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風流
05.12 2012
談昔日乘搭渡海小輪上下班的日子,引來一些朋友的提問:是否有把舊日的生活太過浪漫化之嫌?難道已經忘記了以前那些骯髒得不得了的油蔴地小輪嗎?忘記了坐在低層會給海水打濕衣衫的情況嗎?忘記了船隻還未泊好,已有很多人急趕上岸的情形嗎?
我完全無意將舊日的生活浪漫化,也正是這個原因,我在文章裏隻字不提渡輪上的環境與條件。同樣,我亦沒有描寫街邊熟食小販的衛生狀況。坦白說,若以今天的標準和期望作為參考,昔日很多東西都會變得難以接受。而事實上,假如我在懷舊,要懷念的也不是渡海小輪又或者街邊熟食小販,而是那個時候在普羅大眾中間流傳的一種生活態度。
在我看來,那是一種「窮風流」的生活態度──雖然收入有限,負擔不起花費,但仍會要求提高一下生活質素。這裏說的並不是大魚大肉,也不是甚麼高檔消費,而是下班後通過公餘場去看一齣之前錯過了的好電影,又或者吃一碗認真做好湯底的雲吞麵。當然,這需要客觀的條件配合;舉例:由於當時普遍存在各種非正規經濟活動(街邊小販、大排檔是其中一些例子),要尋找好的東西,又真的不一定需要花費很多金錢。不過,最為重要的,還是要抱着一種態度和一種心情。
關於生活態度,核心問題是無論生活如何困難,在有可能的條件之下,會嘗試尋找改善的空間。在以前那以製造業為主導的經濟環境裏,多勞多得;有機會加班,便可多賺一些錢。加班的收入不一定很高,況且更需要將部分儲起來或拿回家作為家用,剩下來可以隨意使用的,其實十分有限。不過,雖然錢不多,但總可以撥出一些給個人享用──到大笪地找個裁縫做件恤衫,順便吃一碗豬雜粥,便很有滿足感。如何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點,是一種要求。那時候的消費,量不大,而次數也不頻密,但會珍惜每一次機會。
那時候的生活也需要某種心情來配合。舊日很多人身兼數職,隨時有第二、第三份工作,而工作時間亦可以很長(尤其是製造業工人)。論忙碌程度或生活壓力,絕對不在今天之下。與此同時,當時很多打工仔全年就只有在農曆新年放假,根本沒有假期的概念。不過,話雖如此,那時候很多人懂得慢下來、閒一下;在有限的時間,偶然片刻清閒。
今時今日,我們既沒有那種態度,亦缺乏那種心情。大家都似乎習慣了那種日理萬機的生活節奏,不嫌太快太急,只怕太慢太閒。處於靜止狀態會令人產生壓力,趕快要為自己找點事情來做。誠然,時間十分寶貴,但這並不等於靜下來、閒一下是浪費光陰。懂得休閒、輕鬆,生活才會有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