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新定义学习
读书三大门派:如何全面地学习
今天,我们要推出三款世界水准的革命性产品:一是触控式宽屏iPod,二是一款革命性的手机,三是具有突破性的互联网通信设备。一台iPod,一款手机,一个互联网通信设备……你们明白了吗?这不是三台独立的设备,而是一台设备,我们称它为iPhone。今天,苹果要重新发明电话。
——乔布斯
有人的地方就有分歧,也许三个读书人就可以分成三个门派。
A:“你这样读书,非常功利,把一本书分解,太碎片化!”
B:“你以为你就好吗?只停留在感官体验上,非常浅薄,读了就忘!”
C:“哈哈,我这样读才是最正宗的,你看看我那么多本笔记心得,你们都要向我学习。”
A、B:“没你的事儿,你这个老学究!”
难道必须争个高低吗?我们都听过“盲人摸象”这个成语,不同的人看待问题的方法不同,如果能综合三大门派看待学习的角度和优势,那么就能得出更好的“学习”方法,化解大家的分歧。
你熟悉读书三大门派吗
A:“体验派”,该门派的人追求体验觉察,以获得更丰富的感受和对世界及自身的感悟,喜欢看游记、小说等体裁的书。
B:“行动派”,该门派的人重视读以致用,以学习前人针对问题的解答思路并加以运用,喜欢看实用类图书。
C:“学术派”,该门派的人追求知识体系,以构建一个领域或主题的详尽知识体系,喜欢看教科书、文献,以及进行主题阅读。
虽然他们读的都是书,甚至会看同一本书,但各自的学习目的和方法完全不一样。
看似水火不容,实则都是常态
表面看起来三大门派的人截然不同、水火不容,他们为彼此冠上“浅薄”“功利”“老学究”的绰号。但他们其实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是追求不同而已。这三大门派我们在一生中会一一经历。
年少时,父母为了让我们爱上阅读,就给我们讲故事;为了让我们更快了解世界,就会为我们播放感官性强的电影、短视频。所以我们开始师从体验派。
而在生活、工作中遇到难题,自己百思不得其解时,我们就开始投入行动派,模仿前人的做法去解决问题,不求输入知识多,但求问题得以解决。
有了一定量的知识积累后,我们开始步入学术派,如会按主题阅读几百本好书,再用一张大的思维导图去系统地梳理知识与经验,然后用文章、演讲等多种形式进行分享,让他人少走一些弯路,多得一些喜悦。
这三个门派甚至还会交替出现。例如,在学生时代我们也会采用学术派方式学习,接受老师集中传授的知识,期望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到了老年,我们会进行觉察学习,抛开对外在物质的追求,回归内心,去咀嚼和觉察以往的经历,从中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
联合三大门派,形成“全面学习金字塔”
本书将学习定义为:通过觉察、致用、分享等方法,产生新行为,从而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快速地达成目标和更多元地赋能他人的过程。
觉察对应“体验派”,致用对应“行动派”,分享对应“学术派”,三者缺一不可。缺少“觉察”,我们会感到无趣,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也会盲目,因为不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缺少“行动”,我们会在问题面前停滞、会在行动上拖延。缺少“分享”,我们会难以形成系统经验,也就无法高效地持续行动和赋能他人。
三者也不可混淆。如果用“致用”方法去觉察,就像让商人读小说,可能他总想翻到最后一页看结局,因此错过很多丰富的体验;如果用“分享”方法去致用,就像让教授去经商,可能他会想得太多、决策太慢,因此错失商机;如果用“觉察”方法去分享,就像让摄影家教地理,也许他并不知道该怎样讲,或者会絮絮叨叨、逻辑不清。
除了正确地使用以上这三种学习方法,我们还要借助博采信息、激发动力与制订计划三项工作,让学习有更全面的输入手段、更强劲的动力和更系统的计划。将以上六个部分融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全面学习金字塔”,如图1-1所示。
图1-1 全面学习金字塔
2001年,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见面时问:“您是怎么想到‘七个习惯’的呢?”
柯维回答:“不是我想出来的……是的,确实是我写的这本书,但是这些准则却早在我写出这本书之前就广为人知了,这更像是自然法则,我只是把它们整合在一起,使其通过梳理分析后能为人所用。”
希望我精心梳理的“全面学习金字塔”能够为读者所用,也祝愿读者能运用这套学习上的自然法则,终生学习、终生成长。
【付诸行动】
注:我们会用练习来结束每个小节,因为对于在学习中学到的知识,如果你没有(使)用,那它就没有(作)用。完成后,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永不止步的学习家”,查询最新答案,以及大家的精彩见解。
(1)请挑选括号中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本书看来,学习有三种目的,分别是(增进学识、认识自己、取得高分、达成目标、赋能他人、体现优越)。
(2)请在表1-1中填入三大学习目的,与对应的学习方法相匹配。
表1-1 练习
(3)请手绘“全面学习金字塔”,并思考你的学习瓶颈可能出在哪个方面。
(4)你是否有用错学习方法的经历?比如,当遇到实际问题时,选择上网搜索答案,原本应该采用“致用学习”(查到方法后赶紧实践),结果却陷入“分享学习”陷阱,搜索并下载了一大堆资料,花了很多时间梳理,却没有实践,对解决问题无益。你现在对此有什么反思呢?
(5)你现在在运用哪些学习方法?如果将使用心得总结成3个要点,那么会是什么呢?
(6)你身边的伙伴在运用什么学习方法?他们是如何接触到相应的方法的?这些方法有什么优、劣势,分别适用于什么情况下的学习?
(7)对于新的理念和方法,你通常的学习态度是接受或批判,还是不着急下结论而深入探究与实践呢?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