于什么才是更加可持续的。

下面,我就在这里回顾这一笔重要投资的整个过程,抽丝剥茧,从基本面、估值、核心逻辑等一一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