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发泡疗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中脘

中脘,因位于胃脘部,上、下脘之间而得名;又名胃脘、太仓、中管、上纪;为任脉的上腹部腧穴,任脉、手太阳、手少阳、足阳明经的交会穴;位于脐上4寸,穴下内部是胃腑约当幽门部;乃胃经经气聚集之处,为胃之募穴;又为六腑之会穴,中焦的气会穴。胃腑病,多在此募穴出现压痛或异常反应,检查该穴,有助于鉴别胃腑病的虚实寒热等。依其穴下脏器、胃之募穴、腑之会穴、针感走向、穴位所在、胃腑功能和胃同它腑的关系,中脘主治胃、上腹和中焦气机失常,以及在病理上与胃有关的病证。对改善胃腑功能,消除胃功能失常所产生的病理证候,具有一定的功效。

【治疗范围和适应证】

1.胃和同胃有关的病证

由于经脉的循行和属络,胃同脾、心、肺、肝、胆、大肠、小肠的关系密切。因此,凡胃与这些脏腑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病证,以及寒凉伤胃、饮食停积、痰湿停胃、寒湿内停、湿热蕴结和气滞血瘀等引起的胃腑病证,都属胃募中脘的主治范围。与心有关的癫、狂、痫、不寐等,亦属本穴的治疗范围。伤寒病中的厥阴证寒热错杂型和伤寒太阴证及阳明证,都可取本穴。

2.治疗腑病

中脘为腑之会穴,是六腑之气会聚之处。肠、胃、胆腑和胰腺病,配取腑之会穴中脘施治,较为适宜。中焦气机失常或气虚引起的病证,亦可取中脘穴,理气、益气建中。

3.与胃有关的虚证

胃腑功能失常,生化气血之源不足,以致气血亏虚出现的脏腑、器官病证,可取本穴以治其本。

4.痰病

《行针指要歌》:“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医学纲目》:“一切痰饮,取丰隆、中脘。”中脘是治痰要穴之一,因痰或痰湿、痰火留聚于胃出现的病证,以及与痰有关的其他病证,均可取施本穴。

5.局部病

中脘还可治疗穴位所在处的局部病,如腹痛、积聚和经筋病变等。