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中国脑血管病诊治指南与共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 中国脑血管病分类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颈动脉系统

2.椎-基底动脉系统

(二)脑梗死(急性缺血性卒中)

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

(5)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

(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

(7)其他

2.脑栓塞

(1)心源性

(2)动脉源性

(3)脂肪性

(4)其他(反常栓塞、空气栓塞)

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4.脑分水岭梗死

5.出血性脑梗死

6.其他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moyamoya病、动脉夹层等)

7.原因未明

(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

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

(四)慢性脑缺血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

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

1.动脉瘤破裂

(1)先天性动脉瘤

(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3)感染性动脉瘤

(4)其他

2.脑血管畸形

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4.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

5.原因未明

(二)脑出血

1.高血压脑出血

(1)壳核出血

(2)丘脑出血

(3)尾状核出血

(4)脑叶出血

(5)脑干出血

(6)小脑出血

(7)脑室出血

(8)多发性脑出血

(9)其他

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

3.淀粉样脑血管病

4.药物性(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应用可卡因等)

5.瘤卒中

6.脑动脉炎

7.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等)

8.原因未明

(三)其他颅内出血

1.硬膜下出血

2.硬膜外出血

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导致脑梗死)

(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

(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

(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四)大脑前动脉狭窄或闭塞

(五)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

(六)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七)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

(八)大脑后动脉狭窄或闭塞

(九)多发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

(十)其他头颈部动脉狭窄或闭塞

四、高血压脑病

五、颅内动脉瘤

(一)先天性动脉瘤

(二)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瘤

(三)感染性动脉瘤

(四)外伤性假性动脉瘤

(五)其他

六、颅内血管畸形

(一)脑动静脉畸形

(二)海绵状血管瘤

(三)静脉性血管畸形

(四)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五)毛细血管扩张症

(六)脑-面血管瘤病

(七)颅内-颅外血管交通性动静脉畸形

(八)硬脑膜动静脉瘘

(九)其他

七、脑血管炎

(一)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1.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脑血管炎(梅毒、结核、钩端螺旋体、HIV、莱姆病等)

2.免疫相关性脑血管炎

(1)大动脉炎

(2)巨细胞动脉炎(颞动脉炎)

(3)结节性多动脉炎

(4)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血管炎

(5)其他(抗磷脂抗体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白塞病、Sneddon综合征等)

3.其他(药物、肿瘤、放射性损伤等)

八、其他脑血管疾病

(一)脑底异常血管网症(moyamoya病)

(二)肌纤维发育不良

(三)脑淀粉样血管病

(四)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和伴有皮层下梗死及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RASIL)

(五)头颈部动脉夹层

(六)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

(八)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九)其他

九、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一)上矢状窦血栓形成

(二)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

(三)直窦血栓形成

(四)海绵窦血栓形成

(五)大脑大静脉血栓形成

(六)脑浅静脉血栓形成

(七)其他

十、无急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脑血管病

(一)无症状性脑梗死

(二)脑微出血

十一、脑卒中后遗症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遗症

(二)脑出血后遗症

(三)脑梗死后遗症

(四)脑血管病后癫痫

(五)其他

十二、血管性认知障碍

(一)非痴呆性血管性认知障碍

(二)血管性痴呆

1.多发梗死性痴呆

2.关键部位的单个梗死痴呆(如丘脑梗死)

3.脑小血管病性痴呆

4.低灌注性痴呆

5.出血性痴呆

6.其他

十三、脑卒中后抑郁

关于《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修订的几点说明

长期以来我国脑血管病分类一直采用1995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分类方法。近年来,随着脑血管病研究的深入和检查治疗技术手段的进步,对脑血管病的认识不断更新,原分类方法已无法满足临床的需求。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结合1995年中国脑血管病分类方法及近年来国内外对脑血管病分类的新认识,对以往的脑血管病分类经过多次讨论、修订,重新撰写了《中国脑血管病分类》(2015)。

本分类主要参考了《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脑血管病分类部分和2009年由法国、瑞士、美国、澳大利亚和德国五国脑血管病专家提出的《国际卒中新分类》,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脑血管病的新认识,对中国脑血管病分类进行了重新修订。新分类综合考虑了脑血管病的病因、病变血管、病变部位及临床表现等,努力为临床医师提供一种清晰、全面、实用的脑血管病分类方法。

本次脑血管病分类较《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主要做了如下修订:

1.将脑卒中分类改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

2.将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进一步按照病变血管进行了分类。

3.将继发于脑梗死的脑出血归入脑梗死中。

4.将脑分水岭梗死单独列出。

5.将脑盗血综合征列入缺血性脑血管病中。

6.增加了慢性脑缺血。

7.对高血压脑出血按照出血部位进行了分类。

8.增加了非创伤性硬膜下出血和硬膜外出血。

9.增加了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

10.增加了无急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脑血管病。

11.增加了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CADASIL、CARASIL、脑卒中后遗症、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后抑郁。

12.综合国内外最新文献,将脑血管炎做了重新分类。

13.弃用了1995年分类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4.弃用了1995年分类中颅外段动静脉疾病。

(吴 江 杨 弋 饶明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