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早期的国际贸易思想观点

本节知识结构图:

本节内容提要:

本节简要考察早期分散在文献中的分工交换的思想观点,重点考察重商主义者的一些主要观点,以及与重商主义思想联系的一些问题和后来对重商主义观点的挑战。通过简要回顾梳理,你会发现重商主义观点虽存在局限性,但其见解今天依然可见。

本节关键术语:

重商主义 货币平衡论 贸易平衡论 贸易顺差 贸易逆差 金本位制

一、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观点

自从人类有了简单的分工,对交换的认识和需要就随之表现出来。著名的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就有这样的记述:“1个铜制的三角鼎等于20头公牛”“1个女奴隶等于4头公牛”。这说明分工交换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罗马和古希腊时代。

在古希腊时代,著名思想家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年)是最早提出分工学说的人。他说,每一个人都有许多方面的需求,但一个人却只有某种才能,因此一个人不能万事不求人而自足自立,不得不有待于互助。一人而为多数之事,不如一人专心于一事。柏拉图.理想国: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宗教神学中也有大量的分工交换思想,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世纪。如公元前4世纪的利巴涅斯(Libanius)就写道:“上帝没有把所有的产品都赠给地球的一个部分,他把礼物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到头来人们会力求建立起地区间的关系,因为他们需要互相帮助。上帝使贸易产生,从而使所有的人都能共享地球上的果实,而无论这些果实是在何处生产的。”Viner. The Role of Providence in the Social Order[M].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2:36-37.

二、重商主义的思想观点

对国际贸易较为有系统的研究,但又不能划归为一个正式的思想流派,把那些相同观点总结、集合起来,颇有影响的就是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了。重商主义是指在1500-1750年存在于欧洲有影响的经济思想观点的一个集合,这些思想观点通过政府决策的作用而深远地影响着历史。

重商主义者的核心思想是:货币是一国财富的唯一形态,即一国的财富全部反映在其所拥有的贵金属上。重商主义思想体系一个重要的支柱是世界资源的静态观,即在此体系下的所有经济活动都是一种零和博弈(Zero-sum Game)。一国经济的所得是以另一国经济的所失为代价的。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内贸易是由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货币总数在国内没有变化,因此整个国家的财富没有增加,只是财富在不同人之间分配。

重商主义认为,如果对国外展开贸易就可以改变本国的货币总量。通过出口本国产品从他国获取货币,这样就可使本国变富。但如果进口国外产品输出本国货币,这样就会丧失本国财富,使本国变穷。所以,重商主义对贸易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只出口不进口,或少进口多出口的问题上。由于这些思想反映商人的目标,只以商人眼光来看待国际利益,故这种经济思想被称为“商人主义”或“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随着认识的发展调整,可分为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时期,16世纪下半期到18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时期。

早期重商主义的思想被称为货币平衡论。这个时期,他们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即出口值一定要超过进口值,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而晚期重商主义的观点有所变化,被称为贸易平衡论。这个时期,他们强调时间上从长远看,允许一定时期段的贸易逆差,只要最终贸易结果能保证顺差,使货币最终流回本国就可以;或强调从总体布局看,允许部分地区贸易逆差,只要各地区贸易总额是顺差就可以。

尽管重商主义思想观点有不少错误和局限,但其一些做法和概念至今还在沿用。如晚期重商主义为了鼓励出口实现顺差,积极主张政府干预的一系列政策,到现在也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出口退税”“奖励出口”的出口补贴、设置“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口替代”等,各国都还在频频使用;参见专栏1-1。贸易的顺差逆差的概念已发展成为“贸易平衡”“收支平衡”重要概念,这些概念“为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形成的国际贸易一般理论奠定基础”;J. A. Schumpeter,1954, History of Economic Analysi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对外贸易已是经济系统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早期古典学者对重商主义的挑战

大卫·休谟在其1752年写的《政治论丛》中运用自己建立的价格—货币—流转机制(Price—specie—flow Mechanism),第一次向重商主义的思想观点提出理论挑战,质疑重商主义关于积累货币与国际竞争地位的关系。休谟认为,通过贸易顺差来积累黄金的做法会导致一国货币供给的增加,从而抬高物价和工资水平,这种上涨会削弱贸易顺差国的竞争力;与此同时,贸易赤字国因为黄金的流失导致货币供给下降,由此价格和工资水平下降,从而提高其竞争力。当然,休谟假定了货币供给的变化只会影响价格而不会影响产出和就业水平。如果是这样,一国要无限期连续保持顺差就没有了可能,贸易顺差会自动地影响内部经济的运行,从而使货币在国家间的流动自动使顺差等于零,即这一机制总能使一国进口总额等于出口总额。

休谟的价格—货币—流转机制基于以下四个假定:

(1)货币与价格水平满足下面关系:

式中 Ms——货币供给水平

V——货币流通速度

P——价格水平

Y——实际产出水平

从上式可以看出,如果货币流通速度V由于传统原因或制度安排而固定不变,实际产出水平Y也被固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那么,货币供给水平Ms就会随价格水平P同比例变化。

(2)贸易商品的需求是富有价格弹性的。

(3)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4)货币体制为金本位制。

如果这些假设条件都得到满足,经济有足够的时间可做出调整,那么,任何时候当贸易收支失衡时,自动调节机制就会使其恢复平衡。

第二次对重商主义形成重大挑战的,就是下面要讲的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