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竞争理论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与供求平衡相区别的均衡

我们假定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或者供求表用来表示不同价格水平上的需求和供给的产品数量,这是经济理论家很熟悉的分析工具,不需要作进一步的解释。它们是否以及在什么程度上能用效用和生产成本予以解释,还有这种解释的性质,等等,基本上没有告诉我们,也没有涉及市场价格和正常价格的区别,毕竟这些都是有关曲线内容的问题。给定不同价格条件下的市场上准备购买的和销售的产品数量,并且给定纯粹竞争的条件,那么实际价格应当与曲线确定的价格没有差别,我们主要关注的就是实际价格。

一种产品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确定了供求相等的价格,但是没有任何关于价格为什么确定在那一点上的解释,它们只表明如果某些价格确定后的被购买的和供给的产品的数量。除了指出供给与需求相等的点外,它们还指出了许多其他的点,在这些点上,供给与需求不相等,一个超过了另一个。我们说某种价格被确定了,是因为在这一价格上供给与需求相等,这被视为公理,但事实上没有这样的公理。让这个公理公平地问这样的问题:价格将是多少?为什么?

在已知的供求条件下,在已知的竞争、垄断或两者兼有的条件下,价格倾向于确定在均衡点上,在该点上存在相反的力量。“这样一种均衡是稳定的,即如果偏离均衡点,则价格将趋向回归,就像钟摆沿着最低点摆动一样”。参见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第八版,第345页。在马歇尔的书中,这句话描述的是一个竞争性市场。但是,均衡价格通常与供求相等的价格不相同;实际上,只在纯粹竞争的条件下才这样。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能更清楚地看到这两者之间的区分,在垄断情形中可以见到这个例子。在图1中,DD'和SS'分别代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供求相等的价格是BP。然而,垄断者在一些较高的点上确定其价格,譬如说AQ,在这一价格上能使他的总利润最大化。我们假设不存在形成垄断歧视的条件。垄断者能够维持这一价格,是因为根据推测,没有人能把价格削减得比其低。现在,垄断的事实并没有改变曲线的形状,例如,不能说垄断者的供给曲线是AM,因为这条线表明,不论价格是多少,它都只有OA的数量投入市场。不过,其实际情形并不是这样的,它是指在价格AQ的条件下在这一价格上所提供的数量。显然,供给和需求在这一价格上也不相等,供给是OC,需求是OA。固然需求和供给被解释为买卖的实际数量,但在这种情形下,它们总是一致的,供求定理也因此变成了一个纯粹的真理。除了这个毫无意义的理解外,垄断价值与供求定理没有任何关系。垄断者可以选择要么(a)他的价格,要么(b)实际上用于交换的商品数量,通过其产品的需求曲线来揭示价格与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无论他选择什么价格,购买的数量和销售的数量都将相等;无论他选择什么数量,都将会被购买和销售;他选择的价格和数量是为了利润最大化,而不是需求和供给相等。不过,尽管如此,在这种情况下,也有各种理由将AQ称为均衡价格,价格趋向于它;如果由于垄断者的错误估计或者由于暂时的原因价格背离了该点,那么它将趋向于回归,它显示了收益和损失两种相反力量的平衡,使总利润最大。如果认为这不是“真正”的均衡,或者认为这是一种与竞争有不同意义的均衡的话,那么我们可以作进一步的详细分析。DD'只是用来表示需求和价格之间既定关系的几种方式之一,它显示了每一数量的所售产品的平均收益——总收益除以产品的数量。现在,让我们再画一条dd'曲线,以表示每继续销售每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总收益。它可以称之为边际收益曲线,罗宾逊夫人提到了许多其他学者,他们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各自独立地“发现”了这条曲线。见其《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第6页。它比平均收益曲线DD'下降得更快,因为每增加一单位的产品,都会使其他单位产品的价格下降,从而使总收益的增加量小于产品本身的价格。因此,A点上的任意一单位产品,尽管按照价格AQ出售,但却只让总收益增加了AE,因为它的出售略微降低了介于O点到A点之间的所有产品的价格。从任何数量的产品的销售中得到的总收益,可以由边际收益曲线之下的面积来确定。对于销售量OA来说,即是ODEA(=OKQA)。显然,垄断者值得增加其产量至OA,因为直到这点为止,每增加一单位的产品所增加的收益都大于成本。然而,超过这一点,他就不会继续了,因为增加的成本将会超过增加的收益。所以,他会选择产量OA,每单位产品的价格将是ODEA除以OA或者AQ。垄断者的均衡可以用竞争条件下使用的相同的相交线图形来表示,但是却不存在需求与供给的相等问题。让我们注意另外一点,供给曲线SS'不是平均成本曲线就是边际成本曲线,它取决于稀缺租金(在我们的例子中它因产品生产增加而引起)是否被当做成本。如果稀缺租金不被当做成本,那么供给曲线就代表边际成本曲线。例如,产量OB的总成本是OBPR,那么边际成本就是BP,稀缺租金则是RPH。但是,如果稀缺租金被当做成本,那么供给曲线就代表平均成本曲线,产量OB的总成本就包括稀缺租金,成了OBPH,而BP就是平均成本(不包括稀缺租金的平均成本曲线由R开始,位于SS'下方;包括稀缺租金的边际成本曲线由R开始,位于SS'上方。这就使图形比较完整了)。现在对于垄断者来说,因为其产品产量的增加而产生的稀缺租金就不再是成本了;相反,它是垄断者试图实现最大化的量之一。就图1中所示的SS'而言,垄断者试图实现最大化的部分是REQK,而不是GEQK。然而,对于个别竞争者来说,稀缺租金是成本,它与其他费用绝对没有任何区别,因为稀缺租金是由于其他人的竞争而加到他身上的,不在他的控制之下。同样的SS'曲线在垄断情况下是边际成本曲线,在竞争情况下则是平均成本曲线。根据这一看法,我们得到一个一般性的结论,现阐述如下:在垄断情况下,均衡数量由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来确定;在竞争情况下,均衡数量由平均收益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的交点来确定。虽然只有竞争均衡使需求和供给相等,但是每一种都是与另一种一样的真实的均衡。

图1

经济力量的均衡一直被错误地等同于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均衡,实际上后者仅仅是前者的一种特殊情况;只有当其他条件已知时,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才能通过它们自身或者通过它们的交点来表明将确定什么价格,否则它们不能说明任何事情。所以,我们说它们除了是标志以外没有任何更多的东西。之所以选择简单而熟悉的垄断例子,就是为了打破均衡即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交点的观念。本书的目的是要表明,大部分价格的确定涉及垄断(通常包括在竞争的“不完全性”中)与竞争多种方式的混合,结果一般是形成真正的均衡价格,但供给和需求却不相等。现在我们就可以指出为什么在纯粹竞争的条件下,均衡的调整要采取这种特殊的形式了。

原因不在于竞争性市场的主导力量与垄断性市场有什么不同的规律。竞争者与垄断者从经济上看完全没有什么不同。帕累托(在其《政治经济学大纲》,第163页及其后)关于垄断者行为和竞争者行为的区别是令人误解的,没有抓住事情的本质。与维持价格不变以使利润最大化的垄断者形成相对照,竞争者并不“竞争”并削减价格。竞争者大概与垄断者一样,在利润最大化上具有相同的倾向,并以同样的智力和深谋远虑来追求这一目标。全面地评价垄断和竞争在这方面的一致性,对于了解纯粹竞争市场的特性是很有必要的。不是通过比较竞争性的和垄断性的两个市场,而是通过比较垄断者和竞争者即纯粹竞争市场上的销售者。这两个个体来揭示这种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