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语第一
吴苑(明人,字鹿长)说:佛家有戒、定、慧三种根本学业。“慧”是指通悟之语,“慧”的含义难道不是很深广吗?“慧”就口舌机锋来说,有疏狂与巧智的区别。疏狂者不分辨有巧智,正如巧智语者不知道有疏狂。这么说,巧智有智慧,而疏狂也是有智慧的,两者能够兼具并加区别,则可以成为金粟如来了。如来佛的思想方法,从小草可以看大世界,一刹那可以称作亿万年。其中倒拿正举,无不合乎大道。如果说智者不能认清自我,那狂者就能做到吗?于是,就将慧语列为第一类。
吴苑曰:佛氏戒、定、慧三等结习。慧为了语,慧之义不大乎?慧之在舌机也,有狂智之别焉。狂之不别有智,如智之不识有狂也。是智者智,而狂者亦智,两而别之,则金粟如来氏矣。如来氏取法,一芥可以言须弥,刹那可以称万劫,其中倒拈顺举,无不中道。即智者不自知,而狂者能耶?乃次慧语第一。
宋人王安石之子王雱(字元泽)才几岁的时候,有位客人将一头獐子和一头鹿装在同一个笼子里赠送给他家。客人问元泽:“你说哪个是獐子,哪个是鹿?”王元泽实际上并不知道。想了一会儿,他回答说:“獐子旁边的那个是鹿,鹿旁边的那个是獐子。”客人听了,感到非常惊奇。
原文
王元泽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献。客问元泽:“何者是獐?何者是鹿?”元泽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
有一天,苏东坡退朝回来,吃过饭后,用手抚着肚子慢慢行走。他回头问随行的丫鬟说:“你们说这里边装的是什么东西?”一个丫鬟马上说:“都是文章。”东坡说你讲得不对。又一个丫鬟说:“满肚子都是脏器。”东坡也说她讲得不恰当。轮到朝云了,她说:“学士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东坡听了捧腹大笑。
原文
苏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何物?”一婢遽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婢曰:“满腹都是机械。”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坡捧腹大笑。
宋人庞安耳聋,但很聪明。别人与他交谈,用手指写字代替口说,没写几个字,他便马上明白对方的意思。苏东坡开玩笑说:“我用手写字来代替嘴巴讲话,你用眼睛来当耳朵听话,都是一时的奇人。”
原文
庞安聋而颖悟,人与之言,以指画字,不尽数字,辄了人意。苏东坡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尔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东晋人张玄之、顾敷,分别是顾和的外孙和孙子。他们都是年少而很聪明。一天,顾和与他们同去寺庙,见到面对涅槃的佛像,弟子中有哭泣的、有不哭泣的,和便问他俩,为什么有的哭,有的不哭。玄之回答说:“有的关系亲近,所以哭;有的关系不亲,所以不哭。”顾敷回答说:“不对。有的忘情,所以不哭;有的不能忘情,所以哭了。”
原文
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皆少而聪慧。一日与至寺中,见泥洹佛像,弟子有泣者、不泣者。和以问二孙。玄之谓:“彼亲故泣,彼不亲故不泣。”敷曰:“不然。由忘情故不泣,不能忘情故泣。”
杨修(字德祖)任主簿,当时曹操已经平定了汉中,要讨伐刘备,却无法前进;想固守,又难以取得成效。护军不知是前进还是停下。曹操发令,只说“鸡肋”,僚属都不知何意。杨德祖说:“鸡肋,吃起来没什么吃头,丢弃它又可惜。曹公回去的打算已经定了。”便令告白军中收拾行装。曹操果然撤回军队。
原文
杨德祖为主簿,时操既平汉中,欲讨刘备而不得进,欲守又难为功,护军不知进止。操出教,唯曰“鸡肋”,外曹莫能知晓,德祖曰:“夫鸡肋食之无所得,弃之殊可惜,公归计决矣。”乃令白外称严,操果回师。
隋朝的吏部侍郎薛道衡,曾经去游览钟山的开善寺,他对小僧说:“金刚为什么要瞪圆两眼?菩萨为什么要低下双眉?”小僧回答道:“金刚瞪圆两眼,是准备降伏各路妖魔;菩萨低下双眉,是表示慈悲六道众生。”
原文
隋吏部侍郎薛道衡,尝游钟山开善寺,谓小僧曰:“金刚何为怒目?菩萨何为低眉?”小僧答曰:“金刚怒目,所以降伏众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侍中王份曾在梁高祖宴享时侍从在左右。梁高祖萧衍问群臣:“我是有还是无?”王侍中回答说:“陛下顺应万物是有,体察至理是无。”
原文
王侍中尝因侍宴,高祖问群臣:“朕为有为无?”侍中答曰:“陛下应万物为有,体至理为无。”
北宋王安石(字介甫)看到人举着蜡烛,便说:“佛书上说日月灯光为佛照明的话,灯光怎能与日月相匹敌?”吕吉甫解释说:“太阳照耀白天,月亮照亮夜晚,灯光可照耀白天黑夜,是太阳和月亮所赶不上的,而它们的作用没有差别。”介甫认为他说得很对。
原文
王介甫尝见举烛,因言:“佛书日月灯光明佛,灯光岂得配日月!”吕吉甫曰:“日昱乎昼,月昱乎夜,灯光昱乎昼夜,日月所不及,其用无差别。”介甫以为然。
北宋时,黄龙寺的高僧晦堂老子曾问黄庭坚(号山谷道人)“吾无隐乎尔”一语的意义。山谷一次又一次说明解释,晦堂都不赞同。当时暑热消退,凉气徐生,桂花的香味飘满庭院。晦堂便问道:“闻到桂花的香气吗?”山谷说:“闻到了。”晦堂说:“吾无隐乎尔。”山谷领悟并且信服。
原文
黄龙寺晦堂老子,尝问山谷以“吾无隐乎尔”之义,山谷诠释再三,晦堂不答。时暑退凉生,秋香满院,晦堂因问曰:“闻木樨香乎?”山谷曰:“闻。”晦堂曰:“吾无隐乎尔。”山谷悟服。
东汉黄琬(字子琰)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善辩。建和年间曾经出现日食,而在京城却看不到。子琰的祖父是太尉,就把这种情况告诉了皇太后。皇太后问日食的面积有多少,太尉想着要回答,却不知道真实的状况。这时黄子琰才七岁,当时正好就在旁边,便说:“何不就说‘日食剩下的部分,好像是月亮刚出时的样子’?”
原文
黄子琰少即辩慧。建和中尝日食,京师不见。子琰祖太尉,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太尉思其对,未知所况。子琰年七岁,时在侧,曰:“何不言‘日食之馀,如月之初’?”
薛西源乐善好施,曾将身上的绵袄脱下施给一个穷人。有人问:“怎么才能做到普遍救济那些缺衣少食的人呢?”薛西源回答说:“我只能施舍我遇见的人呵。”
原文
薛西源性好施,尝脱绵袄施贫者。或曰:“安得人人而济之?”薛曰:“吾为见者赠耳。”
熊际华说:“睡梦中把昨天当成是自己的前身,那么也可以把今晚当做自己的来世。”
原文
熊际华曰:“梦以昨日为前身,可以今夕为来世。”
朱棣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永乐,迁移江南的富室大户去充实北京。黄润当时才十岁,他的父亲应当迁徙,他便到官府请求代替父亲北迁。官府不准,他说:“父亲迁去,会越来越老;儿子迁去,会一天天成长起来。”官府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原文
永乐改元,徒江南富民实北京,黄润时年十岁,其父当行,乃诣官请代。官不从,对曰:“父去日益老,儿去日益长。”官异,可从之。
西晋的陆机与陆云兄弟一块儿去游龙潭寺,见到了一个暗室。弟弟说:“这是一个黑暗地狱。”哥哥说:“这是那个极乐世界。”
原文
陆氏兄弟游龙潭寺,见一暗室。弟曰:“是黑暗地狱。”兄曰:“是彼极乐世界。”
东汉陈元方的儿子陈长文,才华出众,他与季方的儿子先各自谈论父亲的功德,互相争论而无法决断,便去询问祖父太丘。太丘说:“元方难以为兄长,季方难以为弟弟。”(意思是两人难分上下。)
原文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之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东汉人徐稚(字孺子)九岁时,一次在月下嬉戏,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中没有任何东西,那一定会更加明亮吧?”徐说:“不对,就像眼晴中有瞳人一样,没有它必然看不见。”
原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嬉,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更明耶?”徐曰:“不然,譬如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东汉人孔融被捕后,朝廷内外都很惊慌惧怕。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仍旧玩琢钉游戏,一点没有惊慌的样子。孔融对前来逮捕他的使者说:“希望我的罪过只由我一个人承担,两个儿子可以得到保全吗?”儿子从容地对孔融说:“大人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能有完整的鸟蛋吗?”不久,他们也被收监了。
原文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一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西晋时,有个小孩子的父亲病了,小孩向人乞求药物。药店主人问是什么病,他回答说:“疟疾。”店主问:“尊大人是具有美好品德的君子,为什么会是疟疾?”小儿回答说:“使君子生病,所以叫做疟。”(“疟”与“虐”同音,所以这样调侃。)
原文
中朝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
东晋时,庾亮曾经有一次到佛寺中去,见到一尊卧佛,便说:“这位佛忙于普渡众生,工作太累了。”
原文
庾公尝人佛图,见卧佛,曰:“此子疲于津梁。”
东晋时,庾法畅拜访太尉庾亮,手上拿着的麈尾极好。庾亮说:“这麈尾极好,怎么能够还在你手中?”法畅说:“廉洁的人不会向我索求,贪婪的人,我不会给他,所以能保留在我手中。”
原文
庾法畅从庾太尉,握麈尾至佳。公曰:“此至佳,那得在?”畅曰:“廉者不求,贪者不与,故得在耳。”
晋武帝每次给山涛的赏赐总是很少,太傅谢安就这件事询问子弟。车骑将军谢玄回答说:“这是因他要求得不多,所以使赏者没想起来赏他太少。”
原文
晋武帝每饷山涛,恒少。谢太傅以问子弟。车骑答曰:“当由欲者不多,而使与者忘少。”
东晋简文帝司马昱驾崩,当时孝武帝(简文帝之子司马曜)才十多岁,他呆呆地站在那里,直到天黑也没大哭。身边的人们进言说:“按照常规应该大哭。”孝武帝说:“悲哀来了就哭,有什么常规不常规的?”
原文
简文崩,孝武年十余岁,立,至暝不临。左右启:“依常应临。”帝曰:“哀至则哭,何常之有?”
东晋太傅谢安问子侄们:“子弟跟自己什么关系呢,却总希望他们出类拔萃?”大家都没有吱声。车骑将军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要使它生长于自家阶前庭院中而已!”
原文
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车骑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
晋孝武帝将要讲授《孝经》,谢安、谢石兄弟与众人先在自己家里进行讲习。车武子(车胤)遇到了疑难问题,却不好意思问谢安,就对袁羊说:“如果不问的话,则不懂书中的深刻道理;如果问得多的话,又怕太麻烦二位谢公。”袁羊说:“他们一定不会嫌麻烦的。”车武子说:“你怎么知道他们的想法?”袁羊说:“你什么时候见过明亮的镜子因照得太多而疲倦,清澈的河水因和风的吹拂而害怕?”
原文
孝武将讲《孝经》,谢公兄弟与诸人私庭讲习。车武子难苦问谢,谓袁羊曰:“不问则德音有遗,多问则重劳二谢。”袁曰:“必无此嫌。”车曰:“何以知尔?”袁曰:“何尝见明镜疲于屡照,清流惮于惠风?”
东晋人范宁任豫章太守时,民俗四月八日拜迎佛像,写有疏文,书于板上。僧人疑惑不解,要求为此作答。有位坐在末位的小和尚说:“世尊不作声,便是许可了。”僧众都同意他的解释。
原文
范宁作豫章,八日请佛有板,众僧疑之,或欲作答。有小沙弥在坐末曰:“世尊默然则为许可。”举众从其义。
江夏人冯京并州知州,他对王平甫说:“并州的歌舞美妙清丽,我闭眼不看,每天把谈禅悟道放在首位。”王平甫回答说:“假若像你所说的这样,并未通达禅理。闭目不看,本身就是一种公案。”
原文
江夏冯京,知并州,渭王平甫曰:“并州歌舞妙丽,闭目不窥,日以谈禅为上。”王答曰:“若如所论,未达禅理。闭目不窥,已是一重公案。”
晋人卫玠童年的时候,问尚书令乐广什么叫梦,乐广说:“梦就是想。”卫玠说:“形神都不曾接触过的都梦见了,这难道是‘想’吗?”乐广说:“这是因。从未有人梦见坐着跑到老鼠洞里去,也没有人梦见捣齑粉时把铁杵吃了,都是由于无想无因的缘故。”
原文
卫玠总角时,问乐令梦,乐云:“是想。”卫曰:“形神所不接而梦,岂是想耶?”乐云:“因也。未尝梦乘车人鼠穴无想无因故也。”
晋中军殷浩问:“自然界无心于给人以某种先天的禀赋,为什么偏偏是善良的人少,作恶的人多呢?”众人没有回答的。刘尹回答说:“譬如水流泻在地上,自己纵横流淌漫溢,基本上没有刚好流成方形与圆形的。”
原文
殷中军问:“自然无心于禀受,何以正善人少,恶人多?”诸人莫有言者。刘尹答曰:“譬如泻水着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
有人问殷中军:“为什么将要得到官职时却梦见棺材,将要得到财富时却梦见粪便?”殷中军回答:“官本来就是腐臭的东西,所以,即将得到钱财时便梦见污秽。”一时人们认为这是通达的人。
原文
人问殷中军:“何以将得位而梦棺器,将得财而梦矢秽?”殷曰:“官本臭腐,所以将得而梦棺尸;财本粪土,所以将得而梦秽污。”时以为名通。
东晋太傅司马道子问车骑将军谢玄说:“惠子(惠施)写的书有五大车,为什么却没有一句谈到玄理呢?”谢玄说:“是他的妙处不肯流传下来吧。”
原文
司马太傅问谢车骑:“惠子其书五车,何以无一言入玄?”谢曰:“故当是其妙处不传。”
楚王拉开名叫“繁弱”的良弓,装上名叫“忘归”的良箭,在云梦泽中射猎蛟龙和犀牛,却丢失了弓。左右侍从要去找弓,楚王说:“算了,我这楚人丢了弓,其他楚人又会捡到弓,又何必去寻找呢?”
原文
楚王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于云梦之泽,而丧其弓。左右请求之,王曰:“止!楚人遗之,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晋人王戎七岁时,曾经和一些小孩子在一起玩耍。看到路边的李树上面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断了。孩子们争先恐后跑过去摘,只有王戎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他回答说:“树生在路边,还能保留着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下来一尝,果然如此。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果然。
曹操年少时去见乔玄,乔玄对他说:“天下正大乱,群雄像猛虎一般进行争夺,拔乱反正使天下得到治理的,不就是阁下吗?然而,你实在是乱离之世的英雄,太平之世的奸贼。”
原文
曹公少时见乔玄,玄谓之曰:“天下方乱,群雄虎争,拨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
晋明帝司马绍才几岁时,坐在晋元帝的膝上,元帝于是问他:“长安与太阳相比,哪处离得远?”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有人从太阳那边来,显然可知是太阳远。”元帝对他的回答感到惊异。第二天,元帝召集群臣举行宴会,将明帝的回答告诉大家,又再次问明帝,他却回答说:“太阳近。”元帝一时脸色都变了,说:“你为什么与昨天说的不一样呢?”明帝回答说:“抬头张眼便能见到太阳,却看不到长安。”
原文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因问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耶?”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晋豫章太守韩康伯几岁时,家境极为贫寒,隆冬时节,还只穿着短衣。母亲殷夫人为他缝衣时,要他拿熨斗,对他说:“你且穿这短衣,我再为你做裤子。”康伯说:“孩儿已经满足,不要再做裤子了。”母亲问为什么,他回答说:“火在熨斗中,柄也就热了(意思是穿上了上衣,下身也会暖和)。”
原文
韩康伯年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着襦,寻复作裈。”儿曰:“已足,不须作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
明人陈眉公说:“武林的西湖,有花朝而没有月夜,有红粉而没有佳人,这不能不有一些遗憾。”吴鹿长听了说:“既然有这样的西湖,就不能没有这样的遗憾。”
原文
陈眉公曰:“武林西湖,有花朝而无月夜,有红粉而无佳人,于此不无少恨。”吴鹿长闻之曰:“既有此西湖,不得不有此缺恨。”
晋书法家五羲之弟五子王徽之(字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日大雪纷飞,他睡醒后,打开窗户,命人酌酒而饮,四下张望,一片皎洁。因而起床散步,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了戴安道。当时戴安道正在剡溪,王子猷便连夜坐小船去找他,经过一夜才到,到了门口又不向前进去。别人问他这是为什么,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兴而来,现在兴尽则返,又何必见戴安道?”
原文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空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明人陈继儒(即陈眉公)说:“有的人听说别人好就怀疑,听到别人坏就相信。这真是满肚子杀机呀。”
原文
陈继儒曰:“有人闻人善则疑之,闻人恶则信之。此满腔杀机也。”
石塔的长老为戒公。苏东坡以前赴登闻科时,戒公去迎接他。东坡说:“我想见一石塔,因为很快要走,来不及了。”戒公起身说:“这个是砖塔吗?”东坡问:有缝怎么办?”戒公说:“如果没有缝,怎能容纳世上的蝼蚁和蚂蚁?”
原文
石塔长老戒公,东坡居士昔赴登闻,戒公迓之。东坡曰:“吾欲一见石塔,以行速不及也。”戒公起曰:“这是砖浮图耶?”坡曰:“有缝奈何?”曰:“若无缝,怎容得世间蝼蚁!”
明人郝之玺(字公琰)说:“忠臣孝子,无一不是极为钟情之辈。”
原文
郝公琰曰:“忠臣孝子,无非钟情之至。”
北魏建安王陆馥对儿子陆琇说:“你的祖父东平王有十二子,我是嫡长子,承袭了家业。我已年老,家业交于年幼的你,你做得了陆氏家族的族长吗?”陆琇回答说:“如果不是斗力气,年龄小又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原文
后魏陆馥谓子琇曰:“汝祖东平王有十二子,我为嫡长家业。吾今年老,属汝幼童,讵堪为陆氏宗首乎?”琇对曰:“苟非斗力,何患童稚。”
郑翰卿说:“世上没有怜惜人才而不爱好女色的,好色与怜才,总归是一致的。”
原文
郑翰卿曰:“世未有怜才而不好色者,好色怜才,总归一致。”
管辂七岁的时候,与邻居的小孩儿一块儿做游戏,在地上画出了日月星辰的形状,语言也不同寻常。父母禁止他这样做,他回答说:“家中的鸡,野外的天鹅,尚且知道天气时令,何况是人呢?”
原文
管辂年七岁,与邻里小儿戏,画地为日月星辰之状,语言不常,父母禁之。答曰:“家鸡野鹄,尚知天时,况人乎?”
贾思道性格十分谦和,如果遇到士大夫,即便是在街上,也要停车下马,谦恭地接待诱导,从无倦怠的样子。一位客人说:“您现在身份显贵,为何却能并不骄傲?”贾思道说:“精神懈怠了就会骄傲,哪有什么常规?”
原文
贾思道至性谦和,遇士大夫,虽在街道,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客曰:“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
唐高祖之子霍王李元轨来到徐州,与士人刘玄平成为平民式朋友。有人问刘玄平,霍王有什么长处,刘玄平回答说没有长处。那人问为什么,刘玄平说:“人有了短处时,才会显出长处。”
原文
霍王元轨临徐州,与处士刘玄平为布衣之交。或问玄平王之所长,玄平答以无长。人问其故,玄平曰:“夫人有短,所以见长。”
唐僧人黄蘖祖师说:“‘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精神稍有松懈时,就应该很庄重地把这两句诗朗诵一遍。”
原文
黄蘖祖师曰:“‘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念头稍缓时,便宜庄诵一遍。”
唐宰相卢迈不吃盐和醋,同僚问他:“你不吃盐和醋,怎么能忍受呢?”卢迈笑着说:“您吃盐和醋,又怎么能够忍受呢?”
原文
卢相迈不食盐醋,同列问之:“足下不食盐醋何堪?”迈笑曰:“足下食盐醋,复又何堪?”
东晋太尉陶侃已经病体沉重,上奏的表章之中,没有劝善规过的言论,朝廷官员感到遗憾。谢仁祖听到后说:“现在没有春秋齐国竖刁式的乱臣,所以不须陶公留言下话语。”时人认为这是仁德的言论。
原文
陶侃疾笃,都无献替之言,朝士以为恨。谢仁祖闻之曰:“无竖刁,故不贻陶公话言。”时人以为德音。
昙秀前往惠州去见苏东坡,将要回去的时候,苏东坡说:“山中的人见您返回,必然向您要些当地土产物品,您拿什么去应酬呢?”昙秀说:“鹅城的清风,鹤岭的明月,送给每个人,只怕他们没有放的地方。”东坡说:“不如拿几张字回去,每人送一张,只需告诉他们说上面写的是《法华经》,可以用来消灾求福。”
原文
昙秀往惠州见苏东坡,将归,坡云:“山中人见公还,必求土物,何以应之?”秀曰:“鹅城清风,鹤岭明月,人人送与,只恐他无着处。”坡曰:“不如将几纸字去,每人与一纸,但向道此是言法华,里头有灾福。”
明臣王守仁刚封为新建伯时,入朝谢恩,他穿着朝臣的礼服,丝帛遮蔽耳朵。有人开玩笑说:“先生耳朵冷吗?”王守仁回答说:“是先生您眼热。”
原文
王守仁初封新建伯,入朝谢,戴冕服,有帛蔽耳。或戏曰:“先生耳冷耶?”王曰:“是先生眼热。”
宋朝的王旦,穿着朴素。有人送玉带行贿,弟弟称赞玉带很美,就把它呈送给王旦。王旦让弟弟系在身上,问道:“看看还觉得美吗?”弟弟醒悟了,急忙去送还原主。
原文
宋王旦被服质素,有人货玉带者,弟以称佳,呈旦。旦命系之,问曰:“还见佳不?”弟悟,急还之。
李中溪没有儿子,经常为此不快活。他的朋友对他说:“孔子不靠儿子伯鱼而传,释迦牟尼不靠儿子罗睺而传,老聃不靠儿子子宗而传。靠儿子而传,三教就绝灭了。”
原文
李中溪无子,恒不乐。其友谓之曰:“孔子不以伯鱼传,释迦不以罗睺传,老聃不以子宗传。待嗣而传,三教绝矣。”
西晋太守孙子荆想说“枕石漱流”,误说成“漱石枕流”。王武子说“流水可以枕,石头可以漱口吗?”孙子荆说:“以流水为枕,是想清洗耳朵;以石头漱口,是想磨砺牙齿。”
原文
孙子荆欲云“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武子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明人陈继儒说:“人生都不如闲暇,但太闲了反而生出罪恶事端;人生都不如清雅,但太清了反而类似俗气矫情。”
原文
陈眉公曰:“人生莫如闲,太闲反生恶业;人生莫如清,太清反类俗情。”
殷仲文劝宋武帝刘裕蓄养歌妓,宋武帝说:“我不懂音乐。”殷仲文说:“只要蓄养,自然就懂了。”宋武帝说:“正因为怕懂,所以不蓄养。”
原文
殷仲文劝宋武帝蓄妓,曰:“我不解声。”仲文曰:“但蓄自解。”帝曰:“畏解故不蓄。”
王诏之年少时家贫但非常好学,曾经三日没有饭吃,仍然手不释卷。家人讥责他说:“穷困到这个地步,为啥不去种田?”王诏之回答说:“我常常在耕耘嘛。”
原文
王诏之少贫而好学,尝日绝粮,执卷不辍。家人诮之曰“困穷如此,何不耕?”王答曰:“我常自耕耳。”
东汉人庞参(字仲达)做汉阳太守时,汉阳郡人任棠有奇特的节操,隐居教书。庞仲达到郡后,先去拜访任棠。任棠不和他答话,只是拿薤白一大钵、水一盂,放在门口的屏风前,自己抱着小孙子趴伏在门下面。主簿对他说任棠这样做是倨傲无礼。庞仲达思考其中的隐微之意,过了好一阵才说:“任棠是在启示太守:水是想让我清,放一大钵薤白是想让我打击豪强,抱着孙儿对着门是想让我开门抚恤孤寡。”叹息一番便回去了。
原文
庞仲达为汉阳太守,郡人任棠有奇节,隐居授教。仲达到郡,先候之,棠不交言,但以薤一大钵,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仲达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拔大钵薤者欲吾击强宗,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叹息而还。
北齐才子邢子才有很多书,却不大进行校勘工作。他曾向人说:“思考书中错误之处,便是一种适意的事。”
原文
邢子才有书甚多,不甚雠校,尝谓人曰:“误书思之,便是一适。”
蒋性中给事卸任还乡,十分清高耿介。有一天临时驾小船入城,恰逢落潮,船不能前进。于是便由二仆拉纤,蒋自己用篙撑船,被其他的船主捉弄得很难堪。二仆人厉声喝道:“这是给蒋给事办事,你们不要蛮横无礼!”蒋不想让人知道,便笑着对仆人说:“他们难道会被你哄骗吗?”
原文
蒋性中为给事归,甚清介。忽驾小舟入城,遇潮落,舟不得进。二仆牵挽,蒋自刺船,大为他舟窘辱。二仆厉声曰:“此事蒋给事,尔无横也。”蒋不欲人知,笑谓曰:“渠岂为伊哄耶?”
唐宪宗七岁时,祖父德宗将他抱在膝上,逗他说:“你是什么人,竟在我的怀中?”宪宗回答道:“我是第三天子。”
原文
唐宪宗七岁,德宗抱置膝上,戏曰:“汝是何人,乃在我怀中?”对曰:“是第三天子”。
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魏武帝吃了一点,然后在盖子上写了一个“合”字,拿给大家看,大家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轮到杨修,他便吃了一口,说道:“大人是教大家每人吃一口呀。”
原文
人馈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能解。次至杨修,修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
明代屠隆(字长如)说:“人常想到生病的时候,那么尘俗之心就会逐渐减少;人常想到死亡的时候,那么向道之心就会自然生出。”
原文
屠长卿曰:“人常想病时,则尘心渐减;人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
明人丘长孺向袁宏道(字中郎)借钱,袁中郎便解下身上所系的衣带给了他。丘长孺很难为情。袁中郎笑着说:“你不来求我,我不求衣带;你求的是我这个文雅人,我求的是腰带这样的俗物,你怎么让我丢面子呢?”
原文
丘长孺贷资于袁中郎,袁乃解所系带授之。丘有难色,袁笑曰:“尔无求我,我无求带;尔求雅人,我求俗物,尔如何现我面皮?”
明代大臣刘大夏(卒谥忠宣)退出官场,为自己预写了一篇墓志铭,把他的生平履历刻在石碑上。有人说:“这件事由后人来为您做就行了。”他说:“恐怕后人会用美名来诬陷我啊。倘若鬼界与人间的趣尚不同,世人难道不能宽恕我的这种做法吗?”
原文
刘忠宣致政,自为寿藏记,取其平生履历刻之石。人曰:“后人为公可也。”公曰:“恐后人诬我以美名,倘鬼趣异,人岂不怒耶?”
明代唐寅,自号六如居士,他的画精美异常,还尤其崇尚佛教,他曾有诗说:“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吴鹿长指着诗句笑着说:“请问六如居士这青山是从哪里买来的?”
原文
唐六如画精极,尤佞佛,有诗曰:“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作业钱。”吴鹿长指诗笑曰:“问六如何处买来?”
明代文学家屠长卿说:“鞭打死尸不会疼痛。若有感到疼痛的,便不是死。
原文
屠长卿曰:“挞死尸不痛。个中痛者,便非形骸。”
明人赵大周在京城,何迁(号吉阳)问他说:“大周近来为什么不讲学?”赵大周说:“就是不讲。”何吉阳又问道:“不讲学怎么会有成就?”赵大周说:“不讲就是成就。”
原文
赵大周在京师,何吉阳问曰:“大周近来何故不讲学?”大周曰:“不讲。”吉阳又问曰:“不讲何以成就?”大周曰:“不讲便成就。”
吴因之说:“造谣毁谤他人的人很忙碌,受人毁谤的人却很清闲。”
原文
吴因之曰:“造谤者甚忙,受谤者甚闲。”
明代李梦阳(号崆峒子)作诗,有一句不好,便将全诗舍弃不要。何景明(号大复山人)对此深感惋惜。李崆峒说:“自家的东西,终究还会再来的。”
原文
李崆峒作诗,一句不工,即弃去不录。何大复深惜之。李曰:“自家物终久还来。”
东汉朱勃十二岁,便能朗诵《诗经》、《尚书》。他常去拜访马援的哥哥马况。朱勃衣着整齐,迈着方步,言辞文雅。那时的马援刚刚开始读书,见到他后自己感到非常惭愧。马况知道了弟弟的心情,便斟酒来安慰马援说:“朱勃是小器速成,他的智力到这里也就尽了。”后来,朱勃的成就果然不及马援。
原文
朱勃年十二,能诵诗书,常候马援兄况。勃衣方领能矩步,辞言娴雅。援裁知书,见之自失。况知其意,乃自酌酒慰援曰:“朱勃小器速成,智尽此耳。”后勃果劣援。
东汉人杨奇担任侍中时,汉灵帝问他说:“我和桓帝比怎么样?”杨奇回答说:“陛下与桓帝相比,也就如同虞舜对比唐尧(古帝名,因其子丹朱不肖,传位于舜)。”灵帝不高兴地说:“你很耿正,真是诤臣杨震的子孙。”
原文
杨奇为侍中,汉灵帝问奇曰:“朕何如桓帝?”对曰:“陛下之于桓帝,亦犹虞舜比德唐尧。”帝不悦曰:“卿强项,真杨震子孙。”
明代司徒方宏静(字定之)不喜欢看戏,他说:“涂了脸谱,戴着胡须,一悲痛就使人掉泪,一高兴就使人欢笑。这些人的表演本来是假的,看戏的人却把这些当成真的了。”
原文
方司徒定之不好观剧戏,曰:“涂面带须,一悲使人堕泪,一喜使人解颐。此辈本假,世人惑真。”
明代文学家李贽(号卓吾)对中丞耿定向说:“世上的人白日说梦话,您是梦中说白日话,可以说总是很清醒的啊。”
原文
李卓吾谓耿中丞曰:“世人白昼寐语,公以寐中作白昼语,可谓常惺惺矣。”
宋朝元祐年间,黄庭坚(字山谷)、秦观诸位君子在馆阁任职,闲暇时观看黄庭坚出示的李龙眠所作《贤己图》,下棋、赌博的人都画在上面。玩博戏的人有六七个,正在对局,把色子投进盆中,其中五个显示的都是六点,另一个还在神情专注,旋转着。一个人趴在盆上大声叫喊,旁观的人都神情专注憋足了劲,各种姿态,曲尽其妙。大家一起愉快地观赏,认为画得高妙无比。正好苏东坡从外面进来,瞥了一眼说:“李龙眠是天下名士,为什么却学闽地人说话呢?”众人奇怪地问他是从何说起。东坡说:“各地的语音,说‘六’都是合拢嘴巴,只有闽地语音是张开嘴巴。现在盆中都是六,一个色子还没确定,按规律应该喊六,但这个大叫的人,却张着嘴。”李龙眠听说后,也笑了起来,非常折服。
原文
宋元祐间,黄秦诸君子在馆,暇日观山谷出李龙眠所作《贤己图》,博弈樗蒲之俦咸列焉。博者六七人,方据一局,投进盆中,五皆六,而一犹旋转不已。一人俯盆疾呼,旁观皆变色起力,纤浓态度,曲尽其妙。相与欢赏,以为卓绝。适东坡从外来,睨之曰:“李龙眠天下士,顾效闽人语耶?”众贤怪请其故。坡曰:“四海语音,言六皆合口,惟闽音则张口。今盆中皆六,一犹未定,法当呼六,而疾呼者,乃张口也。”龙眠闻之,亦笑而服。
春秋时,郑国大夫祭仲掌握着国家大权,郑厉公非常忧虑,暗中派祭仲的女婿把他杀掉。女儿知道后,对她母亲说:“父亲与丈夫哪个更亲?”母亲说:“父亲只有一个;是个男人就可以做丈夫。”
原文
祭仲专国政,厉公患之,阴使(其)祭仲婿反杀之。女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
东晋宣武侯桓温曾对孟万年说:“听艺妓演奏,琴瑟一类丝乐不如箫管一类管乐,箫管一类管乐不如口中发出的歌声,这是为什么?”孟万年回答说:“这是因为逐渐接近自然的缘故。”
原文
桓宣武常谓孟万年:“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何也?”孟答曰:“渐近自然。”
吴鹿长奉佛吃斋,却喜欢饮酒带女人,吃五辛一类的各种辣味蔬菜。有人劝告他说:“既然奉行佛家戒律,为什么又吃五辛?”吴鹿长回答说:“没听说过鸡毛与鸡舌是同样声音的。”
原文
吴鹿长奉斋,惟饮酒挟姬,杂茹五辛诸菜。人或风之曰:“奉戒,何得又食五辛?”吴答曰:“未闻鸡毛与鸡舌同声。”
赵家的母亲嫁女儿,临出嫁的时候教导女儿说:“小心谨慎,不要见了好事就去做。”女儿说:“不要做好事,可以作坏事吗?”母亲说:“好事尚且不能做,何况是坏事呢!”
原文
赵母嫁女,临嫁敕之曰:“慎勿为好。”女曰:“不为好,可为恶乎?”母曰:“好尚不可为,况恶乎?”
三国时的魏人钟会(字士季)稍稍有些才华,通些名理,早先并不认识嵇康。有一次,他邀请当时的贤能之士,一块儿去找嵇康。嵇康当时正在大树下打铁,向子期帮助他拉风箱。嵇康不停地抡着铁锤,旁若无人。过了好长时间,也不与钟士季答话。钟士季起身离去。嵇康说:“听到了什么消息才过来了,看到了什么东西才离去?”钟士季说:“听到了听到的东西才过来,看到了看到的东西才离去。”
原文
钟士季粗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锤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晋人顾恺之(字长康)吃甘蔗,先吃末尾的部分,别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顾长康回答说:“这样可以渐入佳境。”
原文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顾曰:“渐入佳境。”
北宋王安石(封荆国公)曾经问张文定说:“孔子去世一百年孟子出生,自此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圣人出现,为什么呢?”张文定说:“难道没有吗?还有超过孔子的。”荆公问是谁,张文定说:“江西的马大师、汾阳的无业、雪峰、岩头、丹霞、云门,都是的。”荆公问为什么这样说。张文定说:“儒门清淡浅薄,留不住他们罢了。”荆公听了很高兴,非常赞叹佩服。
原文
王荆公尝问张文定:“孔子去世百年生孟子,自后绝无人,何也?”文定言:“岂无?只有过孔子者。”公问是谁,文定言:“江西马大师、汾阳无业、雪峰、岩头、丹霞、云门是也。”公问何谓,文定曰:“儒门淡薄,收拾不住耳。”荆公欣然叹服。
庄子和惠子一同在濠水的堤堰上游览。庄子说:“鲦鱼在水中游泳从容自在,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您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您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您,固然不知道您的心情;您本来就不是鱼,您不知道鱼的快乐就是肯定无疑的了。”庄子说:“我是从濠水之上知道的。”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庄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我知之濠上也。”
东汉人孟敏曾经到集市上去卖甑,挑的担子掉在了地上,把甑摔坏了,他头也不回地走开了。正好遇上郭泰(字林宗),见他这样子十分诧异,于是问道:“甑摔坏了十分可惜,你怎么看也不看一眼?”孟敏说:“甑已经摔坏了,再看还有什么用处?”
原文
孟敏尝至市贸甑,荷担堕地,坏之,径去不顾。适遇郭林宗,见而异之,因问曰:“坏甑可惜,何以不顾?”孟曰:“甑已破矣,顾之何益。”
北宋章惇(字子厚)和苏轼(字子瞻)少年时期是亲密的朋友。有一天,章子厚露着肚皮躺在床上,正好子瞻从外面进来,子厚自己摩挲着肚皮问子瞻说:“您说这里面有什么东西?”子瞻说:“都是谋反的家什。”子厚听了大笑。
原文
章子厚与苏子瞻少为莫逆交。子厚坦腹卧,适子瞻自外来,子厚摩其腹以问曰:“公道此中何所有?”子瞻曰:“都是谋反底家事。”子厚大笑。
北宋神宗元丰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天快亮时,东坡梦见有几个小吏,每人拿着一张纸,上面都写着:“请写祭春牛之文。”东坡拿笔在上面急速写道:“春天已经来到,百草即将生长,推出土牛驱寒,准备开始春耕。尽管身披美丽的彩绘服饰,原是泥土塑成;成功失败就在于片刻之间,谁会为此喜怒?”一个小吏微笑着说:“对这两句,应当会有人恼怒。”旁边一个小吏说:“不碍事,这里只是唤醒他。”
原文
元丰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天欲明,东坡梦数吏,人持纸一幅,其上通云:“请祭春牛文。”东坡取笔疾书其上云:“三阳既至,庶草将兴,爰出土牛,以戒农事。衣被丹青之好,本出泥途;成毁须臾之间,谁为喜愠?”吏微笑曰:“此两句当有怒者。”傍一吏云:“不妨,此是唤醒他。”
陈眉公说:“关起门来,家中就如深山一般静谧;用心读书,到处都是清洁明净的空间。”
原文
陈眉公曰:“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北宋程颢(人称明道先生)程颐(人称伊川先生)两兄弟共同参加一个宴会,程颐见席中有妓女陪伴,便拂衣而去,只有明道和他们一起饮酒,尽欢而散。第二天,明道来到伊川的书斋,伊川仍然余怒未消。明道笑着说:“昨天本来是有妓女的,然而我心里却没有;今天本来是没妓女的,然而你心里却还有。”
原文
明道、伊川兄弟同赴一宴,颐见坐中妓,即拂衣去,独明道与饮尽欢。明日,明道过伊川斋,伊川犹有怒色,明道笑曰:“昨日本有,心上却无;今日本无,心上却有。”
明人冯具区和潘景升一同游览白岳(安徽齐云山),潘景升指着石壁上的拙劣书法,皱着眉头说:“山受苦到了这种程度。”冯具区说:“既然做了这座景山,就不应拒绝这种痛苦。”其中有位同行的人说:“是山苦呢,还是您苦呢?”潘景升说:“是我苦罢了。”
原文
冯具区同潘景升游白岳,潘指壁上恶书,攒眉曰:“山受苦如此。”冯曰:“既作此山,不应辞苦。”中一同行者曰:“山苦耶?公苦耶?”公曰:“吾苦耳。”
举人陈琮,在城北的坟地之间建造了一座别墅。有人到了陈琮那里,皱着眉头说:“眼里天天看见这些,您一定不快乐。”陈琮说:“天天看见这些,就不敢不快乐。”
原文
陈孝廉琮,构别墅于邑北之累累地。或造陈,颦蹙曰:“目中日日见此定不乐。”陈曰:“日日见此,不敢不乐。”
明太祖朱元璋祭祀历代帝王庙,刚刚举起酒杯,见元世祖的画像流出了眼泪。太祖笑着说:“我获得了中原本来拥有的东西,你失去了漠北本来就没有的东西,这又有什么遗憾呢?”画像上的眼泪很快就止住了。
原文
我太祖祀历代帝王庙,才举爵,见元世祖像泪出。太祖笑曰:“我得中原之所固有,尔失漠北之所本无,复何憾?”像泪寻止。
明代一个学生跟着理学家王守仁(号阳明)学习。首次听到“良知”这个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突然站起来问道:“‘良知’是什么东西?是黑的?是白的?”弟子们听了都哑然失笑,那个学生惭愧得满脸通红。阳明先生慢慢地说:“‘良知’不是黑的,也不是白的,它的颜色是纯正的红色。”
原文
一士从王阳明学,初闻“良知”不解,卒然起问曰:“‘良知’何物?黑耶,白耶?”群弟子哑然失笑,士惭而赧。先生徐曰:“‘良知’非白非黑,其色正赤。”
明人潘之恒(字景升)家有资财数万,都被宾客给耗尽了。他的弟弟们都讽刺说:“我哥哥这样花费,除非是银山,才能供得起。”他的四弟弟潘稚恭笑着说:“银山怎么够用,除非是银水才行。”
原文
潘景升家富巨万,皆为客尽。其弟辈皆风之曰:“吾兄如此,除是银山,裁得相副。”其第四弟稚恭笑曰:“银山何能济,除是银水耳。”
郭进建造房宅刚刚完成,他将族人和宾客聚集起来搞落成典礼,下至土木工匠都参加了宴会。他把工匠们的座位都安排在了东边的厢房里。大家都说:“儿子们怎么能和工匠们并坐在一起?”郭进指着工匠们说:“这是造房者。”又指着儿子们说:“这是卖房者,本来就应该坐在造房者的下面。”
原文
郭进治第方成,聚族人宾客落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筵,设诸工之坐于东庑。人咸曰:“诸子安得与诸工齿?”进指诸工曰:“此造宅者。”又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
吴给事的女儿聪明伶俐,后来嫁给了陈子期。陈子期还宠爱一个小妾,因而得了风痹,半身不遂了。有一天,亲戚们过来看望他,吴给事指着小妾说:“这就是风病的来由。”(卜商《诗序》说:“《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吴给事此句是说小妾是陈子期的致病根源,而套用《诗序》的话,语含幽默。)
原文
吴给事女敏慧,后归陈子期。陈惑一妾,遂染风疾。一日亲戚来问,吴指妾曰:“此风之始也。”
南宋丞相叶衡,罢官后回到金华,每天与一些没有官职的朋友来往。他忽然得了病,就对客人说:“我就要死了,不知道死后好不好?”客人回答说:“好得很。”叶衡问怎么会知道好得很,客人说:“假如死后不好,死者都该逃回来的呀。”
原文
叶丞相衡,罢归金华,日与布衣友还往。公忽染疾不怿,谓客曰:“某且死,不知死后佳不?”客答曰:“佳甚。”公问何以知,客曰:“使死而不佳,死者当逃归耳。”
徐月英是唐代江淮一带的名妓。有一位徐公子,宠爱一个军中的官妓,官妓死后,徐公子给她作了火葬。徐月英前去送葬,对徐公子说:“这姑娘平生风流,死了还带着浓‘焰’(与“艳”谐音,双关语)呢。”
原文
徐月英,唐江淮间名娼也。有徐公子者,宠一营妓,死而焚之。月英送葬,谓徐曰:“此娘平生风流,殇犹带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