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本书内容综述
本研究分为以下3篇:第一篇,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效应研究;第二篇,中国宏观审慎政策的工具选择与制度框架研究;第三篇,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研究。
第一篇包含两章。第一章概要性地介绍了2008—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起因、过程及其严重后果,并总结了目前有关该危机形成原因及其机理的研究结论。第二章为第一部分的核心章节,我们通过一个开放经济DSGE模型,定量地测量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效应,以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QE)对中国的溢出效应,并评估了中国应对危机所采取的非常规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此外,也对影响中国经济周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该研究成果对于中国未来应对类似的危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二篇包含五章(第三章至第七章)。第三章的前半部分介绍了有关金融危机的各种理论假说,后半部分对历史上发生的重要金融危机,包括南海金融泡沫、1929—1933年的美国大萧条、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金融危机以及目前的欧债危机,进行了回顾和分析。第四章介绍和比较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进展和制度框架的建设现状,以期对中国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建设提供借鉴。第五章提出了中国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测量方法,构建了中国的国家金融压力指数和国家金融条件指数,利用相应指数识别了中国过去20多年来的金融压力期,并给出了金融压力预警方法和预警指标体系。第六章利用半参数APARCH模型定量分析和测量了中国16个上市商业银行以及金融业整体的长期风险和短期风险。基于上述的分析和研究,第七章我们提出了中国宏观审慎政策的具体工具的选择建议,以及中国宏观审慎政策的制度框架的具体模式。
第三篇的主要内容包含在第八章至第十章。第八章是有关中国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通过建立一个包含银行部门的DSGE模型,我们研究了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的替代与互补条件,给出了确保中国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的工具组合。在第九章,我们提出了中国宏观审慎政策的总体分析框架,即中国金融系统(市场)稳定性的监管指标体系。最后在第十章对全书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理论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