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中国寿险公司流动性风险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言

风险无处不在。认识风险、控制风险、消除风险,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是个体、组织、政府所共同追求的目标。

我国保险业面临的风险,大体上有七大类,即保险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战略风险、声誉风险、流动性风险。而流动性风险因其形成的原因复杂、冲击破坏力大,在极端情况下流动性不足甚至可能导致破产,是金融机构最致命的风险。流动性风险的产生除了因流动性计划管理不完善、流动性管理机制不健全的因素之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等风险领域的管理缺陷同样会导致流动性不足。流动性风险一般可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某一个公司层面存在当期现金流缺口,需要通过变卖资产、筹资活动等方式解决;第二个层次是某一类公司存在流动性不足,公司自我解决风险手段失效,需要政府及第三方机构(如保险保障基金)介入阻止风险的扩散;第三个层次是整个市场存在流动性危机,如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

我国作为新兴的保险市场,在良好的宏观经济预期环境下,保险创新层出不穷,保险开放不断扩大,“国十条”等政策支持效应不断显现,保费规模得到快速增长,特别是寿险行业的发展异军突起,成为保险市场最主要的主体,行业发展规模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寿险市场。发展与风险共存,尤其是流动性的风险压力日增。人寿保险经营原理必然存在资产负债的不完全匹配,隐藏着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再加上宏观环境、决策失败、企业竞争等因素,个别寿险公司出现当期流动性问题是符合企业发展生态的。资产驱动负债型公司的兴起、中短存续期产品的大规模销售,退保规模和比例快速上升,监管密集出台结构调整系列政策后,规模型业务大幅收缩,一些寿险公司呈现出流动性风险隐患。这些公司还暴露出公司治理不完善、资产负债管理不足、产品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使得流动性风险及其成因更加复杂化。

在流动性短缺下,保险公司通常会以高额成本获取资金以应对突发的流动性需求,造成巨额的损失,影响其盈利能力;而一旦出现了违约风险,特别是在叠加的机构信用危机下就可能对整个金融市场带来破坏性的危害。除此之外,还会影响投保人对保险公司的信任,潜在购买需求的减少,保单退保或保单贷款的增加等。比如全球保险巨头美国AIG在次贷危机中也难以幸免;20世纪90年代日本在本国经济衰退及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中,先后多家寿险公司破产等。由此可见,流动性风险带来的危害性和破坏性。

流动性是当前我国保险风险监管和风险处置工作中首先要面对和解决的实际问题,流动性作为企业的“生命线”,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本身都格外重视。流动性风险管理,无论从宏观的角度对风险管理机制的思考,还是从微观角度包括对流动性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都需要保险公司、保险市场、监督机构等共同参与,建立和完善事前预警和纠正、事中管理、事后处置与救济等一整套制度机制,从而避免出现区域性、系统性的流动性风险,促进我国寿险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如何防范出现第三个层次的流动性危机,化解第二层次的流动性不足,降低第一层次的流动性问题,这需要系统性地进行思考和研究。沈璜、刘小书两位同志具有丰富的金融保险实务经验和良好的专业理论研究能力。2017年他们参与了中国保监会部级研究课题项目——“防范化解我国保险机构流动性风险研究”,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流动性风险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认真分析,最终形成《防范化解中国寿险公司流动性风险研究》这本专著。该专著较为系统性地对我国当前寿险业流动性风险及管理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系列管理建议,为行业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发和参考。更可贵的是,他们长期以来的坚持以及为行业发展所做努力的责任感尤为值得敬佩,这可能是他们最大的成果。

今年是打好金融风险攻坚战的第一年,全行业正在全面部署、有序开展。借此机会,希望有更多的学者、机构参与到该项研究和探索中来,不断指导、完善保险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保险业高质量稳健发展。

李有祥

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