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体育与经济
知识窗
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对拓展体育发展空间,丰富群众体育生活,培养体育人才,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和竞技体育水平,促进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
体育与经济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研究体育与经济之间的联系可以揭示体育与经济的依赖关系,以及体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体育与经济有直接的联系,也可以通过政治、文化、道德、科学等与经济发生间接联系。这里主要考察体育与经济之间的直接联系。
一、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基础
经济发展为体育的发展提供物质技术条件和财力基础,又向体育事业提出新的需求。体育的发展是受到经济制约,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所决定的。经济对体育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经济状况决定体育发展的规模和水平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政治、科学、艺术、教育等活动的基础。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组成部分的体育,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它的产生是以社会物质生产的一定发展水平为基础的。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取决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物质资料生产能为社会提供多少剩余产品,能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技术条件和多少体育活动经费,能提供多少可用于体育活动的自由时间(闲暇时间)。同时,也取决于社会经济条件所决定的社会对体育的需求性质和需求程度。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但为体育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物质条件,并有可能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也创造出社会和社会成员对体育的新的需求,促使体育事业向前发展,体育事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体育运动的水平不断提高。
体育运动的水平同经济的关系从历届奥运会的奖牌分布中可以看出来。因此,摩洛哥的马赫迪·埃尔曼杰教授分析统计材料后得出结论,认为奥运会能否取得奖牌和奖牌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水平制约着体育发展的结构和手段
18世纪产业革命后,手工生产逐渐被机器生产所代替。机器生产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劳动力不但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而且要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适应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素质的需要,体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当时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资本家主要通过延长劳动日的办法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工人劳动时间长,强度大,物质生活水平很低。在这样的条件下,体育不可能大规模地进入广大劳动群众的生活中去。因此,这时的体育主要是学校体育。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现代化,劳动者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劳动时间的缩短,人们对体育产生了新的需求,同时也为实现这种需求创造了一定条件,于是,娱乐性体育、健身性体育达到了空前的规模。随着经济的发展,体育的结构越来越复杂,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联系也越密切。
在经济的发展基础上,体育运动项目和教学训练的物质手段也有了很大发展。在手工生产时期,体育的物质手段是比较简单的。在现代生产的条件下,新的物质手段不断地被运用到体育运动、教学训练、运动竞赛、体育科学研究中来。自行车、摩托车、汽车、飞机等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逐渐发展成为运动手段,产生了自行车、摩托车、汽车、航空、跳伞等运动。电子竞技运动则是网络技术业发展的产物。体育运动物质手段的发展必然带来运动技术和体育教学训练方法的变化。木质乒乓球拍贴不同的橡胶贴面,使乒乓球运动技术有了很大的变化;撑竿跳高由竹竿、金属竿到玻璃钢竿的演变,促进运动技术发生了变化,使运动员越过横竿的高度不断上升。
(三)经济制度决定体育的社会性质
适应于社会生产一定水平的经济制度决定了体育的社会性质。体育的社会性质主要表现在体育的目的,体育的目的反映着该社会体育的本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决定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体育不过是资本家提供经久耐用的健壮劳动力的手段,是资本家牟取利润的工具。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社会里,体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强人民的体质,促进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满足全社会日益增长的健康和文化的需要,这是社会主义体育的根本特点,也是社会主义体育优越性的根本所在。
二、体育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体育不仅是增进人民幸福的手段,而且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就是体育的经济价值。
(一)体育是提高劳动力质量的重要手段
劳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社会再生产不仅是社会产品的再生产,也是劳动力的再生产。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过程的机械化、自动化、科学化的程度不断提高,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体力劳动的比重不断下降,劳动过程逐渐智力化,对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动力的素质包括文化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劳动者的身体素质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健康状况,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界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第二,体力和精力,主要表现在身体运动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强弱,体力是否强盛,精力是否充沛;第三,生命力,主要表现在能够从事劳动的时间长短和寿命的长短。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提高劳动者文化技术素质的重要条件。一个人身体健康,体力强盛,精力充沛,就可以更好地学习和吸收文化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如果身体不好,就会减少学习时间,降低学习效率,甚至丧失学习文化技术的时机,即使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也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体育可以培养劳动力。体育在劳动力再生产中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劳动力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身体发育,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发展身体的运动能力,使之成为健壮的劳动力。
体育可以保护劳动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增强对自然的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可以避免由于职业特点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和身体局部机能的损害,减少疾病,降低发病率。
体育可以“修理”劳动力。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于某些疾病具有治疗作用,如不少神经衰弱、关节炎、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都收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使身体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体育可以增强劳动力。体育锻炼能改善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增强肌肉的力量,使劳动者体力强盛,而强盛的体力又是旺盛精力的基础。
体育可以“恢复”劳动力。体育是一项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无论是参加体育活动或观赏运动竞赛,都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快乐,随着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劳动者的精神和注意力经常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极易产生疲劳。体育最有利于消除精神上的疲劳,恢复和保持充沛的体力和精力。
(二)体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通过体育锻炼,改善劳动者的健康状况,降低患病率,提高劳动者的出勤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劳动者的体力和精力,从而提高劳动效率。苏联经济学家奥克萨尼奇根据对大量统计材料分析的结果,认为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与不参加运动的人相比,劳动生产率平均高出0.6%~10%。如按3%计算,1979年苏联国民收入为4380亿卢布,物质生产部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占劳动者总人数的30%,则一年中由于开展体育运动可增加国民收入40亿卢布。
体育可以降低医疗卫生费用。开展体育运动可以降低患病率,对某些慢性病也有一定疗效,因而可以节省医疗卫生费用。
体育可以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体育运动的发展必然扩大对有关产业部门产品或劳务的需求,为这些部门提供市场,推动这些产业的发展。目前,体育用品已经走出运动场,成为街头流行的时髦消费品之一,其销量不断增长。另外,体育运动的发展,尤其是国际国内各种运动竞赛的增加,需要建设大、中、小等不同类型不同水准的体育运动设施,带动交通、旅馆、商业、饮食业等服务行业的发展。竞赛场地的广告和电视转播既可以成为体育部门收入的一个来源,又可以起到传播商品信息、扩大商品需求、推动生产发展的作用。
(三)体育是提供劳务、可以满足劳动者的健康和文化生活需要的一个生产部门
体育部门工作人员的劳动虽然不创造物质产品,却可以生产体育劳务(服务)。马克思指出:“服务这个名词一般地说,不过是指这种劳动所提供的特殊使用价值在这里取得了‘服务’这个名称,是因为劳动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的。”体育劳务与教育、卫生、艺术表演等劳务一样,具有不同于物质产品的特点。第一,体育劳务不具有实物形式,它不是作为物,而是“作为活动提供的”。体育教师、教练员、运动员、体育场馆工作人员提供的都是一种“活动”。第二,产品“同生产行为不能分离”。服务产品一经生产出来就立即消失不能储存。第三,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生产过程同时就是消费过程。精彩的体育表演或比赛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观众作为消费者消费体育劳务满足需要的过程。“任何时候,在消费品中除了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消费品以外,还包括一定量的以服务形式存在的消费品。”可见,体育劳务虽不具有实物形式,但它是确实存在的能够满足人民健康和精神需要的一种特殊消费品。
随着生产过程的日益社会化,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和发展体育运动的经济条件都日益扩大,体育事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体育的结构和功能都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体育日益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投入体育事业的人力、财力、物力不断增加,体育机构日趋健全,体育事业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独立部门,提供越来越多的体育劳务产品,满足人们健康的和文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