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答案:为终身学习者赋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你的学习系统“缺胳膊少腿”吗

一、你也有这些学习困惑吗

如果从小学一年级算起,我的学习生涯已经有整整27年了。其间,我遇到过小学没毕业的同学,也接触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高才生;我在整个年级只有20多人的厂办子弟校读过书,也读过省重点中学。我在就读于四川大学时经常一个人泡在图书馆,也在中央企业做过7年培训负责人,先后培训了上千人。上班之余,我发起、运营过拆书帮成都蜀汉分舵、锦英培训师头马俱乐部、四叶草多元学习社群等7个学习社群,也曾在一年内参加了85场学习沙龙。现在是一名帮助他人学习的职业培训师。

在与职场、学校、社群、公益组织各个领域的人的交流中,我逐渐发现,学习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无论学历高低,也无论从事哪个行业,大家都或多或少有学习困惑。

以下几个问题想必会让你感同身受:

· 学习目标不明确、精力分散。

· 看了书,记不住。

· 购买的课程和书太多,不知从何看起。

· 没有学习计划,有拖延症。

· 读的书很多,但都只是读读而已。

· 学习内容不成体系。

· 读书的速度不够快。

· 不会输出。

· 读不进去。

……

虽然我曾经在不同场合、不同形式的学习沙龙中给出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但这些都是普遍而又深层的问题,不是一两个理论、一两个小时的交流能解决的。

二、“眼镜”出了问题

之所以说学习很难,是因为即使我作为学习培训的专业人士,也是很不容易才走出学习中的一些“坑”的。

说说我的故事。在四川大学读书时,我发现有些课程还是高中的路数,即“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对此我深感无趣。那时候我不知道这种以应试为目的的学习观念早已深深刻进了我的骨髓里,即便当时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看了不少心理学、哲学方面的书,也只是抄了几十本笔记而已,收获寥寥。

进入职场后,我发现自己在学校里看的书很不接地气、太理论化,因此又读了许多实用性的书。虽然很有感触,也画了不少思维导图,但过了几天就忘了,思维导图也很少再看第二遍。

2010年,因为工作压力大、事务繁多,我又读了不少时间管理方面的书,并加以实践,于是才有了一些学以致用的经验。

不过我的学习状态基本还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虽然花了很多时间读书,但是收效甚微。我虽说多读了几本书,但只不过天生爱读书而已,而非善于学习。于是我一再徒劳无功地阅读,在学习的旋涡里原地打转。

2012年年末我购得两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和《上接战略,下接绩效:培训就该这样搞》,这是两本我认为改变了中国学习界和培训界的书,作者却并非培训或教育领域的专家,而是有着一线销售经验的赵周老师和田俊国老师。

或许是由于销售精英看重成效,他们的学习观点都直指行动,追求简单、有效。无论是RIA,还是五星教学法,都给了我极大的启迪。

正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所说,每个人的思维定式都是那么根深蒂固,仅仅研究世界是不够的,还要研究我们看待世界时所戴的“透镜”,因为这透镜(思维定式)往往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自然,我们的学习思维眼镜(见图0-1),也左右着我们对学习的看法,当然也决定了我们学习的成效。

图0-1 学习思维眼镜:应对考试与全面学习

直到用RIA、五星教学法这两个模型来审视自己的学习,我才发现应试教育在我身上留下的印记。在传统应试教育中,如在语文课上,老师一篇文章、两篇文章,甚至一个字、两个字地进行讲解,让学生记下每个词的含义,揣摩作者的原意,背诵经典的段落。衡量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的方式就是考试,如果他们记得原文内容,就能得高分;评价学生是否好好读了书,就看他们能否写出文采非凡的读后感。

其实与很多批评高考体制的人不同,我对学校教育的这种形式是理解的。因为从管理角度来讲,学校教育肯定被最终考核——高考左右,而设置高考是为了决定哪些人能得到宝贵的高等教育资源。那这个选拔标准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至少要定义明确,并且综合各方意见,大家对此能达成基本的共识。因此,记忆和纯计算能力就被选中了;而沟通、学习、积极心态等能力因为很难有达成共识的定义与考核标准,就无法入选。

但进入职场以后我们不再需要考试,也不会有人要求我们写读后感,即使背过标准答案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我们最需要的技能是学校里没纳入讲授范围、无法被考核的。我们需要的不再是记忆,而是运用;我们需要的不再是知道,而是做到;我们需要的不再是以知识为中心,学以致考,而是以自己为中心,学以致用。

我终于发现,看似勤奋学习的我,还用着过去在学校中学习的思维来应对在当下社会中遇到的学习难题,那怎么才能真正解决学习问题呢?

启迪不等于成果。想要解决学习问题并没有那么容易,即使我已勇敢摘下以往的“眼镜”,尝试从新的视角去看待学习,但还需要行动。

2014年年初,我加入四川培训师联合会(以下简称川培联)管理团队,和好朋友京米粒一起负责职业培训师训练项目,还在川培联读书活动中带领大家阅读《上接战略,下接绩效:培训就该这样搞》一书。同时,在2014年年底我和申洪梅老师开始筹备拆书帮西南第一家分舵——成都蜀汉分舵,和骆轩、刘静等人在30天内拆过30个段子(拆书帮独有的学习输出形式,类似学以致用版读书心得),开展麻辣活动10次,进行各种训练15次,举办每日一拆活动150天,再加上拆书家三个级别共9次晋级训练之后,在2016年1月24日我成为拆书帮西南第一位三级拆书家。直到那一天,我觉得自己才算真正建立了“致用学习”能力的里程碑。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7年起,我开设了“知行力”线下公开课,帮助身边的伙伴们将书本上的真知学以致用,提高学习效能。大家的收获和转变,让我更加坚定了“致用学习”的理念。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反复躬行的结果,才是学以致用这个新习惯的诞生。

三、学习之路永无止境

蜕变真的不易。一路走来,即使我天生热爱学习,也读了许多好书,并进行了各种实践,我的学习系统依然“缺胳膊少腿”。

一开始我的学习走脑,但是缺乏走心。虽然致用类的学习已经能达成公认的“学习”定义,即形成新习惯,但难道在当下看不到成果的增进体验、注重觉察的学习就没有用吗?

于是,我钻进了一种“虚无”的学习之中,从正念到教练技术,从我的好朋友、心理咨询师易萱老师带领我“品味一颗枸杞”活在当下,到接触进化教练、埃里克森、A+教练等不同教练技术流派,然后认证陈序老师发起的“五维教练领导力”讲师,担任五维社群第四期教练营班长、西安班带教。通过这部分经历,以及在日常冥想打坐等功课中的体会,我总结出了“觉察学习”——一种在体验中提升觉察力、认识自己的学习。

走脑又走心之后,最后要打通的是与他人的连接,因为无论是从生存上、情感上来讲还是从学习上来讲,人都是群居动物。一个人最大的价值,就是让他人因为自己而生活得更美好。我结合职业培训师的课程开发和授课技能,并反思在四叶草多元学习社群、拆书帮成都蜀汉分舵、川培联读书会等社群里带领读书的经历,将“教是最好的学”这种说法,落地成“分享学习”——一种“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学习。

至此,我构建出了本书倡导的三种学习方法:觉察、致用和分享。这三种学习方法可以帮助读者实现认识自己、达成目标和赋能他人三大目标,全面提升学习能力。

那什么是“学习”呢?我斗胆下了一个新定义:学习是通过觉察、致用、分享等方法,产生新行为,从而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更快速地达成目标和更多元地赋能他人的过程。

我不知道未来我是否会重新定义“学习”,我只知道学无止境,我一定会再次真诚地将经验分享给大家。

四、读者对象、突出优势及章节简介

本书的读者对象是决定通过真正的学习去提升自己的成年人(已不再满足于向别人吹嘘又看了多少本书、记了多少笔记,或者仅仅以赚钱多少来衡量读书意义的人)。如果你是阅读效率低、不满足“读完忘完”的读书爱好者;如果你是新入职场、转行升职、中高层管理者等急需提升能力的职场人;如果你是希望在人生中能够保持清醒并有所顿悟的人,那么本书就非常适合你阅读。

本书有先进、实用和系统三大优势。

一是先进,本书融入了最新的培训技术。如果说以往你在单兵作战,那么本书将助你集团军附体。

虽然近几年随着知识付费的盛行和学习社群的推动,国内学习、阅读的方法大有更新,但运用于企业管理的先进培训技术之光,仍未能照进个人学习之境。而得益于丰富的培训、演讲等经验,我能将与一线培训“大咖”深入交流的内容,如绩效改进技术、教练技术、培训师培训技术、教学设计技术等,融入本书。正如Jack船长所说,有几千名员工,甚至上万名员工的大公司(的培训与学习需求)都能搞得定的培训技术,还搞不定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问题吗?

二是实用,本书给出了落地的练习指导。如果说一般书是给你一堆食材原料,那么本书就是为你奉上一桌饕餮盛宴。

为什么有同样的知识内容,《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在网上能用不到65元钱就能买到,但同主题的2天培训课程需要6500元?书和课程的区别是练习。每个人都能告诉你要“积极主动”,但真正的老师能给出指导,让你通过练习,一步步实践“积极主动”,这才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本书在写作形式上,模仿了版权课程的练习内容,帮助大家实现赵周老师所说的“读几十元钱的一本书,达到参加价值几千元钱培训课程的价值效果”。

三是系统,本书涵盖了全面的学习要素。如果说通常的书是功能机,那么本书就是iPhone。

除三种学习方法以外,本书还涵盖了学习的三项资源,即信息、动力和计划,形成了“全面学习金字塔”系统,可以帮助你查漏补缺,全面提升学习能力。有了这套参考“吉尔伯特行为工程模型”的底层操作系统,你今后还可以随时将新的学习技巧添加到该系统中,犹如给智能机安装新App。

本书共有七章。

第一章,解释“全面学习金字塔”系统,包含三种学习方法简介、学习能力测评、学习问题索引和本书阅读练习建议。本章像一张地图,让读者能纵观全局,轻松阅读。

第二、三、四章,依次介绍了觉察、致用、分享三种学习方法。每一种学习方法,各有四个要素或步骤,对应每章的四个部分。只要你边学边用,一定能成倍地提升学习效能。

第五章,博采信息。除图书以外,又想了解其他学习信息形式怎么办?本章将介绍图书、培训、请教、社群四种形式,帮助读者博采信息,实现全面吸收。

第六章,激发动力。如何更有动力地学习?本章将解答学习有什么价值、如何更轻松地学习、如何更快乐地学习、什么学习信念更能助你成长四个问题,帮助读者激发动力,爱上学习。

第七章,制订计划。每天工作太忙,不知道何时、何地、借助什么工具学习,并养成学习习惯。本章将从时间安排、氛围营造、工具配置、习惯养成四个方面,为读者的学习之旅提供系统支持,实现永不止步的学习。

郝明义老师在《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译序中写道,“我是个做出版工作的人,成日与书为伍,结果……到自己44岁这一年才读这本书……不免深感懊恼:如果在我初高中青少年时期,就能读到这本有关如何读书的书,那我会少走多少阅读的冤枉路”。回首过去,我也对自己浪费在无效学习上的生命感到痛心疾首,要知道一个人的一生也许不过短短900个月。而现在,我感恩自己已走在不断发现学习真相的路上,活得愈加丰盛、喜悦!我希望能将本书献给正看到这段话的你,期待与你结缘,让你少走一些学习的冤枉路,多收获一些成长的喜悦。

我为我们即将开始的学习之旅,感到十分激动。未来,与你同行。

学习家何平

午后艳阳的成都家中

2018年11月22日感恩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