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会计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会暨第十一届会计学院院长论坛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业财融合”与管理思维的导入本文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应用技术型大学‘双创’能力培养与专业实践教学融合研究”(16YB073)及教育部高教司2017“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应用型高校基于双创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201701063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秀兰 李盼盼

(青岛滨海学院266000)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教学及企业管理实践经验,深入探讨:成本会计教学中如何将财务核算与企业具体业务紧密结合,各项业务核算及不同方法选择对企业管理与决策产生的影响,如何将人文关怀理念渗透进会计教学中,处理好相关课程内容的重复与交叉关系。

【关键词】成本会计 成本管理 课程融合

成本会计是财经类院校相关专业,尤其是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内容相对繁杂,既有较深入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专业实践操作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感觉只掌握了“皮毛”,走上会计专业岗位,一时难以找到“感觉”,显得无从下手。在一定程度上讲,这与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不无关系。一直以来,成本会计课程以各费用要素分配及成本计算方法为主要内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将重点放到各种方法包括公式的计算与运用上,只注重成本的计算结果,不同程度地忽略了成本核算方法选择对企业实际经营业务与管理决策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的成本管理内容

成本会计是会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会计核算也要遵循会计制度的一般要求。目前,成本会计作为会计等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各生产费用要素的归集与分配、在产品与产成品的核算及成本计算的各种方法及其应用等。传统教学中,一般将生产费用分配的技能与方法作为重点,目前的教材编写也是这样,不同程度地忽略了两个重要内容:第一,不同生产费用要素分配方法选择对企业资产及损益产生的影响;第二,不同生产费用要素分配方法选择对成本管理产生的影响。成本会计的实践性较其他课程更强,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紧密结合实际,将每种方法与技能背后隐藏的深层含义挖掘出来,使学生明确不同方法选择对企业及企业管理造成的影响、成本会计与成本管理的关系及成本会计对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

(一)成本项目设置与费用分配方法选择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1.成本项目设置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目前,在国家大力倡导并积极推进管理会计改革的环境下,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整个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一直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而成本核算又是成本管理的基础。成本核算中,成本项目的设置对成本费用要素的归集及成本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结合不同企业的生产特点及管理要求,在“重要性”原则的指导下设置成本项目;同时,成本项目的设置也应前后一致,符合“可比性”原则,便于前后期分析对比,为寻求降低成本费用提供基础信息。因此,成本项目设置,对未来的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等均会产生影响。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指出,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按照成本的经济用途和生产要素内容相结合的原则或成本性态等设置成本项目。制造业企业一般设置直接材料、燃料和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成本会计教学中,参照制度要求,并结合企业具体实际业务加强学生对成本费用项目设置对管理产生影响的理解,使学生明确,如何设置成本项目才能提高成本信息的“有用性”与“可比性”,使其在未来的从业中能够根据不同企业做出合理的判断与选择。

2.生产费用要素分配方法选择对管理的影响

在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各生产费用要素分配方法是该课程的基础部分,也是重点环节。教学实践中,学生可能掌握了各种分配方法的计算过程,但却没有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理与适用状况,直到真正走上社会,在专业岗位上却显得并不自如。因此,应结合具体业务开展相关教学指导。首先,选择分配方法时,要考虑到成本分配方法的合理性与逻辑性,尽可能选择合理的方法计量和分配成本对象耗费的各项资源成本,帮助学生建立要分配的成本与分配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借助成本与成本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寻求经济上可行的分配方式;其次,要使学生知悉能被追溯到成本对象的成本越多,成本分配的结果也就会越准确;再次,教学实践中还应关注到,选择不同分配方法对管理及决策造成的影响,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扭曲的成本分配结果会造成决策者的判断与决策错误及评估不当,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包括竞争失利,引导学生将成本会计核算信息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为未来的会计转型培养人才。

(二)成本计算方法选择需考虑的成本管理因素

我们知道,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不同,选择的成本计算方法也不相同。在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经济组织的类型也在悄然发生着变革。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无疑都在提升着制造业的智能化、信息化和小批量甚至个人的定制化水平。也就是说,新的智能制造模式急需精细化的成本核算体系来提供更加完整、准确的单件、单批次产品成本信息、生产设备改造投入和研发投入等信息,使管理者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盈利分析与决策。基于以上的环境变化,财务核算应适时作出调整。

第一,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能满足这一新变化提出的各项管理要求。未来的小批次个性化定制生产,有的产品生产可能就是一次性的。因此,应利用互联网与大数据,追踪产品的整个流程,快速准确核算成本,将管理渗透到业务(或作业)的每一个环节,提供最新的动态成本信息,以确保产品的盈利性。

第二,为了适应新情况的变化,需要将产品成本从传统的制造阶段分别向“两端”——研发设计阶段与售后服务阶段延伸。产品的成本不仅仅包括制造环节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的制造成本,设计成本与售后服务成本的准确核算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关键。一方面,在小批量、个性化定制的前提下,生产前期的研发设计成本可能会超过加工成本,因此,是准确核算研发设计成本成为成本信息准确的关键;另一方面,随着销售方式的不断变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成为销售的主渠道。就目前情况看,线上销售在不断增加。线上销售带来的售后服务成本,包括咨询成本、退换货成本、返工成本等都在增加。因此,针对不同产品应建立相应的售后服务成本核算体系,准确计算服务成本并分配到该产品的成本中,以正确核算成本,为管理决策提供准确成本信息。

(三)“业财”融合下原始单据有效传递对管理的影响

成本核算程序设计中,应在产业全价值链的基础上对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进行双向梳理,通过对各类原始表单等资料的精心设计、会计核算流程改造优化等手段,建立“实物流”与“价值流”的双向配合、形成“以账管物”的理念,实现企业财务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在成本会计核算中,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是成本核算准确与否的关键。因此,应选择适合本企业特点与管理要求的费用分配方法,遵循“受益原则”与“因果关系”,设计相应的分配表格,从源头上把握好成本核算的“宗旨”,为下一阶段的流程再造打好基础。与此同时,还应合理确定原始记录等基础信息的及时传递与记录,如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的出入库单证、上下游的结转手续及表单设计传递流程等,应与企业的各项业务紧密配合,以确保各实物流与价值流在不同环节的正常传递与保管,如:材料采购与入库应与“入库单”对接,材料的发出及分配应与材料“出库单”对接,在产品在上下游的传递与保管应与其相应的流转手续对接,产品的入库应与产成品的“入库单”对接,产品的出库应与销售成本对接等;同时,加强暂估入账、限额领料单、假退料等传统成本控制手段,强化成本核算环节的基础管理,使企业所有物品的“实物流”与“价值流”相对应、相吻合,确保成本核算初始环节的原始资料准确可信,为成本管理与相关决策提供有用信息。

二、成本会计中企业文化与“人文关怀”与“反倾销”管理理念的渗透

任何一种组织与管理行为,都与其特定的环境与环境中的人相适应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目前的成本会计教材与教学,关注的重点是各种专业方法的使用。不同的方法使用范围不同,虽然教学中也有提到,但面对市场条件下千变万化的企业与不同企业的组织形式、文化背景、管理模式等,对于如何合理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具体方法,财务人员除具备专业知识外,还需要站在管理与服务的角度,具备相应的“人文关怀”理念。因此,成本会计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到具体方法背后的人性化管理与信息服务提供,而不仅仅是数字信息。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管理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记账、算账、报账等信息的被动提供,财务人员应具备更加广阔的知识储备,并能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跳出会计看会计”,站到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对待所面临的各专业问题,只有如此,才能更加有效地提供有用信息,并参与到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企业不同程度地会介入反倾销的调查中。而在反倾销调查中,会计问题尤其是成本会计是裁定是否构成法律意义上倾销的关键。要证明出口产品不存在倾销行为,就须证明其出口价格不低于正常价值或公平价值。这就需要会计数据尤其是成本信息予以支撑。基于此,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可通过相关案例,对反倾销案件中涉及的成本会计内容进行案例教学,进一步明确成本核算过程中各成本项目的内容,对料、工、费等成本项目能给出清晰判断及合理解释,以便在反倾销案件中能够拿出有力的成本核算证据。

三、处理好相关课程内容的“融合”与“交叉”

(一)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容重合

由于历史渊源等各种原因,我国的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学科内容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借鉴苏联模式,我国在一些财经高等院校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各部门财务”学科,后逐步改建为企业财务管理学,主要研究企业财务计划与日常财务控制。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进西方新的管理理念与方法,包括管理会计,逐渐地,会计界将其作为新兴的独立学科,并将管理会计的一些内容纳入财务管理学,造成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内容的交叉与重叠。西方管理会计是从成本会计演化而来的。“成本会计工作是管理会计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20世纪50年代是成本会计向管理会计转折的重要时期。随着管理会计的快速发展,其内容也发生了重大演变,资本预算、财务筹资、责任会计等逐渐纳入管理会计;除成本核算外,许多内容不仅与财务管理重合,也与成本会计重合,尤其是涉及成本管理的内容。西方国家财务管理学科内容一般不包括成本费用管理,与成本会计内容基本没有重合。而在我国,财务管理包括成本费用管理,而成本会计除成本核算外,其职能还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分析和考核等成本管理的内容,与财务管理中的成本费用管理重合。

(二)厘清并融合相关课程内容的关系

对于上述课程的重合内容,在成本会计等相关课程教学中,需要做出适当调整,优化并拓展传统成本会计的核算方法,以体现成本核算在成本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

第一,厘清上述三门课程的课程内容,尽量避免重合。可将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中成本费用管理的内容置入管理会计,这有助于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的各种方法与技能进行成本费用的有效管理。

第二,成本会计,主要做好成本核算工作,选择“恰当”“合理”的方法,准确核算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详尽、准确、有用的基础资料,为决策提供成本信息。

第三,在我国,由于采用实际成本法与完全成本制度,与西方国家的变动成本法与标准成本制度不同,因此,管理会计各方法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影响。成本会计教学中,应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实际业务,突破传统的成本计算与核算方法,根据企业经营管理特点和要求,将包括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在内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为成本会计教学的重点内容,为管理会计的推广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余红燕.成本管理的变奏曲[J].财务与会计,2017(3):60-61.

[2]李心合.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的关系新论[J].财经科学,1995(1):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