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针灸全集(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腧 穴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聚结于体表的部位,也是施行针灸治病的处所。腧穴是经穴、奇穴、阿是穴等的总称。在《内经》里腧、输、俞三字通用。腧通输,有转输流注之意,俞为简写。穴有空隙的含义,像隐藏之土室与空洞。腧穴在《内经》里称为气穴、骨空,在晋初皇甫谧《甲乙经》自序中称为孔穴,到元代《金兰循经》中称为经穴。

一、腧穴的分类

腧穴的种类很多,但总括起来不外三类:

1.经穴

是《内经》《铜人经》里有记载属于十四经系统内的腧穴。经穴这个名称,可能是因为这些穴位分别联属在一定的经络通路上,和经络脏腑有着密切关系而命名的。但在文字记载上,到元代《金兰循经》中始有称腧穴为经穴的记载。

穴数的记载:《内经》中有365个穴数,但因年代古远,有所遗缺,现在《内经》原文中只有单穴25个,双穴135个,共295个穴数;《甲乙经》中有单穴49个,双穴300个,共649个穴数;《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有单穴51个,双穴303个,共657个穴数;《针灸大成》中有单穴51个,双穴308个,共667个穴数。根据各家腧穴数目的记载来看,历代腧穴数目随历史的进程是逐渐发展的。

2.经外奇穴

是不属于十四经系统内的穴位。也是历代针灸工作者在临床治疗中逐渐发现积累起来的经验穴位。如太阳部位的太阳穴治头痛、眼病;眉中的鱼腰治眼病等都有一定的疗效。所谓经外奇穴,并不是说它与经络循行道路绝对无关,而仅是表示它不属于原来的三百六十多个经穴而已。如古人将《内经》未载的穴称奇穴,《铜人经》未载的穴称别穴,现在习惯上称《内经》《铜人经》未载的穴皆为经外奇穴。

3.阿是穴

是在患处或过敏点上或患处附近施行针灸的部位。它没有固定的位置,是在患处选择适当的部位进针,也就是《内经》所说的“以痛为腧”的取穴法。阿是穴在唐代《千金方》中就有记载,后世《针方六集》的“不定穴”、《医学纲目》的“天应穴”等,名称虽然不同,但仍属一类。

二、腧穴的作用

腧穴分布在一定的经络循行路线上,它的作用和经络是密切相关的,在生理上,腧穴是脏腑经气运行输注、积聚出入之处所。在病理上,某经脏腑发病时,往往在某经的穴位上出现疼痛、麻痹或过敏等。在诊断上,常用手指压按各经的穴位和“俞穴”“募穴”寻找压痛点,诊查疾病。针灸治疗就是根据这些特点施行补虚泻实、扶正驱邪来调整经络、脏腑之功能,而治愈疾病。所以腧穴几千年来一直是针灸、按摩治病的专用部位。但每个腧穴的主治范围很广,全身腧穴又很多,为了便于记忆,根据古代和现代文献的记载及临床治疗经验,将所有腧穴按部归类分别将主治重点的共同性简述如下:

1.头、面、颈、项部腧穴

主治局部病和腧穴邻近器官及神志病(图1)。

2.胸、腹、背、腰部腧穴

主治局部病和腧穴部位的脏腑器官病。后背上部的腧穴兼治发热和上肢病;腰部以下的腧穴兼治虚寒症和下肢病(图2~图4)。

3.肘、膝以上腧穴

主治局部病和腧穴邻近病。

4.肘、膝以下腧穴

主治局部病和腧穴邻近病,主要治疗本经的经络病和络属脏腑器官的疾病。如肺经腧穴能治喉、胸、肺的病;大肠经腧穴能治头、面、口、眼、喉和发热病;胃经腧穴能治头、面、鼻、齿、胃、肠和发热病;脾经腧穴能治脾、胃病;心经腧穴能治胸、心和神志病;小肠经腧穴能治头、项、眼、耳和发热病;膀胱经腧穴能治头、项、腰、背、膀胱和发热病;肾经腧穴能治生殖、泌尿系和咽喉病;心包络经腧穴能治胸、心、胃、和神志病;三焦经腧穴能治头、耳、眼、胸、胁和发热病;胆经腧穴能治头、眼、耳、胁和发热病;肝经腧穴能治胸、胁、肝的病。总之头面躯干的穴位主治是以分部为主,四肢,尤其是肘膝以下的以分经为主(图5~图9)。

图1 头面颈项部腧穴和主治
图2 背腰部腧穴和主治
图3 胸腹部腧穴和主治
图4 胸胁侧腹部腧穴和主治
图5 上肢部内侧腧穴和主治
图6 上肢部外侧腧穴和主治
图7 下肢部背面腧穴和主治
图8 下肢部前面腧穴和主治
图9 下肢部内侧腧穴和主治
三、取穴法

寻找腧穴的位置,称为取穴。取穴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为了取穴准确,必须掌握骨度折量分寸和体表天然标志。在取穴时首先要根据各部腧穴的具体情况,医生、患者用一定的姿势、动作(如患者的坐、卧、屈肘、张口和医生的推、拉、翻、转等)将体位姿势摆好,再采用骨度分寸折量取穴法、天然标志取穴法和手指同身寸取穴法。确定穴位的部位后,还要用手指在取穴部位行按压、分拨等手法,避开筋骨血管,寻到孔隙凹陷或压之出现酸、麻、胀感觉时,才能取得准确穴位。

1.骨度分寸折量取穴法

是将病人身体某一部位的距离,折作一定的寸数,按规定寸数取穴。《灵枢·骨度》篇说的“众人之度,人长七尺五寸”。是说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肥瘦都是一样按“骨度法”折量。如肘横纹至腕横纹折作一尺二寸,取穴就以它作为折算的标准。这种取穴法头面四肢都可使用(图10、表2)。

图10 骨度分寸折量法
表2 常用骨度分寸折量法

2.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一种是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屈曲,以中指中节内侧面,两端横纹尖之间的距离,折作一同身寸(图11)。

另一种是横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手指第一、二关节处为准,分为一横指、二横指、三横指、四横指。四横指相当于中指同身寸3寸。如果针灸医生的手指和病人的手指长短、粗细相近时,医生就可以用自己的手指直接量取病人的穴位;若是病人身材过高或过矮,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手指长短、粗细的比例,按照自己的手指适当增减用以量取病人的穴位。这种取穴法,多用于四肢的直寸和背部的横寸(图12)。

图11 中指同身寸
图12 横指寸

3.人身天然标志取穴法

是以患者的天然标志取穴的方法。如两乳头之间取膻中,剑突与肚脐之间取中脘,目内眦取睛明,眉头陷中取攒竹,十指尖取十宣,屈肘横纹头取曲池,第一胸椎上取大椎,屈膝膝盖下取犊鼻,膝窝横纹中取委中等。这种取穴法,适用于一部分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