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针灸学的主要内容与学习方法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临床学科,是中医治病保健的主要方法之一。针灸学主要包括中医学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气血、四诊八纲等指导下的经络、腧穴、针灸方法与临床各科疾病及其针灸治疗等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因而针灸学既有着丰富而深奥的理论内容,也包含了精细高超的操作技术。所以学习和使用针灸,首先必须学好和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以作为学习针灸和掌握针灸诊疗方法的指导思想,尤其要通晓人体经络腧穴理论,以为针灸临床辨证和取穴配穴的基础,同时还必须具备娴熟的针灸操作技术和更多的临床诊疗实践经验。
1.打好中医学理论基础
针灸疗法与中药方脉疗法一样,都是在中医学基本理论指导下的具体临床治疗方法。因此,学习针灸首先应当具有深厚的中医学基本理论功底,包括树立牢固的整体观念、辨证思想,培养中医辨证思维方法,掌握好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四诊八纲等中医基础理论,才能较好的学习和理解针灸学的基本知识,领会和掌握运用各种针灸技能。中医学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应始终贯穿于整个针灸临床诊疗过程,才能在临证中辨证立法准确,用穴施术合理,治疗效果显著。针灸临证治疗的辨证立法、配穴处方、针灸补泻等无不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否则难以发挥针灸疗法的真正临床优势。
2.掌握好经络及经络理论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因而经络理论是学习针灸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医门法律》)。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其内连属于五脏六腑,其外联络于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经筋皮部,并循行分布于全身上下、表里内外,是人体保持整体性的纽带系统。内脏病变可以通过经络反映或表现于外部,从而成为中医诊断疾病之脏腑经络所在的依据;反之,体表外部的腧穴也能够通过经络作用影响于内脏,从而作为针灸治疗人体内部脏腑经络病证的施术部位。因此,学习针灸必须熟练掌握经络理论,明确经络的脏腑属络关系、循行交接部位、流注分布规律等生理功能以及经络主病与主治病证等,才能真正学好并正确使用针灸。
3.熟悉腧穴及腧穴理论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也常是人体疾病时,经络诊断和针灸施术的特定位置。针灸临床中对某些腧穴的探查,可以通过其经络关系及其特定意义了解疾病的脏腑经脉所在;反之,针灸刺激有关腧穴可以通过经络作用,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调节机体脏腑的虚实状态与生理活动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腧穴理论主要包含了腧穴的名称、定位与取穴方法、脏腑经脉所属、主治病证及其在经脉中的特定意义。腧穴的选择与取穴准确是针灸治疗取效的必要保障,而腧穴的经脉所属与特定意义则是阐述其治疗作用和主治病证的主要依据。因此熟悉腧穴和腧穴理论,是针灸临床正确取穴和合理配穴以治愈疾病的基本保障。
4.熟练针灸操作方法
针灸方法即各种针刺与艾灸治疗方法,包括针和灸法及其相关方法的使用与技术操作,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治病必须通过对人体腧穴施针和(或)灸的具体操作来实现,所以针灸方法应用得当与否,是关系针灸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熟练掌握各种针灸操作方法,具备娴熟的针灸操作技术,是针灸医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应当强调的是,要在学习各种刺灸理论的基础上,必须重点加强针灸方法的实际操作训练,以便在临证时做到治法得当,操作娴熟,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从而取得理想的针灸治疗效果。
5.加强临床学习与实践
中医学的实际主要是实践医学,针灸学是中医专门研究和运用针刺与艾灸防治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针灸临床应在掌握和熟悉中医学基本理论、经络腧穴理论以及各种刺灸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各科疾病的症候表现、病因病机、病证及其针灸治疗的原则与配穴方法等,树立针灸学理、法、方、穴、术统一的临床思想,并要在实践中学习,反复实践,才能临证辨证正确,用穴配穴得当,治法选择合理,补泻应用适宜,真正发挥针灸疗法的作用与临床优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医针灸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