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结构设计技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3 U形弯曲模

2.3.1 普通U形弯曲模

如图2-15所示为普通U形弯曲模之一,它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可弯曲出两个角度。该模具为敞开式,无模架的结构。在凹模内设置有压料板10,在弹簧的作用下,弯曲前后坯料始终在压紧状态,只要左右凹模圆角半径相等,坯料在弯曲过程不会发生滑移。

图2-15 普通U形弯曲模

1—下模座;2—挡料销;3—凸模;4—上模板;5—螺塞;6,9—弹簧;7—顶件器;8—凹模;10—压料板;11—卸料螺钉

技巧

模具安装时,先把上模固定在压力机上台面,在下模上放置坯料,再把下模与上模初步对准,由压力机先下行接近与下模接触时,再逐步用手动往下调行程,让上模与下模自动找正后,再固定下模。

2.3.2 镦压U形弯曲模

如图2-16所示为镦压U形弯曲模。该模具采用滑动导柱、导套导向的模座,很好地保证上、下模具的对准精度。工作时,将坯料放入凹模及压料板上,由挡料销8对坯料定位,上模下行,首先由滑动导柱导向,再进入弯曲成形。在弯曲成形时,弯曲凸模的镦压部分首先接触坯料,并在压料板的作用下,使弯曲凸模与坯料紧压状态下弯曲成形。弯曲结束,上模回程,用弹顶器12将制件顶出。

图2-16 镦压U形弯曲模

1,9—凹模;2—导柱;3—凸模;4—导套;5—上模座;6—模柄;7—固定板;8—挡料销;10—下模座;11—压料板;12—弹顶器;13—限位柱

技巧

镦压法是镦压制件的弯曲带,改变其应力、应变状态达到控制弯曲回弹目的。

该制件板料为1.6mm,为防止弯曲时弯曲凹模的侧向力及能很好保证弯曲时的合理间隙,该结构把弯曲凹模埋入下模座内8mm深。

经验

采用镦压法来改变回弹,其压料板通常采用Cr12MoV,热处理为55~58HRC以上,否则压料板的左右边缘在凸模凸出部分的受力下容易出现凹痕,影响改变回弹的效果。

镦压法凸模的镦压部分结构如图2-16A部放大图所示,其宽度一般为0.5~2.0mm左右(薄料取小值,厚料取大值),镦入深度一般为板料厚度的15%左右。该制件凸模镦压部分实际宽度取1.0mm,镦入深度取0.2mm。

该结构比较适合较小的弯曲圆角半径,不适合较大的圆角半径。

2.3.3 带R角凸模U形弯曲模

如图2-17所示为带R角凸模U形弯曲模。带R角凸模结构是改变弯曲回弹的方法之一。在凸模上加工出R角,把制件上的R角经过压制后小于板料厚度t。因该制件为U形弯曲,在弯曲时受力均匀,可以采用制件平面上4个ф5mm的圆孔作为定位孔。

图2-17 带R角凸模U形弯曲模

1—下模座;2,13—凸模挡块;3,9—凸模;4—固定板;5—固定板垫板;6—上模座;7—模柄;8—弹簧;10—导套;11—压料板;12—导柱;14—弯曲凹模;15—定位销;16—限位柱

技巧

该结构凸模上的R角在弯曲后模具即将闭合死时让制件上的外R角变薄来改变弯曲回弹。必要时把弯曲凹模14的左右两侧面作相应的让位,这样改变回弹的效果会更好。

经验

R角弯曲局部结构如图2-18所示,它是利用凸模上的R把制件上的R角压薄来改变其应力、应变状态达到控制弯曲回弹目的。R角压薄后t0=(85%~90%)t

图2-18 带R角弯曲局部结构示意图

2.3.4 大圆弧U形弯曲模

如图2-19所示为某家用电器的后盖,材料为08钢,料厚1.0mm。属大圆角U形弯曲件。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制件外形由两个R30mm组成的U形弯曲件,采用U形弯曲,如何控制R30mm的回弹是该模具的难点。

图2-19 制件图

因该制件相对弯曲半径较大,从相关资料查得,当r/t>10时,不仅弯曲件角度回弹大,而且弯曲半径也有较大变化。这时,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出回弹值,然后在试模中根据制件现状的分析再进行修正。

①凸模圆角半径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②弯曲凸模角度可按如下公式计算

那么得出回弹的角度=90°-81.5°=8.5°

式中 r——凸模的圆角半径,mm;

r——制件的圆角半径,mm;

α——弯曲件的角度,(°);

α——弯曲凸模角度,(°);

t——材料厚度,mm;

E——材料的弹性模量,从资料查得该材料的E=190000MPa;

σs——材料的屈服点,从资料查得该材料的σs=200MPa。

经分析,该制件采用三个圆弧相切连接的方式来补偿回弹,分别为两个R27.4mm及一个R367mm的圆弧相切连接而成(见图2-20),从图中可以看出,该U形弯曲的尺寸作相应的改变,待弯曲成形弹复后的宽度等于U形制件的宽度。

图2-20 采用三个圆弧相切连接来补偿弯曲回弹

大圆角U形弯曲模具结构如图2-21所示。该模具最大外形长为530mm,宽为500mm,闭合高度为436mm。为使制件能很好的定位,在弯曲成形中不会发生滑移,本结构采用4件挡料块4、11安装在模具的两边定位。该结构压料板17上、下浮动行程较长,为确保上、下浮动的稳定性,在压料板底面安装小导柱22对下模座14导向,应注意的是小导柱22的一端安装在压料板17上不贯通,否则会在制件上容易压出压痕,从而影响制件的质量。

图2-21 大圆角U形弯曲模

1—压板;2,13—弯曲凹模;3—导柱;4,11—挡料块;5,12—弯曲凸模镶件;6—导套;7—上模座;8—上垫脚;9—凸模;10—圆柱销;14—下模座;15—下托板;16—下垫脚;17—压料板;18—卸料螺钉;19—氮气弹簧;20—垫块;21—小导套;22—小导柱;23—限位柱

工作时,首先将前一工序的工序件(后称坯料)放入弯曲凹模2、13上,由挡料块4、11对坯料进行定位,上模下行,压料板17在氮气弹簧19的压力下,首先成形出R367mm的部位,随着上模继续下行,再进行U形弯曲。弯曲结束,上模回程,已弯曲成(见图2-20)R367mm的部位弹复为平面,其他部位经弹复后,符合图2-19的尺寸公差要求。

技巧

为减轻上模的重量及减少模具的制作成本,本模具在凸模上面安装有3件上垫脚8,上垫脚8的上表面与上模座7连接,下表面与凸模连接,其定位方式用圆柱销连接,螺钉紧固。

为保证预成形有足够力及其稳定性,该结构在压料板17的底面安装5个氮气弹簧19弹压。

为方便弯曲凸模的调整,在弯曲凸模采用镶拼式结构,分别由一件弯曲凸模9和两件弯曲凸模镶件5、12组成。

经验

为防止弯曲时弯曲凹模2、13的侧向力及很好地保证弯曲时的合理间隙,该结构把弯曲凹模2、13埋入下模座14(埋入深度为10mm)。

2.3.5 厚料带滚针U形弯曲模

如图2-22所示为厚料带滚针U形弯曲模。该结构通常用于表面要求较高及板料较厚的制件。其工作原理及相关的要求与第2.2.2节“带滚针L形支架弯曲模”的工作原理相同。该制件为U形弯曲件,弯曲成形的工艺比第2.2.2节稳定。

图2-22 厚料带滚针U形弯曲模

1—上模座;2,7—凸模;3—上垫板;4—弹簧;5—压料板;6—卸料螺钉;8,15—凸模挡块;9,17—压板;10,13—滚针;11—弯曲凹模;12—定位销;14—限位柱;16—导柱;18—导套

在弯曲时,压料板始终在压紧的状态下进行,两边的凸模同时下行弯曲,使坯料在弯曲时不会发生滑移。

2.3.6 长侧边U形摇杆模

如图2-23所示为长侧边U形摇杆模。工作时,将坯料放入凹模,用挡块3定位,上模下行,摆动凸模5进入摆动凹模10,在弯曲的同时,凸模、凹模均向左边方向摆动。上模回程,在弹簧6的弹力下将摆动凸模复位,同时摆动凸模开始脱离摆动凹模时,将摆动凹模向右复位。

图2-23 长侧边U形摇杆模

1—下模座;2—凹模座;3—挡块;4—摇杆;5—摆动凸模;6—弹簧;7—上模座;8—转轴座;9—转轴;10—摆动凹模

技巧

该结构摇杆的一端连接在凸模上并用侧面的螺钉固定,而另一端固定在转轴上也是用螺钉连接,模具开启时,在弹簧6的作用下凸模始终往右边摆动。

2.3.7 可旋转凹模大圆角U形弯曲模

如图2-24所示为可旋转凹模大圆角U形弯曲模。模具开启时,顶杆9将压料板兼顶板10与凹模6顶平,同时将工序件用定位销8定位并放置好。上模下行,先依靠凹模6将工序件预弯、当凸模3与转动凹模6接触时,转动凹模7以轴为轴心转动。压力机滑块至下死点时,制件压制完毕。当压力机滑块上行时,在顶杆9的作用下,压料板兼顶板10将制件顶起。制件靠回弹回到90°直角。顶杆4在弹簧的作用下将制件顶出,使制件留在下模上,同时转动凹模7在弹簧11和顶销12的作用下复位到图示的双点画线位置。垫块14起限位和承受侧压作用。

图2-24 可旋转凹模大圆角U形弯曲模

1—独立导柱;2—上模座;3—凸模;4,9—顶杆;5,11—弹簧;6—凹模;7—转动凹模;8—定位销;10—压料板兼顶板;12—顶销;13—轴;14—垫块

技巧

为消除大圆角弯曲时的回弹,先采用凹模6进行U形预弯,接着再用转动凹模7摆动弯曲,将制件弯曲为负角,制件脱离凸模及凹模后,靠回弹回到90°直角。

经验

凸模3、凹模6及转动凹模7是本结构的工作部分,材料采用Cr12MoV或SKD11,热处理硬度为58~60HRC。

垫块14起限位和承受侧压作用,材料采用Cr12,热处理硬度为53~55HRC。

2.3.8 双向U形弯曲模

如图2-25所示为双向U形弯曲模。工作时,将坯料置于凹模2的上平面并定位,上模下行,凸模8将坯料弯曲成U形。上模继续下行,弹簧9被压缩,横向凸模4沿着凸轮3的工作面运动而横向位移,先弯曲c角和b角(见框形弯曲制件图),接着,压块6压下摆块7,弯曲a角,至此,框形弯曲件弯曲完毕,行程到下死点时,对弯曲件有校正作用。上模回程,各成形环节,由后向前,相继复位,直至上模回到上死点。

图2-25 双向U形弯曲模

1—下模座;2—凹模;3—凸轮;4—横向凸模;5—调整块;6—压块;7—摆块;8—凸模;9—弹簧;10—上模座

技巧

对于框形弯曲件,由于其弯角较多,需作多次弯曲;若采用一次弯曲,其传统模具结构如图2-25所示,在弯曲abc圆角时,上部分材料与横向凸模制件会产生不必要的塑性变形,导致弯曲后的制件形状不准确。本模具力求克服这种不足。

经验

凸模8的作用是将坯料从纵向弯曲成U形,弹簧9的弹力稍大于将坯料弯曲成U形的弯曲力。调整块5通过导轨与横向凸模4连接。横向凸模4由凸轮3的工作面(即以cb长为半径的1/4圆弧面)推动其横向移动,从而使坯料弯曲cb角。由于这段坯料在弯曲过程中的运动轨迹与横向凸模相同,因此,两者之间相对滑动。a角由压块6驱动摆块7使坯料成形。压块6与横向凸模4之间的距离可通过改变调整块5的高度来调整,以保证先弯cb角,后弯a角。

2.3.9 棒料U形弯曲模

如图2-26所示为棒料U形弯曲模。该结构将ф10mm圆形的棒料(后称坯料)弯曲成U形件。为防止弯曲时的侧向力,本结构将弯曲凹模座1埋入到下模座8里,其埋入深度为6mm。工作时,将坯料放入凹模3及压料板7的圆弧凹槽内,左右方向由定位板2定位。上模下行,坯料在压料板7的紧压下弯曲成形。

图2-26 棒料U形弯曲模

1—凹模座;2—定位板;3—滚轮(凹模);4—芯轴;5—模柄;6—凸模;7—压料板;8—下模座

技巧

该结构将凹模3做成滚轮,可减少坯料与凹模的摩擦力,便于弯曲成形。

为使坯料在弯曲过程中保持正确位置,将凸模6、压料板7与坯料接触的部位制作成半圆弧状。

经验

该制件圆棒的直径为ф10mm,那么凹模3、凸模6及压料板7的圆弧为R5.1mm,其弯曲凸模与凹模的间隙可参考板料弯曲的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