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统计的内涵和特点
一、统计的内涵
统计活动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在早期并没有出现“统计”这样的用语。统计语源最早出现于中世纪拉丁语的Status,意思是指各种现象的状态和状况。由这一语根组成意大利语Stato,表示“国家”的概念,也含有国家结构和国情知识的意思。根据这一语根,最早作为学名使用的“统计”,是在18世纪德国政治学教授阿亨瓦尔(G. Achenwall)在1749年所著《近代欧洲各国国家学纲要》一书绪言中,把国家学名定为“Statistika”(统计)这个词。其原意是指“国家显著事项的比较和记述”或“国势学”,认为统计是关于国家应注意事项的学问。此后,各国相继沿用“统计”这个词,并把这个词译成各国的文字——法国译为Statistique,意大利译为Statistica,英国译为Statistics;日本最初译为“政表”“政算”“国势”“形势”等,直到1880年在太政官中设立了统计院,才确定以“统计”二字正名。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由钮永建、林卓南等翻译了四本横山雅南所著的《统计讲义录》一书,把“统计”这个词从日本传到我国。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彭祖植编写的《统计学》在日本出版,同时在国内发行,这是我国最早的一本统计学书。可见,“统计”一词成了记述国家和社会状况的数量关系的总称。“统计”一词由来已久,其含义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和演变。在现代社会经济条件下,“统计”一词已经被人们赋予多种内涵。一般来讲,统计的内涵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一)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等现象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等活动的总称。
统计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我国早在夏禹时代,就有人口、土地和财产等方面的统计。据《帝王世纪丛书》记载,4000多年前的夏王朝,为了治国治水的需要,查明了当时全国人口为13553923人,土地为24308024公顷(1公顷=0.01平方千米,全书同),并依照山川土质、人口物产及贡献多寡将全国分为九州。据《旧约全书》记载,公元前10世纪,犹太国王大卫和所罗门对全国进行了完整的人口和财产调查统计。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科技的发达,统计工作的范围已由人口、土地、财产等扩展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在医学、生物、物理、化学等领域也大量地应用统计方法,其内容和方法越来越复杂,对现象的量化描述和分析也越来越重要。统计实践活动已成为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了解和掌握客观事物规律的重要手段。
(二)统计资料
统计资料是通过统计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反映社会现象的数字资料以及与之联系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是统计工作的客体和成果。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反映社会现象的统计资料,是统计资料使用者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现象进行科学管理的基本依据。
统计资料既包括根据研究目的并通过统计调查收集的原始资料,也包括经过整理、加工的系统资料。它的表现形式通常为统计表、统计图、统计报告、统计公告、统计年鉴和其他有关的统计数字信息载体,其内容主要反映社会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比例、速度及预测的数字和文字信息等。
(三)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法科学,是统计工作实践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它以研究和阐明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为基本内容,其目的是探索社会现象的内在数量规律,以达到对客观现象的科学认识。
在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统计学吸收了其他科学研究的相关成果,在学科交叉的优势下,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研究领域,并总结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正是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人们能够从客观事物复杂多样的外部形态中掌握其基本特征、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统计学已经成为人们研究自然与社会现象数量特征的一门通用的方法科学,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最有用的工具之一。
统计内涵的三个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 统计的内涵
统计工作是人们的统计实践,是主观反映客观的认识过程;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直接反映客观现象数量方面的特征与相互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统计学是统计工作实践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源于统计实践,又指导统计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二、统计的特点、基本职能和基本任务
(一)统计的特点
虽然统计有各种内涵,但其最明显的含义是对社会现象的一种调查研究和认识活动。这种活动不是研究社会现象的所有方面,而只是研究大量社会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以及数量规律。所以,它有别于其他的活动,具有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的特点。
1.数量性
统计研究的是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包括社会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发展速度以及现象间的数量关系、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等。数量性是统计的基本特点,也是统计区别于其他社会调查研究活动的本质特征。
统计的数量性特点,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进一步理解:
(1)统计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能够使人们具体认识事物的本质。任何现象的质都表现为一定的量,质总是以一定量的方式存在的。只有弄清了现象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规模、水平、结构和速度等,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发展方向。
(2)统计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能够使人们了解事物质变的数量界限,随时对工作过程进行调控,避免或减少决策与计划的失误。事物的质变往往是从量变开始的,所以,我们必须密切注意现象发展变化的数量界限,把不同质的现象清楚地区分开来。
(3)统计研究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能揭示各种社会现象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展变化的规律性,预测现象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统计通过对收集和整理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能够把握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进而运用科学方法对现象的未来情况进行预测,为决策提供坚实的基础。
但是,统计并不是研究社会现象的纯数量关系,而是在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中进行社会现象数量关系的研究;统计对社会现象数量方面的定量认识,是以定性认识为基础的,要将定性认识与定量认识结合起来,遵循定性——定量——定性的科学认识规律。例如,要研究国内生产总值的数量、构成及其发展变化,首先要了解国内生产总值的本质属性,然后才能通过这种认识去确定国内生产总值的口径、范围和计算方法,进而才能据以处理实际的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问题。
2.总体性
统计的总体性特点表明统计研究的不是个别现象的数量方面,而是由许多个体现象构成的总体的数量方面。例如,劳动生产率统计,不是研究某个人的劳动效率,而是研究一个国家、地区、部门或一个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及其变动情况。
统计的总体性特点是由社会现象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目的决定的。社会现象涉及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广阔领域,是各种社会规律相互交错作用的结果,它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情况。因而,事物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只有在大量的现象中才能表现出来,而各个个体现象所处的条件不同,它们既受共同因素的影响,又受某些个别的、偶然的因素影响。因此,个体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化趋势是难以说明社会现象总体的本质和规律的。只有以社会现象的总体为研究对象,才能消除偶然因素带来的影响,正确地显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
但是,总体是由个体所构成的,要认识社会现象总体,就必须从调查了解个体现象的情况开始,从个体到总体。认识个体是认识总体的手段,认识总体的数量特征才是统计的目的。
3.具体性
统计所研究现象的数量不是抽象的数量,而是某一具体的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和条件下的数量表现。比如,2005年我国的粮食产量为48401万吨,钢材产量为37117万吨,原煤产量为21.9亿吨。显然这些不是抽象的数量,而是我国在2005年这一具体条件下粮食、钢材、原煤生产的数量表现。如果抽掉具体的内容,不是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进行研究,那就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也就不能称其为条件,其数据也就不是条件数字了。
(二)统计的基本职能
统计的职能是统计工作中固有的内在功能,其基本职能主要包括信息职能、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
1.信息职能
统计的信息职能表现在统计工作根据科学的统计方法,全面、系统地收集、处理统计资料,提供由分析、计算形成的各种统计指标,从而提供大量的以数据描述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经济信息。具体体现为统计人员通过对统计资料的反复筛选,提炼出有价值的、使用者尚未掌握的数字情报信息,并向使用者提供统计信息服务。
2.咨询职能
统计的咨询职能是指利用已经掌握的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深入开展综合分析和专题研究,为科学决策和现代管理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咨询建议和对策方案。
3.监督职能
统计的监督职能是指根据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及时、准确地从总体上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运行状态,并对其实行全面、系统的定量检查、监督和预警,以促使国民经济按照客观规律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统计的三个职能是相辅相成的。统计的信息职能是保证统计咨询职能和监督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基本前提;统计的咨询职能是统计信息职能的延续和深化;统计的监督职能是在信息、咨询职能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统计监督职能的强化,又必然要对信息职能和咨询职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进一步促进统计信息职能和咨询职能的优化。
(三)统计的基本任务
统计的基本职能在统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就是工作的基本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以下简称《统计法》)第二条明确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