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本书的主要结论及创新
本书的主要结论可概括如下:
(1)2008—2009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实证了海曼·明斯基教授的“金融内生不稳定”假说,危机的爆发促使西方各国和国际社会在危机后积极改进金融监管体系,完善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机制。此次危机更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对资本主义经济和金融危机的理论判断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2)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依据DSGE模型的测算,如果当时中国政府没有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美国的真实产出因危机每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的真实GDP将下降1.5个百分点。因此,中国政府为应对危机采取的非常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宽松政策和财政刺激政策)是有效的,但并非最有效率的,因此产生了许多的副作用,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思考与总结。
(3)各国在金融危机后建立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对于中国的金融稳定政策制度框架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4)我们构建的中国国家金融压力指数和金融条件指数,可以有效监测中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由金融压力指数和四类指标(货币指标、价格指标、资产价格指标、信贷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可以对中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提供有效的早期预警。
(5)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目前的系统性风险水平较低且可控,但是国际危机期间其长期累积风险水平较高,说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中国的金融机构具有较强的溢出和影响效应,中国监管当局应密切监视国际金融市场和中国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6)我们为中国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出了12个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其中中国监管当局已经采纳和实施的有8个(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流动性覆盖率、贷存比、流动性比率、杠杆率、贷款价值比、动态调节准备金率),4个尚未被使用的重要工具包括逆周期资本缓冲、债务收入比(DTI)、宏观金融压力测试和早期预警,这些应尽早纳入中国宏观审慎政策的工具箱。
(7)我们建议的中国宏观审慎政策的制度框架为:在国务院下面设立国家金融稳定委员会,或在新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下设国家金融安全分委会,由国务院常务副总理以上或国家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国家金融稳定委员会主任。国家金融稳定委员会全面负责国家金融稳定的战略制定、危机管理、国家宏观审慎政策的决策与评估。国家金融稳定委员会授权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分别进行宏观审慎政策的具体操作与执行。现中国人民银行下面的金融稳定局作为宏观审慎政策的研究、支持和咨询机构,负责国家金融体系系统风险的识别、检测和预警,以及宏观审慎政策的研究评估和数据收集工作。
(8)DSGE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是互补还是替代取决于两种政策的工具组合选择。当中国人民银行主要关注价格稳定时,利率相对于存款准备金率是一个更好的货币政策工具。如果中国人民银行要同时确保价格稳定和金融稳定,则以存款准备金率为货币政策工具,以信贷价值比率为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组合,或者以存款准备金率兼顾货币稳定与金融稳定,辅以信贷价值比率为金融稳定工具的组合更能确保两种政策的互补与兼容。
(9)通过历史分析、理论探讨和定量实证研究,我们在第九章建立了中国宏观审慎政策的总体分析框架,暨中国金融系统稳定性的监管指标体系,包括宏观经济金融指标、微观审慎监管指标、宏观审慎监管指标共计50个指标变量。监管当局通过连续监测这些指标与其长期趋势或其标准值的偏离,可以对中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提前进行预警与干预,防止金融体系系统风险的发生,从而预防和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
本书的学术创新包括:我们采用了目前国际上宏观经济学的主流和前沿理论模型——开放经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该模型以微观理论为基础,将微观理论与宏观方法联系起来,并结合了一些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思想(工资和价格粘性假设、新凯恩斯模型)。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和模型具有创新性和前沿性,对国内宏观经济学理论模型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该模型不仅能够测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效应,也可用来模拟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溢出效应,通用性好、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都很高。而为中国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关系研究开发的DSGE模型,也可扩展为研究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和效果的理论模型,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利用因子模型和其他计量技术构建的中国金融压力指数和中国条件指数,对于监测和预警中国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虽然国内其他学者也建立了类似的指数,但很少像本研究这样利用同样的数据样本同时建立两个指数,并对其预警效果进行比较,从而建立更加有效的金融不稳定预警指标体系。如果这些指数和预警指标被政策制定者采纳,经济和社会效应将会十分明显。本研究建议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有些是中国监管当局已经采用的,但也有1/3的工具尚未被采用,但这些工具的政策效果在国际宏观监管实践和本研究的评估中均被证明十分有效,因而如果被监管当局采纳,将具十分重要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而为中国宏观审慎政策设计的监管制度框架,突破了中国现有的条块式分业监管模式,如能得以建立,那么对于确保中国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保证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最后,我们首次建立了中国宏观审慎政策的总体分析框架,暨中国金融系统稳定性的监管指标体系,包括为确保中国金融体系稳定所需的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监管指标系统,这是国内最早也是最为完整的金融稳定监测体系,该监测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正确地实施和应用该体系,能够有效预警和预防中国金融市场的金融系统风险,确保金融体系健康、稳健运行,从而为促进中国实体经济和宏观经济的良性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保障。
(1) 本前言部分内容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2月5日第388期。
(2) IMF(201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