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分析(第二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

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是指在滴定分析过程中滴定管、容量瓶和移液管等计量仪器的使用技术。

一、滴定管的使用

1.滴定管使用前的准备

(1)滴定管的洗涤

无明显油污、不太脏的滴定管,可直接用自来水冲洗(不可用去污粉刷洗,以免划伤内壁,影响体积的准确测量)。若有油污不易洗净时,可用铬酸洗液洗涤,洗涤时将酸式滴定管内的水尽量除去,关闭活塞,倒入10~15mL洗液于滴定管中,两手平端滴定管,边转动边向管口倾斜,直至洗液布满全部管壁为止,立起后打开活塞,将洗液放回原瓶中(铬酸洗液只要不发生颜色变化可以反复使用)。洗液放出后,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蒸馏水淋洗3~4次,洗净的滴定管其内壁应完全被水均匀地润湿而不挂水珠。否则,应再用洗液浸洗,直到洗净为止。

碱式滴定管的洗涤方法与酸式滴定管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胶管不能直接接触铬酸洗液。为此,最简单的方法是将胶管连同尖嘴部分一起拔下,滴定管下端套上一个滴瓶塑料帽,装入洗液浸洗,然后用自来水冲洗,用蒸馏水淋洗3~4次备用。

(2)活塞涂油

活塞涂油(涂一薄层凡士林或真空油脂)的目的是使酸式滴定管活塞与塞套密合不漏水,转动灵活。方法是:将活塞取下,用干净的纸或布把活塞和塞套内壁擦干(如果活塞孔内存有油垢堵塞,可用细金属丝轻轻剔去;如管尖被油脂堵塞,可先用水充满全管,然后将管尖置于热水中使其熔化,再突然打开活塞,将其冲走)。用手指蘸少量凡士林在活塞的两头涂上一薄层,在紧靠活塞孔两旁不要涂凡士林,以免堵住活塞孔。涂完,把活塞放回塞套内向同一方向旋转活塞几次,使凡士林分布均匀呈透明状态。然后用橡皮圈套住,防止活塞滑出。碱式滴定管不涂油,只要将洗净的胶管、尖嘴和滴定管主体部分连接好即可。

(3)滴定管的试漏

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装入蒸馏水至一定刻线,直立滴定管约2min。仔细观察刻线上的液面是否下降、滴定管下端有无水滴滴下、活塞隙缝中有无水渗出,然后将活塞转动180°后等待2min再观察。如有漏水现象重新擦干涂油。

碱式滴定管:装蒸馏水至一定刻线,直立滴定管约2min,仔细观察刻线上的液面是否下降或滴定管下端尖嘴上有无水滴滴下。若有应调换胶管中的玻璃珠,再进行试漏。

(4)装溶液和赶气泡

处理好的滴定管即可装入操作溶液。为了确保操作溶液浓度不变,首先将试剂瓶中的操作溶液摇匀,使凝结在瓶内壁上的液珠混入溶液。操作溶液应小心地直接倒入滴定管中,不得用其他容器(如烧杯、漏斗等)转移溶液。其次用待装的操作溶液淋洗滴定管2~3次,每次用量约10mL,从下口放出少量(约1/3)以洗涤尖嘴部分,然后关闭活塞,横持滴定管并慢慢转动,使溶液与整个管内壁接触,最后将溶液从管口全部倒出弃去(不要打开活塞,以防活塞上的油脂进入管内)。如此淋洗2~3次后,便可装入操作溶液至“0”刻线以上,然后转动活塞使溶液迅速冲下排出下端存留的气泡,再调节液面至0.00mL处。

碱式滴定管赶气泡的方法是将胶管向上翘起,用力捏挤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喷出,如图2-17所示,以排除藏在玻璃珠附近的气泡(必须对光检查胶管内气泡是否完全赶尽)。赶尽气泡后再调节液面至0.00mL处。

图2-17 碱式滴定管排气泡

2.滴定管的使用

(1)滴定操作

滴定管使用之前必须严格检查,确保不漏。将滴定管垂直地夹于滴定管架上的滴定管夹上。酸式滴定管的滴定操作是左手握管下端进行滴定。即左手的拇指在管前,食指和中指在管后,手指略微弯曲,轻轻向内扣住活塞,手心空握,如图2-18所示,以免活塞松动或可能顶出活塞使溶液从活塞缝隙中渗出。滴定时转动活塞,控制溶液流出速度,要求做到能逐滴放出并能使溶液成悬而未滴的状态,即练习加半滴溶液的技术。

图2-18 酸式滴定管握姿

碱式滴定管的滴定操作是左手的拇指在前,食指在后,捏住胶管中玻璃珠所在部位稍上处,向手心方向捏挤玻璃珠与胶管之间形成一条缝隙,溶液即可流出,如图2-19所示。但注意不能捏挤玻璃珠下方的胶管,以免当松开手时空气进入而形成气泡。

图2-19 碱式滴定管的控制

滴定前,先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初读数,如果是0.00mL,也可以不记。用小烧杯内壁碰一下悬在滴定管尖端的液滴。

滴定时,应使滴定管尖嘴部分插入锥形瓶口(或烧杯口)下1~2cm处。滴定速度不能太快,以每秒3~4滴为宜,切不可成液柱流下。边滴边摇锥形瓶(或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溶液)。在整个滴定过程中,左手一直不能离开活塞任溶液自流。摇动锥形瓶时,要注意勿使溶液溅出,勿使瓶口碰滴定管口,也不要使瓶底碰白瓷板,不要前后振动,如图2-20所示。临近终点时,应1滴或半滴地加入,并用洗瓶吹入少量水冲洗锥形瓶内壁,使附着在瓶壁上的溶液全部流下,然后摇动锥形瓶,观察终点是否已达到(为便于观察,可在锥形瓶下放一块白瓷板),如终点未到,继续滴定,直至准确到达终点为止。

图2-20 滴定操作

(2)读数

为了获得正确的读数数据,应按下列要求完成。

①注入溶液或放出溶液后,需等待0.5~1min后才能读数(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溶液流下)。

②滴定管应垂直地夹在滴定台上读数,或用两手指拿住滴定管的上端使其垂直后读数。

③对于无色溶液或浅色溶液,应读弯月面下缘实线的最低点,即读数时视线与弯月面下缘实线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如图2-21(a)、(b)所示。对于有色溶液,应使视线与液面两侧的最高点相切,如图2-21(c)所示。初读数和终读数应采用同一基准。

图2-21 滴定管读数

④有一种蓝线衬背的滴定管,它的读数方法(对无色溶液)与上述不同,无色溶液有两个弯月面相交于滴定管蓝线的某一点,使液面呈现三角交叉点,读数时视线应在交叉点与刻度相交的同一水平面上,如图2-22所示。对有色溶液读数方法与上述普通滴定管相同。

图2-22 蓝线衬背滴定管读数

⑤滴定时,最好每次都从0.00mL开始,这样可固定在某一段体积范围内滴定,减小测量误差。读数必须准确到0.01mL。

⑥对于初学者,可采用读数卡来协助读数,读数卡可用黑纸或涂有黑长方形(约3cm×1.5cm)的白纸制成,读数时,将读数卡放在滴定管背后,使黑色部分在弯月面下约1mm处,此时即可看到弯月面的反射层成为黑色,然后读此黑色弯月面下缘的最低点,如图2-23所示。

图2-23 借黑纸卡读数

3.注意事项

①在添加完溶液或滴定完毕时,不要立即调整零点或读数,而应放置0.5~1min,以使管壁附着的溶液流下来,使读数准确可靠。

②完成滴定后,倒去管内剩余溶液,用水洗净,装入蒸馏水至刻度以上,用大试管套在管口上。这样,下次使用前可不必再用洗液清洗。

③酸式滴定管长期不用时,活塞部分应垫上纸。否则,时间一久,塞子不易打开。碱式滴定管不用时,胶管应拔下,蘸些滑石粉保存。

二、容量瓶的使用

1.容量瓶的准备

容量瓶在使用前应先检查瓶塞是否漏水,其方法是加自来水至标线附近,塞紧瓶塞。用食指按住塞子,将瓶倒立2min,如图2-24所示。用干滤纸片沿瓶口缝隙处检查看有无水渗出。如果不漏水,将瓶直立,旋转瓶塞180°,塞紧,再倒立2min,如仍不漏水则可使用。

图2-24 容量瓶试漏

检验合格的容量瓶应洗涤干净。洗涤方法、原则与洗涤滴定管相同。洗净的容量瓶内壁应均匀润湿,不挂水珠,否则必须重洗。

必须保持瓶塞与瓶子的配套,标以记号或用细绳、橡皮筋等把它系在瓶颈上,以防跌碎,或与其他瓶塞混乱。

2.容量瓶的操作

由固体物质配制溶液时,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固体物质,置于小烧杯中,加水或其他溶剂使其全部溶解(若难溶,可盖上表面皿,加热溶解,但须放冷后才能转移),定量转移入容量瓶中。转移时,将玻璃棒伸入容量瓶中,使其下端靠住瓶颈内壁,上端不要碰瓶口,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使溶液沿玻璃棒和内壁流入,如图2-25(a)所示。溶液全部转移后,将玻璃棒稍向上提起,同时使烧杯直立,将玻璃棒放回烧杯。用洗瓶中的蒸馏水吹洗玻璃棒和烧杯内壁,将洗涤液也转移至容量瓶中。如此重复洗涤多次(至少3次)。完成定量转移后,加水至容量瓶容积的3/4左右时,将容量瓶摇动几周(勿倒转),使溶液初步混匀。然后把容量瓶平放在桌上,慢慢加水到接近标线1cm左右,等待1~2min,使黏附在瓶颈内壁的溶液流下。用细长滴管伸入瓶颈接近液面处,眼睛平视标线,加水至弯液面下缘最低点与标线相切。立即塞上干的瓶塞,按图2-25(b)握持容量瓶的姿势(对于容积小于100mL的容量瓶,只用左手操作即可),将容量瓶倒转,使气泡上升到顶。将瓶正立后,再次倒立振荡,如此重复10~20次,使溶液混合均匀。最后放正容量瓶,打开瓶塞,使其周围的溶液流下,重新塞好塞子,再倒立振荡1~2次,使溶液全部充分混匀。

图2-25 容量瓶操作

3.使用注意事项

①不要用容量瓶长期存放配好的溶液。配好的溶液如果需要长期存放,应该转移到干净的磨口试剂瓶中。

②容量瓶长期不用时,应该洗净,把塞子用纸垫上,以防时间久后,塞子打不开。

③热溶液必须冷却至室温后,才能稀释到标线,否则会造成体积误差。

④容量瓶不得在烘箱中烘干,也不能用任何方法加热。

⑤不能用手掌握住瓶身,以免体温造成液体膨胀,影响容积的准确性。

三、移液管的使用

1.移液管的洗涤

移液管和吸量管较脏时(内壁挂水珠)可用铬酸洗液洗涤。方法是右手持移液管或吸量管,管的下口插入洗液中,左手拿洗耳球,先把球内空气挤出,然后把球的尖端接在移液管或吸量管的上口处,缓慢地松开左手手指,将洗液吸入管内直至上升到刻度以上部分,稍等片刻后,将洗液放回原瓶中。如果需要较长时间处理(一般吸量管需要这样做),则应准备一个高型玻璃筒或大量筒,在筒内底部铺些玻璃毛,将吸量管置于筒中,筒内装有足量的洗液(能将吸量管浸没),筒口用玻璃片盖上。浸泡一段时间后,取出吸量管,沥尽洗液,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蒸馏水淋洗干净。洗净的标志是内壁不挂水珠。干净的移液管和吸量管应放置在洁净的移液管架上。

2.吸取溶液

在用洗净的吸量管吸取溶液之前,为避免吸量管尖端上残留的水滴进入所要移取的溶液中,使溶液的浓度改变,应先用滤纸将吸量管尖端内外的水吸干。然后再用少量要移取的溶液置换3次,以保证转移的溶液浓度不变。用右手的拇指和中指捏住移液管或吸量管的上端,将管的下口插入欲取溶液至少10mm深(插入不要太浅或太深,太浅会产生吸空,把溶液吸到洗耳球内弄脏溶液,太深又会在管外沾附溶液过多),左手拿洗耳球,先捏瘪排出球中空气,迅速将球口对准吸量管的上口,按紧勿使漏气。慢慢松开左手,当液面上升到标线以上时,迅速用右手食指按紧吸量管管口(同时移开吸耳球),如图2-26所示。右手的食指应稍带潮湿,便于调节液面。

图2-26 吸取溶液

3.调节液面

将吸量管提离液面,垂直地拿着吸量管并使出口尖端仍靠在盛溶液器皿的内壁上,略为放松食指(有时可微微转动移液管或吸量管),使管内溶液慢慢从下口流出,直至溶液的弯月面底部与标线相切为止,立即用食指压紧管口。将尖端的液滴靠壁去掉,移出移液管或吸量管,插入承接溶液的器皿中。

4.放出溶液

承接溶液的器皿如是锥形瓶,应使锥形瓶倾斜,约呈15°,保持移液管或吸量管垂直,管下端紧靠锥形瓶内壁,放开食指,让溶液沿瓶壁流下,如图2-27所示。流完后管尖端接触瓶内壁约15s(A级)后,再将移液管或吸量管移去。残留在管末端的少量溶液,不可用外力强使其流出,因校准移液管或吸量管时已考虑了末端保留溶液的体积。

图2-27 放出溶液

管上标有“吹”字,即溶液将流尽时,应将下尖残留液吹出,不允许保留。

5.注意事项

①移液管使用后及时洗涤干净,放在移液管架上,以免尖端碰碎。移液管不能在烘箱中烘干。

②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吸量管每次都应以最上面刻度为起始点,往下放出所需体积,而不是放出多少体积就吸取多少体积。

③移液管与容量瓶常配合使用,因此使用前常作两者的相对体积的校准。

四、容量仪器校准

容量仪器校准的必要性在于其容积与它的标示值并不完全符合,这对于准确度要求较高的分析工作尤其重要,因此在保证高准确度的检测中必须对使用的容量仪器进行校正。

容量检定前须对量器进行清洗,清洗的方法为:用重铬酸钾的饱和溶液和浓硫酸的混合液(调配比例为1∶1)或20%发烟硫酸进行清洗。然后用水冲净,器壁上不应有挂水等沾污现象,使液面与器壁接触处形成正常弯月面。清洗干净的被检量器须在检定前4h放入实验室内。

依据JJG 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校正方法采用衡量法和容量比较法两种。

衡量法(称量法)是取一只容量大于被检玻璃量器的洁净有盖称量杯,称得空杯质量,然后将被检玻璃量器内的纯水放入称量杯后,称得纯水质量m(瓶加水的质量与空瓶质量差),将温度计插入被检量瓶中,测量纯水的温度,读数应准确到0.1℃。玻璃量器在标准温度20℃时的实际容量按下式计算:

  (2-1)

式中 V20——标准温度20℃时被检玻璃量器的实际容量,mL;

ρB——砝码密度,取8.00g/cm3

ρA——测定时实验室内的空气密度,取0.0012g/cm3

ρW——蒸馏水t℃时的密度,g/cm3

β——被检玻璃量器的体胀系数, ℃-1

t——检定时蒸馏水的温度, ℃;

m——被检玻璃量器内所能容纳水的表观质量,g。

为简便计算过程,也可将式(2-1)简化为下列形式:

V20=mKt)  (2-2)

其中:

Kt)值列于表2-5。根据测定的质量值m和测定水温所对应的Kt) 值,即可由式(2-2)求出被检玻璃量器在20℃时的实际容量。

表2-5 常用玻璃量器衡量法Kt)值表
表2-5(1)(钠钙玻璃体胀系数25×10-6-1,空气密度0.0012g/cm3

表2-5(2) (硼硅玻璃体胀系数10×10-6-1,空气密度0.0012g/cm3

容量比较法: 将标准玻璃量器用配制好的洗液进行清洗,然后用水冲洗,使标准玻璃量器内无积水现象,液面与器壁能形成正常的弯月面,将被检玻璃量器和标准玻璃量器安装到容量比较法检定装置上(参见JJG 196—2006《常用玻璃量器检定规程》),排除检定装置内的空气,检查所有活塞是否漏水,调整标准玻璃量器的流出时间和零位,将被检玻璃量器的容量与标准玻璃量器的容量进行比较,观察被检玻璃量器的容量示值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1.滴定管的校正

①取洁净烧杯盛放校正用水,取洁净干燥的50mL具塞锥形瓶,与待校正滴定管同放置在天平室1h以上,测量水的温度。

②精密称得洁净干燥的50mL空具塞锥形瓶的质量。

③将要校正的洁净滴定管装入水至最高标线以上约5cm处,垂直夹在滴定管架上。

④缓慢地将液面调到零位,同时排除流液口中的空气,移去流液口的最后一滴水珠。

⑤完全开启活塞,使水充分地从流液口流出,当液面降至10mL分度线以上约5mm处时,等待30s,然后10s内将液面调至10mL分度线上,随即将滴定管尖端与锥形瓶内壁接触,收集管尖余滴,读数(准确到0.01mL),并记录。

⑥将锥形瓶玻璃塞盖上,再称得质量,两次质量之差即为放出水的质量,然后从表2-5中查得实验温度时水的Kt)值,再由式(2-2)计算出滴定管在20℃时的实际容量(mL)和校正值[即实际容量与滴定管放出水的体积(毫升)数之差]。

例:在21℃时由滴定管中放出10.03mL水,其质量为10.04g。由表2-5查得实验温度21℃时水的Kt)值为1.00304,根据式(2-2):

V20=10.04×1.00304=10.07mL,校正值=10.07-10.03=+0.04mL

以滴定管校正值为纵坐标,滴定管读数的体积(毫升)数为横坐标,画出滴定曲线,滴定时从滴定曲线查出校正值,加上观察值即为实际滴定值。

⑦检定点为:

10mL:半容量和总容量两点,即0~5mL、0~10mL两点。

25mL:0~5mL、0~10mL、0~15mL、0~20mL、0~25mL五点。

50mL:0~10mL、0~20mL、0~30mL、0~40mL、0~50mL五点。

根据所得数据,查表2-6,符合A级标准。碱式滴定管的校正方法与酸式滴定管相同。滴定管计量要求一览表见表2-6。

表2-6 滴定管计量要求一览表

2.单标线吸量管和分度吸量管的校正

将清洗干净的吸量管垂直放置,充水至最高标线以上约5mm处,擦去吸量管流液口外面的水,缓缓地将液面调整到被检分度线上,移去流液口的最后一滴水珠;同时观察水温,读数准确到0.1℃ ,取一只容量大于被检吸量管容器的带盖称量杯,称得空杯的质量,将流液口与称量杯内壁接触,称量杯倾斜30°,使水充分地流入称量杯中。对于流出式吸量管,当水流至流液口口端不流时,近似等待3s,随即用称量杯移去流液口的最后一滴水珠(口端保留残留液)。对于吹出式吸量管,当水流至称量杯口端不流时,随即将流液口残留液排出。将被检吸量管内的纯水放入称量杯后,称得纯水质量(m)。 从表2-5中查得该温度时水的Kt)值,用水的Kt)值乘水的质量,就是该吸量管的容积(mL)。

对分度吸量管除计算各检点容量误差外,还应计算任意两点之间的最大误差。

单标线吸量管计量要求应符合表2-7的规定。分度吸量管的标称容量和零至任意分量,以及任意两检点之间的最大误差,在标准温度20℃时,容量允差均应符合表2-8的规定。

表2-7 单标线吸量管计量要求一览表

表2-8 分度吸量管计量要求一览表

3.容量瓶的校正

(1)衡量法(绝对校正法 )

将洗净、干燥、带塞的容量瓶准确称量(空瓶质量)。注入蒸馏水至标线,记录水温(读数应准确到0.1℃),用滤纸条吸干瓶颈内壁水滴,盖上瓶塞称量,两次称量之差即为容量瓶容纳的水的质量。由表2-5中查得该温度时水的Kt)值,根据式(2-2)计算出该容量瓶20℃时的真实容积数值,并求出校正值。将校正值与表2-9比较,判定其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等级。

表2-9 单标线容量瓶计量要求一览表

(2)容量比较法(相对校正法)

在很多情况下,容量瓶与移液管是配合使用的,因此,重要的不是要知道所用容量瓶的绝对容积,而是容量瓶与移液管的容积比是否正确。例如,250mL容量瓶的容积是否为25mL移液管所放出的液体体积的10倍。一般只需要做容量瓶与移液管的相对校正即可。校正方法是将容量瓶洗净晾干,用洁净的移液管吸取蒸馏水注入该容量瓶中。假如容量瓶容积为250mL,移液管为25mL,则共吸10次,观察容量瓶中水的弯月面是否与标线相切,若不相切表示有误差,一般应将容量瓶晾干后再重复校正一次,如果仍不相切,可在容量瓶颈上做一新标记,以后配合该支移液管使用时,以此标记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