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学大系1919-1949:散文卷一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君正

「雜感」

近來,在普遍一般文藝性質的刊物上,常常看見到「雜感」「隨筆」之類的小品文章,今天來一篇,明天也來一篇,你也寫一篇,我也寫一篇,彷如雨後春筍一樣的勃發,多得簡直不可開交,而且,連許多已是成名的,或是自詡為成名的作家,也常常放卻其創作而寫些「雜感」一類的文字來發表,我想,這或許是因為他們見得從事創作,實在是太呆笨一點,那種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辛苦,手也寫酸了,頭也想昏了,太不值得,倒不如把身邊瑣事,眼前小景,輕輕的提起了筆,來這麼的「雜感」一下,安逸相差何止數倍,於是近來「雜感」之類的文章,就大行其道,幾乎成了這個年頭中的正統派文體了,那其中固然也有不少可稱為出類拔萃的好文字,但總可以看見他們容易患這種病態:就是為要適合形式,而將內容折扣,這如同以一件狹窄的旗袍,而穿在一個肥胖女人的身上,做成一種祇有令人難看,受不到人討好的怪狀態而已。記得前曾有人提倡過,文章的大小,不能用形式來束縛牠,應當憑內容去完成牠,這種說話,真可算是能看得中這所謂正統派文體的不正氣的病態了。

有人這樣說:這種「雜感」一類的文字,其風行的原因,實在乃現在國內環境上的必然的結果,因為近來中國國內的混亂,着實不成樣子,而且種種的災情,也着實重得利害,如黃河的水災,圍勦待清的閩贛的匪災……等等,使一般廣大的讀者群眾,實在更不能有餘心去鑒賞那些甚麼堂皇的著作,或高深的文學了,於是,我們的學者與文人先生們,便為應時計,祇得趕辦一點小貨色來上台趁市,而寫那些「雜感」一類的小品文字了。這樣的說法,也頗算有一點道理,然而,我始終在他方面有點懷疑,那些所謂「雜感」的文字,是否真正的雜感,抑或祇不過是掛其一個雜感的牌子而已呢?因為近來的所謂「雜感」,看其內容,「雜」是誠然的「雜」了,但作雜感的人,對自己所採取的題材,是否有真正的老實的「感」呢?倘若不然,則那些「沒有感想的感想」,豈不令人可笑,所以,倘若是這樣的而謂之「雜感」,那倒真正是使人不禁有一「感」的值價哩!

選自一九三四年五月十二日香港《香港工商日報·市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