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政古鉴:从历史中汲取走向未来的智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何如早散桥仓粟,结取臣民亿万心

◎商纣王攻克东夷,奠定中国统一的最初规模,功不可没,可是后来德政衰败,骄奢淫逸,消磨了斗志。从妲己之言,作新淫之声,制炮烙之刑,剜比干之心,凭借暴力维持统治,结果众叛亲离,亡于“淫虐”,其历史教训尤为深刻。

商朝以商汤开国,奠定了商王朝发展的基础,中间经盘庚、武丁等明君“中兴”,商王朝走上鼎盛,传到第31代君主纣王,共延续500多年之久。周大夫王孙满说:“商纣暴虐,鼎迁于周。”

帝乙死后,帝辛继承了王位,他就是商纣王。纣王相貌英俊,才思聪敏,能言善辩,文武双全。史书上说纣王力大无比,能托梁换柱,甚至能“倒曳九牛”,而且才识卓异,深谙韬谋,能征善战。

纣王即位后,亲自率领大军,多次征讨东夷。东夷不是一个统一的部族,而是许许多多小部落的总称,比华夏族落后得多。在战场上,纣王往来冲杀,一人能对付好几个人,吓得东夷人一看纣王的旗子就赶快掉头逃命。纣王指挥商军一直打到长江下游,俘虏了成千上万的东夷人。

纣王平定东夷,打通了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使得两个地区的民族来往密切了。东南一带的人们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利用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了生产。最早开发我国东南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时,纣王是有过贡献的。

纣王理应大有作为,但他的聪明才智没用到正地方。他强迫成千上万的奴隶,用7年时间在朝歌建造了一座新的宫殿——鹿台。它比夏桀留下的瑶台还要富丽堂皇,朝歌远近的景物尽收眼底。

纣王“酿酒为池肉作林,深宫长夜恣荒淫”,让男女们裸身嬉玩追逐,作奇技淫巧以悦之,使师涓作新淫声,观北里之舞,听靡靡之音,尽情享受。

商代刑法繁多,《吕氏春秋》说商代有“刑三百”。纣王为了逗美人妲己开心,新设了“肉醢(hǎi)”“炮烙”等酷刑。肉醢即把人剁成肉酱,炮烙即在铜柱下烧火,让人走在烧热的铜柱上,人的脚被烫到就会掉下铜柱被火烧死。纣王宠爱的妲己看了这惨无人道的场面,竟然仰天狂笑不止。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笑,滥用重刑,残杀无辜不计其数。

纣王还远贤近谗,将阿谀奉承的费仲、惯说别人坏话的恶来视为心腹并提拔重用。

纣王如此荒淫残暴,不是没有人规劝他。史书上多次提到微子、箕子、比干劝说纣王停止淫乱的行为,这三个人被孔子誉为“三仁”。

微子是纣王的兄长。他当然不愿商王朝灭亡,眼见商衰周兴,心如火焚,数次劝谏纣王。纣王不听,仍然肆行无忌。微子说:“人臣三谏不听,则其义可以去矣。”于是离开纣王隐身而退。

太师箕子是纣王的叔父。他很有识人的睿智和敏感,能从人的生活细微之处觉察到人的变化。有一天,纣王说他不喜欢用粗陋的餐具了,让属下给他做一副贵重的象牙筷子,引起箕子的深深忧虑。箕子由此事推断纣王今后必然要用犀玉酒杯,必然想得到远方的奇珍异宝,必然不会再吃粗粮饭、不愿穿粗布衣裳,就会逐渐奢侈淫逸。于是箕子多次给纣王提意见,希望他不要追求奢侈淫逸的享受,向他提出治理国家的主张和办法。

纣王根本不接受。有人劝箕子也走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箕子说:“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君之恶而自说于民,吾不忍为也。”于是散开头发,假装疯癫,去给人家当奴隶,受尽屈辱。就这样也没逃脱纣王的魔掌,被囚禁起来,直到武王伐纣灭殷以后才被释放。

比干被纣王任命为少师,他也是纣王的叔父。比干见纣王建造高大的鹿台,沉湎酒乐,苛政暴敛,而周文王势力渐大,非常忧虑。他叹道:“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国君有过错,臣子不劝谏,那是不忠;怕死而闭口不说,那是不勇敢;用自己的生命去劝谏,这才是最忠诚的表现啊!

比干抱定这一信念,一连三天向纣王进谏,直言批评他的暴虐。纣王责问道:“你依仗什么,竟敢如此大胆妄为?”比干从容答道:“修善行仁,靠的是做事正确。”纣王恼羞成怒,吼叫道:“照你这样说来,我是一个昏君,你则是一位圣人。我听说圣人的心脏都有七个孔窍,今天我要把你的心剜出来,看个明白!”说罢,便命武士将比干剖腹剜心,细加端详。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就这样惨遭杀害了。屈原在《天问》中诘问:“比干何逆,而抑沈之(比干有何悖逆之处,而至于遭受压制打击)?”

比干的惨死,震动了朝廷内外。纣王对大臣们尚且如此,对百姓就更是肆无忌惮了。百姓实在生活不下去了,四处逃亡。

早已等待时机的周武王起兵伐纣。牧野之战,大败纣军。纣王踉跄地爬上鹿台,见众叛亲离,一队周国士兵正举着大刀,呐喊着向鹿台冲来,自知死期已到,便穿上宝玉衣服,自焚于鹿台,结束了一生。

【评 点】

商纣王与夏桀王的性格和命运惊人地相似。商纣与夏桀被后人列为暴君的典型,后人并称他们二人为“桀纣”。商朝末年的政治状态,再现着夏朝末年的腐败图景。

公元前1075年纣王继位,当时商朝开国已经500多年了,国力雄厚,物阜民丰。他继位之初,也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君主,尚能励精图治,功劳很大。毛泽东在评价纣王时说:“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大批战俘成为商朝的奴隶,也有力地促进了商朝农牧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功绩归功绩,罪过归罪过,不能因为他后来犯了错而否认他先前的功绩,也不能因为他前期的功绩而隐去他曾做过的坏事。

古代确有这种情况:胜利者往往把失败者描绘成民贼独夫,以证明己方的仁义与正确,以利于巩固统治。孔子的学生子贡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意思是纣的不善,并不像后世所说的那么过分吧。子贡认为是后世把天下的恶名都归到纣王身上了。孟子在《公孙丑上》中也说:纣王执政时,因为距离贤君武丁的年代并不久远,当时的良好民俗、先民遗风、仁慈的政治传统等都还保留了不少。

说美貌倾城的妲己导致商纣王败亡,过于片面,商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殷商统治集团政治腐朽。战争的胜利冲昏了纣王的头脑,他开始追求荒淫无道、花天酒地的生活。生活上荒淫腐败,必然导致政治上的倒行逆施。

历代许多君王刚愎自用,掩盖自己的过错,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身边会集一批溜须拍马之徒。如夏桀横征暴敛,拒绝臣子关龙逄之谏;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劝告,反而听信谗言杀害忠良;金朝完颜亮“专任独见,不谋臣下,以取败乱”;而商纣王也是这样的。

最初,纣王还算比较贤明,也能听进比干等一批忠臣的劝诫。但自从亲近奸臣,他的生活便开始变得荒淫无度、骄奢糜烂了。“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出现骄纵淫逸的苗头,发展下去,必定踏入使国家危亡的境地。

历史上因奢靡而亡国丧身或被赶下台的统治者,不胜枚举。禹教民有方,却教子无道。禹的孙子太康继承了王位以后,奢靡成风。《尚书·夏书·五子之歌》中记载:太康身居高位却不理政务,放纵享乐而丧失德行,沉迷游猎而没有节制,民众都怀有二心。多行败德毙自先,太康奢靡败家国。

商代后期,纣王荒淫暴虐,耽于酒色,滥施淫威,劣迹斑斑,不惜巨资,造离宫别馆,筑亭台楼阁,消磨了斗志,恍惚于靡靡之声,流连于奇珍异宝,放荡于“酒池肉林”。

“国将兴,必赏谏臣;国将亡,必杀谏臣。”(范祖禹)司马迁评论纣王:“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纣王根本不听那些正直的大臣的进谏规劝,反把他们施以炮烙或折磨致死,导致贤臣越来越少。

纣王在统治的后期,暴虐凶残,重刑厚敛,杀害忠良,失掉民心,众叛亲离。对东方进行长期的战争,无法回师,军事部署失衡;对周人的战略意图缺乏警惕,放松戒备;作战指挥上消极被动,加上商军许多部队倒戈,周武王乘虚而入,结果落得国破身亡。

酿酒为池肉作林,深宫长夜恣荒淫。何如早散桥仓粟,结取臣民亿万心。

——〔宋〕王十朋

藐视下级的忠告是愚蠢的,首先应当考虑下级提出的是怎样的忠告。

——〔俄国〕克雷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