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设远,步步拆解
大家在描述自己的工作经历时,总无法回避“职业生涯”这个词。作为普普通通的上班族,“职业发展”这件事会从我们踏入社会开始,一直伴随着我们直到退休。
有心理学家说过:“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了个人心理、婚姻、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等问题。”从事适合自己的职业可以让我们赚钱养家,也可以让我们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以说,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了。
然而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漠不关心,像无头苍蝇般随波逐流,会去向哪里只能听天由命。兜兜转转几年后,回望自己的职业生涯,只有一团乱麻,惨不忍睹。于是乎,“35岁失业”“中年危机”这样的字眼也无法避免地在脑海里盘旋,好像自己的各种狼狈与不堪都是因为年纪这个原因,恨不得时间总是停留在25岁,靠着青春来保住饭碗。
同时,在我们身边,也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长远可行的规划,努力让它沿着自己预先铺好的轨道发展。他们中既有从一线互联网公司走出的成功创业者,也有看准方向,从传统行业转型到互联网行业的达人,更有稳扎稳打,从底层走到高层的总监。
对这些人来说,既没有35岁失业,也没有中年危机,有的只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牢牢把控,以及从一个目标迈向下一个目标的努力和坚持。
这两群人,他们之中可能很多人有着相似的背景:来自不分伯仲的高校,有着拿得出手的成绩单,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却因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没有规划,在毕业后慢慢被人拉开了差距。
由此可见,详细、可行以及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做好每一步的规划,是职业生涯顺利发展的前提。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呢?
一、认清自己,确认方向
每个人的性格各有不同,擅长的领域和方向也有所不同,所以在确定职业规划时,首先第一步就是认清自己的特点与长处,选择自己擅长的职业领域,在此基础上再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
以我自己为例,我天生就对数字敏感,所以在高考后,虽然按照家人的意愿考取了大学商科专业,但还是辅修了统计学并拿到了双学士学位。因此我在规划自己的职业时,便明确希望从事数据统计分析相关的行业(当时市场上还没有数据分析师这个岗位)。
数据分析师,主要是与数据打交道,如果本身对数据不敏感,或者一看到复杂庞大的数据就头疼,就说明你可能不太适合这个行业。这也是很多同学想要从事数据分析师这个行业时,我首先会强调的一点。(当然,现在数据分析已经不再是一种专职技能,而是一个职场通用技能了,建议大家都学习,它对你未来是有很大帮助的。至于要不要从事数据分析行业,还是要看你的数据敏感度。)
做自己擅长或喜欢的事情,你会从中获得幸福感和认同感,学习和工作的时候也会充满动力,事半功倍。所以在做职业规划时,首先要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大家可以按照这个职业规划探寻模型(图1-2)来进行思考。
图1-2
二、收集信息,心中有数
我的一位学姐,她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很明确:进入投行,或做咨询,保底也是进入互联网行业。并且她把能去的“上限”公司及“保底”公司都整理好,预估自己最差会去哪家,如果运气极好又会去哪家。她在大二的时候就已经对各大名企的招聘渠道、招聘职位、招聘要求了然于胸。她把那些信息整理成了一个Excel表格,并且提前大半年甚至一年就开始申请这些职位的暑期实习。当时我很惊讶为什么她这么有想法,毕竟很多人上到大四才想着找实习,而且往往都是“海投”,甚至根本没有明确想法要去哪家公司。
她和我这么说:“即便你很优秀,有一份傲人的成绩单,斩获了无数奖项,也不代表你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因为没有早早准备而错过好机会的学霸大有人在。一般来说,好的公司、好的职位都有很多人竞争,当你回过神想找的时候,名额早就被‘瓜分’得所剩无几了。
“如果我失败不是因为能力问题,而是因为‘我错过了’,那我会比因为能力不足而被刷掉更加不甘心。所以我一定要提前想好想进哪些公司,这些公司的要求是什么,我还差什么能力需要补足。”
虽然这位学姐本科毕业没有选择进入企业,而是去了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硕士,但她后来还是沿用了这样的方法进入了顶级投行。后来跟她聊起,谈感受时,她觉得每周花个一小时想想未来做什么,哪些公司能要她,是一个无比正确的习惯。
下面我从校招和社招两大块,告诉大家应该怎么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的收集。
1.校招/实习
总听到应届生说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最根本的原因往往是“不知道”:不知道专业领域的就业情况,不知道自己学的专业能否找到一份好的对口工作,不知道自己要在哪座城市就业,不知道有哪些公司可以要自己,不知道自己选择的第一份工作是否合适……
而这些“不知道”,是可以解决的,解决的方法就是收集信息来抹去这个信息差。这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步:
第一步,把市面上跟你预想的未来职业发展相关的企业搜索出来。
但是中国有那么多企业,如何搜索呢?
● 参考你学长学姐进入的公司;
● 了解与你专业相关的Top10或Top20企业;
● 列出你想进的公司(比如你学的是市场营销,但是却想进入谷歌),想出20个左右。
表1-1是一个明年即将毕业的统计系专业的小伙伴所列的清单,特殊颜色字代表目前该公司有专门的企业招聘微信公众号。
有了这样一个清单,他就清楚投递的方向有哪些公司、大概有多少选择。先不要考虑这些公司会不会要你,你先看看人家的具体要求。很多时候我们无法进入心仪的公司,真的只是因为存在信息差。
表1-1
我的一位朋友,苏州大学毕业,进入谷歌上海分部做客户经理。大家都很羡慕她,问她怎么进的,是不是很难进。
她的回答很简单:看谷歌官网发布的招聘信息,投简历、面试进的。
很多时候大家都有点自卑,觉得这种公司高高在上,不敢想象自己能进去,甚至连去看一眼官网招聘信息的勇气都没有。实际上就花几分钟浏览下,真不需要那么恐惧。
这时候小伙伴会说,我只是很普通的二本学校毕业,清单上的什么谷歌、麦肯锡对我来说是天方夜谭了。
我想鼓励下学校背景并不是那么强的小伙伴,进入一些顶级公司可能有困难,但是不妨碍你们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呀。我在前面写了,参看你的学长学姐进入的公司,参看你专业相关的Top10公司,参看你觉得你努一把力就可以进的公司。
比如,有个小伙伴是武汉某普通高校化学专业出身,但是她后来成功进入了国内某Top5互联网公司做数据分析师。她说她同事有很多都是985、211的科班硕士,但学历并没有妨碍她和名校生一起工作。
学历确实是敲门砖,但是工作更多地是看你的综合能力。你学历不突出,但是业务能力或技术能力很强,那么国内的一线互联网公司都是有希望进入的。
P.S.只要岗位要求上没有注明条件须为985、211院校毕业生,你基本上就都可以试试看。
第二步,关注招聘期。
你未来想去的企业大致选好20~30家,就可以开始列一个表:他们的校招期是什么时候,是否有暑期实习生,是否有符合你专业或者兴趣的职位。
招聘网站、企业官网、企业招聘的微信公众号都可以搜索到这些信息,特别是校招时间点。值得注意的是,微信公众号几乎已经成为各大企业的第一时间发布渠道。比如今日头条的招聘微信公众号“字节跳动招聘”,里面就包含了社招和校招的信息。
一般来说,企业都会发布实习或者校招的招聘流程,请把这些关键信息记录到表格中,特别是时间、要求、城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做到心中有数。
这些事情一定要早早做好准备,因为你不早准备,好的职位就被人抢占了,即使你是名校出身,技术能力很强,学习成绩很好,那又如何呢?你终究是错过了那个契机。
2.社会招聘
在关注毕业生的同时,我也辅导过很多有多年工作经历的小伙伴,他们离职大多是由于以下两点原因:
其一,觉得自己不适合现在的工作,想要转型;
其二,想寻求更好的薪资及职位。
(工作不开心、薪资太少、工作发展受限等统统包含在这两点中。)
在这里我要和大家重点强调,就算你近3年没有任何想要跳槽的想法,你也需要每3个月主动关注行业市场,看看与你相关的职位、薪资水平,还有整体发展状况。每半年你都需要去面试几家公司,来思考你自己在市场中的实际价值以及你的能力是否能适应现在的就业市场。
之前的甲骨文裁员闹得沸沸扬扬,有人早早就“跳坑”,找到新东家,并且薪资还增长了不少,而有人离职后找了许久都找不到工作。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的员工只会安安静静地做着分内的工作,以为现在的工作如果舒服就可以一直做到退休,不知道其他公司相同的岗位需要哪些技能,自己有没有在某些方面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了。
有些人未雨绸缪,所以顺利渡过中年危机。
有些人临渴掘井,被通知裁员了只能措手不及。
这就是差距。
有一个小伙伴很焦急地来找我,说她投了500份简历,没有收到一个面试通知。
我不用想都知道她是海投。如果她是以这样的态度对待求职,上天会回报她一份好工作吗?很显然不会。
我把一份表格转给了她,让她找出自己想进的公司和相关职位的JD(job description,职位描述,以下简称JD),整理大概20家。把这20家公司的信息整理成表格,然后对这些任职要求进行剖析,看自己有哪些不足,如果能在短期内弥补的就尽量补足。比如JD要求你要精通SQL,那你就去刷一刷这段时间数据社区的SQL题,大概两周就能熟练掌握了。
针对每一个JD设计对应简历,因为招聘部门往往十分看重简历与JD的匹配性。
下面是网易的数据分析师JD(图1-3)。
图1-3
根据这份JD,你的简历需要体现出:
(1)你与数据分析相关的过往经历;
(2)你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你的汇报及文字总结能力;
(4)对SQL/Python/Excel等工具的掌握程度;
(5)使用PPT撰写报告的能力。
一份好的简历不是内容越多越好,而是与投递岗位的JD越匹配越好。
筛选简历的HR,往往并不太懂你会不会SQL,会不会数据分析,他只能根据JD上的几项内容,看你的简历匹配比例是否能达到80%。
三、目标设远,步步拆解
在一家公司里,职级越高的人,制订的计划越长远。一线员工在做计划时基本上会做月度计划,而总监级别的会需要做年度计划,到了首席××官级别的则会做3~5年的计划。
那些能把计划做得长远的人,往往就是公司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人。毕竟能提前计划好未来并做好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的人是很稀缺的。
这步对普通人真的很难,就连我也不行。(身为一家公司合伙人的我,也特别害怕被问到这个问题。每每开始思考,就会产生抓心挠肝之感,到了最后总是“选择性遗忘”,因为这一思考过程太痛苦了。)
作为公司高层,在制订计划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管理、业务、人力,还要顾及市场、落地、客户等方面,需要多维度通盘筹划。
个人相比公司而言就好控制多了,你只要负责给自己做计划,接下来完成自我管理、执行、复盘就可以了。所以为了我们的长远发展,我们需要好好给自己做一份计划。
这个计划的目标最好设到3到5年后。(是不是一想就难受了,我懂!别急!)
下表是我采访了一位知乎用户后制作的。这是一份非常通俗易懂的计划,简单粗暴,可行性相对比较强,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表1-2
这里面的数字大家不用太过介意,应重点关注计划的框架。
大家可以试着在自己的电脑上输入这样一个框架,目标可以往大了设,就算最后没有完全达到预期,只要能达到预期的70%~80%,那也很OK了。
这时候你就会问了,这样一个简单的内容,谁都会写,但写出来有什么用,还不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其实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今年要存多少钱,甚至每个月要花费多少都不了解。这只是一个大的方向,你最好还要能把目标设定时间从“年”拆解到“月”,再拆解到“周”。
这份计划对你的心理暗示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你如果设想好未来要做什么,要存多少钱,什么时间买房,只要制订了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付诸行动,目标基本上都会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范围内完成。在做计划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把职业规划和收入挂钩,检验一份职业规划虚不虚,收入是最好的一把尺子。即使当下你的薪资一个月只有5000块,你也要规划好,你的收入大概会在哪几个阶段有变化。
设立目标,很大程度是暗示自己时刻在正确的道路前进。
至于最后结果与目标是否达成100%的一致,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付出努力的过程。好比一家公司给销售部门定下了极高的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关键绩效指标),销售总监觉得不可能完成,但拼一把也能完成80%,再努力一下,甚至真的能完成100%。如果不设目标,就缺少了那股拼劲儿,也就不会考虑如何去做目标拆解。
四、盘点能力,补足短板
一个人若想职业生涯顺利,就不能在自己工作的领域有明显的短板。体现在职业规划上,就是需要明确自己当前的技能相对这个领域还有哪些不足,然后罗列这些不足点,一项一项地克服。你在这个领域的盲点和短板越少,在未来发展中面对竞争对手的优势就越大。
比如我作为一个数据部门的负责人,长处是对数据很敏感而且很有想法,但我发现自己写汇报PPT以及演讲的能力还非常不足,这势必会制约我将数据分析结论落地。于是,我在工作之余,自学了如何撰写出既精练又吸引人的PPT,以及如何成为一个好的演讲者,每天持之以恒地练习。最终,当我能够自如地编写项目总结PPT,并游刃有余地向高层领导汇报的时候,我就从一众工程师中脱颖而出了。
在此我给大家准备了这张表格(表1-3),大家可以试着评估下自己目前的“软能力”。
表1-3
把你认为的短板,再次进行分类:
表1-4
我们总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不是一句鸡汤,而是无数前人总结出的人生信条。对认真分析自身不足并一步步踏实补足短板的人而言,收获不错的结果只会是时间上的问题。
五、学会展望,调整方向
前面我写到要把目标设得远一点,但在具体的某个时刻,人的眼光是有局限性的。随着见识的拓宽、能力的提升,我们总能看到更远的未来。这个时候,就需要及时微调自己设置的职业规划,让自己不会被时代和大趋势抛弃。
我在刚刚毕业时,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做咨询顾问。然而,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我渐渐发现咨询顾问这个职业能够帮助自己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于是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而没有被数据专家这个头衔束缚住。要知道,为了获得咨询顾问这个职位,我在工作之余苦练了英文并学习了咨询的方法论,最终把握机会争取到了当前的工作,让自己走上一个全新的、更广阔的平台。
改变总是艰难的,但作出改变是必须的。每当我们向前迈出一步,就会发现以前没有注意到的风景,就会意识到以前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这个时候对职业规划的调整就成为必须。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但凤凰只有不断涅槃重生,才能蜕变得更强大,才能长出更鲜艳丰满的羽翼,才能获得永生。我们也一样,只有不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且不断调整自己,才能顺应职场的需求,及时作出正确的选择,做到不被淘汰。
我想成为数据科学家,这一条路不管多苦多累,就想“一条路走到黑”。
2016年6月24日
我会永远记得自己在朋友圈发的这条状态。自从我给自己设定了这个目标,在那一年里,无论是面对技术层面还是业务层面的难关,我都一直保持着“满血冲刺”的状态。
如愿以偿之后,我也没有因此而懈怠,而是继续给自己设定了下一个目标——成为一名咨询顾问。当我成功转型成为一名咨询顾问后,我又给自己设定了新的目标——重返校园。此刻我在伦敦的学习生涯已经开始。
在工作不如意时满腹牢骚,而不反思自己在之前为何没有防患未然,没有提前准备好切实可行的长远规划以及面对各种情况的应对方法,那么你只会在当前的岗位上裹足不前,难有大的发展,甚或遭遇职业危机。当职业生涯出现危机时,牢骚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是浪费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的时间,充实自己,让职场生活尽量过得精彩一点,毕竟我们只能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