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国内家族信托研究进展
国内关于家族信托的研究起步较晚。曾辉(2008)介绍了家庭信托基金的个性化和保密性、复杂性、可取代遗嘱等特点,受到富人的青睐。汪其昌(2011)提出私人银行业务部帮助家族企业老板设立家族信托不失为一种为高端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可供选择的主要业务内容。赵亚奎(2011)指出中国传统财富传承表现出“重亲情、轻制度”的特征,随着代际的推移,亲情逐渐消散,使得缺乏制度约束的财富传承更多地表现为财富随着时间而“耗散”。王小刚(2012)结合自己亲自参与的财富管理和离岸信托业务实践,指出国内高净值人士已经逐步实现全球资产配置,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接触和了解家族信托。部分海外上市企业的主要股东已经使用离岸信托工具,进行了财富传承安排。
潘卫东(2013)强调信托公司要利用财产转移功能拓宽业务空间,开展财富规划和财富传承业务,同时对接海外信托法律关系架构,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家族信托服务。袁吉伟(2013)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信托、遗嘱、保险等不同工具在财富传承中的作用和信托的优势。蔡汝溶(2014)、邱峰(2014)以及北京信托课题组对信托公司开展家族信托的模式、面临的障碍等进行了分析论述。张传良(2014)则通过对客户的调研分析了中国家族信托的需求分析与市场定位。于霄(2014)、陈胜(2014)则从法律视角论述了家族信托的法律优势,以及在我国当前法规环境下面临与其他法规的衔接、信托财产登记、税收等问题。韩良(2015)从家族财富管理和传承中面临的婚姻变动风险、“先刑后民”的诉讼风险、公司财产与业务的混同风险、财富传承中的税务风险入手,对开展家族信托进行了系统论述。张传良等(2015)、刘澄等(2015)分别对财产保护类家族信托、财产传承类家族信托模式及其产品设计进行了探讨。建信信托(2015)发布家族信托白皮书,重点对我国家族信托的市场、发展现状、法律问题、案例等进行了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