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国养牛业的概况
第一节 我国牛的饲养量与分布
截至2014年底,我国牛(肉牛、奶牛、黄牛和水牛)总存栏量为10578万头,其中肉牛存栏量7040.9万头,奶牛存栏量1499.1万头,黄牛和水牛存栏量2038万头。
一、肉牛优势区域分布
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农村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不同,饲料资源各异,肉牛的品种繁多,不同区域肉牛业在农业生产中所占比重不尽相同,最早用六大产区来进行划分。随着肉牛业的不断发展,国家重新根据各地肉牛业发展变化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目前划分了中原肉牛区、东北肉牛区、西北肉牛区和西南肉牛区共四个优势区域,优势区域涉及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7个县市。
二、奶牛优势区域分布
2003年农业部组织制定并实施《奶牛产业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3—2007年)》,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发展,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区域化格局基本形成。从地理区域看,我国原料奶生产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黑龙江、河北、新疆、山东、河南等地(东北、华北、西北),根据《中国奶业年鉴2015》的统计数据,2014年底,内蒙古(231.2万头)、新疆(203.0万头)、河北(198.1万头)、黑龙江(197.2万头)、山东(139.7万头)和河南(103.2万头)的奶牛存栏量占全国存栏量的比重已经达到71.5%。2014年我国奶牛存栏量、牛奶产量前十位的省区全部在我国“三北”地区,其中奶牛存栏量占全国存栏量的81.9%,牛奶产量占全国牛奶产量的80.5%,其中,内蒙古位居我国奶业生产的第一,奶牛存栏量占全国存栏量15.4%,牛奶产量占全国总量的21.2%。因此,从地理分布的角度看,原料奶生产的典型特征是以北方为主。虽然2000年以后稍有转变,南方各省奶牛饲养量开始上升,但由于饲养条件和成本限制,我国的华南、华东、华中和西南地区目前还不大有利于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奶牛(尤其是荷斯坦奶牛)分布区域将仍以北方为主的特点不会有大的改变。
我国奶牛养殖主要分布在北方与奶牛自身的生物特性及各地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一是奶牛是喜凉怕热的动物,我国北方的气候条件适宜奶牛的生长,南方各地由于气候炎热、多雨,奶牛发病率高,成母牛产奶量远低于北方各地。二是由于奶牛是草食大牲畜,要满足如此庞大的饲料需求就必须有丰富的饲草饲料资源。这在以种植水稻为主、人均耕地资源相对紧张的南方是很难满足的。而北方地域辽阔,有大面积的草原和草地,又是主要饲料作物玉米和大豆的主产区,因此有低成本生产奶牛的优势。南方饲养奶牛所需精饲料和优质牧草主要从北方购入,饲养成本过高,从而导致南方饲养黑白花奶牛的成本过高。三是由于加工业生产技术进步,超高温灭菌奶的出现,实现了牛奶的长期保鲜和远距离运输。以北方为基地的牛奶加工企业,完全可以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全年均衡销售,奶牛生产向南转移的必要性自然也日益减少。
此外,在各原料奶主产区,原料奶的增长点又以农区为主。因为农区以舍饲奶牛为主,具有较高的生产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养殖者的组织化程度相对高一些,在地理位置上距离消费地近,运输成本小,因此农区生产者获得利润较大,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也很高。而我国的牧区饲养多以放牧为主,况且目前牧区载畜量已经过高,增加原料奶生产的能力已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