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什么是合理的通货膨胀率
●什么样的价格是合理的
名义价格是以货币表示的实物的价格,名义价格如果合理,应使持有货币与持有货物之间不存在重大差异。前文已经说过,储存物品会产生费用与损失,因此,要使持有货币与持有货物之间不存在重大差异,则实物的名义价格需要上升以保证实际利率可以弥补储存成本,此时的价格为最优的名义价格。
在不存在重大异常冲击的情况下,储存成本往往是可预见的,尽管会因为储存场地、机器、人工等成本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剔除季节性因素,相邻两期变化幅度通常不大。因此,最优价格的波动幅度也不会太大。由于在不存在重大异常冲击的情况下,储存成本率通常是处于小幅高于零的水平,因此,当现金管理成本接近零时,合理的名义价格的上升幅度或通货膨胀率通常小幅高于零。通货膨胀目标制实施的成功经验表明,合理的通货膨胀率通常小幅为正,后续章节将详细阐述。
在存在重大异常冲击的情况下,例如在遭遇重大异常冲击(如战争、自然灾害等)时,由于储存货物的毁损较大,储存成本也较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战后各国广泛面对的是通货膨胀而不是通货紧缩。不当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监管等对经济的影响类似于战争、自然灾害的影响,尽管其造成的经济损失观察起来较为困难,不如战争、自然灾害那样显而易见,但同样是实体经济中的非正常损失,属于本书所述的异常冲击。尽管准确地核算货物储存成本相对于核算现金保管成本要难很多,因为这不仅仅是需要中央银行核算,还需要实体经济中各个企业参与核算,但大致还是可以核算出来的,在不存在重大异常冲击的情况下,其变化幅度通常不大。
当然,市场价格相对自然价格常有偏离。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指出:“不论是谁,只要自己的收入来自自己的资源,他的收入就一定来自他的劳动、资本或土地。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可概括为地租、劳动工资、资本利润,无论在什么社会,商品价格归根到底都分解成这三个部分或者其中之一。……当任何商品的价格不多也不少,恰好足够用以支付在生产、制造这种商品并将其送入市场所使用的土地的地租、劳动的工资和资本的利润时(根据它们的自然比率),这种商品就可以说是按其所谓的自然价格或价值出售的。自然比率是一般的或平均的比率,可以被称为在当时当地通行的工资、利润和地租的自然率。……如果市场上商品量一旦超过它的有效需求,那么它的价格的某些组成部分必定会降到自然率以下。如果下降部分为地租,地主的利益受到损害,这就会立刻促使他们撤回一部分土地;如果下降部分为工资或利润,劳动者或雇主的利害关系也会促使他们把劳动或资本由原用途撤回一部分。于是,市场上商品量不久就会恰好足够供应它的有效需求,价格中一切组成部分不久就都升到它们的自然水平,而全部价格又与自然价格一致。反之同样成立。因此,自然价格和以往一样是中心价格,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持续不断地向它靠拢。各种偶然事件有时使它们停留在中心价格之上,有时又迫使它们下降,甚至是略低于其中心价格。但是,不管有什么障碍阻止它们固定在这个静止和持续的中心价格,它们总是趋向于这个中心价格的。”同理,通货膨胀率并不始终使得实际利率正好弥补储存成本率,而是在弥补储存成本率的范围内上下波动,除重大冲击期间市场来不及做出调整导致储存货币与储存实物的重大偏离,人们通常会在储存货币与储存实物之间做出选择,使得储存货币与储存实物从长期来看不存在重大差异。世界各国名义利率虽相差悬殊,实际利率差异并不大,从历史数据看,通常围绕零小幅波动。以美国为例,除重大货币政策转变时期的20世纪70—80年代实际利率有大的异常波动,其他时期实际利率的波动要小得多。
如果不考虑货币因素,物物交换,产品的供求完全由市场决定,市场机制会自动做出调节,使产品间的相对劳动量决定相对价格,使供给的产品数量最大限度适应需求的产品数量。尽管随着技术进步等因素,不同物品生产的相对劳动量会发生改变,引起实际价格即相对价格的改变,但这种改变是合理的、渐进的、可预期的。
为了交换与储存的方便引入了货币(这里主要指信用货币)用以衡量货物的名义价格,如果货币的供给不能像市场上其他产品的供给一样根据需求及时做出调整,而是发生不合理的、非渐进的、不可预期的调整,必然干扰名义价格定价规则的公平公正性与实体经济的市场秩序。储存物品的过去价格与现在的价格如果发生大幅波动,就造成了持有货币与持有实物者之间的财富再分配。如果名义价格相对弥补储存成本的正常价格大幅下行,则对持有实物的人不利;反之,如果大幅上行,则对持有货币的人不利。这种财富再分配导致资源重新配置、打乱供需结构、造成结构失衡,这显然会造成全社会混乱;同时,每个人都要花费时间成本去考虑持有实物还是持有货币的问题,无法专注于生产性劳动,大大降低生产效率。
因此,最优的名义价格需要上升用以弥补储存成本使持有货币与持有货物之间不存在重大差异。忽略现金管理成本,不考虑异常冲击的影响,由于储存成本率通常小幅高于零,最优价格通常以小幅高于零的速度增长以弥补储存成本。不过,由于实体经济的真实变量本身是随时间波动的,因此储存成本率也是波动的,即使不考虑市场价格围绕自然价格波动的因素,最优价格也是波动的。最优价格提供公平的市场环境,将对实体经济的干扰降到最低,有利于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降低结构失衡损失。很显然,名义价格由市场决定,并非货币当局可以控制的,货币当局能做的是将货币供给对名义价格的不当干扰降到最低。
【重要结论】
1.储存物品会发生费用与损失,要使持有货币与持有货物之间不存在重大差异,则实物的名义价格需要上升以弥补实物相对货币较高的储存成本,即最优的名义价格是使持有货币与持有货物之间不存在重大差异的价格。
2.市场价格通常围绕自然价格上下波动,因此,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并不始终保证储存成本率可以从实际利率得到弥补,而是在能弥补储存成本率的范围内上下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