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學
08.01 2014
近月城中一則熱話(當然,跟很多曾經瘋傳的信息一樣,它不多久便由另一則──也是所謂瘋傳的──熱話所取代),是關於一對男女於公眾地方疑似進行性行為,以及部分過程被人拍攝下來的事情。坦白說,我感到好奇的倒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不少人對它的反應。
那些反應都是意料之內的:這類事情沒有人會同情,有的大多是慨嘆世風日下之類,九成九(如果不是百分百)否定居多。有的甚至認為這是道德淪亡的表現,乃當今香港社會的一種現象、趨勢。我有興趣討論的,是這種很快便認定為一種社會趨勢的意見──究竟有何跡象顯示近年這類行為較以前普遍?又或者倒過來說,為何有人會認為以前很少會發生這類行為呢?
話說七十年代的香港社會,市區內好幾處公園都是拍拖勝地,其中九龍公園不單只情侶眾多,而且因為環境因素(例如草叢特多,又有棄用的英軍建築),被界定為「春色無邊」之地。當然,何謂「春色無邊」,從來沒有明確定義──是擁抱?是接吻?還是尚有進一步動作?這可能只有當事人才最清楚。但無論實際上是怎樣的一回事,重要的是,九龍公園某些角落的確有不少情侶躲於草叢之中,打得火熱;而與此同時,公園之內又有人熱衷於一項稱為「照田雞」的活動,專門有意無意之間(相信是有意居多)撞破好事。
又當年公眾海灘附近,多有路邊停車位。一九七五年乃我參加中學會考之年,考試結束後以為升學無望,那個夏天將會是人生中最後一個暑假,於是一有機會,便與好友相約,到南區海灘通宵燒烤、早晚游泳,實行玩個夠本。當時每次到達海灘,在深夜時間,會發現路邊停了不少汽車,而它們在位置上的分佈,每段路都可以見到相似的模式──街燈燈柱底下的車位,通常都是空空如也;距離街燈愈遠的車位(也就是光線最差的位置)愈受歡迎,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方,才是泊車的熱點。為何如此,大概毋須多說。在三四十年前,相信當時還未有「車震」這個名詞,但我們總不會以為那個年代甚麼也沒有發生。
那麼,是舊時的香港社會更為大膽嗎?這也很難有一個確定的答案,畢竟我們並無有關的統計,以致無法今昔比較,並指出有沒有趨勢這回事。就算確有趨勢,我們也不知道那是上升?還是下降?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以前的香港人不一定在這方面更為保守。
今時跟往日有何分別,可能只在於以前知道有這樣的事情時,大家心照不宣,不會公開討論;不過,不公開討論,並不表示當時沒有發生同類事情。而放在今天的社會環境裏,則同樣的一件事會成為一個議題;參與討論的社會人士道貌岸然,他們採用的語氣,大多屬於道德譴責。有時候,我會相信,今天的大眾較以前的假道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