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轶事:100篇从医背后的故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一直在路上

于秋然

五十年前,一位挺拔、帅气的小伙子,走出天津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前身)大门,迈入了外科临床医疗工作的岗位。多年来,他致力于外科各种胃肠道、肝胆胰脾、甲状腺、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手术治疗及研究,成绩斐然,救死扶伤无数。他——就是如今享誉津门的普外科专家、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二科首席专家张宪文教授。

古稀之年的张老,儒雅、幽默、健谈、谦逊。说起自己的从医之路,他说,作为一名医生,最令我高兴的事情莫过于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虽然年事已高,遇到高难度的手术,他仍会亲自刷手、上手术台,张老认为这并非是自己有多么高尚,而是职业对他的要求,“当你特别热爱外科医生这职业时,做手术几乎成为一种享受”。

五十年的医生生涯,经历过成百上千台手术,治疗过不计其数患者的张老,印象深刻的总是那些经历曲折的事情。

“文革”期间,曾经有一位从汉沽来的患者,张老的团队为他做了胃大部切除手术,术后回到病房1小时,病人出现出血,甚至开始吐血,情况很危急,需要回手术室重新止血。可是病人却说什么也不肯配合,死活不愿再做手术。当年年轻气盛的张医生情急之下动手打了病人一个耳光。病人与他对视无言半晌终于同意再去手术室,病人因此获救。回想起这段故事,张老感慨良多,他说:这事放在现在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那是段混乱的岁月。患者事后逢人就说:张宪文是个好医生。正所谓医者父母心,在与患者的相顾无言中他体会了医生的价值。

20世纪七十年代,佟楼一所中学一名十几岁的男孩体育课跑100米时猝死,送到医院已经停止呼吸。医院当时正有一烧伤患者需要植皮,张老去与死者家属商量,男孩的父亲虽然流着眼泪却坚定地签下同意书,同意把儿子的皮肤移植到另一个人的身上。取皮在停尸房进行……当男孩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时,张老的心里产生一种涅槃重生的感觉,他说这就是外科医生的神奇之处,因为与这位父亲的遇见让他从只看“器官”的大夫蜕变成看“人”的医者。

2005年,张老调入我院外二科,虽年事已高仍参与过众多疑难手术,在抢救汶川地震伤员的手术中更是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医学路上历历往事,磨炼让张宪文医生平和、淡定、豁达,不随妖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不管生活怎样波折,他一直坚守“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从来不曾改变。

普及中医的年代,张老系统地学习了中医理论,对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有了一定的认识。他说,祖国医学不仅是一种治疗手段更是中国人的一种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体现。在中医院工作的十余年来,致事之年的张老耳濡目染,于中医养生有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自然”是长寿的关键,四时阴阳,以“顺适”为美,养生就是要使自己的活动主动顺应、适应自然,做到“与天地如一”,以保持“生气不竭”。

半个世纪,身为外科医生的张宪文老先生已经名满天下,桃李芬芳;但他依旧甘愿为患者一直走在夜未央,不畏风雨,不知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