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竞争理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纯粹竞争条件下的个别销售者

纯粹竞争早就被定义为:第一,相当大的数量的买者和卖者;第二,完全的同质产品。第一个条件使市场上任何一个人的影响减少到了可以完全忽略不计的地步;第二个条件由于单个销售者的产品与其竞争者的产品完全一致,因而使他不能以任何方法控制其价格,使之与一般市场的价格有所不同,这种控制只有在购买者偏好于一种产品胜过另一种产品时才会存在。我们在图2a中画出了这一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供求相等时的价格为AP,在这一价格上,每单位时间内将有10000000个产品用来交易。我们假设相互竞争的销售者的数量是1000。现在,我们要问自己的问题是:单个销售者产品的需求曲线是什么形状——当他改变其供给量时,以什么价格能使这些不同的供给量在市场上得以出售?其供给曲线的形状与一般市场供给曲线有什么不同?最后,根据这些需求和供给曲线,怎样的决策调整将会使其利润最大化?

我们在图2b中也画出了这样的个别曲线,但我们必须首先谈及数字刻度变化的必要性。显然,图2a显示不出单个销售者的调整过程,因为图中有1000个销售者,而每个销售者的供给约为OA的,如果沿着基线画出,那么必然小到用显微镜才可以看见。因此,图2b中水平轴的刻度要放大1000倍,即oa(图2b)等于10000,或者OA(图2a);而纵坐标的刻度则保持不变。

任何一个单个销售者产品的需求曲线都是一条水平线,其高度为现行的市场价格。如果价格是BQ,那么它就是kt;如果价格是AP,那么它就是md。它之所以是水平的,原因在于供给的调整仅限于图2b中所显示的范围,同时,任何单个销售者控制的数量所导致的价格的变化都非常小,以至于可以忽略不计。更确切地说,从市场上去掉1000个单位,或者向市场增加1000个单位,都会引起一定量的价格变动,这相当于沿着DD'曲线上升或下降一定的距离,这一距离等于A点距其左或右OA的长度(图2a)。很显然,这在图中是看不出的,就像销售者计算不出一样。根据另一个观点,kt或md可以被看成是按照图2b的刻度画出的DD'曲线(图2a)的一段,曲线上由D点降到P点的一段相当于1000个oa的距离。kt和md的水平形状显著地表明单个竞争者对价格缺乏任何控制,在现行价格下他可以卖掉他愿意出售的任何数量的产品。

图2

任何单个销售者产品的需求曲线既是平均收益曲线又是边际收益曲线。显然,因为它是水平的,所以它必然是这样。如下事实可能会引起困惑,那就是如果在图2a中画一条边际收益曲线,那么它将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例如,在图1中,当价格(平均收益)是AQ时,则边际收益是AE。因此,一般看起来,尽管图2b中的边际收益曲线是水平的,但也相应地应当低于平均收益曲线。然而,它并不低于平均收益曲线,原因在于在图1(及图2a)中,边际收益比平均收益低的量,相当于从O点到A点的所有产品所遭受的价格损失;而在图2b中,只有10000个单位的产品遭受价格损失,而当把它们移到图2a中时,仅只是1个单位的价格损失,例如B点。换句话说,如果平均收益(价格)在10000个单位产品范围内保持不变,那么边际收益也一定保持不变,并且是同一数量。

至于单个销售者的供给曲线则可以有多种情形。他可以提供多于或少于10000个单位的产品,10000个单位仅仅是平均数。他可以以相同的价格或者不同的价格提供全部产品。nhb曲线、ncr曲线、uv曲线、mfr曲线、mpb曲线、kgr曲线、kqb曲线都表明了多种可能性。头两个销售者在价格BH(=ah)上,分别提供了10000个单位和8000个单位的全部供给量。他们两人在边际之内。第三个销售者按不同的价格提供产品。第四、第五个人是边际销售者,这最后两个销售者在边际之外。个别曲线在数量上有很多条,在形状上也各不相同,把每一价格加总就得到了图2a中的光滑平坦的SS'曲线。

这些个别销售者的供求曲线与垄断商品的供求曲线极其相似,它们都是单个销售者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下调整其产量的结果。现在可以看到,在纯粹竞争条件下,之所以能够确定供给和需求相等的价格,是因为对市场上的每个销售者而言,该价格是唯一的与最大化利润相符的价格。

我们假设价格暂时停留在BQ上,用于销售的产品数量只有OB。这样,每单个销售者的需求曲线就是kt。每个人通过提供由其自身的供给曲线和kt曲线的交点决定的产量,来实现利润(超过其供给价格的部分)的最大化,这些产量的总和是OC(图2a)。按照与前面相同的顺序,每种情形(把供给曲线当做成本曲线)中显示的利润依次是nhqk、ncgk、uvk、mfgk、mpqk、o和o(最后两个只按照现行价格销售产品,得不到超过其最低供给价格的任何利润)。在BQ价格上持续销售OB数量是不可能了,因为每个人都在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因此所有竞争者都将会按照这一价格实现一个较大的销售量OC。每一个人都努力使其利润最大化,但事实上却降低了价格。某个人新增加的供给量以较低的价格销售,这对他来说,这种价格的降低本身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与其他人的加总起来就变得相当可观了。需求曲线kt降低了,计算就得重新修正。一些销售者被迫退出,其他的销售者减少供给量。参照新的需求曲线和其产品的供给曲线,每个人都重新提供了最佳供给量,但是,如果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仍旧促使销售量超过现行价格下可能的销售量,那么需求曲线一定还会继续下降。当它成为md时,能使总利润达到最大的总产量是OA,如果所购买的量也恰好是这么多,则不存在进一步变化的倾向。低于md的价格曲线不能成立,因为随着价格的下降,供给量将减少,减少后的供给量能够以高于AP的价格全部卖掉,使销售者实现利润最大化;但价格AP将保持不变,因为对每个销售者而言,它是唯一与最大化利润相符的价格。也可以通过一个相似的论点来描述趋向于均衡的运动,该论点主张购买者要实现其收益最大化。为简单起见,略去这点不谈,我们可以认为销售者单方面(或购买者单方面)的行为就足够了。在所有这些调整中,竞争者所做的与垄断者所做的完全一样——根据其产品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力图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竞争均衡不仅与每个人对利润无限最大化的追求相一致,而且是实现最大化利润的必要条件。

在垄断或竞争或两者混合的条件下定义经济均衡,必须从如下假设开始,即每一个个体都无条件地追求其经济收益的最大化。尽管在已知的需求和供给曲线下,利润最大化似乎导致了一种结果与另一种结果的“竞争”。然而,这并不源于两种力量在本质上的区别,而仅仅源于如下事实:当表示垄断情形时,曲线属于单个销售者;相反,当表示竞争情形时,曲线则包含着一组销售者。当把竞争曲线分解为很多部分并让它们和销售者的数量一样多时,那么竞争的结论和垄断的结论将会毫无二致:在每种情形下,单个销售者的利润都实现了最大化。因此,为了定义纯粹竞争条件下的均衡点,有必要研究个体的需求和供给条件,也有必要研究集体的需求和供给条件。当加入垄断因素时,这种精致思想的全部意义将显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