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技能图解医师分册(全新彩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8.2 正常心电图测量与分析

心电图的测量分析内容包括时间测量、电压测量、心律与心率测量、波及波形测量分析及心电轴测量与分析等。典型心电图包括四波(P、QRS、T、U波)一段(ST段)、两间期(PR、QT间期)(图8-8)。

图8-8 典型心电图(四波一段两间期)

时间、电压的测量

心电图记录纸有纵横两种线条,横线表示时间,以秒(s)为单位,每一小格为0.04s,每一大格为0.2s;纵线表示电压,以毫伏(mV)为单位,每一小格为0.1mV,一大格为0.5mV。

(一)时间测量

横坐标代表时间,每一小格为1mm,相当于0.04s;5小格为0.2s(图8-9)。

图8-9 心电图时间测量

(二)电压测量

纵坐标代表电压,一小格为1mm,相当于0.1mV的电位差;5小格为5mm,相当于0.5mV(图8-10)。

图8-10 心电图电压测量

心律与心率测量

(一)心律测量

分析心电图的首要步骤是确定该图的基本心律。为达此目的,首先要观察有无P波,P波的形态和规律性,以及与QRS波群的关系,从而确定主导心律是窦性心律还是异位(房性、交界性、室性)心律。正常心律的PP(或RR)间期正常值为0.12~0.20s, PP间期相互间差<0.12s。正常心律节奏匀整,偶尔存在少量的期前收缩或逸搏。(图8-11)

图8-11 正常窦性心律

(二)心率测量

测量PP或RR间期以计算心率。正常心率为60~100次/min,现将整齐心律和心律失常的心率计算方法介绍如下(图8-12)。

图8-12 心率测量(RR间期)

1.整齐心律计算法:测量若干个(5个以上)PP或RR间隔,求平均数用下列公式计算出心率(图8-13)。

图8-13 正常心律的心率测量

2.心律失常的计算方法:心律失常的计算方法是,数3s内的心跳次数×20,或数5s内的心跳次数×12,或数10s内的心跳次数×6。

波与波段的测量分析

正常心电图的每一个心动周期包括3个波(P波、QRS波群、T波)、2个段(PR段、ST段)和2个间期(PR间期、QT间期)(图8-14)。

图8-14 心电图的波与波段、间期

(一)P波

P波为心房除极波,重点分析Ⅱ、AVF及V1导联,P波异常代表心房的问题。P波正常时间应<0.11s,延长见于左心房大、房内阻滞等;正常P波圆钝,双峰见于左心房大及房内阻滞等,高尖见于右心房大。(图8-15)

图8-15 心电图P波

(二)PR段与PR间期

P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PR间期实为PQ间期,传统称为PR间期。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正常为0.12~0.20s,延长见于房内阻滞、一度房室阻滞,缩短见于预激综合征(图8-16)。

图8-16 心电图PR间期

(三)QRS波群

QRS波群由Q波、R波、S波共同组成,为心室除极波,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正常的QRS波群时间为0.06~0.10s。QRS波群宽大畸形反映心室有问题,RQS波群脱漏表示无有效的心室收缩,连续的QRS波群消失说明心脏停搏;异常的Q波可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图8-17)

图8-17 心电图QRS波群

(四)ST段

ST段为QRS综合波之后位于基线上的一个平段,ST段代表心室早期缓慢复极的一段过程,正常时间为0.05~0.15s,向下偏移不超过0.5mV,向上偏移不超过0.1mV。ST段延长见于低钙或心肌损害,ST段向下偏移(压低)常见于心肌缺血。分析ST段应以分析R波占优势的导联为主(图8-18)。

图8-18 心电图ST段

(五)J点

J点是在心电图上QRS波群与ST段交界处一个突发性的转折点(结合点),它标志着心室除极的结束,复极的开始。J点正常各导联电压均应<0.5mm。通常J点上下偏移不超过1mm,大多在等电位线上。J点弓背向上型抬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弓背向下型抬高见于急性心包炎,水平型压低为缺血表现,鱼钩型压低见于洋地黄作用,弓背型压低见于心肌劳损。(图8-19、图8-20)

图8-19 心电图J点位置

图8-20 心电图J点偏移

(六)T波

T波为晚期快速复极波,主要分析R波占优势的导联。正常时在R波占优势的导联T波直立,一般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异常的T波可表现为低平、平坦、双向或倒置。形态改变有拱桥型、双峰型或帐篷型;T波异常高大见于心肌梗死超急性损伤期、高钾血症、迷走张力增高等;T波异常深倒见于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衍变期、严重电解质紊乱等(图8-21)。

图8-21 T波

(七)QT间期

Q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所需的时间。Q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的快慢有关,因此其正常值应根据相应的心率加以校正。QT间期延长见于心肌病变、奎尼丁或胺碘酮中毒以及电解质紊乱等;QT间期缩短可见于洋地黄效应及与猝死相关的遗传性疾病。(图8-22)

图8-22 心电图QT间期

(八)U波

正常U波是在T波后0.02~0.04s出现的圆钝状的低平波,其方向与T波的方向相同,时限为0.10~0.30s。U波振幅在肢体导联较低(0.10~0.15mV),在V2、V3导联U波可高达0.2~0.3mV。U波的改变可增高、降低、电交替、倒置,甚至无U波。U波增高见于低钾,倒置的U波被认为是左冠状动脉或冠状动脉中前降支梗阻的可靠佐证。(图8-23)

图8-23 心电图U波

心电轴测量

临床上通常所指的平均心电轴,实际上是额面平均心电轴,它代表了心房、心室肌除极(或复极)向量在额面的方向(角度)和大小(长度),正常平均心电轴指向右下方(图8-24、图8-25)。

图8-24 心电轴的检测示意图

图8-25 平均心电轴

(一)正常心电轴

正常心电轴的变动范围较大,为-30°~+110°,一般为0°~+90°,平均+58°。

(二)心电轴检测方法

平均心电轴的测量有多种方法,但因操作复杂许多方法都很少应用,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法是目测法。目测法判定心电轴比较简单迅速,基本可满足临床的需要(表8-4)。

表8-4 心电轴简易判断法(目测法)

(三)平均心电轴的临床意义

1.判断心脏解剖位置:横位心电轴可左偏(<-30°),垂位心电轴可右偏(>+120°)。

2.判断左、右心室状况:左心室肥大心电轴偏左,右心室肥大心电轴偏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