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始
元始就是万物一元之气化生的开始。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又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又说: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易经》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乾元就是开始而亨通发生的意思。《列子》说:天地之先无物,无物天地是怎么生出的呢?又说: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在天地化生的先前有五大阶段,列子只说了四个,却不说太极。他又说:气聚而有形,形质俱备而万物处在浑沦状态,然而尚未相互分离。浑沦的状态就是太极所处的时期,必然有神通一样的帝者在其间主宰着。《易经》所谓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所以主宰的称为帝,因此又称为元始。古代国家最严肃的大事莫过于祈祷上天,赐予永久命运,必然事先斋戒礼敬对待它,大概尊祖之风是有缘由的。尧对舜说:“你这个舜啊!上天安排的次序已经落在你的身上了,你要执持着正确的治政方法。”所以说世人谈论天道,必然要假借历行之数来说明它,而诸多研究的人记载辑录的都不相同,唯有邵康节的《皇极经世》可以效法。寻究其原、推论其本,从《易经》《老子》《尧典》里参照,敬顺昊天,推算观测天体的运行,检验诸位皇帝王伯,运用道德功力而成就其书传,经历元会运世,纬以日月星辰。一元十二会,一会三十运,一运十二世,一世三十年,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十二时,一时三十分,一分十二秒。易与天地准,皇极又准于易,易虽不说历数,而言极其数,于是确定天下之象的,仍然是在运用历数。皇极使用十二、三十的缘故是以元准岁,会准月,运准日,世准时。一世三十年,一运十二世,三百六十年一会,三十运一万八百年,一元十二会,一十二万九千六百年,而天地万物,一元之数就至此终结了。至于说元的前面、秒的后面,姑且留存着不必在此讨论了。其中的要点是以会准月的内涵,十二会对应的是十二辰,天地之气运始于子,终止于亥。它的开始是一会对应于子,二会对应于丑,顺行十二会终止亥。终止之后又再次从一元而复又一元,这就是说明大道开始于没有开始的时候,终止于没有终止的极点,知道这个道理就可与造物者遨游而得以持守环中了。
元经会之一,始于太易
太易,未见气之谓,初年之岁月日时都起于甲子,经历五千四百年而有了太初。太初,就是元气开始滋萌的状态。又如其年合一万八百年,称为一会。从大的来讲,可当作一岁的子月;从小的来说,可当作一日的子时。先天无极元始祖气到此而静极生动,一阳之气化生。康节说过: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大概说的是这个道理。
元经会之二,有太始
太始,就是元气积聚即将成为有形的端倪阶段。之后五千八百年才有太素。
太素,气聚有形,变化而有物质。又且其年汇合二万一千六百年为二会,对应一岁的丑月,一日的丑时,惚恍之物象,窈冥之真精,玄同妙合,二阳之气化生。
元经会之三,有太极
太极,就是万物浑沦而未曾相离,所谓存于浑沌未判之先,达于气质成象之表,充塞天地,贯通古今,大道造化不能超出此外的现象。五千四百年浑沦肇判,阴阳开辟,对应于一岁的寅月,朔后半月一日的寅时,所谓寅初四刻,指乾坤成象,又清又宁,三阳开泰,而为万物运动萌生之始。
一元之始经历五太,大概运行二会有半,积累二万七千年。邵子把甲月子时立为元运之开始。若以五太作年运计算,就是有理气象数在其中内含着,大概也是分判之前的易理吧。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皇极之数肇起于天地未开辟二会半之先数,终于天地已经闭物一会半之后,亥子丑三会就如同冬日之夜。若说是有物吗,却是天地玄冥万物伏藏;若说是无物吧,却是窈冥恍惚,万物未尝不存在。所以说:先天地而始,后天地而终,终结之后又一次变化而通达。因此论述十二会而于元之下,俱称为日甲一,一而二,二而三,充实此论,以前的即使巧于运算的历数也无法知道。康节著书,其元运不得不自日甲开始,又怎么能知道没有由甲至癸的元运呢?我们常说今日之天地,亦即是昨日之天地,明日天地,亦即是今日天地,知道这个道理,那么康节的书就可以推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