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县级医院系列实用手册:儿科护理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儿童年龄分期与护理特点

儿童的生长是一个连续、渐进的动态过程。儿童的解剖、生理、体格生长、心理发育、疾病特点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特点是儿科最突出的核心,我们应以整体、动态的观点来考虑小儿的健康问题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一)胎儿期

图1-1 胎儿发育
从精子和卵子结合到胎儿娩出这一阶段称为胎儿期(fetal period),约40周。最初8周是胎儿各器官原基形成期,8周末胚胎初具人形,这一时期称胚胎期。9周后组织器官迅速生长,功能逐渐成熟。整个胎儿期完全依赖母体生活,营养物质需要从母体获得,因此母亲的饮食、生活环境、情绪、起居、身体状况与胎儿生长发育息息相关。要高度重视孕期保健,尤其在前8周更为重要,否则易导致流产、早产、死胎及多发畸形等。

(二)新生儿期

从生后脐带结扎起到满28天为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不满7天为新生儿早期,从妊娠满28周到生后足7天称围生期。新生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内、外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特别是围产期经历胎儿晚期、分娩期、新生儿早期阶段,是生命遭受最大危险时期,而且小儿的生理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够成熟,因此发病率、死亡率是一生中的较高阶段。须重视优生优育,做好围生期保健,如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则可明显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

(三)婴儿期

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infant period)。此期为儿童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对能量和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的需要量相对较大,但儿童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完善,易发生消化紊乱和营养不良,提倡母乳喂养和合理的营养指导。婴儿6个月后,体内来自母亲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功能尚不成熟,易患感染性疾病,需要有计划地接受预防接种,完成基础免疫程序,并应重视卫生习惯的培养和注意消毒隔离。

(四)幼儿期

1周岁到满3周岁为幼儿期(toddler's age)。此期儿童活动范围扩大,接触事物增多,语言、智力、思维、交往能力增强,但是识别危险的能力不足,因而要加强正确教育,养成良好习惯,防止发生意外与中毒。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膳食结构从乳汁转变为饮食,并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若饮食不当,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性疾病。自身免疫力仍低,接触传染病的机会增多,应积极预防。

(五)学龄前期

自满3周岁后到6~7岁为学龄前期(preschool age)。该阶段儿童生长速度减慢,智力发育迅速,求知欲、模仿力强,好奇多问,可塑性大,是培养良好卫生习惯、道德品质,智力开发的大好时机,加强学龄前期的教育非常重要。此期仍是传染性疾病、中毒、意外事故高发年龄,更应注意预防。

(六)学龄期

自6~7岁到进入青春期前为学龄期(school age)。此期儿童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各器官发育逐渐接近成人,智力进一步发育完善,运动能力更加精巧,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是学文化、学技能的良好阶段,学校、社会、家庭应为其创造良好的学习、娱乐活动环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应注意预防近视、龋齿;端正坐、立、行姿势,有规律地生活、学习、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防治情绪、行为和精神方面的问题。

(七)青春期

一般女性从11~12岁到17~18岁,男性从13~14岁到19~21岁为青春期(adolescence),但存在个体及种族差异。该期最大特点为体格生长再次迅速增加,生殖系统发育逐渐成熟。此期可分为:①青春前期指在第二性征出现前体格形态开始发育的阶段,为2~3年;②青春中期以性器官和第二性发育为主要特征,出现月经初潮或首次遗精,身高生长速度逐渐下降,持续2~3年;③青春后期-体格缓慢增长,至此骨骺完全愈合,性器官和第二性征达成人水平。经过此阶段发育,男女性别出现明显差异,男性肩宽、肌肉发达、声音变粗、长出胡须;女性骨盆变宽,脂肪丰满。儿童在生理、心理方面逐渐成熟,自我意识、抽象能力、独立能力增强,但由于神经内分泌不稳定,社会接触面广,外界环境对其影响较大,易出现生理、心理、行为、情绪、精神方面的问题,如良性甲状腺肿、贫血、痛经、冲动行为、对立情绪等。这一时期应注意合理营养、注意休息,加强锻炼,家长及老师要加强沟通,正确引导,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及优良的道德品质。还应普及生理卫生知识,加强性知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