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五体针法诠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发源于古远的石器时代。在秦汉时期已发展成为中医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至隋唐两代更是发展迅速,并作为唐太医署中四大科之一而独立存在。数千年来,针灸学发展成了一门专门学科,其理论和临床实践的研究一直发展着,对中华民族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浙江省作为江南粮仓和鱼米之乡,历代针灸名人辈出。作为针灸大省,无论浙江中医药大学、省级中医院,还是县地级医院,乡镇卫生院都有活跃在临床第一线的针灸科专科医师,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2011年深秋,我去杭嘉湖平原的嘉兴市参加浙江省历代针灸学术流派研讨学习班,其间认识了久负盛名的国家级名中医盛燮荪老前辈。他红颜白发,气宇轩昂,不但给学员上了一堂很好的针灸手法专业课,还当场演示了“烧山火和透天凉”整套手法,深深吸引了众多学员的眼球。会议空余期间,盛老多次抽空与我谈了如何从临床选穴和手法应用方面发展《内经》中“五体针法”基本理论的问题。回到杭州以后,如何继承发扬古典针灸学说的宝贵遗产,为今人所用,为人类健康服务,就成了我与盛老多次书信交流的主题。在盛老的悉心指点下,历经3年,我们编写了这本册子,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古典针灸理论与现代针灸技术手法相结合,使《内经》中“五体针法”的理论成为可懂、可学、可模仿、可应用的实实在在的可操作的技术。我们本着全面、精简和实用为宗旨,编写本书。试图用现代人的理解和方法去体会《内经》中有关“五体针法”的概念,挖掘内在涵义,着眼于临床应用。所谓全面,力图包括针灸常用选穴施术方法,阐述古代文献精义;精简,是言辞简明,删减重复和不实用的东西,只论精要部分;实用,是指本书所介绍的内容,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本书共分十一章。第一章五体针法总论主要从五体针法的文献渊源、作用机制、古代针法、穴法、腧穴概念的角度来探讨五体针法的相关理论。第二章专门讲腧穴的运用。从各个不同层面对腧穴的起源发展和应用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第三章是《针灸甲乙经》中五腧穴主治与原文,并阐释其经义。第四章着重介绍《内经》中的五体针法,阐释其经义。第五章至第十章,着重分门别类介绍五体针法中的五种针法,即刺皮针法、刺脉针法、刺肉针法、刺针刺法和刺骨边针法。第十章是临床诊治篇,分别从皮、脉、肉、筋、骨五种针法特点出发,介绍适用于相关针法的常见病病证,重点介绍取穴和针法。第十一章是《内经》十二经脉篇,作为附篇,以备阅读者参考查阅。上述内容,既可以看作是对以《内经》等古典医著的部分精义释译,也可以看做是一本古为今用的临床参考书。若是针灸临床医生和医学生以及针灸爱好者们能从本小册子阅读中有所心得,应用时有所体会,总结临床经验时有所提高,则将是我们作为编写者的欣慰之事。

本书的编写过程,自始至终得到国家级名老中医盛燮荪主任医师的悉心指导,无私帮助和细心审阅,感激之情难以言表。编者仅希望以此为发展祖国医学和针灸临床奉献一份微薄力量。由于水平有限,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道批评斧正。

金亚蓓

2015年仲春写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