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华录通鉴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名语第二

吴苑说:“名,就是铭刻。所谓永不磨灭的语言,可以成为后世的典范,不深富仁义涵养的人是说不出的。然而使之流传后世的办法,应该是立足根本而非权宜应对,这种权宜应对可以勉励普通人,不可以限制上等智慧之人。这些令人铭记的语言是世间的一种颇具疗治性和滋补性的良药,只是比“慧语”稍逊一筹罢了,因此便列“名语”为第二类。”

吴苑曰:“名者,铭也。所谓不磨之语,以垂则后世,非含仁啖义之口不能道,然垂世之法,宜经不宜权,此可以励常姿,不可以笼上智。是世间一种攻补至药,第于慧小差。次名语第二。”

北齐苏琼拜见东荆州刺史曹芝,曹芝开玩笑说:“您想不想做官了?”苏琼回答说:“应该是设了官位寻求人选,而不是由人去寻求设官位。”曹芝对他的答话很惊异,便将他聘为参军。

原文

苏琼谒荆州刺史曹芝,芝戏曰:“卿欲官不?”答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参军。

北齐邢邵(字子才)说:“难道有松柏的后身化为樗栎(被视为无用之材)的吗?”

原文

邢子才云:“岂有松柏后身化为樗栎?”

北周韦夐的儿子韦瓘代理随州刺史,因病死去。噩耗传来,家里人一起陷入了悲痛之中,而韦夐却神色自若,对他们说:“死生皆由命定,来去都是常事,又有什么值得悲痛的?”

原文

韦夐瓘子行随州刺史,因疾物故。凶问至,家人相对悲恸,而夐神色自若,谓之曰:“死生,命也,去来常事,亦何足悲?”

三国时,庞统隐居在岘山南面,没有进过城市。荆州刺史刘表前去拜访他,说:“先生苦苦地居住在田野之中,而不肯做官受禄,百年之后拿什么留给子孙?”庞统说:“世人都是把危险留给后人,现在只有我把平安留给他们。”刘表无法驳倒他。

原文

庞公隐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市。荆州刺史刘表往候之,曰:“先生苦居畎田,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刘不能屈。

南朝宋王裕之(字敬弘)不曾教子孙学问,任凭他们各自按自己的喜好行事。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回答说:“丹朱(传说中尧的儿子,荒诞傲慢,尧因而禅位于舜)不应该缺乏教育,宁越(战国时赵国农民,勤奋好学,后为周威王之师)没听说遭受棒打(指逼迫读书)。”

原文

王敬弘未尝教子孙学问,各随所欲。人问之,答曰:“丹朱不应乏教,宁越不闻被棰。”

吴鹿长和几位朋友闲谈天下的名士,当谈到某某时,吴鹿长说:“云间的陈继儒,用艺来掩藏道,我敬佩他的道。毗陵的刘少白,用道来掩藏艺,我敬佩他的艺。天下的名士,不难知晓他显露出来的特长,而难在了解他隐而不露的特长。”有人笑道:“明代妓女如沙宛用慧来掩藏痴,人们喜爱她的慧,我喜爱她的痴,这也是一种道。”吴鹿长也赞同这种见解。

原文

吴鹿长与诸友闲谈天下名士,及某某等,吴曰:“云间陈眉公,以艺藏道,吾敬其道。毗陵刘少白,以道藏艺,吾敬其艺。天下名士,不难于知显,而难于知隐。”或笑曰:“如沙宛在以慧藏痴,人爱其慧,君爱其痴,是亦一道也。”吴亦肯服。

宋代李郁(归隐西山,人称西山先生)问傅景仁做文章的方法,傅景仁说:“长袖善舞,多财善贾。”西山从此开始努力读书。

原文

西山先生问傅景仁以作文之法,傅云:“长袖善舞,多财善贾。”西山由此务读。

东晋张湛在家里也穿戴整洁,即便遇到妻子也像对待父母那样彬彬有礼。有人说张湛是装善。张湛说:“别人都是装恶,只有我是装善,这又有什么不好呢?”

原文

张湛舍室修整,虽遇妻子如严君。人谓湛诈善耳。湛曰:皆诈恶,我独诈善,何伤乎?”

陈婴,是东阳人,从小就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在家乡声誉很高。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东阳人想推举陈婴为领袖起兵反秦。陈婴的母亲说:“不行。自从我做了你们家的媳妇,从小就习惯了贫贱,一天之间突然富贵,不吉利。不如把兵权交给别人。如果事情成功了,我们稍微得些好处,如果事情不成功,自会有人来承担灾祸。”

原文

陈婴者,东阳人,少修德行,著称乡里。秦末大乱,东阳人欲奉婴为主,母曰:“不可。自我为汝家妇,少见贫贱,一日富贵,不祥。不如以兵属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祸有所归。”

东晋黄门侍郎王徽之兄弟三人一起去拜访谢安。子猷(王徽之,字子猷)、子重(王操之,字子重)多是说些俗事,子敬(王献之,字子敬)只是寒暄而已。在座的客人问谢安:“刚才那三位贤者谁更出色?”谢安说:“年纪小的最好。”客人说:“你怎么知道?”谢安说:“贤人的话少。”

原文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

东晋庾亮担任护军时,嘱托廷尉桓彝为他物色一个好的下属。过了一年,桓彝遇到徐宁并了解了他,于是便推荐给庾亮,说:“常人该有的东西,他不一定有;常人该没有的东西,他不一定没有,真是海内的清雅之士。”

原文

庾公为护军,属桓廷尉觅一佳吏。乃经年,桓公遇见徐宁而知之,遂致于庾公,曰:“人所应有,其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真海岱清士。”

北宋司马光和苏东坡(字子瞻)论茶与墨,说二者都是香的,但茶与墨正好相反。茶要求白,墨要求黑;茶要求重,墨要求轻;茶要求新,墨要求旧。

原文

司马公与子瞻论茶墨俱香,云茶与墨,二者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

陈眉公说:“放得下俗人的心,才可以做大丈夫;放得下大丈夫的心,才可以叫做仙和佛;放得下仙和佛的心,才可以算是得了道。”

原文

陈眉公曰:“放得俗人心下,方可为丈夫;放得丈夫心下,方名为仙佛;放得仙佛心下,方名为得道。”

陈眉公说:“男子有德行便是才干,女子无才干便是德行。”

原文

陈眉公曰:“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唐诗人刘禹锡说:“后赵国君石虎(字季龙)拿着弹弓射人,他父亲愤怒责他,他母亲说:‘健壮的牛犊拉车快跑挣坏车辆,良马必须不受束缚自由驰骋,这样才能负担重物到达远方。小孩不特异不聪慧,必然不是超常的人才。’”

原文

刘禹锡曰:“季龙挟弹弹人,其父怒之。其母曰:‘健犊须走车破辕,良马须逸鞅泛驾,然后能负重致远大。童稚不奇不慧,必非异器。’”

吴苑说:“清雅之士并不是不好,只是嫌他们过于矫情;粗狂之士并不是不差劲,可喜的是他们露出率真。如果能让他们清雅而不矫情,率真而不粗狂,那就不仅是超凡脱俗的名流,实在是世间的贤能了。”

原文

吴苑曰:“清雅之士非不佳,嫌其太矫;粗狂之士非不恶,喜其露真。若使清而不矫,真而不粗,非惟越俗名流,实是世间能士。”

范忠宣公亲族的子弟有人向他求教。他说:“只有俭朴可以助人廉洁,只有宽宏大量可以成就德行。”

原文

范忠宣公亲族间子弟,有请教于公者,公曰:“唯俭可以助廉,唯恕可以成德。”

北宋鲁宗道担任谕德一职时,往往隐藏身份微服出行,到酒店饮酒。有一天,宋真宗紧急召见他,有事情要问,使者来回寻找,结果在酒铺中找到他,和他谋划说:“皇上如果怪罪您来迟了,您将用什么做托辞呢?”鲁公说:“只需要以实相告。”使者说:“这样恐怕会被问罪的。”鲁公说:“饮酒是人之常情,欺君是臣之大罪。”使者十分叹服。

原文

鲁宗道为谕德,往往易服微行,饮于酒肆。一日真宗急召公,将有所问,使者反复于肆间得之,与公谋曰:“上若怪公来迟,当托何事?”公曰:“但以实告。”使者曰:“然则恐得罪。”公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之大罪。”使者叹服。

北宋文靖公李沆担任宰相,作风沉稳,正派忠厚,对国家的制度政策没有作出什么变更。他曾经说:“我做宰相没有别的能耐,只是能不改变朝廷的法度,以此来报效国家。”

原文

李文靖公沆为相,沉正厚重,无所革易。尝曰:“吾为相无他能,唯不改朝廷法度,用此以报国耳。”

东汉名将马援在陇汉一带潦倒失意时,常常对宾客说:“大丈夫立定志向,应当是身处困境的时候越发坚强,老迈的时候更加豪壮。”

原文

马援落魄陇汉间,常谓宾客曰:“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南宋大臣陈仲微说:“用官禄为饵可以钓到天下的中等人才,而不能引诱到天下的豪杰人物;用名利之船可以装载天下的猥琐之士,而不能招引天下的真正英雄。”

原文

陈仲微云:“禄饵可以钓天下之中才,而不可啖尝天下之豪杰;名船可以载天下之猥士,而不可陆沉天下之英雄。”

项羽入关以后,对别人说:“富贵后如果不回故乡,那就像是穿着锦绣衣服在夜间行走一样啊!”

原文

项羽入关后,谓人曰:“富贵不归故乡,如着锦衣夜行耳。”

唐朝的李邕担任左拾遗时,忽有御史中丞宋璟举奏张昌宗兄弟有不恭顺的言论,请求予以处理。武则天开始没有回应,李邕站在宫殿的台阶下面,对答说:“宋璟所说的事情关系到国家法制,希望陛下批准他的奏议。”武则天的脸色舒缓下来。出来以后,有人对他说:“你的名声地位还较低微,如果说话不合圣上的旨意,灾祸将难以预料。”李邕说:“如果没有独特大胆的言行,名声就不会张扬开来。”

原文

唐李邕为左拾遗,俄而御史中丞宋璟奏张昌宗兄弟有不顺之言,请付发断。则天初不应,邕在陛下,应曰:“璟言事关社稷,望陛下可其奏。”则天色解。既出,或谓曰:“子名位尚卑,若不称旨,祸将不测。”邕曰:“不颠不狂,其名不张。”

明代屠隆(字纬真)说:“柴门才关上,便有客人前来求见拉关系;盛饭的箩筐刚吃空,就有人求写墓志颂功德。万事从来都是命,一丝一毫不由人。”

原文

屠纬真曰:“荆扉才杜,便逢客过扫门;饭箩一空,辄有人求誉墓。万事从来是命,一毫夫岂由人?”

唐代高郢担任中书舍人九年,家里不存留一份朝廷制书的草稿。有人问道:“前辈都留有所写制书的集子,你却把它们烧掉了,为什么呢?”高逞回答说:“帝王发布的言论不能存放在私人家里啊。”

原文

高逞[郢]为中书舍人九年,家无制草。或问曰:“前辈皆有制集,焚之何也?”答曰:“王言不可存于私家。”

汉臣盖宽饶说:“富贵如同旅馆,只有谨慎才能长久居住。”

原文

盖宽饶曰:“富贵如传舍,惟谨慎可得久居。”

明人刘大夏(字时雍,谥忠宣)教儿子读书,并让他兼做农活。曾经在雨里督促儿子耕耘,他告诉人们说:“习惯了勤勉就会忘记疲劳,习惯了安逸就会懒惰成性。要首先让他劳作至困倦,然后让他休息;等到休息好了,重新让他劳作至困倦。”

原文

刘忠宣教子读书,兼力农。尝督耕雨中,告人曰:“习勤忘劳,习逸成惰。困之息之,息之困之。”

明人万士亨、万士和兄弟中了进士,动身前去做官时,父亲告诫他们说:“寄希望你们做个好人,不寄希望你们能做个好官。”

原文

万士亨、士和举进士,将之官,其父戒之曰:“愿尔辈为好人,不愿尔辈为好官。”

明臣虞谦担任大理卿,审理诉讼案件总是特别慎重精细,力求做到公平合理。他曾对别人说:“打官司的人没有遗憾,我就没有遗憾了。”

原文

虞谦为大理卿,谳狱每加详慎,必得其平。尝谓人曰:“彼无憾,我无憾矣。”

东汉大臣杨震担任涿州太守,心性公正廉洁,不接受私人拜会请托,子孙经常是粗茶淡饭,出门步行,不乘车轿。亲友中的长辈们,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些家产,杨震不肯,他说:“让后世称他们是清白官吏的子孙,把这作为遗产留给他们,不是很丰厚的吗?”

原文

杨震为涿州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东汉王谌(字知人)把种蒿推荐给河南尹田歆,他对田歆说:“我为您找到了一位品学兼优的人,接近京城洛阳门下省官吏的水平。”田歆笑着说:“应当找一位山泽之间的隐士,干吗要接近洛阳官吏呢?”王谌说:“山泽之间未必有奇异之士,奇异之士未必出在山泽之间。”

原文

王谌荐种嵩于河南尹田歆,谓歆曰:“为尹得孝廉矣,近洛阳门下吏也。”歆笑曰:“当得山泽隐滞,近洛阳吏耶。”谌曰:“山泽未必有异士,异士未必在山泽。”

汉明帝问东平王刘苍说:“天底下做什么事最快乐?”刘苍回答说:“做善事最快乐。”

原文

汉明帝谓东平王苍曰:“天下何事为乐?”对曰:“为善最乐。”

明代司马顾养斋(字益卿)说过:“与其结识新朋友,不如加深旧交情;与其施予新恩泽,不如还清旧债务。”

原文

顾司马益卿云:“与其结新知,不若敦旧好;与其施新恩,不若还旧债。”

东汉马援起初生活在农田牧野之间,曾经拥有牛马羊数千头,谷物数万斛。不久,他就慨叹说:“大凡增加财富产业,贵在能用来救助别人,否则便成为守财奴了。”

原文

马援初处田牧间,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既而叹曰:“凡值货财产,贵其能施赈也,不则守钱虏耳。”

陈眉公说:“士人应当让王公显贵听到他的名字多而彼此见面少;宁可使王公显贵惊讶他不曾前来,不要使王公显贵讨厌他不肯离去。”

原文

陈眉公曰:“士人当使王公闻名多而识面少;宁使王公讶其不来,毋使王公厌其不去。”

隋朝诗人薛道衡在陈地访问时,作了一首《人日》诗说:“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南方人嗤笑说:“这是什么话?谁说这家伙懂得作诗?”等读到“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时,才高兴地说:“享有盛名的人物的确不是徒有其名。”

原文

薛道衡聘陈,作《人日》诗云:“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南人嗤曰:“是底言?谁谓此虏解作诗?”及云“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乃喜曰:“名下固无虚士。”

宋人闵文休为人狂放,酷爱喝酒,一向不喜欢参与道学场合,有人要强拉他参加,他回答说:“世人认为吟诗比讲授道学低下,骂座比毕恭毕敬恶劣,但两相比较,我宁肯做个轻薄型的狂夫,不愿做个厚脸皮的君子。”

原文

闵文休狂放嗜酒,素不喜与道学场,人有强之者,则曰:“吟诗劣于讲学,骂座恶于足恭,两而揆之,宁为薄行狂夫,不作厚颜君子。”

卫玠为人性格通达宽恕,他常常告诫自己说:“别人做不到之处,可以凭感情予以宽恕;并非有意识的冒犯,可以用理性去排遣。”

原文

卫玠为性通恕,常自戒曰:“人之不逮,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

宋代欧阳修(谥文忠)曾经说过:“观察一个人的题壁文字,就可以推知他的文章。”

原文

欧阳文忠公尝言曰:“观人题壁,便识文章。”

北齐的王晞受到孝昭帝十分优厚的对待,而王晞却常常自己疏远退避,他对别人说:“并非自己不爱显赫的官位,只是对其中的滋味完全想透了。”

原文

齐王晞为孝昭待遇甚厚,而唏每自疏退,谓人曰:“非不爱热官,但思其烂熟耳。”

南朝齐人谢朓(字玄晖)喜欢提拔人才。会稽人孔闿粗略懂些文章,只是尚未被当时的人们所了解。孔稚圭常常让他起草怨责的表文拿给玄晖看。玄晖嗟叹了好久,自己用便笺写了下来,告诉稚圭说:“这个人名声还没树立起来,我们应该共同推举他,不要吝惜口头随意的褒美之辞。”

原文

谢玄晖好奖人才,会稽孔闿粗有文章,未为时人所知。孔稚圭常令草让表以示玄晖,玄晖嗟叹良久,自折简写之,语稚圭曰:“是子声名未立,应共奖成,无惜齿牙馀论。”

南齐时,陆慧晓在晋熙王那里担任长史,如有僚属前来拜见,他必定起身相送。有人对他说:“长史身份高贵,不要自己过于谦恭。”陆慧晓说:“我生性讨厌人不讲礼貌,也不能容许自己不以礼待人。”

原文

陆慧晓为晋熙王长史,寮佐造见,必起送之。或语云:“长史贵重,不宜妄自谦屈。”陆曰:“我性恶人无礼,不容不以礼处人。”

北齐人魏佛助高度赞誉隋朝诗人卢思道,认为卢询祖是比不上他的。卢询祖说:“见到那种不能高飞的,就借给它些羽毛;知道气势可以冲天的,就剪掉它的翅膀。”

原文

魏佛助盛誉卢思道,以卢询祖为不及。询祖曰:“见未能高飞者,借其羽毛;知逸势冲天者,剪其翅翮。”

唐代的武则天皇后曾经召见徐有功,责备他说:“您近来断案子多有失误,为什么?”徐有功回答道:“出现失误是臣子我的小过错,保护生命是陛下您的大恩德。”

原文

唐天后尝召徐有功责之曰:“公比断狱多失出,何也?”有功答曰:“失出臣小过,好生陛下大德。”

东汉许邵(字子将)常常到颍州去,大多是与长者交往,唯独不去拜见陈仲弓(陈寔,曾为太丘长)。另外,陈仲举妻子死后回乡埋葬,同乡都来送葬,只有许子将没到。有人问是什么缘故,子将说:“太丘之道广阔,广阔则难以周密;仲举性格严厉,严厉就缺少通达,所以不去拜会他们。”

原文

许子将常到颍州,多长者之游,唯不诣陈仲弓。又陈仲举妻丧还葬,乡人俱至,许独不至。或问其故,子将曰:“太丘道广,广则难周;仲举性峻,峻则少通,故不造也。”

南齐太祖萧道成出奇地喜欢张思光,时常和他欢聚,笑着说:“这样的人不能没有一个,也不可能有两个。”

原文

齐太祖奇爱张思光,时与款接,笑曰:“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东汉向长(字子平)读《周易》读到损、益二卦时,深沉感叹道:“我已经知道富有不如贫穷,尊贵不如卑贱,只是不知道生与死是怎样的。”

原文

向子平读《易》,至损益卦,喟然叹曰:“吾已知富不如贫,贵不如贱,但不知死生何如耳。”

陈眉公说:“对朝廷的大奸诈不能不抨击,对朋友的小过错不能不宽容。宽容大奸诈必然会祸乱天下,抨击小过错便没有完善之人。”

原文

陈眉公曰:“朝廷奸不可不攻,朋友小过不可不容。容大奸必乱天下,攻小过则无全人。”

陈眉公说:“小孩子们不应当因为世间事务分散读书精力,而应当通过认真读书来通晓世间事务。”

原文

陈眉公曰:“小儿辈不当以世事分读书,当令以读书通世事。”

陈眉公说:“做秀才时就像做处女,要惧怕人;入了仕途就像做媳妇,要抚养人;退出仕途、回归林下,就像做婆婆,要教育人。”

原文

陈眉公曰:“做秀才如处子,要怕人;既入仕如媳妇,要养人;归林下如阿婆,要教人。”

陈眉公说:“如果有一句话而伤害了天地的谐和,因一件事而折损了终身的福气,那千万要慎重。”

原文

陈眉公曰:“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折终身之福者,切须检点。”

胡居仁家里非常贫穷,连破衣烂衫、粗茶淡饭都难以维持。有人很为他担忧,胡居仁说:“自身已懂得了充足的道义,屋内已有丰富的书籍,大处已经充足,不必再深求细枝末节。”

原文

胡居仁家贫甚,鹑衣箪食,尚不继。或为之虑,胡曰:“身已闰义,屋已闰书,大处足矣,不必琐求。”

明代邵宝(字文庄)说:“宁可做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决不去做虚假的道学先生。”

原文

邵文庄云:“宁为真士夫,不为假道学。”

都维明学问广博,多才多艺,但总是隐藏不露,不事张扬。他曾乘兴画了一张梅花,不久便后悔说:“有一种才能就要隐蔽一种才能。”

原文

都维明博学多艺,务为韬晦。乘兴画一梅,寻悔曰:“有一能即蔽一能。”

西晋梁王司马彤、赵王司马伦,都是皇帝的近亲,在当时极为显贵。中书令裴楷每年向梁、赵两个封国请求借钱数百万,以便救济亲戚中的贫困户。有人就讥讽说:“为什么要向人乞讨财物来施行恩惠呢?”裴楷说:“剪取有余者来贴补不足者,这是合乎天道的。”

原文

梁王、赵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裴令公岁请二国租钱数百万,以恤中表之贫者。或讥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

陈眉公说:“年轻人胸中如果存有‘意气’二字,那么交游时感觉一定不平和;如果存有‘骚雅’二字,那么读书时心思一定不深入。”

原文

陈眉公曰:“后生辈胸中落‘意气’两字,则交游定不得力;落‘骚雅’二字,则读书定不深心。”

陈眉公说:“看常人要看他在大处不越轨,看豪杰要看他在小处不遗漏。”

原文

陈眉公曰:“看中人看其大处不走作,看豪杰看其小处不渗漏。”

罗远游说:“大豪杰所用的心思,在对人施恩的地方被察觉,在遭人埋怨的地方容易被指出;卑微的人士,其行迹则与此相反。”

原文

罗远游曰:“大豪杰用心,恩处难知,怨处易指;琐琐君子,行藏反是。”

陈继儒说:“权势在手时,那情景就如同成群的蚂蚁聚拢来吃这块腥膻的肥肉;如果权势丧失,那就像吃饱的老鹰离开大地飞向那遥远的天空。悠悠污浊世界,古今都是如此。有识之士,不必露出周代诸侯徐偃王那样刚直的心肠,只请擦亮东汉黄宪(字叔度)那样冷峻的眼睛。”

原文

陈继儒曰:“势在,则群蚁聚膻,势去,则饱鹰扬汉。悠悠浊世,今古皆然。有识之士,不必露徐偃之刚肠,但请拭叔度之冷眼。”

明朝文宪公费宏说:“看书应该像酷吏审案那样,用意深沉透彻,而后才能每天知道一些他原来所不知道的东西;记书应该像勇将决胜那样,断然破釜沉舟,而后才能每月不忘记他已经掌握的东西。”

原文

费文宪公云:“观书当如酷吏断狱,用意深刻,而后能日知其所无;记书当如勇将决胜,焚舟沉甑,而后能月无忘其所能。”

明代杨溥在内阁任职,他的儿子来京城,所经过的州县,没有不送礼的,只有江陵县令范理不给送礼。杨溥感到不同寻常,就推荐他担任了德安太守。有人劝范理应当写信感谢,范理说:“宰相是为朝廷选用人才,太守是替朝廷执行命令,一杨一范,与私人情面有什么关系?”

原文

南杨在内阁,其子来京师,所过州县,无不馈遗,惟江陵令范理不为礼。公异之,荐为德安守。或劝当致书谢,范曰:“宰相为朝廷用人,太守为朝廷捧命,一杨一范,私面何关?”

陈继儒说:“通常,人们对待富人不难做到有礼貌,而难以做到得体;对待穷人不难做到有恩,而难以做到有礼。”

原文

陈继儒曰:“待富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人不难有恩而又难有礼。”

吴燕孺说:“男子汉大丈夫生在世上,宁可被乡间小儿怒骂,不可被乡间小儿怜悯。”

原文

吴燕孺曰:“须眉之士在世,宁使乡里小儿怒骂,不当使乡里小儿见怜。”

潘讱叔虽然轻许诺言,缺乏恒心,但对于朋友道义着实厚道。有人受到潘讱叔的大恩不能报答,反而诽谤他。别人劝告潘说:“你不是圣人,怎么能以平静的心态回报这种结怨的人呢?”潘说:“不是这样。我怎么能够用怜悯别人犯了错误的眼睛,去卑视因之惭愧得要死的人呢?”听到这话的人都很佩服。

原文

潘讱叔虽轻诺少恒,于友道实笃。或有受潘大恩不能报,反谤之者。人风潘曰:“君非圣人,安得以平报怨?”潘曰:“不然,吾安肯以怜人既错之目,复睨此自愧欲死之人?”闻者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