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园林植物病害的防治
(一)植物病害防治的概念和基本方针
植物病害防治的概念是指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出发,协调生物的和非生物的因素,创造有利于植物和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发育,抑制病害的发生,把病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我国植保工作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二)园林植物病害防治的主要方法
1.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是由国家颁布检疫法规和条例,对国际贸易进出口和国内调运的植物及植物产品进行检验和采取防疫措施,以防止危险性的病、虫和杂草输入或输出。一经发现检疫对象,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扑灭或妥善处理,以保障国家农业生产的安全、国际贸易的利益和维护国家的外贸信誉。
2.园林技术防治
园林技术防治是利用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降低有害生物种群数量或减少其侵染的可能性,培育健壮植物,增强植物抗性,或避免有害生物为害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因此它不需要额外的投资,是一种经济有效而切实可行的方法,运用得当能在较大范围内获得效益。园林技术措施主要包括场圃卫生、轮作、选用健康无病的繁殖材料、植物的合理布置、改善环境条件、肥水管理技术、球茎等器官的收获及收后管理等。
(1)场圃卫生管理 是减少侵染来源的重要措施,包括场圃及绿地中病残体的及时收集,并加以处理,深埋或化学药剂处理。生长季节中及时摘除有病枝叶,拔除病株,并对病土进行处理。园艺操作过程中要避免重复侵染,如摘心、切花时一定要防止工具和人手对病害的传带,温室中的有病土壤及有病盆钵在处理后使用,在无土栽培时,被污染的营养液要及时清除,不得继续使用。要及时除草,杂草寄主增加了病害的侵染来源,杂草丛生提高了植物小气候的湿度,有利于病原物的侵染。
(2)轮作 主要是针对那些因连作而逐年加重的植物病害,即一般所称的土传病害。这些病害的病原物或为土壤习居菌,或者主要在土壤中累积菌量,因此连作的年限愈长发病愈重,如温室中香石竹多年连作,加重了镰刀菌枯萎病的发生,实行轮作可减轻病害的发生。对这些病害均有一定的防效。
(3)选用健康无病的繁殖材料 花木中病毒病发生普遍,很多苗木及繁殖材料是带毒的,通过使用脱毒的组培苗能够减少病毒病的发生。花木的种子传播一些病害,如仙客来病毒病、百日菊白星病等,从健康植株上采种,能减轻或避免病害的发生。
(4)植物的合理布置 在园林植物的栽植中,为了达到美化的效果,往往是许多植物混植,这样做忽视了植物病害的相互传染,人为地造成某些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例如海棠和柏树近距离配置栽培,造成了锈病的大发生,又如烟草花叶病毒能侵染多种花卉,在园林布景中,多种花卉的混栽加重了病毒病的发生。因此,在园林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景观的美化效果,而且要考虑病害的问题。
(5)改善环境条件 是指调节栽植场圃中的温度和湿度,尤其是温室栽培植物,要经常通风透气,降低湿度,以减少花卉灰霉病等的发生发展。冬季温室温度要合适,不要忽冷忽热。种植密度、盆花摆放密度要适宜,以利通风透光。
(6)加强栽培管理 内容很多,从调节播种期、精耕细作、提高播种质量、及时中耕、整枝打杈、合理修剪、合理的肥水管理等,现择其要者分述于下。
① 精耕细作、提高播种质量 精耕细作不但可以消灭部分病残体或土壤中的病原物,而且为种子发芽、幼苗出土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提高播种质量使幼苗出土快,出得齐,幼苗壮实,均能增强幼苗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而减轻苗期病害,尤其是春作物。一般是春季播种时土温仍不够稳定,气温波动较大,给种子发芽、幼苗生长造成一定威胁。在不良的外界条件影响下,一些习居的土壤病原物如丝核菌、腐霉菌、镰孢菌等,侵染种芽、幼苗,常引起烂种、烂芽和各种苗期病害。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是减轻苗期病害的主要措施。
② 合理的肥水管理 肥水管理不但直接影响植株个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活力,而且影响植物在田间的群体结构,与病害发生发展的生态条件亦有密切关系,例如,大量使用氮肥,促使植物幼嫩组织大量生长,往往导致白粉病、锈病、叶斑病等的发生。适当配合施用磷、钾肥,有增强植物抗病性的作用。对于土传病害,增施优质的有机肥料不但有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而且可以促进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活动,抑制土传病害的发展。园林植物的灌溉技术,无论是灌水方法,浇水的量、时间,都影响病害的发生。灌水方式要适当,喷灌和滋水等方式往往加重叶部病害的发生,最好采用沟灌、滴灌或沿盆钵的边缘浇水,浇水要适量,水分过大往往引起植物根部缺氧窒息,轻则植物生长不良,重则引起根部腐烂,尤其是肉质根等器官。叶部病害发生时,浇水时间最好选择在晴天的上午,以便降低叶片表面的湿度。收获前不宜大量浇水,以免推迟球茎等器官的成熟,或窖藏时因含水量大造成烂窖。
(7)球茎等器官的收获及收后管理 以球茎、鳞茎等器官越冬的花卉,要在晴天收获,以保障这些器官的健康贮藏,在挖掘过程中尽量减少伤口,挖出后剔除有病的器官,并在阳光下暴晒几天方可入窖。贮窖要预先清扫消毒,通风晾晒,入窖后要控制好温湿度,窖温一般控制在5℃左右,湿度控制在70%以下。球茎等器官最好单个装入尼龙袋内悬挂在窖顶贮藏。
3.利用抗病品种
利用抗病品种是病害综合防治中最经济、最有效、也是最简便的一种方法。目前在多种作物病害中,尤其是许多大田作物的病害,如小麦锈病、稻瘟病,玉米大、小斑病,马铃薯晚疫病等,利用抗病品种是综合防治的基础。对某些果树、蔬菜和经济作物的病害,亦必须重视抗病品种的作用。
利用抗病品种防治植物病害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品种抗病性的持久和稳定。一个抗病品种在生产中推广、使用一定年限以后,一般会逐渐变成不抗病的品种而失去使用价值。因此保持品种抗病性的持久和稳定只是相对的。合理使用抗病品种可以延长它使用的寿命,使用不合理将很快在生产中被淘汰掉。
4.化学防治
(1)化学防治的优缺点 利用化学药剂防治植物病害是综合防治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它的优点是见效快、效率高、使用简便,不受地区环境条件的限制,尤其是对果树、蔬菜及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病害的防治往往还离不开使用化学药剂。但是化学防治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和局限性。
① 要付出购买药剂、药械和投入人力的额外经费开支,因而提高了生产成本。
② 与杀虫剂相比,杀菌剂的种类较少,且多为保护性的药剂,缺乏效率高的内吸性的治疗剂。使用保护剂必须配合准确地病害预测预报,这方面的工作还跟不上。
③ 使用内吸杀菌剂容易激发病菌产生耐药性,一种药剂只使用了几年就大大降低其防效,如防治白粉病的托布津、防治霜霉病和疫病的乙膦铝,目前的防效已大大不如推广初期。
④ 化学药剂主要用于防治真菌病害,杀细菌剂种类少,尚无可用的防治病毒病害的化学药剂。
⑤ 使用选择性的杀菌剂防治某一主要病害,可能引起另一种次要病害的上升,例如用瑞毒霉防治黄瓜霜霉病而加重炭疽病的发生。
⑥ 最严重的问题是化学药剂使用不当时,不但会使植物发生药害,或可能引起人、畜中毒,还可能造成公害以及杀伤有益生物,破坏生态平衡而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恶果。因此在综合防治中始终应以农业防治和抗病品种为基础,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化学防治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措施。
(2)杀菌剂的类别 根据农药作用性质的不同,可将其区分为保护剂、治疗剂、免疫剂和铲除剂等几类。
① 保护剂 是在病原物接触或侵入植物之前施于植物体表以阻止病原物的侵入,保护植物免于受害。具有这种作用的化学药剂便称为保护剂。目前使用的杀菌剂大多数是保护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锌、福美双、退菌特、五氯硝基苯、百菌清等。
② 治疗剂 在病原物已经侵入植物以后或植物已经发病以后施于植物表面,通过内吸作用或直接注入植物体内,再经过在植物体内输导而起到减轻病害的治疗作用的化学药剂,称为治疗剂。目前常用的治疗剂有多菌灵、苯来特、乙膦铝、瑞毒霉、粉锈宁等。有的治疗剂是没有内吸作用的,它直接杀死表面寄生的病原物,使已经发病的植株得到治疗,如用石硫合剂或硫黄粉治疗白粉病,用波尔多浆涂布刮除病斑后的病组织,治疗苹果树腐烂病等。
③ 免疫剂 药剂本身并无杀菌作用,也不能抑制病原物的生长,而是使药剂进入植物体后,激发寄主产生抗病性或增强某种组织结构上的抗性,从而减轻病害发生的程度,具有这种作用的化学物质便称为免疫剂。
④ 铲除剂 不但对病原物有强烈的杀伤作用,同时对田间生长的植物也有强烈的毒性,因此它不能在生长期中用于田间的植株,一般仅限于对植物的病残体、土壤、农具或仓库的消毒处理,或果树在休眠期的防病处理,如喷洒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常用的铲除剂有福尔马林用作土壤或种苗处理、氯化苦用作土壤处理或仓库熏蒸,高浓度的石硫合剂用作果树越冬期喷洒等。
(3)如何合理地使用农药
① 选用合适的农药种类 根据防治对象而选用农药,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获得最佳的防效。例如铜制剂对多数真菌病害都有效,尤其是防治霜霉病的效果很好,但却对白粉病无效。而硫制剂是防治白粉病的特效制剂,却对霜霉病无效。
② 确定适宜的浓度、适当的施药时期和施用次数 药剂的使用浓度应以药剂的最低有效浓度、最高的防治效率、对作物的安全以及成本核算等方面综合考虑。施药次数和每次的间隔期则因药剂种类、病害流行特点以及天气状况而定,一般施保护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锌、百菌清等,若天气正常每次间隔约一周;施内吸性杀菌剂如乙膦铝、瑞毒霉等可间隔1~2周,粉锈宁的间隔期可以更长一些。
③ 保证施药质量 药剂种类不同、防治的对象不同,施药的方法也不一样,不管采取哪一种施药方法,均要求做到细微、均匀、周到。有的药剂展着性能差,配制时加少量动物胶或洗洁精、洗衣粉可以改善其展着性以提高药效。使用保护剂施药后2小时内如遇雨,雨后须补喷一次。
④ 防止病原物产生抗药性 长期单一化使用一种药剂,或由于只追求眼前的防治效果,而不断提高药剂的浓度,缩短每次用药的间隔期,增加施药次数,由于选择的压力,容易使病原群体中产生抗药的个体。这个存活下来的抗药性个体经过多代的繁殖后可逐渐发展成占优势的群体,而导致药效的降低。因此,为防止病原物产生抗病性,应采取数种药剂轮流使用,或配制成混剂使用,还可以起到兼治其他病害的作用。使用浓度不应随意提高,施药间隔期也不能任意缩短。
⑤ 安全用药 包括防止对农作物造成药害,防止人、畜中毒和减少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等。必须严格遵守农药安全使用的有关规定,做好安全用药的工作。
5.生物防治
(1)生物防治的概念 利用有益生物来防治植物病害,称为生物防治。
(2)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应用 生物防治应用的途径是多方面的,目前多数是用于根病的防治。
① 用于直接控制病原物 如利用本地或引进外地的颉颃性微生物,削弱或取代病残组织中的病原物,以减轻某些苗期病害;利用重复寄生菌或捕食性有益生物,破坏或吞食病原物的繁殖体或休眠体;利用真菌病毒或低致病力的菌系,降低病原物的致病力;以及利用诱捕植物控制病原物的繁殖等。
② 保护侵染点 利用有益微生物保护种子、苗木、块茎、块根、花器、叶片等,阻止病原菌的侵入,以减轻病害。如用木霉、青霉、枯草芽孢杆菌等处理玉米、豌豆、大豆、萝卜等的种子,可防止烂种减轻苗病;在造林育苗中接种菌根真菌,可提高出苗率,减少根腐病,使造林获得成功;用一种不致病的草生欧氏杆菌接种梨花蜜腺,可减轻梨花疫病的发生。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优点是比较安全,不引起公害,有利于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平衡。但是它的缺点是,效率一般不够高,效果不够稳定,常因地区及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而波动,且影响生物防治效果的环境因素比较复杂,较难控制,因此在病害的综合防治中,必须和其他防治措施紧密配合。
6.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是用热力处理消灭病原体,治疗病株,以及用汰选的方法清除混杂在播种材料上的病原物。
(1)热力处理
① 热水浸种 利用种子耐热力和病原耐热力的微小差异,采用一定温度的热水和一定的处理时间,在确保种子安全的前提下,消灭种子内外携带的病原物,还兼有催芽的作用。
② 热蒸汽处理 常用以处理接穗、芽条、块根、块茎等无性繁殖材料,以防治病毒或类菌原体病害,即所谓热钝化。例如用37℃的热空气处理马铃薯块茎26天,可防治马铃薯卷叶病。
③ 晒种 利用太阳热力进行种子消毒是我国农民经常采用的方法,如广东农民在花生播种前于日间高温期带壳暴晒4~5小时,连续晒2~3天,可防止烂种。
(2)汰选 不少病原物随收获或脱粒混杂于健康种子间,如菟丝子的种子、小麦粒线虫病的虫瘿、一些病原菌物的菌核等,还有一些受病原物侵染以后带病的劣质种子,所有这些都是作物在下一个生长季发病的主要来源。防治这些种传病害,除可以用药剂拌种或热水处理等方法外,还可采用物理汰选的方法。常用的有风力汰选法、盐水汰选法、泥浆水汰选法、筛选法以及机械汰选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