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多重职业与多重精专
人人“斜杠”,何以精专?
回归概念的本质,双重甚至多重职业有问题吗?没有,问题出在主次关系上。
达·芬奇、亚里士多德这些“斜杠青年”有天赋、有能力,所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现实生活中,大部分自我标榜的“斜杠青年”,其实只是在谋生职业外的兴趣(爱好)比较突出,明明主次分明,能分清楚正业和兼职,然而他们却平摊时间和精力,试图获得双重收益,然而双重职业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优厚的收入。
但是,从“伪斜杠青年”到双重精专,这个距离并不遥远。一方面,你可以基于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学习,提炼或转变出一项新的能力,这是可靠的两种能力;另一方面,你可以借助合适的平台和途径,不断自主学习,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切实转变为一项新技能,这也是可以倚仗的“斜杠”的另一部分。
实际上,“斜杠青年”的热度是被精心包装的幸存者偏差,真相是兼具天赋、能力和勇气的人,已经能够胜任或者已经在承担更多的角色并获得收益了。
美国畅销书作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受益》一书中就提出了“杠铃”的思维方式,不失为“斜杠青年”式生活方式的相对论指南。
反脆弱相关理论指出,我们的世界是由极端、未知和非常不可能发生的事物主导的。人们都明白高风险和零风险的概念,但容易被中等风险的预测欺骗,因为它受巨大的测量误差的影响。所谓“杠铃策略”,是指采取的策略由两个极端条件组成,中间空无一物。不要相信中等风险事件,也就是不要相信稳定,虽然这不符合传统的“中庸”或是“双赢”理念。一根杠轴,两端加重物,形象地将两种极端情况分隔开,杠铃策略的内涵就是极端的风险偏好和极端的风险厌恶同时存在。它能消除毁灭性风险(“黑天鹅事件”),总体来说降低了不利风险。
也就是说,最不可限量的“斜杠青年”的画像应该是:一边采取死守工作坚决不辞职的态度,一边倾尽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投资于其他的技能,一旦能力突破某个点,其收益便会超出想象。这就是“杠铃策略”下的“斜杠青年”。
考夫曼基金会(Ewing Marion Kaufman Foundation)旗下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机构高级合伙人黛安·穆肯西在《哈佛商业评论》杂志上撰文,建议MBA学生不要再找寻全职工作,鼓励这些原本应该成为企业高管的学生选择自由职业。这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全球经济的增长趋势减缓,全职的工作正在消失。经济学家发现,过去10年的净就业机会增长都来自替代性的工作,而非全职工作。而且有机会创造新的全职就业机会的新兴企业,成长率(获得成功的概率)也在不断降低。
第二,雇用全职员工正在成为最后一个选项。全职员工是用人成本最高、最缺乏弹性的劳工来源,企业需要为全职员工承担纳税、保障和福利,让生存艰难的企业不得不考虑研发自动化或把工作分解给兼职人员,以期节省支出并实现盈利。
第三,自主选择、弹性和掌控力,这些全职工作中缺乏的特质,正是自由职业者工作满意度的来源。全职岗位对于自由职业的优势在减少,劣势在增加。
那么,专业门槛高的高知人才会不会选择自由职业呢?
英国的CFO中心提供“兼职财务总监”服务,2013年进军新加坡,营业额飙涨将近30倍。中小企业主对财务总监的需求每个月只有3天左右,而聘请一名经验丰富的全职财务总监,通常不是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所能承受的。CFO中心洞察到这个需求,提供了兼职财务总监来弥补这个市场缺口。
CFO中心所做的事情是平台性质或者说是中介性质的,它们对外收集公司端关于财务需求的信息,对内征询兼职财务总监的意愿,双向选择后为有需求的公司和有意愿的兼职财务总监做匹配。尽管客户来自各行各业,但每名兼职财务总监的专业技能足以应付跨领域需求。
与兼职司机不同,兼职财务总监的工作正是基于他们之前数十年工作经验的积淀,他们追求更加灵活、具有弹性的工作模式。
总体来说,多重职业的前提是多重精专。借助合适的平台和途径,人们可以不断自主学习,将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切实转变为一项新技能,让业余做的事情变得和主业一样重要,如有固定职业的兼职司机、自由撰稿人、摄影师、钢琴教师等。
人们还可以基于当前所从事的工作和学习,提炼或转变出一项新的技能,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微信公众平台兴起后,收割流量最多的是传统纸媒的专业记者,他们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华丽转身,从拿稿费转为接广告,变现流量,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