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药物解读:从形味性效到临床(4)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冬葵子 Dongkuizi

冬葵子,味甘寒。主五藏六腑,寒熱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堅骨長肌肉,輕身延年。

【处方用名】

冬葵子——锦葵科Malvaceae.

【经文】

冬葵子,味甘寒。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久服坚骨长肌肉,轻身延年。

本经要义

冬葵子:

《本草经集注》:“冬葵子,味甘、寒,无毒。主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五癃,利小便。治妇人乳难内闭。久服坚骨,长肌肉,轻身,延年。生少室,十二月采。”

祝按:

陶弘景未作植物形态描述。“十二月采”,肯定是用其种子。

宋·苏颂《图经本草》:“冬葵子,生少室山。今处处有之。其子是秋种葵,复养经冬,至春作子者谓之冬葵子。古方入药最多,苗、叶作菜茹更甘美。大抵性滑利,能宣导积壅,服丹石人尤相宜。煮汁单饮亦佳,仍利小肠,孕妇临产煮汁食之则胎滑宜产。暴干叶及烧灰同作末主金疮。根主恶疮,小儿吞钱煮汁饮之立出。”

祝按:

其所附药图“冬葵子”,即锦葵科植物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

五脏六腑:

“五藏”,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脏是指胸腹腔内那些组织充实,并能贮存、分泌或制造精气的脏器。《黄帝内经素问》卷三·五脏别论篇第十一:“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所谓五脏,是贮藏阴精为其功能特点的不能像六腑那样传导排泄饮食糟粕。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五脏中必然充满精气,而从来也不会有饮食糟粕存在其中。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六个器官的合称,具有出纳、转输、传化水谷的共同功能。《黄帝内经素问》卷三·五脏别论篇第十一:“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所谓六腑,是以消化食物、传导排泄糟粕为其功能特点,故他们必然经常充满者饮食水谷,而不会像五脏那样充满者精气。

《黄帝内经灵枢》卷七·本脏篇第四十七:“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也就是说,五脏是贮藏精、神、血、气、魂、魄的;六腑是传化水谷而运行津液的。

祝按:

关于五脏六腑意义,应详阅《黄帝内经》卷三·灵兰秘典论八内容。

寒热羸瘦:

寒热,详见甘草“本经要义”之“寒热”条,可互参。“羸瘦”,详见麦冬“本经要义”之“羸瘦”条,可互参。

五癃:

癃,小便不利。《黄帝内经素问》卷七·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弱,胆为怒,是为五病。”

① 噫:嗳气之意。

② 语:多言之意。

③ 水:此处指水肿病。

④ 癃:指小便不通之意。

⑤ 约:约束、节制。

人体五脏六腑之气失调,各自产生不同的病证:心病则表现为嗳气;肺病则表现为咳嗽;肝病则表现为多语;脾病则表现为吞酸;肾病则表现为易打呵欠喷嚏;胃病则表现为上逆而见呃逆,甚至有恐惧感;大肠、小肠病则表现为腹泻;下焦的水液运行失常,则表现为水肿;膀胱病变则对小便的影响有两种,如果膀胱之气不能够蒸化,则表现为小便不通,如膀胱之气不能正常约束控制,则表现为遗尿;胆气失调发病,则表现为容易发怒。上述这些就是说的“五病”。

《黄帝内经素问》卷二十·五常政大论第七十:“其病癃。”

① 癃:“癃”指小便不畅。“”,“闭门”之意,泛指关闭。“”通“闭”指闭塞不通。中医指小便不利。“癃”即“癃闭”。即尿闭或排尿困难,下腹胀满的一种证候。“癃”是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下腹缓缓胀满;“闭”是小便不通,点滴不出,病势较急,一般统称为“癃闭”。本证包括由膀胱、尿道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所造成的排尿困难和尿潴留。

《医宗金鉴》卷四十三·杂病心法要诀·小便闭癃遗尿不禁总括:“膀胱热结为癃闭,虚寒遗尿与不禁,闭即尿闭无滴出,小腹胀满痛难伸,癃即淋漓点滴出,茎中涩痛数而勤不知为遗知不禁,石、血、膏、劳、气、淋分。”

《本经》“五癃”应为“五淋”

《本经》“五癃”,应为“五淋”。曹元宇辑本《本草经》:“冬葵子,味甘寒。主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破五淋,利小便。”《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六·食治:“冬葵子,味甘寒无毒。主五藏六腑寒热羸瘦,破五淋,利小便,妇人乳难血闭。久服坚骨长肌肉,轻身延年。”

五淋,淋证的总称。凡尿频、尿急、排尿障碍或涩痛,淋漓不尽的证候统称“淋证”,包括泌尿系统感染、结石、结核、乳糜尿、前列腺炎等多种疾病。多由湿热积于下焦,渗入膀胱,或由肾虚而湿浊下注,气化不利所致。《外台秘要》卷二十七:“五淋者: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也。”

石淋:又称砂淋、砂石淋。出自《诸病源候论》卷十四·淋病诸候·石淋候:“石淋者,淋而出石也。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沙石。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其病之状,小便则茎里痛,尿不能卒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沙石从小便道出,甚者塞痛令闷绝。”

石淋主要症状有脐腹拘急,腰部一侧疼痛,或伴有阵发性绞痛,痛连小腹及阴部,排尿不畅,或频急涩痛难出,有时尿中杂有砂石,尿色黄浊,或呈血尿。多因湿热蕴结下焦,使尿中杂质凝结而成。现代医学属泌尿系结石。

气淋:又名“气癃”。其主要症状:下腹至阴囊胀痛,小便涩滞或尿后疼痛,多因膀胱气滞所致。若久痛不愈,反见少腹坠胀急痛,排尿困难,尿有余沥,则是脾肾气虚所致。《诸病源候论》卷十四·淋病诸候·气淋候:“气淋者,肾虚膀胱热气胀所为也。膀胱与肾为表里,膀胱热,热气流入于胞,热则生实,令胞纳气胀则小腹满,肾虚不能制其小便,故成淋。其状:膀胱小便皆满,尿涩,尿常有余沥是也。亦曰气癃。诊其少阴脉数者,男子则气淋。”

膏淋:又名内淋。症见小便混浊如米泔,或如鼻涕,或如脂膏,尿出不畅。膏淋有虚实之分:虚证多因脾肾虚弱,不能制约脂液,尿出时无灼热,涩痛亦轻,常伴有腰膝痿软,头晕耳鸣,气短体倦等。实证多因湿热蕴结下焦,以致气化不利,清浊相混,脂液失约,尿时灼热涩痛,可兼有发热、腰痛、头痛等症。膏淋可见于丝虫病、泌尿系感染、结核、前列腺炎等疾病。《诸病源候论》卷十四·淋病诸候·膏淋候:“膏淋者,淋而有肥,状似膏,故谓之膏淋,亦曰内淋。此肾虚不能制于肥液,故与小便俱出也。”

劳淋:淋证患者日久不愈,遇劳即发,故名。主要临床表现:小便淋漓、尿后下阴部隐痛、肢倦腰酸、缠绵难愈。劳淋若面色白,少气懒言,多为脾气虚;若形寒肢冷,脉虚弱者,为肾阳虚;若手足心热,色红,脉细数者,则为肾阴虚。《诸病源候论》卷十四·淋病诸候·劳淋候:“劳淋者,谓劳伤肾气,而生热成淋也。肾气通于阴,其状:尿留茎内,数起不出,引小腹痛,小便不利,劳倦即发也。”

热淋:又为诸淋的总称。多因湿热蕴结下焦而成。症见小便短数,热赤涩痛,伴有寒热,腰痛,小腹拘急胀痛,类似现代医学之急性泌尿系感染。《诸病源候论》卷十四·淋病诸候·热淋候:“热淋者,三焦有热,气搏于肾,流入于胞而成淋也,其状:小便赤涩。亦有宿病淋。今得热而发者,其热甚则变尿血,亦有小便后如似小豆羹汁状者,蓄作有时也。”

血淋:指血尿而伴有尿道热涩刺痛,下腹部疼痛胀急的病证。多因下焦湿热蕴结、迫血妄行所致。若无热微痛者,则属阴虚火动,不能摄血所致。《诸病源候论》卷十四·淋病诸候·血淋候:“血淋者,是热淋之甚者,则尿血,谓之血淋。心主血,血之行身,通遍经络,循环腑脏,其热甚者,血则散失其常经,溢渗入胞,而成血淋也。”

利小便:

冬葵子,现代中药学认为具有利水通淋之功,故归为利尿通淋药类,这与《本经》的记载一致,故能破五淋。《金匮要略》卷下·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葵子茯苓散:

葵子一斤,茯苓三两。

上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则愈。

冬葵子最重要之临床效用:

利水通淋。

久服坚骨长肌肉,轻身延年:

查阅古籍文献与现今临床报道,冬葵子并无滋补功效,而冬葵叶子却有其功。查阅历代文献,冬葵叶有悠久的药用历史。

崔禹锡《食经》:“食之补肝胆气,明目。”

汪颖《食物本草》:“除客热,治恶疮,散脓血,女人带下,小儿热毒下痢,丹毒。”

《医林纂要》:“益心,泻肾,滑肠,去结行水,通乳。”

《儒门事亲》:“老人久病,大便涩滞不通者。”

药物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冬葵果,为锦葵科植物冬葵Malva verticillata L.的干燥果实。

祝按:

冬葵果系蒙古族用药,用其果实。中医用其种子,处方用名:冬葵子。

【性味归经】

性寒,味甘。归大肠、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

利尿通淋,润肠通便,通乳。

【鉴别要点】

冬葵果

冬葵果呈扁球状盘形,直径4~7mm,外被膜质宿萼。宿萼钟状,黄绿色或黄棕色,先端5齿裂,裂片内卷,其外有条状披针形的小苞片3片。果梗细短。果实由分果瓣10~12枚组成,在圆锥形中轴周围排成1轮,分果类扁圆形,直径1.4~2.5mm,表面黄白色或黄棕色,具隆起的环向细脉纹。种子肾形,棕黄色或黑褐色。质坚硬,气微,味涩。

冬葵子

冬葵子呈扁圆形之橘瓣状,一边厚,一边薄,或微呈肾形。表面黄棕色,具隆起的环向细脉纹,较薄的一边中央凹下。种子呈棕褐色,质坚硬,气微,味涩。

【临床药师、临床医师注意事项】

冬葵子,历来有把同科植物苘麻的成熟种子当冬葵子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收载:苘麻子(冬葵子)为锦葵科植物苘麻的干燥成熟种子,全国范围内,苘麻子和冬葵子混用现象严重。其性味:性平,味苦。功用:清湿热,解毒,退翳。用于治疗痢疾,痈肿,目翳,小便涩痛等。

冬葵子与苘麻子为同科不同属种的两种药物,注意鉴别。

医籍选论

葵花开五色,四季长生,得生长化收藏之五气,故治五脏六腑之寒热羸瘦。冬葵子覆养过冬,气味甘寒而滑,故治五癃。夫膀胱不利为癃。五为土数,土不运行,则水道闭塞,故曰五癃。治五癃,则小便自利。久服坚骨,得少阴之气也。长肌肉,得太阴之气也。坚骨长肌,故轻身延年。

——清·张志聪《本草崇原》

葵子,味甘,微寒,性滑,入足太阳膀胱经。滑窍而开癃闭,利水而泻膀胱。

《金匮》葵子茯苓散,葵子一升,茯苓三两。为末,饮服方寸匕。治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则头眩。以阳衰土湿,乙木下郁,不能行水,故身重而小便不利。木郁阳陷,是以恶寒。停水瘀阻,阳气浮荡,不能下根,故起则头眩。葵子滑窍而利水,茯苓泻满而渗湿。

妊娠胎气胀满,脾胃不运,积水郁遏,颇难疏决。葵子寒滑通利,善于开窍而行水,以茯苓泻其满,葵子滑其窍,满消而窍利,然后奔注而下。长于滑胎通乳。消散初起奶痈,以其泻湿燥土,滑利经脉之壅塞也。

——清·黄元御《长沙药解》

冬葵子。甘、寒,淡滑。润燥利窍,通营卫,滋气脉,行津液,利二便,消水肿……通关格,下乳滑胎,秋葵夏种,经冬至春作子者,名冬葵子,根、叶同功。春葵子亦滑,不堪入药。

——清·汪昂《本草备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