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的奇迹:透视图表下的中国经济规律与走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中国利率还能特立独行多久?

受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各主要经济体的利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日本和德国更是在2014年之后就进入“负利率时期”。截至2018年年末,日本10年期以内的各期限国债利率均<0,德国则7年期以内的各期限国债利率均<0。但中国却“特立独行”,例如本次危机以来,中国10年期国债利率最低是在2016年8月降至2.49%,同期日本和德国10年期国债利率分别为-0.14%和-0.19%。

那么伴随中国经济增长中枢下降趋势的确立,中国利率还能特立独行多久呢?

在经济增长路径上,中日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两国文化传统近似,都是高储蓄国家,同样采用过出口导向型战略,等等。更为重要的是,两国的经济起飞均得益于人口红利,在适龄劳动力人口比重的上升阶段,都获得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中国经济近40年走的路,日本都曾走过。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15~64岁人口比重达到峰值的70%,此后持续下降。与此相对应的,是经济增速换挡(由7%左右下降到不足1%),以及“失落的20年”。今天的日本,人口老龄化,通货紧缩,即便以负利率刺激,仍不见持续复苏迹象。自2010年开始,中国适龄劳动力人口比重呈趋势性下降,享受多年的人口红利窗口期也正在关闭,为此日本经验对于中国的未来更具参考意义。

下图将中日人口结构变化和两国10年期国债利率放在同一个坐标系中考察。中国15~64岁人口的占比在2010年达到峰值,为74%,对应日本人口红利巅峰的1990年。峰值前10年(1980—1989年的日本,2000—2009年的中国),两国适龄劳动人口的比重持续攀升;峰值后9年(1990—1998年的日本, 2010—2018年的中国),适龄劳动力人口则持续萎缩。

中日两国长期利率走势和人口结构变化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国家统计局

注:中国2015年15~64岁人口比重数据来源为《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其余中日人口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1.中国的人口红利胜过当年的日本。中国人口红利集中释放的时期,适龄劳动力人口比重超过了70%,远远高于日本。

2.在适龄劳动力人口比重达到峰值的前后几年,日本的长期利率水平高于中国。

3.两国适龄劳动力比重在接近70%水平时,长期利率均在3%左右。

4.日本的经验显示,伴随着人口红利的衰减,长期利率处于下降通道之中。

当然,适龄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并不会直接导致经济的衰退,尤其当劳动生产率处于上升通道时。但自2012年开始,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就持续下降,这一点与当年的日本极其相似。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增速处于7%~8%的水平,而到了人口红利衰退的90年代后期,这一数字已大幅降至不足1%。而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速在2011年前保持了10%以上的水平,截至2018年已降至6%附近。

在经济增长的拐点期,当年的日本政府一度摇摆不决,而本次危机后,国内对“失落的日本”的反思也越来越多,其中有一条共识就是,宏观政策摇摆,利率下降速度过慢,会加重随后的通缩病征。如今,类似的情况已经摆在中国面前,日本的前车之鉴也就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毕竟在经济史的长河中,中国不可能一直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